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49年,有战士要求脱离部队去香港继承遗产该怎么办?陈赓的做法令人深思

1949年,当解放战争进入第3年时,战争的形势也彻底明朗了。蒋介石对于大陆的统治已然进入倒计时,解放军百万大军已经渡过长江、横扫千军如卷席。也正在这一背景之下,陈赓率领麾下十多万大军,开始进军两广。

而就在陈赓10多万大军解放两广,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之际,他麾下第十五军有一名战士突然要求离开部队,而离开部队的原因则是:要去香港继承一笔遗产。

在战时脱离部队,是要被视为逃兵的,更何况,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一员,居然有战士要脱离部队当逃兵去继承遗产,成为资产阶级。所以毫不意外的,这样的事情迅速在部队上下引起轩然大波。

当时,部队里单纯的战士和干部们都很愤怒,他们义愤填膺,众口一词要求枪毙这名战士。大家都把他视为“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代表”。

正当事情闹得不可开交时,陈赓恰好经过这里,了解了情况之后,他做出了一个令许多人感到十分意外的决定,他命令:立刻释放这名战士,放他回家继承遗产。

15军将士们十分不理解,对于年轻战士的愤怒,陈赓意味深长的这样解释:让他去吧,将来在海外又多了一个帮我们的人。

战士们为什么会愤怒和不理解?原因其实很简单,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所以,对人民解放军的战士想要脱离部队,去资产阶级统治的地方继承财产,在大家看来,这无异是背叛阶级,背叛革命。

既然这些淳朴单纯的战士们都这么想,为什么陈赓又会下令释放这名战士呢?这其中,除了陈赓本身博大宽容的胸怀和对于战士的保护之外,其实他的举动,也与毛主席制定的统一战线有异曲同工之妙。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在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夺取全国政权时,曾这样回答: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也就是说,统一战线在革命的过程中,其重要性甚至不弱于解放军的武装斗争。

什么是统一战线?毛主席也曾详细解释:要搞联合,搞团结,团结才有力量,大团结就是大力量。那么,应该与谁团结,又该打倒谁呢?

对于这个问题,早在1925年毛主席就曾回答过,1925年秋,在韶山居住了203天、创办了20多所农民夜校、成立了20多个农民协会之后,毛主席终于写成了著名的文献——《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

在这篇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光辉文献中,毛主席开篇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而对于这个极为关键的革命首要问题,毛主席也初步阐明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无产阶级要团结占全国最大多数、主要为贫苦农民的半无产阶级,和主要为中农的小资产阶级。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争取主要为民族资产阶级的中产阶级左翼。而革命的对象,则是打倒帝国主义、军阀、官僚、地主、买办阶级。

正是以毛主席的这种思想为指导,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国共第1次合作,并因此有了推翻北洋军阀的北伐战争的胜利。

当然,由于当时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力量还很弱小,所以,随着蒋介石背叛革命,大革命最终失败,30万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害。

国共合作的大革命的失败,共产党也从自身找原因,而其中一个极为深刻的教训是,在统一战线之中不能放弃思想影响和政治领导。

正是吸取这样的教训,1935年瓦窑堡会议上,中共中央作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决策。也因此,才有了日后国共第2次合作,才有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中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依然丝毫不弱。当时在正面战场上,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奋力厮杀,而在国民党统治区内则形成了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而并且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也逐步形成了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的第2条战线。

而且,随着国民党军队的结界败退和蒋介石的倒行逆施,越来越多的人站在了中国共产党一边,当时,不仅仅是广大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站在共产党的一边,就连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爱国华侨、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等都逐步站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一边。

第2条战线的开辟,不但孤立了国民党,也使得蒋介石内交外困,这也最终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

所以,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的几次统一战线团结的力量也可以看得出来,虽然资产阶级并不是革命的领导力量,但是,它却始终是可争取和团结的力量,是统一战线中需要团结的一部分。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听到麾下的一名小战士想要离开部队去继承家家产时,陈赓会下令释放让他回去继承家产了。

因为,这名小战士虽然脱离了部队,证明他的革命意志可能不如许多革命先烈那般坚定,那般无私,但是,深受革命影响,也曾在革命队伍中淬炼许久的战士,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必然有先天的亲近和向往。

这样的一个人,即便是进入资产阶级的世界,成为资产阶级的一部分,无论是感情上还是实际行动中,他也必然会更加倾向于他曾经为之奋斗的中国革命,这样一来,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就多了一个朋友,少了一个潜在的敌人。

哪怕继承了家产的小战士力量如何微薄,对比新中国如何微不足道,但他态度的转变,对于当时的新中国显然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其实,毛主席早就对于政治有着极为精辟的解释:所谓政治,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对于这名想脱离部队去继承家产的小战士而言,他虽然没有留在革命军队,但是,他显然是倾向于革命的,也是潜在的朋友,如果只凭自己内心的一时之气,激愤之下将他抓起来甚至枪毙。

那么很显然,这名小战士背后的家人家族,乃至于朋友都会改变态度,将人民军队和中国共产党视为敌人。这样一来,我们反倒少了一个朋友,多了一个敌人,这显然不利于统一战线,也不利于新中国的团结。

陈赓大将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拥有极为丰富的经验,甚至开国元勋之中都无出其右。他是毕业于黄埔一期的黄埔三杰,曾救过蒋介石的命,也曾赴苏联学习,曾参加南昌起义,也曾进入中央特科领导地下党的隐蔽战线工作。他曾在红四方面军中率军打仗,甚至一度担任红四方面军参谋长,也曾到红一方面军中担任步兵学校校长,并参加长征。

所以,这个上过军校、留过学、参加过起义、领到过隐蔽战线斗争、也曾率军打仗的开国大将,不但有着卓越的军事才华,也是一名极为优秀的政治家。

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陈赓大将又成为新中国国防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正是因为他卓越的才华以及极为丰富的履历,让陈赓能够更深刻的理解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

而他丰富的经历也给予他宽广的胸怀,让他能够不计前嫌,在战士们激愤之时下令释放战士,为新中国、为中国革命增加了一名潜在的朋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人民的心间点燃了革命之火”
张治中回忆录:(51)再谈怎样改造
陈赓曾比粟裕官高3级,后见面却成下级,一句掏心窝话令诸将佩服
1974年彭德怀逝世,朱德知其遗愿后失声痛哭:你们为啥不告诉我?
1949年,宋庆龄问陈赓带多少兵,陈赓说20万,宋:林彪都带80万了
刘伯承大声责怪陈赓:怎么才过来,陈赓:你个老头子还会挑歪理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