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范若愚回忆周恩来欲辞总理职务始末

文/散木

范若愚(1912~1985),原名纯智,山西五寨县人是一位具有全国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历任中共中央马列学院以及中共中央高级党校政治研究室秘书、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副主任及主任、校教学委员会委员、校党委委员、校委委员、副校长等职。其间,范若愚以讲授《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而著称。

范若愚

在中央党校任职期间,范若愚曾兼任周恩来的理论秘书(1956年至1959年)、刘少奇的学习秘书(1958年初)。他还是中共八大代表、第四至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兼职研究员,之后又兼任《红旗》杂志常务副总编辑。

1966年“文革”爆发之前,范若愚任中央党校副校长、《红旗》杂志常务副总编辑,主要工作是在红旗杂志社。他还是当时以北京市委书记彭真为首的中央文革五人 (即彭真、陆定一、康生、周扬、吴冷西)小组领导下的成员之一,参与起草了《二月提纲》,参与了著名的中苏论战。

“文革”开始后,范若愚陷入苦难之境。其间,他曾以死抗争,后身陷囹圄,失去自由。“文革”结束后,1977年,中央党校复校,范若愚任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顾问、校副教育长、校顾问。此外,他还是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

范若愚最重要的经历之一,是于1956年至1959年奉命调至总理办公室,兼任周恩来的理论秘书。

1956年,范若愚担任周恩来理论秘书赴任前,中央党校校长杨献珍叮嘱他,在总理需要时一定要全力以赴地工作,平时则仍在学校工作。后来,有人因此称他是“总理府行走”。当时,周恩来的秘书达20多位。后来,范若愚回忆:“从这个意义上说,那时是周总理办公室最兴旺的时期。事有巧合,那个时期也正是我们党的路线正确、全党全国最兴旺的时期。”但是到了1959年,周恩来因犯了“错误”,相应地,他的职权也受到了削减,秘书班子的人数大减,范若愚也结束了他在中南海的兼职。

范若愚后来结集有 《在周恩来身边的日子里》一书,其中收入7篇回忆文章,主要记述了他当年在周恩来身边所感受到的领袖风范。如周恩来的优秀 “学风”,是“实践”、“调研”、“从实际出发”、“认真”、“言必有据”、“揭露矛盾, 解决矛盾”、“推陈出新”、“阶级分析”、“言行一致”、“谦虚”、“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周恩来的学习方法则是 “习作合一”、“抓住中心”、“与不正确的思想作斗争”等。

范若愚对周恩来最重要的一篇回忆文章是 《历史最终会把一切纳入正轨》一文。此文记述了周恩来当年因“反冒进”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批评而被迫检讨的一些情节。其中的具体描写为其他文献资料所不载,因而弥足珍贵,成为国史中的实录式的记载。

范若愚回忆:“1956年,我调到周恩来总理办公室工作。当时给我分配的工作任务是,由周恩来同志口授,让我记录或长或短的文件及其他书面材料,有时也查查文献。就在我初到总理办公室工作的那个时候,我们经济建设工作中发生了冒进的苗头,在某些建设中开始出现了紧张的局面。

当时由于钢产量赶不上其他有关生产的需要,周恩来同志为此曾亲自到过鞍钢和太原。具体情况我不大了解,只是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要我查找马克思的一段话的出处。这段话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的:'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形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由于周恩来同志要找这段话,我联系到他的鞍钢、太原之行,以及我听到办公室其他同志谈到的一些简单的情况,我意识到,周恩来同志和陈云同志是反对经济建设中开始出现的冒进现象的。”

不久,“反冒进”即遭到毛泽东的反对和严厉批评。毛泽东认为“反冒进”“扫掉了多、快、好、省”,是“右倾”,是“促退”,是“向群众泼冷水,打击积极性”,是“方针性的错误”。

在范若愚的笔下,当年周恩来的苦闷和痛苦,十分真切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1958年,在成都会议期间,周恩来同志对我说,回到北京以后,要起草一个准备在八大二次会议上的发言稿,要我到总理办公室的宿舍住几天。

回到北京后,我就到总理办公室宿舍去住,听候周恩来同志给我布置工作。有一天,周恩来同志对我说,他这次发言,主要是作 '检讨’,因为'犯了反冒进的错误’,在南宁会议上已经被提出来了。由于我没有随他去过南宁,也不了解那次会议的内容,只是在这次谈话中,我才知道。

周恩来同志指示我:过去起草文件,是由他先谈内容,由我记录下来整理成书面材料。这次发言,不能像过去那样,因为这是自己的检讨发言,不能由别人起草,只能他讲一句我记一句,只是在文字的连接上做一点工作。周恩来同志还说,关于他这次'犯错误’的问题,他已经和毛泽东同志当面谈过了,主要原因在于他的思想跟不上毛泽东同志。这说明必须努力学习毛泽东思想。

周恩来同志在讲了这些情况后,就开始起草发言稿的开头部分,他说一句,我记一句。就在这个时候,陈云同志给他打来电话。陈云同志讲的什么,我只听到一两句(他们使用的电话机有增音装置),周恩来同志讲的话,我当然听清了。打完电话之后,他就说得很慢了,有时甚至五六分钟说不出一句来。

这时,我意识到,在反冒进这个问题上,他的内心有矛盾,因而他找不到恰当的词句表达他想说的话。在这种情况下,我建议,我暂时离开他的办公室,让他安静地构思,等他想好一段再叫我来记录一段。我觉得,这时我如果守候在他的办公桌旁,对他是一种精神上的负担,会妨碍他构思和措辞。周恩来同志同意了我的意见。

当时已经深夜12点了,我回到宿舍和衣躺在床上,等候随叫随去。在第二天凌晨2时许,邓大姐把我叫去,她说:“恩来独自坐在办公室发呆,怎么你却睡觉去了?”

我把周恩来同志同意了我的建议的情况讲了以后,邓大姐说:“走!我带你去和他谈。还是由他口授内容,你整理成文字材料。”这样,我随邓大姐到了周恩来同志办公室。她和周恩来同志争论了很久。最后,周恩来同志勉强地同意,还是由他口授内容,我回到宿舍去整理记录。

在整理到学习毛泽东思想问题时,我引了一句成语说:我和毛主席“风雨同舟,朝夕与共”,但是在思想上还跟不上毛主席。后来,我把整理后的记录请周恩来同志审阅时,他看到'风雨同舟,朝夕与共’这句成语时,严厉地批评了我。

周恩来说,在关于他和毛泽东同志的关系上,在整风以前还可以引用这句成语,但是在整风以后不能引用。“这也说明你对党史知识知道得太少!”周恩来同志讲这些话时,几乎流出了眼泪。最后,周恩来逐字逐句地自己动笔修改一遍,又亲自补充了几段,才打印出来,送交政治局常委和书记处传阅。

后来稿子退回,周恩来同志看过以后,又要我把批在稿子上的话誊写清楚,再打印一次。我看到政治局常委和书记处提的意见,把'检讨’部分中的一些话删掉了,有些话改得分量较轻了。我看了之后,心里的紧张情绪才缓和下来。但是,我发现周恩来同志在起草这个发言稿的10多天内,两鬓的白发又增添了不少。

由范若愚起草、周恩来亲自修订的长达8000多字的检讨发言稿,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作为大会材料印发给了与会代表。周恩来十分内疚,感到自己作为总理“犯了错误”,考虑自己不便继续担任总理了。于是,在随后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提出这一问题,但会议表示挽留他继续担任总理。会后,邓小平草拟了一份会议记录,即:会议认为周恩来“应该继续担任现任的工作,没有必要加以改变”。


责编:江荣兵

编审:郑国伟

制作:王喻


本文为《党史博览》原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秘书提醒周总理,刘亚楼病危是否去看望,总理:我不会再去看他了
1952年3月24日下午,毛泽东主席与刘少奇同志,周恩来总理在时
[转] 陈德宏领袖像绘画
记者刁难总理:“中国还有妓女吗?”总理:有!下一句话全场沸腾
周恩来一生各阶段的容貌变化(图)
《走近周恩来》|“三个脑子”同时工作的周总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