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的小说写尽生活的真相,托尔斯泰、海明威都是他的死忠粉…

上个月我入手了一本厚达700页的短篇小说集子,今天读了还不到一百页,我就想要献上我的膝盖!无法抑制的膜拜之情、压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让我决定坐下来认真写篇文章,文章的主题是——夸他!

首先,我无法原谅自己,为什么买了一个月才读这本书;其次,我更无法原谅自己的是,过去的三十年我为什么偏偏没有读过他的书;最后,想问天问大地,我想问问我自己,逝去的那些夜夜夜夜,我读的为什么不是他的书(请原谅我的浮夸)……

这本集子是按照创作年代编排的。读完第一篇,我就发现了一个事实,短篇小说到底可以有多短——3页!3页的篇幅就可以完成一个精彩的故事,读完让你还想读一遍,于是我又重读了一遍。接下来每一篇都很短,最长的不超过十页。

读完第十三篇小说,我彻底坐不住了。当时我正坐在公司楼下那家常去的咖啡店,我站起来,深呼一口气,跑到吧台那又点了杯冰美式(我刚喝完一杯热的)。等店员制作咖啡的那几分钟,我用脚尖不停戳着灰色大理石地面,一下一下,看到雨水顺着一面大落地窗往下流淌,外面正下着瓢泼大雨。

被作家崇拜的作家,连海明威都是他粉丝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当我第一次读到鲁迅这段话(出自《而已集·小杂感》),我明白了他为什么封神“民国第一段子手”,他的文章为什么常读常新,因为在近百年后的今天,你发现,太阳底下无新鲜事,一切历史都只是在重复而已。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作家对生活真相、人类本性的洞察,是相同的。鲁迅写下上面那个网红“段子”是在1927年,当我们把时间再往前拨回四十年,在河水广阔奔流、林海波澜起伏的北方大地,寥廓的天空曾出现一颗孤星——俄国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卖了这么大个关子,主角终于上场了,此处配上BGM噔~噔~噔~噔)

如果有人像我一样还没有读过他的小说,那肯定早已久仰他的大名,如雷贯耳这个词就是为他量身打造的。自从他星降文坛后,后来出现了无数个叫契诃夫的,“英国的契诃夫”“法国的契诃夫”“美国的契诃夫”……没错,都是拿他来说明某某作家短篇小说写得有多好,但再好,也超越不了原版吧!

他的名气有多大呢?在讲《苦恼》这篇小说故事前(前文提到的第13篇),我先来讲个小故事。新西兰有个短篇小说女作家,叫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百度百科说她是新西兰文学的奠基人,英国的契诃夫,这个定位很厉害了吧,但是,海明威在读完她的短篇小说后评价道,“在读了契诃夫再看她的作品,就好像是在听了一个聪明博学的医生讲的故事后,再听一个尚年轻的老处女竭力编造出来的故事一样。”好玩的是,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本人更是契诃夫的超级粉丝,她说,“我愿意将莫泊桑的全部作品换取契诃夫的一个短篇小说”,这还不够,她还说,“如果法国的全部短篇小说都毁于一炬,而这个短篇小说(《苦恼》)留存下来的话,我也不会感到可惜。”

他们的赞美,是不是比我还夸张。。契诃夫的写作风格其实很好总结,他喜欢用冷静的观察,细腻的笔触,从最平常普通的现象中揭示生活的本质。他的故事大多选取一个日常生活片段,只通过那个微小的切片,我们就能了解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人情的冷漠,时代的残酷。

这篇小说代表了世界短篇小说的最高水平

《苦恼》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风雪飘飞的寒冷夜晚,一个赶大车的马车夫,约纳・波塔波夫,被心中的苦恼折磨着。这个苦恼在他心中驻扎快满一个星期了:他渴望找个人说说话。

从中午到暮色暗沉,大半天时间了,他还没有接到一单生意。他也不主动招揽乘客,只是一个人坐在雪橇车上,大片的雪花落了他一身,他像个雕塑般动也不动。再看他的座驾,那匹马,瘦骨棱棱的,让人怀疑能不能跑得动,或者半途会不会累趴下。没生意就意味着没钱填饱肚子,没钱给马买饲料,可他好像压根不关心这个。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他想找个人说说话。

我们的疑问来了:他为什么找不到人说话?他没有家人吗?没有朋友吗?车行不是有好多车夫吗?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人,随便哪个人都能说说话啊……

终于来了个顾客,一个军人。约纳驾起马车行驶在大道上,做了多年的车夫,他的驾车技术像是退化了一样,控制不好马的行进方向,被行人骂,被迎面而来的另一个马车夫骂,后座的军人也骂他。当军人开口跟他讲话,他努力了好久终于说出了一句——“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那个军人只是象征性地问了句因为什么病死的,就再也不关心他说的话了,他好几次回头看他的乘客,但对方都闭着眼睛假装睡觉,根本不想跟他交谈。

他的第一次尝试失败了。

又来了三个有钱的年轻人乘坐他的车。他们刚参加完聚会,喝得醉醺醺的,只给他低得可怜的车费,他也不还价,对他来说只要有乘客就行。路上,他们一直在恶狠狠地咒骂他,嫌他赶车太慢,他根本不介意,他想的是有人能听他说话了,于是他又对他们讲出了那句话——”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可是他们也根本不关心他的话,他们到站后快活地下车走了,契诃夫是这样描写他当时的感受的:

他又孤身一人,寂寞又向他侵袭过来……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现,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约纳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呢?然而人群奔走不停,谁都没有注意到他,更没有注意到他的苦恼……那种苦恼是广大无垠的。如果约纳的胸膛裂开,那种苦恼滚滚地涌出来,那它仿佛就会淹没全世界,可是话虽如此,它却是人们看不见的。这种苦恼竟包藏在这么一个渺小的躯壳里,就连白天打着火把也看不见……

他的第二次尝试失败了。

他又遇到了一个扫地的仆人,想走上前去跟他攀谈,可是对方嫌他的雪橇车碍事,要赶他走。他的第三次尝试失败了。

这时他的苦恼已经把他折磨得无法承受,他决定回到车行去。那里人多,总有一个人能听他说说话吧。可是当他回到车行,发现大家早已东倒西歪地睡着了,有个年轻的车夫醒来上厕所,他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跟他说话,说他的儿子死了。他等待着对方的反应,可是他什么也没等到,他的话在对方身上没有产生一丝丝影响,那个人继续倒头睡去。

他的第四次尝试失败了。

“如果那个青年人渴望喝水一样,他渴望说话。他的儿子去世快满一个星期了,他却至今还没有跟任何人好好地谈一下这件事……应当有条有理,详详细细地讲一讲才是……应当讲一讲他的儿子怎样生病,怎样痛苦,临终说过些什么话,怎样死掉……应当描摹一下怎样下葬,后来他怎样到医院里去取死人的衣服。”

故事的最后,契诃夫终于为他“安排”了一个完美的倾听者。他痛痛快快地,简直讲得入了迷,把堵在心里将近一个星期的话,统统对它讲了……而安安静静、耐心听他讲完心中那个巨大苦恼的,是他的那匹马。

他的第五次尝试成功了。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你始终孤独

就是这样一个讲述一位马车夫心中苦恼的故事,一百多年来为契诃夫赢得了无数读者的痴迷和追捧,很多人把这个故事一读再读,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已读了三遍,我想我还会读第四遍,第五遍……只要翻开这本书,我可能都会再读读这个故事。

马车夫约纳生活在俄国社会的最底层,没钱给儿子看病,甚至吃了上顿没下顿,丧子之痛给他带来了沉痛的打击,他想要倾诉,渴望别人同情他。他的老婆早已去世,还有一个女儿住在乡下,没有一个亲人与他分担痛苦。他渴望与人交谈,哪怕是陌生人,只要有人愿意听,他并不介意对方是谁。但是,那个军人、三位年轻人,属于俄国的上层阶级,他们与他是两个不同的世界的人,一个卑微的马车夫的苦恼,又有什么值得他们关心的呢?扫地的仆人、车行的同事,他们都在为悲苦的生活奔波,担心的是明天会不会有乘客、能挣到多少钱,会不会饿肚子,他们哪有闲功夫操心别人的事。

孤独的极致是无人可以诉说。契诃夫用这样一个让人唏嘘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没有人有义务、有责任理解你的悲伤,即使有人愿意倾听你的故事,他们也无法感同身受。世界这么大,那么多人来来往往,每个人都在努力向前,你要孑然一身穿越这世间山河,孤独是人生常态,悲伤是你的独有。世间皆苦,唯有自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必读之五十三——《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小说百练:苦恼(契诃夫)
亚凌读书笔记: 没有出口的苦恼
我有故事,你不怕扎心的话就来看
作为方法的小人物与边缘人
《苦恼》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