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罪犯被判流放千里,过程十分艰苦,为何却有很多衙役争着去押送?​

古装剧中总是会有这样的镜头,某些罪犯犯罪被判“流放千里”的罪行,通常而言,被发配至几千里以外的地方,当然是苦寒之地,然而,这种情况下,竟然有许多衙役争着去押送。这让人不禁疑惑,这件差事压根算不上美差,毕竟古代交通并不发达,几千里的路来回要走好几个月,即便有车马同行,露宿荒郊野外也是家常便饭,一趟流放,可谓历经艰辛。就是这样的一份苦差事,却让衙役们争着干,这究竟是何原因呢? 

 衙役剧照

首先,大家要明白一个历史事实,这些押送罪犯的衙役,根本不可能跟着罪犯来回走几千里路。衙役解押犯人时,只需要将犯人送入另一地界,自己便可返回原地界交差。用清朝来举例,如若衙役押送犯人从京城出发,他们只需要将犯人押送至邻县,随后,再由当地的衙役继续向下一地界押送。

如此一来,押送犯人只是一个短距离的差事,并不会耗费好几个月的时间。所以,押送犯人并没有读者想象中那么辛苦,如若衙役真的将犯人押送至千里之外的发配之地,他们和这些犯人又有何区别呢?          

           押送犯人

其次,这些衙役之所以要抢着押送犯人,自然是有利可图。没有人会蠢到干一份没有任何利益回报的工作,衙役也是如此。一般来讲,这些能够被衙役押送的罪犯,基本上都是一些达官显贵,这些人的身份十分特殊。

毕竟,如果之是普通罪犯,早已经斩首示众,官府乃至于皇帝根本不会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选择流放。这些被发配至边疆的罪犯,大多是官宦之家,家中也多有闲钱,为了不让犯人在路上受苦,家里人会专门给这些押送犯人的衙役一笔数目不算小的赏钱,看到这其中有利可图,衙役们才会争相押送犯人。       

      衙役押送犯人

 最后,衙役之所以贪图这份押送犯人的美差,其实与衙役陋规有关。在此仍然以清朝来举例,衙役看似为官府工作,其实他们的身份十分低贱。一般来讲,出生于书香门第或者官宦世家的子弟,家里人根本不可能让他们前往衙门当差。

在衙门里当衙役的这些人,有的是一些带罪之身的贱民,有的是游手好闲的市井无赖,这些人在衙门里工作更像是一种义务劳动,据清朝史书记载,他们每个月拿到的薪水,只够一天吃一顿饱饭。正是由于衙役身份卑微,没有可靠的经济来源维持生计,他们自然要另谋出路。

           清朝衙役真实旧照

长久以来,衙门里就形成了这样的陋规,能够参与办案、押送犯人的衙役,总是能够从中获取价值不菲的银两回报。这些钱大多都来自于罪犯的家里人,比如衙役在押送犯人的过程中,会产生“鞋袜钱、酒水钱、住宿钱”等各种各样的费用,而且这些费用早已经成了衙门里最正常不过的潜规则。

一旦这些罪犯的家中掏不出这笔钱,衙役会对罪犯以及他的家里人进行各种威逼利诱,以此来让自己获利。清朝衙门里的陋规,确实为衙役来了不少收入,可是同时,它又破坏了清朝衙门里的官场风气,导致清朝各级官府一步一步走向衰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衙役:地位低下的天差
古代发配罪犯,来回几千里路,为什么很多衙役却争抢着去押送?
古代犯人发配需要衙役押送,往返几千里路,衙役是不是也很遭罪?
古代发配罪犯,来回几千里路,为何很多衙役争着去押送?
古代发配罪犯,来回几千里路,为什么很多衙役争着去押送?
古代流放犯人这么多,押送人员那么少,为何很少有犯人途中逃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