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袁隆平
userphoto

2023.09.07 江苏

关注

生平

早年与教育经历

1930年9月7日,袁隆平出生在北平(现北京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江西德安人。[2][13][14][a]童年和少年处于动荡的战争年代,1938年随父母从汉口逃难至湖南省桃源县,1939年举家迁至重庆,此后又辗转汉口南京,直至1949年再次回到重庆,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了小学和中学时光。[15][16]
1949年,袁隆平考入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学习,次年学校并入新成立的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前身之一)。[7][17]
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分配至偏僻的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任遗传育种教师。[7][1]

工作与科研经历

杂交水稻选育

在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教学的同时,袁隆平在校实习试验田开展农作物育种科研实践。1961年他在早稻田中发现特异稻株,随后根据实验推断为天然杂交稻稻株,形成研究水稻“雄性不孕性”的思路,并于1964年在洞庭早籼稻田发现“天然雄性不孕株”,开始对水稻雄性不育进行研究。[15][18]
从1964年6月到1965年7月,袁隆平踏遍附近所有稻田,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经过两年的繁育栽培,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写出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篇重要论文。[18]
1966年,袁隆平在《科学通报》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正式提出“三系法”配套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育种设想,开启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19]
使用最初找到的6株雄性不育株水稻及其后代进行实验发现,保持不育特性植株的比例在不断下降,袁隆平决定用更边缘的野生稻进行杂交实验。1970年,在海南发现的一株此前从未见过的野生稻雄性不育株,为杂交水稻研究打开了突破口。[20][21],这株珍贵的野生稻被命名为“野败”,不久第一个雄性不育系培育成功。[22]到了1973年,用“野败”杂交得到的水稻已经种植了几万株,均保持不育特性,杂交水稻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2][23]

杂交水稻推广

1971年至1984年,袁隆平调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6]
1973年,袁隆平在第二次中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上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从1976年开始在中国大规模推广种植,袁隆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将水稻杂种优势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20][24][25]
1976年袁隆平(右一)观察杂交水稻生长情况
1984年袁隆平调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至2015年卸任。[26][27]
1986年,袁隆平正式提出杂交水稻育种战略。[20]一年后,他主持开展大范围协作攻关,研究两系法杂交水稻,1995年终获成功。[25]
1991年4月,袁隆平担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1995年,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基础上,组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袁隆平担任主任,[6]同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

水稻超高产研究

1997年,袁隆平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率领杂交水稻科研团队开展高产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和2014年实现了中国超级稻研究计划四期育种目标。[1]
2016年10月,袁隆平开展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研究工作,他创建了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担任主任和首席科学家,力求通过杂种优势利用途径,选育高耐盐碱的杂交水稻品种,开拓中国水稻生产新的增长区域。[28][1]
袁隆平在观察杂交水稻长势
2017年,袁隆平提出了第三代杂交水稻概念,试图通过分子技术,利用籼粳稻亚种间杂种优势,提高水稻产量。经过培育攻关,2021年10月17日,经测产第三代晚稻组合产量的平均亩产达936.1公斤,创造双季晚稻单产新的世界纪录。[28]
2019年9月29日,袁隆平获颁中华人民共和国勋章。[29]

逝世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南长沙去世,享年91岁。同年11月15日,袁隆平追思会暨灵骨安放仪式在长沙市唐人万寿园陵墓举行。[7][30]
袁隆平去世

主要成就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开辟了中国水稻杂种优势领域,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并开展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同时将杂交水稻技术推广到印度孟加拉国越南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贡献。[9][31]

科技成就

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在科研实践中冲破当时遗传学观点的束缚,在中国率先开展“三系法”培育杂交水稻的研究,挑战这一世界难题。他先后突破三系配套、优势组合选配和杂交制种三大难关,杂交水稻迅速在中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项突破,袁隆平也被国际稻作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8][32]
提出杂交水稻育种战略。袁隆平正式提出,杂交水稻育种方法从三系法到两系法到一系法,育种程序朝着由繁向简的方向发展,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被国内外同行广泛公认和遵循。袁隆平担任责任专家,开展两系法杂交稻研究,普遍比同熟期的三系杂交稻每亩增产5%~10%。[25][28]截至2017年,杂交水稻在中国已累计推广超过90亿亩,共增产稻谷6000多亿公斤。[33]
创建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袁隆平通过试验田观察和数据测量,撰写了论文《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提出“形态改良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选育超级杂交稻”的学术思想,明确了超级杂交稻选育指标、株形模式和技术路线,在他的主持下,超级杂交稻研究取得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大面积应用超级稻的国家。[28]2021年湖南省衡南县双季亩产1603.9公斤,成功实现了周年亩产1500公斤目标;[34]同年5月9日,袁隆平团队研发的“超优千号”超级杂交水稻最终测产结果为平均亩产1004.83公斤。[35]
成功种植推广海水稻。为了有效扩大水稻种植面积,袁隆平开展海水稻种植研究工作,他带领团队独创“土壤四维改良法技术,将要素物联网系统、土壤定向调理剂、植物生长调节素及耐盐碱水稻等四大农业生产要素整合配套,研制出耐寒性水稻、耐旱性水稻耐、耐盐碱水稻等具有一定抗逆性的水稻品种。[36][37]截止2022年,海水稻品种已在中国主要类型盐碱地开展推广,种植面积突破百万亩,在新疆盐碱地种植实测亩产超过500公斤。[38][36]此外,在阿联酋迪拜沙漠地区的海水稻试验种植也取得阶段性成功,这是人类首次在热带沙漠成功种植出水稻。[39][40]
阿联酋迪拜海水稻测产现场

主要论著

袁隆平一生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在杂交水稻研究的关键阶段和节点,均留下了重要学术思考,指引了科技研究方向。[1][41]

主要出版著作

出版时间
著作名称
出 版 社
作 者
1988年4月
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袁隆平,陈洪新等[42]
1992年12月
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论文集
农业出版社
袁隆平[43]
2002年11月
杂交水稻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袁隆平[10]
2005年9月
超级杂交稻强化栽培理论与实践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袁隆平,马国辉[44]
2006年10月
超级杂交稻研究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袁隆平[45]
2010年9月
袁隆平论文集
科学出版社
袁隆平[46]
2017年7月
袁隆平口述自传
湖南教育出版社
袁隆平[47]
2019年8月
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袁隆平[48]
2019年8月
耐盐碱水稻育种技术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袁隆平[49]
2021年1月
超级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袁隆平[11]

主要学术论文

发表时间
论文名称
刊 载 于
作 者
1966年
A PRELIMINARY REPORT ON MALE STERILITY IN RICE, Or
科学通报(英文版)
袁隆平[50]
1977年1月
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
中国农业科学
袁隆平[12]
1988年8月
利用无融合生殖改良作物的潜力
杂交水稻
袁隆平[51]
1994年11月
水稻光、温敏不育系的提纯和原种生产
杂交水稻
袁隆平[52]
1997年11月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
杂交水稻
袁隆平[53]
2005年9月
杂交水稻分子育种取得重大进展(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Technology
赵炳然,袁隆平[54]
2008年9月
Progress in breeding super hybrid rice
Accelerating hybrid rice development 第5届国际杂交水稻学术研讨会
Yuan Longping[55]
2010年9月
利用野生稻高产基因培育超级杂交稻研究
杂交水稻
邓启云,袁隆平[56]
2012年11月
选育超高产杂交水稻的进一步设想
杂交水稻
袁隆平[57]
2014年7月
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杂种优势标记与QTL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辛业芸,袁隆平[58]
2016年10月
中国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发展
科技导报
袁隆平[59]
2018年10月
杂交水稻发展的战略
杂交水稻
袁隆平[60]

人才培养

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的19年间,袁隆平教授植物学、作物栽培、遗传育种等基础课和专业课,他边教学边从事科研工作,围绕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方向研究探索。[61]此后,袁隆平利用各种场合讲授杂交稻专业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加强水稻科研协作,一大批来自中国各地的技术人员,如罗孝和周坤炉黎垣庆等人,都迅速成长为杂交水稻专家。他还把研究发现的“野败”重要种质资源毫无保留地分给中国18个科研单位,试图通过共同研究,加快科技攻关的步伐。[62][41]一直以来,袁隆平坚持亲自带博士研究生,坚持定期组织课题组研讨和会议,坚持亲自给研究员、普通学生等讲解最新的前沿科技,为人才培养贡献了毕生精力。[63][28]1987年,袁隆平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1.5万美元年度科学奖奖金全部捐出,成立“湖南省袁隆平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对农业领域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予以表彰奖励。[64]

荣誉与获奖

荣誉称号

时 间
荣 誉 名 称
时 间
荣 誉 名 称
1979年
全国劳动模范
2010年
2010年“三农”人物
1979年
全国先进工作者
2010年
2010年 2010中国心灵富豪榜首富榜
1984年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2010年
法国最高农业成就勋章
1989年
全国先进工作者
2014年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1999年
小行星命名
2015年
世界杰出华人奖
1999年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2018年
改革先锋
2002年
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奖
2018年
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
2004年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2018年
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2007年
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
2019年
最美奋斗者
2007年
全国道德模范
2019年
共和国勋章
2008年
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2020年
2020中国品牌人物500强
2009年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20年
2020中国经济新闻人物
以上信息来源:[1]

科技奖项

时 间
奖 项 名 称
时 间
奖 项 名 称
2020年
麦哲伦海峡奖
1998年
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事务局越光国际水稻奖
2017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
1996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三等奖
2013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特等奖
1996年
日本经济新闻社日经亚洲奖
2013年
世界和平奖
1995年
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
2011年
马哈蒂尔科学奖
1994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5年
亚太种子协会(APSA)杰出研究成就奖
1993年
中国图书奖
2004年
美国世界粮食奖基金会世界粮食奖
1993年
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研究)荣誉奖
2004年
2004年 世界粮食奖基金会世界粮食奖
1992年
湖南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
2004年
泰国金镰刀奖
1991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三等奖
2004年
沃尔夫农业奖
1991年
湖南省科技兴湘奖
2003年
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 一等奖
1990年
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 一等奖
2002年
2002年 中国图书奖
1988年
英国让克基金会农学与营养奖
2001年
2001年 湖南省农业科技工作杰出贡献奖
1987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
2001年
2001年 菲律宾拉蒙·麦格赛赛基金奖
1981年
国家技术发明奖 特等奖
2000年
2000年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78年
全国科学大会奖
1998年
1998年 湖南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
以上信息来源:[1]
袁隆平获颁'马哈蒂尔科学奖'

担任职务

任职时间
职务
1978年3月至1983年6月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7][65]
1982年8月
农牧渔业部、中国杂交稻专家顾问组技术顾问、副组长
1983年6月至1988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88年至2016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届委员会副主席
1995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3年7月
海南省人民政府高级科技顾问[32]
2005年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顾问
2005年4月
江西省人民政府科技顾问[66]
2006年4月
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67]
2008年5月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
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2016年10月至2017年7月
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
2017年7月
青岛海水稻学院首席教授
2020年9月
湖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68]
以上信息来源:[1]

影响评价

袁隆平是中国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7][30]在1982年召开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时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67]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逝世,社会各界悲痛万分,国际社会十分关切,国际媒体第一时间报道。《中国日报》转载新华社的纪念文章,赞颂袁隆平“对杂交水稻和它背后维系的国家粮食安全怀有的赤诚初心,从过去到现在,始终未变。”[33]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在缅怀袁隆平时说:“在他的一生中,袁隆平先生表现出了非凡的毅力、科学的态度和为国为民的奋斗者情怀。”[69][70]
世界粮食奖基金会主席芭芭拉·斯廷森在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表示,袁隆平是这个时代国际粮食领域“最值得称颂的领军人物”之一。[71]美国《纽约时报》发长文回顾袁隆平的一生,称“他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高产杂交水稻使亚洲非洲的产量大幅提高,挽救了无数生命”“袁隆平的研究使他成为了民族英雄,他也是中国坚持科学追求的象征”。[72]

后世纪念

为了纪念缅怀袁隆平,社会各界以各种活动方式继承遗志,告慰英灵。
追思会。2022年5月20日,湖南农业大学举办袁隆平院士逝世周年纪念会,将第十二教学楼命名为“隆平楼”,在会上揭幕,并建设“袁隆平纪念馆”,表达深切怀念和无限追思,[73]
广播剧。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联合制作了四集广播剧《袁隆平的梦》,讲述袁隆平潜心科研攻关的艰辛历程,塑造一位勇于探索、锲而不舍又朴实求真、平易近人的中国科学家形象。[74]
博物馆。湖南长沙建立了中国乃至世界第一个大型水稻博物馆——隆平水稻博物馆,包括《稻米香万年——中国水稻历史文化陈列》《奇异的旅程——水稻的一生陈列》《梦想成真——袁隆平与杂交水稻陈列》等三个展厅,从中国水稻的发展历史、袁隆平在杂交水稻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和意义等众多方面,展示袁隆平为国家、为人民所做出的伟大贡献。[75]
隆平水稻博物馆
出版物。湖南人民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陆续出版《袁隆平的故事》《永远的袁隆平》《把功勋写在大地:袁隆平画传》《“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故事:袁隆平》四本图书,以弘扬袁隆平院士的科研精神,激励鼓舞后人。[76]
电影。纪录影片《大国粮仓》历时四年拍摄完成,于2022年3月4日正式上映,电影生动讲述了中国人民从解决温饱问题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感人故事,展现了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矢志创新、勇攀高峰的奉献精神。[77]
雕像。为弘扬袁隆平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2022年5月22日,袁隆平铜像在三亚水稻国家公园袁隆平纪念园落成揭幕。铜像由雕塑家、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用时三个月完成,总高5.22米,袁隆平铜像一身朴实农民打扮,四周是新播种下的禾苗。[78]同年4月2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在试验田举行袁隆平雕像揭幕仪式,雕像早在1992年5月即制作完成,此次迁至袁隆平生前最惦记的田地前,寓意做一名“稻田守望者”。[79]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袁隆平院士雕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袁隆平年表
追忆高原杂交稻之父李铮友
中国最大的“隐形”富豪 靠他的财富养活了14亿人,获奖无数
袁隆平:向亩产1300公斤冲刺,饭碗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袁隆平:一位农业科学家对泥土的终生守望
袁隆平爷爷来华农了,关我们什么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