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是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明代理学的根本精神在阳明,阳明心学的根本精神在“良知”。
大意:人需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才能克制约束自己;能够克制约束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出自王阳明 《传习录》。意思是内心要谦虚谨慎、不要自满,肚量要宽宏大度,能够容人。
人的本性是好的,而后天形成的习气会让人产生不好的意念。有时候,我们明明知道很多选择、很多习惯是坏的,偏偏要去做,这就是习气。
选自王阳明的《传习录》,【大意】种一棵树,要从树根培育;教育一个人要从德开始。即俗话讲:浇花浇根,交人交心。
你自己内心里最真实的想法就是真理!天下还有许多不同于你想法的事,难道那就是不同于你想法的道理吗?
人必须在事上磨练,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
为学应当反身自省。若只是责备他人,就会只看到别人的不对,看不到自己的错误。
功夫在减不在增,所谓减即去物欲之昏蔽;减尽人欲,便回复良知之本体了。只有通过节制自己的欲望,才能减少心中的杂念,才能让心灵真正意义上沉静下来,让自己在欲海中脱身,做些有价值的事情。如此,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不慈不孝,这是我的良知所厌恶的。王阳明提倡以良知为本的孝道观。他认为万事万物的本源是良知,有了良知之心,自然就会发自内心地孝顺父母。
我们对待志向,要像对待心痛一样,时时刻刻都记得。注意力都被这种疼痛吸引了,哪里有空闲说无意义的话和管无意义的事?
既然万事万物的道理不存在于我们的心外,而又一定要说穷尽天下的事理,这大概是因为我们心中还没有足够的良知,而必须向外寻求天下众多事物的道理,用以弥补增加我们心中的良知。
在这句话中,王阳明并没有否认花的存在。当你心中无花,你看到花,花处于“虚寂”的状态。当你意识到花,即心体通向此花,花的形态与你心中的花的形态相互印证,颜色才会逐渐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