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由李一氓题名的《墨林史话》,记载了中国古墨发展史
方继孝

北京鲁迅博物馆荣誉馆员。著有《陈梦家往事》《陈独秀遗稿的下落》《徐志摩和中国的康桥》等;随笔集《旧墨记— — 世纪学人的墨迹与往事》《旧墨二记— — 世纪学人的墨迹与往事》等;辑校《陈独秀先生遗稿》;学术论文集《字字珍藏— — 名人信札的收藏与鉴赏》(合著)。《旧墨记— — 世纪学人的墨迹与往事》被评为2006年度“中国最美的书”。《陈独秀先生遗稿》获2007年国家图书馆“ 文津奖”提名。

作者介绍

本文刊载于《北京纪事》2月刊   原标题:李一氓与《墨林史话》

《墨林史话》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古墨鉴藏家尹润生先生遗作,后经其夫人张颖昭整理,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
《墨林史话》第一版出版于1986年4月,开本32开,页数92页。张颖昭女士在序言中介绍了尹润生编写《墨林史话》的简要经过:
60年代中期,周恩来总理指示要系统整理文物,古墨被列为重要内容之一。作者尹润生因积有数十年收藏、探索和鉴定古墨的经验,决定编写《墨林史话》一书。他除了进一步奔走汇集我国古墨资料外,还走访国内许多博物馆,悉心钻研我国古墨发展史实。不料此书尚未编完,十年浩劫打断了这项整理祖国文化遗产的工作。
1993年5月,新版《墨林史话》,仍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开本32开。这个版本,与1986年版有两个方面的不同。一是封面的书名由著名的学者、诗人、书法家李一氓先生题写;二是页数由92页增加到145页。
李一氓先生题写的《墨林史话》手迹,大约在新版面世后不久,我在一个旧书摊发现并购下。当时家里有1986年版的《墨林史话》,并不知道已出新版。见到了这个题签,才意识到或许《墨林史话》再版了。几天后,去书店,果然见到了李一氓题写书名的新版。
李一氓,四川省彭州人。早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李一氓曾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科长,南昌起义参谋团秘书长。他参加过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并先后任陕甘宁省委宣传部长,新四军秘书长。抗战胜利后,李一氓先后任苏北区党委书记,华中分局宣传部长,大连大学校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李一氓曾任中国驻缅甸大使,国务院外事办副主任,中联部副部长,中纪委副书记,中顾委常委,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组组长,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会长。

李一氓

作为一位革命家,李一氓饱读诗书,诗书俱佳。他写旧诗,始于中学时代;书法得益于少年扎实的童子功,据彭州市图书馆资料显示,李一氓幼年就读于县城秦省小学,当时学校里有位国文教员会写钟鼎文,教李一氓练书法。练习书法,需要临池不辍。李一氓热衷于书法时候,恰好家里有一大木柜的废旧账簿,于是他把账簿撕成单张,翻过来“临习颜真卿的《多宝塔》和何绍基的《黄庭内景经》”。李一氓还用四川特有的“土红”(一种红泥),泡水形成红浆,代替墨水练字。从少年到老年,李一氓从没有放下过习字,其书法敦朴雅逸,笔法、气势别具一格,颇堪寻味。《墨林史话》题签以宣纸书写,尺幅31x13cm,每字大约高6cm,典型“一氓”体。
李一氓出生于1903年,1990年离世,享年87岁。新版《墨林史话》出版于1993年5月,此时,李一氓先生已逝世三年了。经考证,这是李一氓为1986年版《墨林史话》所题,大概书于1986年前或1986年春节前后。至于为什么1986年版没有用这个题签,尚需进一步考证。
《墨林史话》的作者尹润生,1908年出生于一个蒙古族世家,姓博尔济吉特氏,原名培昌。幼承家教,勤奋好学。一生与墨有着不解之缘。他的夫人张颖昭,满族,张佳氏,镶白旗,1917年生于北京。其父张润普,字霈青,清代为官,民国时家居以著书课徒为生,诗词书画皆所爱好。张颖昭幼承家学,读经史诗书,酷爱绘画,自学山水人物画,曾拜国画大师徐燕荪为师。曾应历史博物馆之邀,绘制历史名人图像,如康熙皇帝、纳兰性德、努尔哈赤、忽必烈、汤显祖等。

砚台(尹润生藏)
起初尹润生是为夫人作画寻觅佳墨,常奔走于琉璃厂,勤恳物色,无间寒暑,后竟至爱不忍释,除仔细研究善书、善画之墨质的不同外,更对墨的原料、年款、铭文、图案、工匠、产地、装潢、真伪等一一加以考证、辨识,被同好喻作“墨痴”。
1951年尹润生着手著述《尹润生墨苑鉴藏录》,全书收录了他所收藏鉴定过的明代、清代古墨四百七十一目,共计八百四十四笏(有的一目中含多笏)。分别记述了墨的形式、款识、重量,还记述了他鉴定的依据,有关掌故,墨的属制者及墨工小传,收藏过程以及鉴赏的经验。1954年,尹润生出席文化部古墨等文物鉴定会后,将古墨鉴赏、研究作为本职,后调入文化部文物出版社任编辑,又奉命致力于整理故宫博物院藏墨,编写了《故宫藏墨目录》。20世纪50至60年代,尹润生与叶恭绰、张子高、张絅伯多位墨收藏家、朋友每月聚会两三次,以谈墨为内容,赏奇析疑,除观察实物外,更参考前人有关资料、墨谱拓片,精研细斟,各抒己见,相互敬重。四人计划以各家明代墨中珍品合作编著《四家藏墨图录》,书出版后,即将书中所列墨宝献给国家,然后再出版第二册,依次捐献。1956年,《四家藏墨图录》在极为和谐的气氛中得以完成出版,原版为宣纸线装,印数不足500册。1964年,四家将一批明墨捐献故宫博物院,足见四人之志同道合。按尹润生的说法,即“墨散书存是所慰也”。
自1950年至1979年,叶恭绰、张絅伯、张子高、尹润生先后将自己收藏的古墨捐献故宫博物院,其中,张絅伯1000多锭、张子高700多锭、尹润生800多锭。除了这四位,尚有周绍良捐赠故宫博物院1000锭(其他人少量捐献未计算在内)。目前,故宫博物院是世界藏古墨最多的博物馆。
《墨林史话》是尹润生的遗稿,也是他的精心之作。该书分四个部分:一、墨的起源;二、墨的沿革变迁;三、鉴定方面若干问题;四、墨林人名、别名、室名一览表。为了方便读者欣赏、研究,张颖昭女士在整理编订时,还从当年尹润生与张子高、叶恭绰、张絅伯合著的《四家藏墨图录》及《云烟过眼录》中选出42幅明清两朝的墨品拓片,收进书中,并一一附注说明文字,对墨店、墨工、制墨者与时代背景等,加以概括介绍。
文 | 方继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樟林古港
樟林古港变化有多大?看看2012年的樟林古港吧……
南宋 尤袤 跋欧阳修《集古录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古墨怎么鉴定
古墨的鉴定与保养
古墨 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