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有的外地家长认为北京高考很容易,真的容易吗?

北京考大学相比其他地区,确实要容易一些。但倒也不能说闭着眼睛就上清华北大。这种说法过于夸张。

第一,数据证明北京考大学的难度要远低于其他地区。2019年,北京的985院校录取率为4.29%,排名全国第三,仅次于天津和上海。大约是全国平均录取率的两倍多不到三倍。211院校的录取率,北京排名全国第一,达到14%多,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多。这个指标是基于高考报名人数而形成的,实际上也就是高中毕业生和往届生的总和。

另外一个指标也很有意思。那就是初中升普高的升学率。2018年北京的普通高中入学率,达到了中考报名人数的85%以上。也就是说绝大部分人都可以进入高中就读。这个比例应该是目前全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域当中最高的了。另外一个同等级别的大城市上海,2019年的普通高中入学率只有65%。比北京低了20个百分点。说明上海的高考高录取率实际上是以压缩高中学生数量为代价换过来的。而作为公认的教育大省的江苏省,普通高中的入学率不到55%,刚刚过50%。中考作为高考的一个预备考试,其难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总人口的高考表现。

如果按两个指标相乘,毫无疑问,从小学毕业生开始算起,北京学生考入重点大学的机会是远高于其他直辖市和省份的。就全国平均水平来看,应该是三倍以上。相对于某些录取率低的地区可以达到六倍的优势。就这个数据而言,要说北京学生不占便宜,没有人会相信。

第二,北京学生进入高校以后的表现普遍较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京高中教育的失能。而这种失能恰恰是因为缺乏竞争导致的。背后的根本原因就是过于宽松的高考。

根据目前多所重点大学发布的各省生源优质毕业生比例的报告来看。北京学生的表现普遍不佳。这里选择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两所顶级院校发布的报告为依据进行比较。清华大学驻地北京,北京籍的学生因此是所有新生当中比例最高的。因此可以作为驻京高校北京生源质量的典型代表。从这份报告来看北京的排名属于倒数,仅优于少部分西部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比如西藏,新疆。浙江大学不是驻京高校,但作为顶级高校,相对来说也能够吸引一部分优质北京考生。可以作为非驻京高校北京生源质量的典型代表。从浙江大学的分析情况来看,北京学生的情况也比较差,当然排名比清华相对来说好一些,不过依然处于倒数十名行列。

我本人没有做过统计,但从个人所经历过的多所高校的具体情况来看。这两个学校的统计与我个人的观察大体上是一致的。北京的学生普遍成绩较差。没有体现出任何所谓素质教育的优势出来。很多学校都有这样一个笑话,补考的时候就是北京同学开校友会的时候。讽刺北京学生考试不及格,大部分需要参加补考。因此我个人认为所谓的素质教育,从来都只是一个幌子和借口,实际上恰恰掩盖了北京在高中教育方面的失能。至于另外一个直辖市上海情况与北京有同有异。上海的学生水准总体来说要比北京好一些,在全国层面来看处于中等水平,但也没有什么所谓素质教育优势。不过上海的学生在外语能力方面确实优秀,除了江浙的学生以外,其他地区的学生外语能力普遍不如上海。这和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一直比较重视英语有关系。

第三,单纯回到高考试卷难度来说,北京从2003年开始单独出卷。试卷难度在全国来说属于偏低水平。就这一点来说,北京学生的备考难度也比较低,在录取率偏高之外,又是一重优势。

高考单独出卷,最早是从上海开始的。上海从上世纪90年代末就开始单独出卷,曾经试行过两卷通用制度。也就是说在外地生活,但拥有上海户籍的高中毕业生可以回上海参加全国卷的高考,上海本地的考生参加上海卷的考试。录取的时候全国卷折算成上海卷的分数,参与本地录取。后来上海取消了外地生活上海户籍考生的全国卷考试,全部采用上海卷考试。从03年开始,以北京打头,江苏浙江等地全面开始自行出卷。采用全国卷的省份越来越少。最近几年,教育部又开始收回各地的单独出卷权,不过北京上海这样的直辖市恐怕不在其列。

从难度比较来看,上海卷和北京卷作为早期的独立出卷,难度普遍是低于全国一卷的。实际上都不一定赶得上全国三卷。不过上海卷当中有一个异类就是英语卷。上海极为重视外语教育,上海英语卷的难度长期高于全国一卷英语。这也就导致了上海考生的英语水平普遍比较突出。至于北京卷,长期以来各卷难度普遍偏低。

关于试卷难度这一点,北京卷难度长期偏低是一个客观事实。

第四,以北京中考85%的高中录取率,加上高考14%以上的211录取率,也就意味着在同龄人当中,考入211高校的概率大约是12%左右,大致对应8个人当中有一个人能够进入重点大学。就这个比例来说,在全国来讲已经是遥遥领先,不过也就意味着能够考上这样一个层次高校的学生,就总体来说毕竟还是少数。这个时候倒必须为北京人讲一句公道话,那就是所谓三四百分上清华的可能性,在北京恐怕也是不存在的。

进一步说,北京这种相对宽松的环境,实际上也就使得大部分学生有一种懈怠心态,从学校来看北京的高中也普遍存在这种现象,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没有让北京学生的潜能充分的发挥起来。异地而处,在其他省份,处于中档水平的人如果从小在北京成长就读,恐怕也不会表现的比北京当地学生更为优秀。虽然有可能因为录取率提高的原因,能够进入比原来就读高校更高一些层次的高校。但恐怕很难发生,在当地只能读大专,如果在北京从小就读就能上清华的情况。

至于北京高中在所谓素质教育方面的成就,我个人认为这种说法避重就轻。高校毕业生的水平是检验素质教育的唯一标准,从这个指标上来看,北京没有任何优势反而是负面典型。至于所谓素质教育的研究型学习,文艺特长,海外交流,本质上除了展现经济实力以外,不反映其他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总的来说,北京应该是中国考大学机会最多的地区,尤其是考好大学。但是因为机会过多,导致整个高中教育比较懈怠,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要出类拔萃,同样还是需要个人智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保障的。而拥有这样一种能力的学生,在其他地方应该也是有很大机会考上名牌大学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华牛师:如何理解高中数学竞赛以及参考书籍推荐
上清华北大到底有多难?考上就是全县的光荣!
2008年高考人数再创新高 招生计划同比增长5%
2021,江苏卷再见,2023,浙江卷再见;江浙两省回归全国卷为哪般
小语种考生不需参加高考 就业更容易
北京户口何用之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