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曾亲手抄出一尺多厚《珍珠塔》台本,评弹名家陈希安的艺术人生值得回味

今天,上海评弹艺术传习所(上海评弹团)发出讣告,评弹名家陈希安于10月24日凌晨于上海瑞金医院去世,享年92岁。另,据老人遗愿,丧事一切从简。

作为上海评弹团初代“十八艺人”中硕果仅存的一位,老先生的离开,也预示着评弹艺术一个时代的落幕。

陈希安是评弹界闻名的老一辈艺术家。他少时与评弹结缘,曾师从《珍珠塔》“塔王”沈俭安。陈希安是上海人民评弹团的元老——曾是该院团第一批演员,还曾担任过上海人民评弹团副团长。

陈希安专业水平过硬,深受观众喜爱。他演出的作品包括《荆钗记》《陈圆圆》《打渔杀家》《党的女儿》《年青一代》《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王孝和》《林冲》《见姑娘》《大生堂》《恩怨记》等。

陈希安一生将评弹艺术的发展传承作为己任。出作品之外,陈希安也热心育新人。他曾培养和提携了不少年青评弹人。退休后,陈希安“转战”课堂与公益节目——在上海戏剧学校开设评弹课,在广播电台开设分享谈。

勤奋好学广结善缘,自小得名师大家教诲提点

以《珍珠塔》起家,佳作不少的陈希安,素有“书坛常青树”之称。所谓天时、地利、人和,这样的成绩离不开陈希安本人的天赋与刻苦,更与他的人生机遇紧密挂钩——少时开始学习评弹的他,便喜得名师大家的提点。

陈希安出生于江苏常熟,幼年家境贫寒,小学便辍学归家。巧的是,当年评弹大家沈俭安正与薛筱卿拆档,有收徒的意愿。十多岁的陈希安便在中间人的介绍下,拜到沈门下,开启评弹人生。更为幸运的是,沈俭安不但将自己的本领倾囊相授,还将陈希安当做自己的孩子一般爱护,是师傅,也是“师父”。

过去,拜师学艺是大事,徒弟诚心拜师必须供上黄金粮食,家境贫寒的陈希安自然拿不出。师徒两人便签了一份“学四年,帮四年”的“关书”。但最终沈俭安并没有那么做,自带着徒弟上台“擦花边”起,便给出分成。

在学艺道路上,给予陈希安提点、帮助以及机遇的大家不少。享有“描王”之称的夏荷生也是其中之一。

早年,陈希安在家乡演出,每天都要在河边练功。某日,夏荷生去看望老友沈俭安,恰巧遇见在河边练声的陈希安。或许是被这个年轻后辈的勤奋所感染,夏荷生悄悄来到陈希安身旁,轻轻拍了拍后辈,说出了自己的练习经验:“侬认真练唱很好,但要掌握窍门。侬在台上唱腔定调为A,那么侬在台下练声的辰光,就要提高一度,定调为B,这样侬到台上唱A调的辰光就游刃有余了。”陈希安从此牢记前辈的教诲,一直遵循着这样的练声技巧。这也成为陈希安日后嗓音常年保持A调的原因之一。

陈希安的闻名,也离不开前辈大家的“开路”。当年,陈希安与师兄周云瑞拼档,在当地小有名气。评弹名家张鸿声知晓后,特地写信询问兄弟俩,是否愿意到上海演出。20来岁,正是爱拼敢闯的年纪。陈希安与师兄赶往上海,张鸿声力捧两人,“弹词皇帝”严雪亭与自己一头一尾,将“黄金档”留给陈希安与周云瑞。两人至此一战成名。

1950年左右,陈希安(右)与师兄周云瑞

亲笔抄出一尺多厚《珍珠塔》台本,一生将评弹艺术的发展传承作为己任

作为上海人民评弹团最早的18位演员之一,陈希安是上海评弹老一辈艺术家中的代表人物。“说表清晰,口齿伶俐,善于弹唱”是业界对老人的普遍评论,简练的词语中饱含着对陈老专业水准的高度肯定。陈希安曾说:“评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它的魅力深深吸引了我,我一定更做好传承工作,让东方大国的这颗璀璨明珠更加熠熠生辉。”而他的一生,都致力于评弹艺术的发展与传承。

在艺海人生中,陈希安呈现了不少舞台佳作。他的长篇作品有《荆钗记》《陈圆圆》《打渔杀家》《党的女儿》《年青一代》,中篇则有《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王孝和》《林冲》《见姑娘》《大生堂》《恩怨记》等。所谓大家,必在严谨继承中生发出创新,陈希安便做到了这一点。有戏剧迷评论:陈希安在“沈调”、“薛调”的基础上,创造了兼具个人特点,以及时代气息的唱腔,实际上已形成了新的流派唱腔。

2001年,赵开生与陈希安(右)的“双档”演出照。

在艺术生涯中得到过诸多大家提挈的陈希安,也遵循着前辈的足迹,将这份责任与关爱延续了下来。

1991年陈希安“退而不休”,依旧尽己所能培育新人,传播评弹文化。评弹演员郑缨、高博文等人都曾受到老先生的教诲与提携。陈希安也曾在上海戏剧学校专门开设评弹课,向学生介绍“姑苏雅韵”的专业知识与动人之美。他还主持过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一次的星期书会节目,一坚持便是20多年。

为了将经典留存下来,八十年代中期,陈希安还与另一位擅演《珍珠塔》的艺术家倪萍倩合作,亲手抄录了他们的演出台本。这部老先生用一撇一捺抄下的《珍珠塔》手稿,分97回,共80万字。据眼见者描述:手稿用方格稿纸誊抄,钢笔字端正清秀,以报纸包作封面,分为上、中、下三本,叠起来有一尺多厚。

千禧年之际,年过七旬的陈希安,特地将刚过30的青年评弹演员高博文请到家中,将这部《珍珠塔》演出台本手抄本亲手赠予后辈——评弹艺术的火种,生生不息。

陈希安将台本传给高博文。(新民晚报记者胡晓芒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心系评弹一生护“珠塔” 众曲艺界人士昨追思评弹名家陈希安
当代最后一位评弹名家陈希安走了:他一撇一捺抄下的《珍珠塔》手稿,足有一尺多高
【追忆陈希安先生】评弹:年轻的一代、大生堂、珍珠塔
《珍珠塔》陈希安 薛惠君09 戏弄方卿
陈希安 苏州评弹 名家名篇
聆听名家故事 黄蕾访谈:评弹不老松 陈希安.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