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免费赠书】︱我在东四修胡同!︱一麻五灰是说的啥?
胡同中沉淀着北京人的民风民俗,邻里观念;四合院包含着中国传统的文化、伦理、道德等理念。进到四合院里,才体会到中国人遵守“长幼有序,内外有别”原则的坚定性。大门开在东南角,厕所放在西南角,厨房放在东北角,教室放在东南角,说来都大有学问。在现在城市的建设中,很多胡同消失了。但也有很多胡同,被保护被修缮,东四地区,作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街区,胡同保护的成绩格外突出。

日前,东城区政协文史委和东城文联共同组织编写的《胡同故事》出版啦,这本书是文化东城历史文化挖掘的重要成果,也是文化东城“中轴之东”系列创作的重要成果。本书由王蒙题记,单霁翔作序,作者涵盖了政协委员、文联协会会员、文化学者、社区工作者、责任规划师等诸多领域的代表人物,主要从文物古迹、非遗传承、胡同风情、街巷复兴四个部分讲述了老北京地区,尤其是东城区的胡同风情。


书赠有缘人

11月23日20点整截止,

本条推送下留言点赞最多的前5名听友

将会获赠《胡同故事》一书

获奖名单我们将会在明天的公号里公布

还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获奖信息公示

备注:图书我们将通过快递的方式邮寄给您,不过邮资需要到付哦!

没中奖的小伙伴也不要灰心,

只要常常收听我们的节目,阅读我们的文章、分享转发和留言,

还有礼物等您来拿哦!

昨天获奖者公示:

请获奖者王闻宇、平常、杜铁、此时、辛志辉、平儿、水生木、苹果胡儿、新宇添加“徐徐道来话北京”微信,沟通领奖事宜。恭喜大家!

谢谢!(注:小强老张为本节目组工作人员,不参与评奖)


张志勇主席曾经在东四街道办事处工作了十年,
在担任东四街道办事处主任的岗位上,
经历了很多修胡同的酸甜苦辣。



在北京市东城区文联和北京市东城区政协文史委员会编著的《胡同故事》一书中,专门收录了张志勇主席所写的一篇《我在东四修胡同》一文,
为我们道出当年他在东四修胡同的故事。

1
胡同要怎么修?
本节目制作人小强对东城区文联主任、东城区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张志勇先生做过专访,其中,张志勇先生就提到《我在东四修胡同》这篇文章题目的来源。

张志勇在东四街道、这个享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名号的地方工作了十个年头。每每与人分享修胡同的故事时,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儿,有时,也会有人问他:“您干这行多长时间了?”
张志勇总是说“嗨!没多长时间。我只是有幸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疏 整促”和老城保护提升工作。”
随着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不断深入,北京新总规划的出台,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已摆在桌面,并成为百姓关注的一件热事儿。
老北京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胡同。一次,张志勇与街道同志研究胡同修缮的宣传主题,一位同志说:“前不久,央视播出一档'我在故宫修文物’节目,挺火的,我们不如借鉴一下,就叫'他在故宫修文物,我在东四修胡同’吧。” 张志勇说:“不行,咱们怎么能和故宫比?”他说:“没问题。过去,故宫是皇 帝住的,胡同是百姓住的,更何况,现在的故宫也是人民的故宫,无论修故宫,还是修胡同,都是为人民修的。”张志勇一想,也是,就叫“他在故宫修文物,我在东四修胡同”吧。在定下“我在东四修胡同”的题目后,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电视媒体接踵而至。媒体的关注和深入报道,也给他们带来许多压力,你若修不好修坏了, 就成反面教材了。
在整个胡同修复过程中,离不开专家的指导,离不开责任规划师的精心设计,离不开施工队的专业化操作,离不开广大居民的积极参与,更离不开 “我在东四修胡同”的这份责任。所以,《我在东四修胡同》这个主题中的 “我”,不是小我,而是大我,说白了就是大家。如若把这些人、这些事儿, 回忆回忆,记录下来,分享给听众,让更多的人感受城市变化、参与老城保护,不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儿吗?

东四三条至八条是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北京胡同的代表之一。这个修胡同的“修”字,有着修缮、 修护、修建的意思,也就是在边修边建中,挖掘蕴含在胡同中的历史文化,不仅修的是风貌,而且修的也是人心。

胡同四合院、京腔京韵是人们对北京最鲜明的印象。从 2020 年 8 月份开始,历经近四个月的修缮,东四大街重现了京韵大市的老街风貌。
2017 年 9 月 13 日,中共中央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 要保护好北京的“三横四纵”,崇雍大街在“三横四纵”当中,是仅次于中 轴线的另一条纵向大街。它也是《首都核心区控规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 提到的“四横二纵”中的重要一纵。而东四大街是崇雍大街的重要一段。《新总规》中提到的“13 片文化精华区”和“九坛八庙”,在这条街上都有体现。它包含了 5 片文化精华区,也就是雍和宫—国子监、张自忠路北—新太仓、张自忠 路南—东四三至八条、东四南、东交民巷,占有三坛两庙,也就是天坛、地坛、 祈谷坛、孔庙、雍和宫,所以,它蕴含的文化元素非常丰富。
整个崇雍大街,从南往北为:天坛,建于永乐十八年(1420 年),有 600 年历史了;曹雪芹旧居;崇文门,元代的文明门,也叫哈德门;东单牌楼,也是明正统年间建的牌楼;再往北走下去,比如宁郡王府、协和医院、蔡元 培故居、伍连德旧居、史家胡同博物馆、演乐胡同、礼士胡同、东四牌楼、 段祺瑞执政府、田汉故居,等等。北京人常说“东四西单鼓楼前,天坛北海 颐和园”,东四和天坛都处于崇雍大街上。

东四大街北起簋街的十字路口,南至干面胡同,全长 2.74 公里,是北京老城“天地之街、崇雍之韵”的重要组成,也称“文风京韵,大市银街”。从簋街到张自忠路口,主要凸显的是京味文创,叫畅游东西,因为此段既有中式的胡同四合院,也有西式的现代建筑,是东西方文化的结合。从张自忠路口到东四南,突出的是国风静巷、大市银街。清代钱庄“四大恒”就在东四牌楼附近,也是彼时的金融街。特别是东四牌楼南北额书“大市街”,呈现出商业集市文化特点。在古时就有“商之于诚、商之于信”,突出的是“诚信”二字。
从这条大街的建筑形态修复来说,一是修旧如旧,主要是针对文物的保护性修缮和恢复性修建。二是协调性修复,针对一些现代装饰痕迹的过多的建筑,要进行与整个大街主体风格相吻合的设计修复。三是整治性修复,针对违法建设及一些严重破坏街区风貌的行为,必须先拆除整治再修复。









我们说的“修旧如旧”或“修旧如故”,是按照古建修复的老工艺老做法,原工艺、原材料、原结构、原标准进行保护性修缮。崇雍大街的设计,主要参考了 20 世纪 60 年代留存的一些图片资料,但不一定就是上世纪 60 年代的建筑。比如说东四地区有清末的建筑和民国的建筑,这在这本书中都有照片展现,如果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我们也会推出不少。同仁堂、永安堂的建筑风格,也是延续了清末和民初时期的。对于老建筑,在施工中还应尊重建筑本身工艺,进行精细化修复。

例如,明确砖墙的摆砌勾缝工艺,有干摆、丝缝、淌白、糙砌等;女儿墙则有月白软心、各类砖雕、十字花墙、铜钱花墙等近 20 余种样式;院门也根据院落等级及院门形制分“黑红净”“紫棕”“铁红” 等配色,并穿插题写门心联,彰显家风家训。施工建造中,讲究对旧砖“打点”、使用“缝子活”以及减少“糙砌”等具体工艺细节,凸显了全街建筑“和而不同”的原有风格,恢复了原汁原味的老街味道。我想我们的听众可能听到这些专业名词都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反正您知道是修旧如旧的老工艺就可以了。
位于东四北大街 432 号的永安堂药店,是典型的传统拍子式铺面房,临街面是平屋顶,门上面有挂檐板。这也是东四北大街最传统、类型较多的商业建筑形式。针对挂檐板纹样,设计师设计了“万字不到头”、祥云纹、篆字刻等 12 种菜单选项,供商户选择,并在大街上交替使用。永安堂药店选用刻字纹样,利用油饰和鎏金勾边工艺,将“实与名副、财以道生”的古训刻在挂檐板上,把老字号诚实守信的经商传统融入建筑风貌中,与沿街同业大药房者共勉。

坐落在东四北大街 492 号的“精时钟表店”,设计师则根据 20 世纪 50 年代的彩色老电影《风筝》中反映当时东四大街风貌的片段,在钟表店外立面设计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常用的四扇屏,采用铁红色、实木材质,特别保留了戗檐处精美的砖雕,颇具艺术气息和文保价值。

2
一麻五灰是说的啥?


在胡同街巷整治过程中,新闻媒体采访修胡同的工人,问四合院门楼的门是如何制作的。工人说:“'一麻五灰’,十三道工序。”但这“一麻五 灰”十几道工序,可不是像说的那么容易。也许您不知道这一麻五灰十三道工序都是什么,别急,咱们来听听张志勇先生来说说。


麻就是我们用的那一丝一丝的麻丝,灰中要掺猪血,又有桐油。古代有一句话:“桐油猪血硬似铁。”在修缮胡同期间,一些居民说胡同里有股腥臭味儿,那是灰中猪血的味道,它能起到防虫防潮的作用。皇家宫殿的大门地仗是“两麻七灰”或“一麻两布七灰”,做完了之后,拿刀一砍,就一个 小白点,硬度很大。如果要咔嚓一大片下来了,按古代责任追究,工匠的脑袋就难保了。

内容文字来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唯一现存的清代铸币厂原来在这儿!|听张志勇主席说东四胡同4
京城胡同(26)东四十条
明朝时在哪种树会要人命?
六十年代的北京
东城区甘雨胡同,位于王府井大教堂南侧,呈东西走向,东起东四南大街
东四六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