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2年第二季度读书录

2022年第二季度读书录

穿越

张石山/河南文艺出版社/2013-1

评语:张石山是山西的一位作家,他的《穿越:文坛行走三十年》写的是自己的经历,可以让读者从中切实感受到当代文坛的时代脉动,填补了历史记载的空白。当代作家写的当代的事,难免涉及一些纠纷,那可是很不容易。他见证了文学界的兴衰荣辱,目击了作家群的世相百态,以纵横捭阖的文笔把山西文坛那些趣事乐事好事糗事都写了出来,读来还是比较有意思的。谢泳的推荐语是:“这是一本极富个性的当代文坛真实历史记录。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史,这样的另类文献更有价值。如果研究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山西文学,必读此书,因为作者提供了常态文学史中不可能提供的史料。”说得还是比较中肯的。文坛好似战场,作协也是官场,作者直面历史,将山西省三十来年文坛的怪现状一一道来,其实也是新时期中国文坛的缩影。书中作者比较坦诚地说到了自己的婚外恋,还是比较难得的。

上班記

何兆武/牛津大学出版社/2022-3

评语:何兆武这本访谈录可以说让人期待已久,原因是他此前写的《上学记》给读者比较好的印象,人们期待能够看到他对新朝代的感受,没想到这本在他去世后出版的书还得在香港出版,弄得大家要买一本也不容易,大多只有借助网络的力量阅读电子版。凭《上学记》的影响力和在境外出版这两点这本《上班记》可能会吸引更多的人去看,这倒是一个悖缪,主事者不知道有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书中何老基本是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来回顾自己的工作经历,他推崇“To see I was born, to look is my call'这样的说法,以平和的心态回顾了自己的工作经历,一些反思也都是常识的范围,书的深刻程度怕是比不上昔年大陆出版的《思痛录》,更不用说和《一滴泪》比。不过他的思考还是有意义的,总还能让读者对那个荒唐的年代加深一下认识。

素言无忌:日常蔬食小史

柯平著、马叙绘/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1

作家柯平的《素言无忌:日常蔬菜小史》在融合前人的有关日常果蔬材料的基础上,掺入自己关于菜蔬的回忆,读之能够增长知识,也可为烹饪实践提供有益的帮助,还有一份怀旧的滋味,读来是比较有味道的。对于日常的茭白、西瓜、黄瓜、丝瓜、香椿、土豆、蚕豆、豌豆、豆芽、白菜、苋菜、莼菜、韭菜、空心菜、玉米、萝卜、豆腐等常见食物都是引经据典,作者熟读李渔、袁枚、沈复等前人著作,对于生活有自己的感受。全书用朴素的语言随性地谈论蔬菜素食,作者毕竟也是个诗人,简单日常的普通蔬菜也能让人感受到一份诗意,到是难能可贵的。与文字相得益彰的是书中马叙的水墨画,感觉两者真是心有灵犀,图文并茂的效果特别的好。马叙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与所配文字神韵相当的果蔬画,同样清淡而诗意,应该只有在真正参透清淡的生活后才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

掌故(第一集)

徐俊 主编、严晓星 执行主编/中华书局/2016-6

《掌故》是严晓星主编的不定期刊,第一辑共有十九篇著述,很有趣味,象温源宁与胡适的交恶,典型就是文人相轻。黄裳暗恋黄宗英,因他的木讷,最终没有走在一起;梁鸿志的刺蒋诗,'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也应有几人吧;更可笑的是在文革期间白卷先生张铁生、反潮流英雄黄帅盛行时,竟演一出出题考教授的闹剧;木犀轩藏书售卖,当时江西省图书馆、北平国立图书馆曾出价购买,但最后却花落北大图书馆得以毫发未伤。这些掌故轶闻读起来津津有味。借用书中的文字来诠释一下'掌故',就是了解沿革,记录事迹,留存轶闻,用宏大叙事中多余的素材,做一点并不多余的事情,反映的都是历史关节,人生片断,世相掠影。本书定位:近代以来,百余年内,宜以写人和叙事为主,梳理,考证旧史,当多用罕见材料,道人所未道,并强调文人高雅的趣味与不俗的境界。

文事谈旧

龚明德/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3

《文事谈旧》是龚明德研究新文学的随笔集,他是一个很执著的人,喜欢从故纸堆中挖掘被主流文学史所丢弃的作家作品乃至文学现象,通过实证的材料来阐述一些被歪曲的事实,重现本来的面目。让故去的文学家们从他们的作品里脱离出来,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存在,有一些被遗忘的作家,也被从历史的角落请了出来。历史上文人无数,有些人因为各自的机缘被湮没了,这自然是很可惜的事情。研究者们发掘了他们的价值,为人类的精神宝藏又增添了一笔,这还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当然消失也有其消失的原因,也并不是研究者写一点小文章就可以让他们重新红火起来,既然存在过,如果觉得还是有点意思,不妨保留一点痕迹,留待有心人去关注,也不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不过文章自然有它自己的命运,毕竟时过境迁了,后人读来恐怕大多数还是比较枯燥无味的。

戰爭與革命中的西南聯大

易社強/傳記文學出版社2010-4

西南联合大学由抗战时期往南撤退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组合而成,近年出版了很多有关这所老学校的书,原因可能是因为大家对于现行教育的普遍失望,从过去中寻找慰藉吧。联大的校友多为名人学者,在怀念中可以感受到那时的自由风气。全书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老师学生们的在路上,1938年,近三百名联大师生长途跋涉,从长沙到昆明,历时68天,总路程1663.6公里进行文军长征,以保证弦歌不辍。书中引用了很多学生的日记和信件,读来特别生动。第二部分写的是大学的老师、学生那时的生活,跟云南当地人相处的情景。第三部分谈的是联大的老师,按学院分别梳理介绍,可以全面细致的了解联大名师的事迹。第四部分是联大八年,以时间线索叙述联大故事,把联大那一段历史发生的大小事件都收录在内。全书全景式地描写了西南联大。

思想的毁灭--鲁迅传

孙乃修/明镜出版社/2014

《思想的毁灭》这本书的目的是以“推倒一尊谎言堆砌的巨像,剖析一个阴暗偏狭的灵魂”为写作宗旨,书中每一页都弥漫着对鲁迅的鄙视与不屑。作者用“抄碑小吏”“小说审查官”“低劣俗汉”“左翼阔佬”“客厅战士”“头号骂客”“业余文化警察”“中国两千年腐臭专制文化尸体上结出的一朵恶之花”等诸如此类的恶谥来形容鲁迅,确实给了读者无比巨大的反差。鲁迅后半生重点经营的杂文,则交替被冠以“拉杂小文”“骂人小文”“琐屑之笔”“垃圾小文”“百字小文”等称谓,对于鲁迅热衷于和人争斗吵架这样的事更是几乎给予了完全的否定,读来确实是有点令人刺激。问题是他使用的大多是第一手的材料,所引文字大部门是鲁迅自己的文章和身边人的回忆,依据还是比较充足的,确实能够让读者感受到鲁迅不堪的一面。好在他还是为鲁迅的小说和散文诗留了点情面。

书蠹牛津消夏记

王强/海豚出版社/2016-9

王强这本书我早就注意到了,因为价格比较贵一直也没买,还是通过信阅从浙江图书馆借了来读,后来一位书友送了我一册,到也是值得拥有的。书中介绍了作者多年来找寻并收藏珍本、善本英文书的经历,尤其详细地描述了书籍的插图、版式和装帧。藏书范围从书话类到艺术类以及园艺文化类等,时间上从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直至启蒙运动,与每一个时代相关的名著,都是他书架上的珍品。所涉猎的品种之多,范围之广,版本之稀——以英文初版书为主,令人叹为观止。王强对书确实是一种真爱,他在没啥钱的时候就开始购藏自己喜欢的书,有条件后更是广收自己心仪的版本,不仅爱内容也爱形式,强调初版本、签名本,这些就是书痴的特征。收藏书对他来讲,就是刻骨地体验一次生命轮回的神秘,也是对于智慧和历史的一种敬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锦官城笔记

蒋蓝/四川人民出版社/2020-9

《锦官城笔记》是蒋蓝“天府广记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因三国时期,蜀锦驰誉全国,设置锦官管理蜀锦生产并筑城保护锦蜀生产,被称为锦官城。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有“花重锦官城”“锦官城外柏森森”的经典诗作传咏至今。蒋蓝以“蜀人外传”“风物猎记”“天府新录”三部分,描述了锦官城的历史文化、人物典故等,如“李调元咏成都灯会”、“布衣状元骆成骧”、“林语堂在成都”、“鱼凫与鱼鹰”、“历史文化中的大熊猫”、“成都凤凰山的演变史”、“龙池书肆的记忆”等文章,就像给读者呈献一幅幅锦官城浓墨重彩的历史画卷。他的书是一种新方志书写,其承袭古方志类书,即文人以敏察之心,统摄、记录与地方相关的天象地理、民俗风物、奇闻轶事的独特书写传统,又吸纳西人现代性的碎片化写作之启迪,以现代人的诗心重返历史和地理现场,读来很有现场感。

读读书看看片聊聊天

陈保平/上海文艺出版社/2017-7

这部散文集收入作者陈保平多年来的创作,内容包括书评、影评、剧评、时评,访谈等等共一百余篇。既有短文、短评,也有长篇的深度文化访谈与行业趋势分析,体现了作者对社会文化各方面的积极关注与独立思考。作者多年来在上海出版界与媒体担任重要职务,既精于业务又勤于笔耕,对文化、艺术界的动态与各种社会现象都保持着一种敏感,视野开阔,有独到见解。这些文章以一个资深新闻人的角度书写了上海三十多年来的社会生活与文化变迁。我借这本书主要还是看书名比较有意思,读书看片聊天也是我的日常生活,想从中了解一下别人在这些方面的感受。在如今这个以财富衡量个人价值的社会中,人文关怀已然些微,但是毕竟还是有一些人比较关注精神生活的,会思考一些比较形而上的问题,比如书中作者与曹锦清关于“人生意义”的探讨就比较令人深思,值得好好看看。

菊与刀

鲁思·本尼迪克特/新世界出版社/2011-11

《菊与刀》是一本研究日本文化的经典之作,作者是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她在二战结束时受美国政府委托对日本的社会和民族性进行了详细地调查与研究,并以此研究成果作为美国政府制定战后对日政策的依据。《菊与刀》就是她的研究成果,此书不仅为美国制定对日军事政治外交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且被学者称之为现代日本学的奠基之作。全书分13章,分别描述了日本人在战争中的行为、天皇、家长至上、男女性别歧视、报恩情结、面子问题、名誉、享乐行为、道德修养、子女教育、日本的未来等方方面面的问题,看了以后可以对日本民族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也会对日本人的独特的民族性留下深刻的印象。日本作为中国的近邻,近代以来恩怨不断,国人对之感情是复杂的,作为亚洲国家走在了前列,他们身上确实有值得学习的东西,有必要了解一些。

旋風

姜貴/九歌出版社/2005-7

姜贵这本小说的名声来自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的评论,我关注也很久了,在王鼎钧的回忆录中也提到了这一类小说作品,有机会自然还是想找来看看。其实我好几年前就从HK的旧书店里买到了这册书,由于是繁体竖排,一直也没能排上日程去读,这次还是将网络上下载的epub文件导入到微信读书才听了一遍。全书号称现代《水浒传》,以民初人心思变作为故事背景,主角方祥千是个有野心的人,欲在方镇建立势力,他需要与土豪劣紳、流氓地痞、土娼、绿林人物打成一片,才有可能完成社会变革。这样的社会运动能够开花结果?还是相旋风一样一掠而过,这就是书中要探讨的问题。夏志清认为此书把社会运动的来龙去脉交代得非常清楚,内容也是非常扣人心弦,给了很高的评价,实际上这也是历史的一种反映,不同派别的争斗最后还是会尘埃落定的,但争议会一直持续

瓢箪鲶闲话

李长声/海豚出版社/2015-8

《瓢箪鲶闲话》是著名旅日作家李长声的一部文化散文随笔集,该书收录了他创作的有关日本文化、社会生活、历史传统等的文章,记录了他对日本的认识与思考。作者侨居日本近三十年, 对日本民族及其文化、社会有自己独到的研究和认识,涉及到日本文学和文化的方方面面。这些文章读来比较轻松,可以让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日本的一些文化和文学知识。内容虽然比较琐碎,但是信息量特别大,还是能够让读者有所收获的。比如从志贺直哉的传记说到私小说,令人想起受此影响的郁达夫;比较《枕草子》的不同译本,让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合适的本子,很有参考价值。最后部分类似微博的段子,信息量更是无比的巨大,从文学到风俗民情,从风景到历史,读来简直有点应接不暇,对于了解日本可谓有很大的帮助。本书是海豚出版社的小精装本,装帧比较有特色。

长期主义

高德威(David Cote)/中信出版社/2021-10

本书是霍尼韦尔前CEO高德威的著作,他通过对公司管理思维、组织流程、企业文化、投资和增长模式、人事制度进行的一系列调整和优化,实践长期主义,实施短期和长期同时发展的战略,成功地扭转了全公司短期主义的行事模式,在使公司起死回生的同时,更是实现了高速增长。长期主义,是要既赢得现在,又赢得未来,既要关注短期目标,又要关注长期目标,同时完成短期和长期这个看起来矛盾的事情。短期—长期业绩表现三原则:保证会计和商业活动的真实性;投资未来,但绝不过度投资;在保持固定成本不变的前提下实现增长。想要真正成为一个践行“长期主义”的管理者,一定要注重这五个关键要素:同时完成两件看似矛盾的事;拒绝模糊思维,先用三分钟思考;拒绝一次性收益,展开长期投资;让战略成为日常的一部分;将运营同长期目标联系起来。这书读来有收获

电子版

革命的形成:清季十年的转折

罗志田/商务印书馆/2021-10

罗志田教授主要是研究近代史和胡适的,他的这些文章我读来还是有些启发意义的,清末危机时政府不得不转向新政,但是小政府向大政府转型需要财政的支持,这些问题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清廷又不愿意真正交出权力,其合法性因为和义和团的合流又遭遇质疑,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自然显得捉襟见肘,后期更是没有强有力的人物或稳定有力的集体领导来支撑局面,自然会让诸侯成就气候,改革新政也是越催越要命,以至于不可收拾。说起矛盾那时并没有激化到你死我活的临界点,清廷也已经有开放的姿态,但是人心思变,已经不会再给朝廷足够的时间了。人们因为大转型后的不如意有时候一厢情愿的认为立宪的结果可能会更好些,但这个实际上很难做到,一个重要因素是清廷是满族政权,如果不放弃辫子立宪恐怕也是搞不下去的。书里提到的杜亚泉是明白人,可惜生不逢时。

人间值一笑

贾平凹等/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9

本书是贾平凹、肖复兴、苏童、鲍尔吉·原野、刘亮程、徐则臣等36位当代著名作家的散文集,融集联手写就的一部关于人间百态的散文集。全书共有五章,分别是: “昨日种种,皆成今我”—成长印记;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人生理想;“日月悠长,山河无恙”—故土回忆; “长欢已远,迟眠五更”—旧物旧景; “各有渡口,各有归舟”—生活感悟。 书中谈论了各位作家各自的成长、理想、友谊、故乡和感悟,触碰生命中那些闪耀的片刻。这些作者过半都有比较高的知名度,写作能力是没有问题的,很多文章也还可读,属于比较轻松的消遣读物。但是作为不同作者的文集,自然难免良莠不齐,有些文章给人印象深刻,有些就感觉一般般了,这种文集也就是过手浏览一下,不会留下太深的印象,尤其是谈人生的题目说起来就有点泛泛了,也就算是读过一遍把。

王映霞自传:一个知识女性的独立史

王映霞/岳麓书社/2017-12

本书是作家郁达夫的前妻王映霞的自述,她的人生可谓是跌宕起伏,遭逢乱世,也曾颠沛流离,经历了很多的重大历史事件。感情生活上,她先是被郁达夫疯狂追求而和他结婚,但是由于郁达夫的暴露性格和已婚身分导致重重矛盾,一对被人羡慕的神仙伴侣最后落得个劳燕分飞的下场。数年后她又与钟贤道结婚,也得到很多大佬名人的祝福,第二次婚姻她到是非常满意的。她的情感历程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也属于现代文学史的独特一面。作为知识女性,王映霞还与鲁迅、许广平、丁玲、徐志摩、陆小曼、王莹、白薇、胡健中等文化名人都有来往,这些在此书中有详细的讲述,也提供了不少材料。在和郁达夫的关系上因为郁曝光家丑导致王映霞恨了他很久,但从汪静之文章中写的她和戴笠的亲密关系来说应该也不是空穴来风,并不是她自己说的那么无辜,留下八卦供后人咀嚼。

如看草花:读汪曾祺

毕亮/浙江古籍出版社/2021-5

本书中收录了毕亮撰写的读汪曾祺文章40篇,这些文章有理有据,有史料,有见识,写得颇为用心。全书分三辑,第一辑“汪曾祺的朋友圈”,主要写了铁凝、贾平凹、王安忆、黄永玉、沈从文、金实秋、莫言、阿城等人与汪曾祺的交游,写了这些文坛名家当年与汪曾祺交往的种种细节和侧面,读来如临其境,让读者感受到了汪曾祺的豁达、乐观的真性情。第二辑“书架上的汪曾祺”,通过阅读有关汪曾祺的书籍,展示了一个立体的汪曾祺,他的幽默、温暖、可爱、恬淡和洒脱的形象跃然纸上。第三辑“新沏清茶饭后烟”,主要写汪曾祺的爱好,他的书画创作,他的嗜烟爱酒,他的行旅生活,点点滴滴,从这些细小的生活情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其中特别详细地考证了汪曾祺参观新疆伊犁等地的细节,也为作者的居住地梳理出宝贵的史料,借名家扩大影响。

夜晚灼烫:凝定的时间肖像

黑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7

《夜晚灼烫》是新散文作家黑陶的散文集,由39篇散文构成,其中包括《绿袖子》《南街与时间》《时间的形式》《呼吸在湖水的绿荫下》《夜晚的印痕》《海子家乡》《时代一瞬》等,书中黑陶的文字从乡村的景物,例如茶馆、供销社、桥、塘溪等,再到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个体生命,例如邻舍,父亲等,在时间的长河里,他借用自己的文字,记录了他自出生起就浸泡的南方水乡的点点滴滴。 全书意象密度丰厚,颜色浓烈,辞藻华美,语词间燃烧着诗意的火焰,力量充满了行文布局,让人感觉到江南土地是从文字间喷出来的。其中写到去海子家乡看望海子父母亲友的文章给人印象非常深刻的印象,黑陶也是一个诗人,文中充满了惺惺相惜之情,显示出他诗人的本真。书中还写到了湖州的诗人柯平,因为是我见过的人,看到也增加了一份亲切感。那些民俗描写读来很亲切。

天道与人文

竺可桢/北京出版社/2005-5

这本书是老校长竺可桢写的,收入大家小书丛书,自然是认为有比较经典的意义。竺可桢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曾任浙江大学校长,也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本书所收文章多数是竺可桢长篇大论中与文史知识相关的精彩节选,内容是有关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只是科普,给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那深厚的文史功底,也可以看得出那一代学人的学术素养,后世人还真是有些望尘莫及,不禁令人感慨。借助竺可桢的科学烛照,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进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神妙境界。《古今气候变迁考》系列,用历史文献上的物候资料证明了我国历史上几个比较显著的温暖期和寒冷期,让读者联想到历史上的游牧民族与农耕文明的关系,基本上可以与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时期相对应,为历史研究也提供了证据,很有价值。

好兵帅克历险记

[捷克]雅·哈谢克/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7

本书是捷克作家哈谢克的代表作,是一部传世的讽刺小说,被收入“新网格本丛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奥匈帝国以武力统治着捷克民族,迫使捷克人去前线充当战争的炮灰。处于劣势的捷克人不得不采取令统治者无可奈何的办法来进行消极抵抗。小说的主人公帅克就是这样一位典型人物:他假装极力效忠统治者,总是装模作样地执行上级的命令,然后他每次都会把事情搞砸,弄得鸡犬不宁。他执行命令的时候总是会闹出大的乱子,会出现啼笑皆非的结果。小说讲述了帅克从应征入伍到开赴前线的种种遭遇,以嬉笑怒骂的笔法,对奥匈帝国的侵略者进行了无情的嘲讽。书中充满了各种搞笑的段子,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让读者体会到被异族统治的苦涩与不甘,从无情的讽刺故事表达了自己的愤懑和反抗。看这本书起因是源于陈同学的推荐,面对光怪陆离现实,不能不让人感叹。

黄裳致李辉信札(释文本)

李辉编著/钟妙明、刘海钧释文/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6

本书收录了黄裳写给李辉的信札原件影印版和释文、李辉藏黄裳手稿释文、《我们眼中的黄裳》演讲实录等几部分。书中收有黄裳致李辉信札一百余通, 写于1988年至2011年之间, 反映了黄裳晚年与李辉的交往。书信内容甚是丰富,涉及很多人物的评论,还有一些文坛掌故。因为是私人信件,有些内容是以前看文章时看不到的,可增加一些对黄裳的了解,应该算是比较难得的私人化文本。其中《我们眼中的黄裳》座谈会实录 ,李辉、韦力、绿茶三人分别从朋友、藏书家、编辑 的角度谈论黄裳其人其文,让读者比较具体地感知黄裳这个人。说起来以前我也算是半个黄迷,对他的文章很是爱读,也买过很多单行本,但是那些藏书题跋的文字因为不熟悉版本的缘故读来还是有隔膜的,所以读得很少,只是比较喜欢读他的文化散文。晚年多次和人笔战给我的印象不太好。

我仍在苦苦跋涉:牛汉自述

牛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7

本书讲述了诗人牛汉坎坷丰富的一生,早年的经历读来兴趣不大,略作了解尔。比较有价值的是谈到了很多文坛的师友和名人往事,他在五十年代成为胡风分子后被打入另册,八十年代主编《中国》和《新文学史料》杂志,经历逆境还能一直坚持写诗,在俗世中保持了一颗真诚的心。这中间接触了当代文学史上的很多人物和事件,其中提到了胡风、冯雪峰、丁玲、路翎、曾卓、萧军、萧乾、卞之琳、艾青、田间、冯至、何其芳、周扬等人,写这些人的掌故最难能可贵的都是亲历,真实性比较有保证,所以读来有味道也比较有意义。书中有些八卦还是给了人很深的印象:萧乾喜欢记录别人言谈话语向组织打小报告,访问萧军时从萧红到日本后不再和鲁迅通信觉得他们关系不一般,抗战在桂林时聂绀弩和艾青的第一个妻子张若笠同居过,这些对了解这些文学史上的人物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守住宁静:侯军序跋集

侯军/海天出版社/2019-2

本书是侯军所作的序跋结集,书分四辑,第一辑是为画家、雕塑家所写之序跋,第二辑是为书法家、篆刻家、摄影家、设计师以及工艺美术师所写之序跋;第三辑是诗文集之序跋,这些诗文集的写作者,既有诗人、作家、记者,也有各类艺术家和收藏家,这些人都是作者的师友,通过序跋品评其作品,抒发自家的见解与感悟。第四辑的文字是自家著述的序跋,交代创作的心境和写作缘起。其序跋读来朴实淡雅,内容丰富,涉及美学、社会学、散文、书法、字画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体现作者高超的艺术修养。他对书法有专攻,写得一手好字,在艺术评论方面造诣颇高,结识了很多同道好友,可谓是友朋遍天下。他是记者和编辑,也是i作家和评论家,因为有艺术与友情的润泽而享受着快乐与充实。守住宁静正是作者对师友艺术创作与日常生活状态的总结与提炼,这个书名选得很不错。

谷林锺叔河通信

文匯出版社/2021-1

本书是谷林和锺叔河两人的通信录,收录了两人的往来书信共五十七通, 内容主要是谈论有关周作人著作出版方面的种种情况。当年锺叔河在岳麓书社出版周作人自编文集时还是有很多困难的,谷林也提供了一些材料和帮助,两人对于周氏文章有一种真挚的热爱,谷林还与周作人有过书信联系,收集了周氏的大多数早期出版物,也有自己的独特体会,他们这方面颇有共同话题。锺叔河的一封信中还提到自己因为涉及“三种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丑陋的中国人》、周作人)的出版而下台的事情,也是提供了一些80年代一手的出版史料,这事还经常为人提及,说明80年代也不是想象的那么顺利,中间的坎坷过来人是深有体会的。有信中也提到董宁文出版“开卷文丛”的事,到是相得益彰。此书是夏春锦周音莹禾塘三人编的,书中把原文的阿拉伯数字改成汉字似无必要。

拍戏随笔

桑弧/海豚出版社/2016-12

桑弧原名李培林,是著名导演,编导的电影有《子夜》《祝福》《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因为他曾经和张爱玲有过一段未公开的恋情,《小团圆》中的燕山被认为就是指他,确实那时他和张爱玲合作拍过电影《不了情》《太太万岁》等。本书是他的随笔集,分为“采写”“游记”“怀人”“艺谭”四个板块,其中“采写”板块是作者所写的通讯和名人访谈,“游记”板块以山川记游为主,“怀人”板块表达了作者对挚友和师长的怀念,“艺谭”板块收入了他所写的剧评和随笔。那些游记虽然并不很出色,但是还是可以让现在的读者领略一下民国时期的风土人情,那些有关电影的文章可以让读者对他的电影观念有所了解,49年后毕竟还拍过广受欢迎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还是比较难得的。至于有关张爱玲的内容本书中则是一个字都找不到的,后来应该是刻意避开了这个名字吧。

故乡花事

谈正衡/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11

谈正衡是安徽芜湖的一位作家,这本《故乡花事》收录了50篇写50种常见花卉的散文,每篇散文进行细致观察描写了一种江南的花,寄托了作者的思绪和情怀,文中经常会写到自己的经历,写自己当过赤脚医生,文风很是朴实,也时常引证各种诗词和花的知识,读来还是挺有趣味的。解读花事,重温旧梦,一文一图,读来更是直观亲切。书中可以明显感受到江南的风情,因为地域相近,这些花大多是我也熟悉的,花事和人事读来都觉得比较亲切,比如他写自己也采过车前草、紫花地丁、金银花等草药,这些也是我小时候干过的活儿,自然读来有代入感,可以感受到一份亲切。因为所写的花儿比较熟悉,一般也有自己的体会,和作者的文字对照,有时候会有特别的感受,这样的书读来轻松,也比较流畅,能够有点收获。作者看来对鸟不够熟悉,居然把布谷鸟说成是夜莺,很不该。

荒漠的旅程

彭小莲、刘辉/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4

本书是彭小莲和刘辉合著的长篇纪实作品,各个章节相对独立,是以作者刘辉(小莺)的叙述来展开的,多线条地描写了一个家族的历史,充满了种种不堪回忆的细节记述。刘辉的父亲叫刘溪,也是一位作家,只是英年早逝,母亲吴进(玖玖)也是文艺工作者,大户人家出身,外公吴序新是名医,外婆罗人鹏(圆圆外婆)嫁给外公续弦,外公原配留下一个女儿即大姨吴颐,圆圆外婆自戕让妹妹小外婆(罗人鸾)有名分,小外婆心中有人而终身不育但答应姐姐照顾一双儿女。小莺在插队后嫁给秦孝章有女儿晶晶,秦到美国后有外遇,后因女儿的坚持维持住了家庭。小莺小时候在瑞华公寓长大,这个公寓住过很多有故事的人,有兴趣者可找相关材料看看。这是一册充满忧伤的家族回忆录,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她们虽然忧伤,却也有思想有魅力。书中还提到曾经的红人徐景贤。

丁丁历险记--月球探险

[比] 埃尔热/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6

《丁丁历险记--月球探险》主要内容是:在卡尔库鲁斯教授的计划主持下,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载人飞船飞向了太空。船上有丁丁,白雪,阿道克船长和他们的同伴们。整个旅程充满着危险,甚至连火箭是否能够安全在月球上降落也是赌运气的。探险者们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杜邦也误登上了火箭——空气供应已成问题。但还有更可怕的:队伍中有叛徒。丁丁和白雪从来没有面对过这样惊险的历程,从故事一开始直到结束,他们一直处于极度危险中。其中有些情节挺感人的,从月球返回时,一个科研人员为了弥补自己犯的错离开了飞行的火箭,把氧气留给丁丁他们。月球上探险的故事很多细节描写很真实,跟后来人类登月的情形非常的象,真是佩服作者的想象力。据说作者埃尔热为了画月球探险特意组建了个工作室,还和各种科学界讨论求证,合力三四年才完成此漫画,真是够敬业。

徽州木版年画

石谷风/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8

《徽州木版年画》一书是画册,包括了安徽早期经卷宗教版画插图;徽州供奉诸神和行业祖师的纸马;徽洲年画兴盛于明中叶至清初;徽洲晚清形式多样的年画等。书是铜版纸印刷的,作者耗费半世纪心血收集了这些难得的版画,为安徽博物馆和徽州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早期的徽州民间木版画和年画,是渊源久远土生土长的民间工艺与敬畏神灵祖先及宗教信仰的紧密结合。随着徽州木版年画的不断发展,供民众逢年过节驱邪纳福的桃符、门神、灶王以及祭祀用的仙佛、祖师各种行业神的“纸马”等祭拜物、吉祥物应运而生。徽州的这些年画图式,多承袭前代宗教版画古朴粗犷之风,保持原始版画的刀味技法,构图简明生动,内容带有神话故事性。后来年画的题材内容更加广泛,品种形式更加多样,对世俗社会、日常生活的表现更加明显,逐渐形成了通俗易懂的民俗文化式样。

我的大学

蔡天新/商务印书馆/2018-5

浙江大学数学教授蔡天新还是诗人、随笔和游记作家,是一位文理兼通的人物,从他的回忆录《小回忆》中我知道了他是浙江台州人,和我的老家很近,因此也增加了一份亲切感。此后我读了他很多的书,领略了他多方面的才华。这本《我的大学》就是一册写他在大学学习生活的随笔集,从中可以了解他是如何成为一位成功的数学教授和文学家的。他在山东大学从本科一直读到博士,在那里度过了人生中宝贵的青春年华,走上了数学研究和文学创作之路。在这个过程中接触到的同学和老师在书中有全面的介绍,其中很多都是中国数学界大名鼎鼎的人物。他喜欢旅游的爱好在大学时代就已经有所体现,说实在真是让人非常羡慕那时他有这样的条件和机会,有些地方我至今还没有去过。他还写了他读书的经历,提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让我非常有共鸣,这是一册富有怀旧气息的好书。

一个园丁的一年:一个波西米亚园丁的幸福生活

(捷克)卡雷尔·恰佩克著、约瑟夫·恰佩克绘/新世界出版社/2012-7

在书友的朋友圈知道了这本书,原来捷克作家恰佩克还写过园艺的书,这种自然文学是我感兴趣的,此书还有好几个汉语的译本,微信读书上有的是这个版。本书被认为是“这个来自波西米亚乡下的农民留给世人最珍贵的礼物”,全书通过20多个文笔灵动、趣味隽永的小品文,描绘出了一个笨拙却乐天的园丁在12个月里收拾花园的故事。书中作者以极大的耐心跟读者分享了“如何盖一座小花园”、“如何成为一个园丁”,“一粒种子怎样发出幼芽”,“怎样等待雨露的滋润”等田园生活的乐趣,全书看似夸张却蕴含哲理,通过园丁在一年中的辛勤劳作,揭示出微渺的人类应该好好看待生命中的每一天,珍惜周围所有的一切。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个园丁梦,有条件的话自然喜欢莳花弄草,看看别人的经验和体会自然可以提高认识,获得一些启发。就是植物种类不同可能有点隔阂。

深山已晚

傅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4

本书作者是江西上饶的作家傅菲,以前我听他谈过读书和写作的心得,确实还是有一定的深度。他曾客居武夷山北部余脉荣华山和浙闽群山等原始大山区等地一年多时间,和大自然亲密相处,完全象一个隐士一样融入大山之中。他以一颗善感的心去发现大自然的美,发现大地万物的价值,进而表达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书中文字能够让人感觉到山地的美,书写了山中的遭遇、四季的风光,以及平常的落日、下雪、暴雨、夜空等不同气候下的自然景观和自然现象,尽量体现出一种自然的美感,文章时常能让人若有所思。文字读来非常优美,颇有诗意。这种自然生态文学形成了一个流派,影响还挺大,毕竟自然之美是人人喜欢欣赏的。在张守仁的序言中提到傅菲、苇岸、徐刚、胡冬林四人是写自然文学的代表作家,除了胡冬林不太了解,其他几个人的文章我都是比较爱读的。

花甲录

(日)内山完造/九州出版社/2021-1

《花甲录》是上世纪上半叶上海著名的内山书店老板内山完造的回忆录,书中回顾了他从出生后六十年的历史背景和个人经历,从中折射了从十九世纪末至二战结束的日本现代史和中日关系史。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正处乱世,在公共租界的内山书店吸引了中日两国各界视线,其影响力远远溢出文化圈。书店可谓是往来无白丁,陈望道、欧阳予倩、田汉、郁达夫、郭沫若、沈雁冰、柔石、萧军、萧红等人都曾去过,最著名的书客自然是鲁迅——他把书店当成自家客厅和便利店,连寓所的房租、水电费都由内山书店代缴。在鲁迅结识的日本友人中,经内山引荐者,超过一百六十人。鲁迅去世前一天,还以日文致信内山,请他帮助安排日医救治。淞沪抗战时内山还出面搭救被捕的许广平。郭沫若、陶行知、夏丏尊等文化人,都曾得到过内山的营救,在书中内山记了自己和他们的交往。

回首碧雪情-蒋碧微.徐悲鸿.张道藩的爱情故事

潘宁东/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8

《回首碧雪情》全书分为二十章,主要按照时间的顺序、以第三人称展开描写,其中第一至十八章主要以徐悲鸿和蒋碧微的关系发展和经历为主线,其中穿插描写蒋碧微与张道藩的交往经历和情感交流;第十九、二十章主要描写蒋碧微和张道藩1949年撤至台湾后的生活。与《蒋碧微回忆录》对比可见,本书前十八章所写情节大部分在《我与悲鸿》中有记述,作者以这些历史事件为基础,再将《我与道藩》中所记述的部分事件按照相应的时间融入,进行一定的文学加工,加入了大量环境烘托、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而成书;书中描写了若干次蒋碧微与张道藩的会面,其对话内容与二人之间的往来书信相关内容也是一致的。这样的大量引用材料被《蒋碧微回忆录》的版权拥有人、徐悲鸿和蒋碧薇之子徐伯阳认为侵犯版权告上法庭,最后以作者赔钱结案。写纪实作品确实要注意这个问题。

遗珠

周炼霞/海豚出版社/2010-8

本书作者周炼霞,擅长中国人物画和诗词。写过很多诗词佳句,著有《嘤鸣诗集》等书。 在近现代画坛中她也有一定的地位,画风与词风气息相通,有“画如其人”和“文如其人”的评价。她曾与陈小翠等人倡议发起中国女子书画会,擅画仕女和花鸟,风格清新,设色明净,作品有《仕女图》等。《遗珠》一书收录了7篇文章,包括《宋医生的罗曼史》、《佳人》、《遗珠》、《女性的青春美》、《新年回忆》、《露宿——螺川小品之一》、《秋猎——螺川小品之二》等,多数曾刊载在当年的《万象》杂志上,通过对环境、人物等的描写,表达了女性独特的细腻情绪。比较起来,她的几篇散文给人印象深一点,尤其是《女性的青春美》一文最富意趣,把女性的魅力描写得比较有吸引力,最后两篇螺川小品读来也比较有味道,至于那些小说,大概因为我现在很少读的原因,没啥兴趣。

落花生船

沈圣时/海豚出版社/2013-9

本书作者沈圣时是苏州人,曾在《申报》、《现代》、《文艺月刊》、《青年界》、《诗歌月报》等发表过诗歌、散文等,他的写作题材比较广泛,写过小说、散文、新诗、杂感等等。本书是他的的散文随笔集,收入1936年的《落花生船》自刊本39篇散文全部内容和部分集外文章,这些集外文是编者吴心海用心收集的,书中也附录了高旅上个世纪80年代争取重印《落花生船》时写的跋语。这些散文,或叙事,或抒情,记录了作者短暂而坎坷的一生中所经历的人生际遇。透过作者对自己经历的叙述,人们可以对那个动乱频仍的时代里的社会风貌和底层人民的生活有更深的认识。作者英年早逝,在文学史上并没有留下痕迹,不过也不奇怪,比较起来他的这些文章还是太普通了一些,给人感觉明显是缺乏分量,也就读过知道有这么一个人而已,如果不是收入“海豚书馆”也不会看。

丁玲与文学研究所的兴衰

邢小群/河南文艺出版社/2013-1

丁玲是一个1949年前后创作明显不同的作家,她主持文学研究所的经历对其命运也是很有影响。《丁玲与文学研究所的兴衰》作者邢小群是丁玲在文研所老部下邢野的女儿,她通过对大量当事人的访谈,披露了许多那一段历史的细节,确实还是很有价值的。文学研究所的命运和丁玲这位个性独特的作家有特别的关系,那里因丁 玲出名,又因丁玲倒台成为是非之地。研究这段历史就必须梳理文艺界的矛盾和宗派情况,深挖细节才能厘清历史的真相。周扬和丁玲的矛盾成了后来影响丁玲命运的关键因素。作者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采访了大量的当事人,让他们敞开心扉谈论有些不堪回首的往事,真是非常的难得。书里的很多材料让人开眼界,孙犁在1980年写信大夸丁玲,沙鸥是反右急先锋,丁玲日记中记录的江青的内容在收入《丁玲文集》时处理过,这些内容以前我都不知道。

鱼王

维·阿斯塔菲耶夫/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12

《鱼王》是苏俄作家阿斯塔菲耶夫的代表作,我是看到有书友竭力推荐才勾起兴趣。作者把其体裁界定为“寓于短篇小说中的叙述”,其中有的篇章是作者的经历,有的则是作者的见闻,没有贯串始终的主人公,没有精心编织的情节,似散文,又似小说,很类似屠格涅夫的文字风格。这种无拘无束的结构和行文方式使作者得以随心所欲地概括生活真实,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作者极善描写。其中有的壮美的自然风光,生动的人物故事,人性善恶对比鲜明,故事抓人,画面感强,其中写的森林风光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全书由13篇中短篇组成,书里白描了鱼汤从收鱼、做鱼汤到吃的全过程,看得人热气腾腾,还有“鱼王”那篇里的大鱼被排钩钩住后的反应动作不愧叫鱼王,最棒的渔夫被水里的鱼王折腾到濒死前的忏悔让人震撼,确实是比较独特的小说,我听读的是微读上的版本。

带一本书远离人群

思郁/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6

《带一本书远离人群》从形式上来说是书评和影评,但实际上读者看到的是作家的八卦和书籍的古怪记录:比如哲学家阿尔都塞为何杀妻,随笔作家罗兰?巴特缘何进入法兰西学院,王尔德的同性恋故事,毛姆为啥称二流作家等等,读来还是很有意思的。这本书内容确实够驳杂,书名起得非常有吸引力,也许确实能让它带你远离人群、走进安宁。写藏书家故事的《文雅的疯狂》,可从中知道一些书痴们的故事,作者就向我们介绍了这本厚厚的书,也引起了我阅读的兴趣;对于电影《阿伦特》的介绍也让我想观看这部电影。这样的书虽然可能不深刻,但是能够给读者带来一定的信息,那自然是有意义的。书评人和影评人是跟在别人后面的写作者,但是替人读书的活也是有存在的必要的,重要的是能够有自己的独到发现,能够提炼一本书和一部电影的精华,真要写得好还是很不容易的。

拈花意

薛冰/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20-3

《拈花意》是南京作家薛冰写的书,他涉及的写作领域真是非常的广,本书全面细致地介绍了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发生与发展,对于类似袁宏道《瓶史》这样的著作做了详细的介绍。古人簪花,佛前供花,插花文献,日本花道,西方插花,花目品第,器与具,技与艺等方方面面有关插花的情况都有叙及,是一部系统完整的中国古代插花文化的史书。全书搜集了大量的史料,论述严谨,学风扎实,在作者的笔下,插花不仅仅是一门简单的生活艺术,插花活动更是一种文化活动,书中还探讨了传统插花在文化史上的价值与意义。虽然是纸上谈花,还是充满了艺术的趣味。书中引用了丰富的古籍材料,有些也是很有趣味的,比如介绍各种“花盟主”“花客卿”“花史令”“花小友”就挺值得回味的。书中还有大量的插图,读来赏心悦目。古文引文比较多,对于不太读古文的人可能不太友好。

笺事:花笺信札及其他

薛冰/台海出版社/2021-11

纸品收藏日渐热门,花笺、书札是其中的重点,其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都得到了收藏者的高度关注。影印名家书札、花笺图案的出版物也出得非常多,但能够系统的追源析流的书还是很难得的。本书简要叙述了笺纸、书札以至信封、请柬、名片、明信片、发票、讣告甚至通讯录等纸质品的前世今生,以实物为例对近代以来的书信载体,分门别类予以简介,重点介绍了晚清江南花笺与文人制笺,有窥一斑而知全豹的作用。其中对现当代书信及其载体的衍生变化的分析,应该对于这一领域的收藏者提高认识水平有所帮助。由于本书图文并茂,可以让读者经眼一些有史料价值的藏品,读来确实是饶有趣味的。其中的图片全部取自作者的藏品,其中提到了作者的朋友王稼句、韦泱等人给予的帮助,因为我和他们也有一面之交,读来更是觉得亲切。这本书对收藏者有价值,普通读者也可一读

张爱玲给我的信件

夏志清/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7

张爱玲的信件加上夏志清的按语,成了探寻张爱玲私密心灵的文本,张与夏以三十余年的往复书简,编织出一幅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独特景色。在这些信里,张爱玲谈创作、谈翻译、谈出版、谈读书、谈生活、谈友情,涉及面非常广。夏志清或短或长的按语对信里所涉及之事及其背景做了些批注和说明,通过夏志清的眼光可以了解张爱玲六十年代以后在美国的生活经历。有意思的是,夏志清还在按语里面透露了自己的婚外情史,提到了陈若曦和於梨华都曾是他的婚外情人,可谓是惊人的坦率。本书对研究张爱玲无疑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夏志清的评论让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得居高位,可以说是他一手奠定了张爱玲的地位,夏因此也获得了中国文学研究权威的声誉,成为欧美名牌学术机构礼聘的学者及各种学术会议的上宾,但张实际上在欧美学界并没有多少认可,这倒是耐人寻味的

在中国大地上:搭火车旅行记

[美]保罗·索鲁/九州出版社/2020-12

本书是现代旅行文学教父保罗·索鲁的经典之作, 他是影响了何伟等一代旅行作家的先行者。作者通过乘坐中国跨越东西南北的火车,在长达一年时间里在中国进行了深度旅行,观察中国大地上初步对外开放时期的风貌。在激荡的80年代,走近一个个平凡中国人的生活,捕捉时代的发展轨迹。他是一个眼光比较犀利的毒舌作家,善于发现中国人的集体性格与时代变化。他既到了北京、上海等繁华都市,也抵达了黑龙江朗乡、新疆吐鲁番等边陲地区。他与各种各样的中国人聊天,在上海人民公园英语角里练习口语的年轻人、想去做进出口生意的学生、刚刚经历过浩劫的知识分子,都是他观察中国的信息来源,让我们感知一下那个独特年代的时代氛围。看了书后我觉得需要去一次西安这个古城,希望不远的将来能够实现这个愿望。阅读此书的一个理由是译者陈媛媛乃夜书房群的书友。

书事快心录

自牧/海天出版社/2014-11

这本日记的作者自牧曾就读山东大学作家班,《日记杂志》主编,出版有散文集《百味集》、《抱香集》、《疏篱集》、《舍得集》、《淡庐日记序跋》、《人生品录—百味斋日记》,合著《三庐微书话》等,他致力于日记写作与传播30余年,是一位当代日记文化的先行者,目前担任山东大学作家班文学馆筹备组负责人,也是一位书法家。本书是本色文丛日记类第二批,是自牧在1998年全年和1999年部分的日记,内容上以记载文学活动为主,提到了作者的交游往来、编书、读书、写作、公务琐事等等。自牧的交游还真是比较广泛,除了本地书友外,那时跟好些外地的书友都有书信联系,还经常邮购书籍。书中收录了龚明德的好几封信,都有值得一读的内容。也多次提起冯传友、范笑我、萧金鉴、杨栋等人,这些都是参加过全国民间读书年会的书友,读来自然特别亲切。

脉望夜谈

江晓原/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0

江晓原教授是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主任,是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专业的博士。本书书名“脉望夜谭”是作者先后在《博览群书》杂志及《财经日报》写作的专栏名,以谈书为主,兼及相关人或事。全书并按主题分为“诗”“性”“艺”“史”四类文章,谈论各种各样比较有意思的书籍,内容可谓是非常的丰富。我只要列个提到的书目应该就可以感受一斑了:《名教罪人》、《金枝》、《性史1926》、《吝啬鬼、泼妇、一夫多妻者》、《医心方》、《秘戏图考》、《英国情人》、《梅花谱》、《嚎叫》、《挑灯看剑话金庸》、《无限的清单》、《小世界》、《汉穆拉比法典》、《西洋新法历书》、《西方正典》、《泰吾士世界历史地图集》、《从黎明到衰落》、《汪政权的开场与收场》、《西方的没落》,如果你也是一个博览群书者,这本书应该是属于必读书,读后不会失望。

性学五章

江晓原/海豚出版社/2013-8

《性学五章》中的文章谈的是性学史,分为诗、书、画、药、人五个篇章,全书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来研究性学。江晓原先生本业是科学史,对历史有特别的感情,性的历史归根结底也是历史的一部分,自然也在其感兴趣的范畴之内。本书是其数十年来相关研究的文章汇集,“诗”部接近于古典学研究当中对中西性观念史的探讨,其中讲的中西艳情诗可谓活色生香;“书”则是书性有关的书评汇总;“画”专讲中国古代的春宫图;“药”则是科学史与性学的交叉;“人”专述一些与性相关的人物事迹,既有性学先驱张竞生,也有汉学泰斗李约瑟。作者使用的材料都带有明显的学院派痕迹,但却没啥学院病,读来还是挺有趣味的。性的问题人人都会关心,但写起来容易流于恶俗,要谈得好并不容易。本书我读的是微信上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增订本,比这个海豚的版本多了四篇文章。

译心与译艺 : 文学翻译的究竟

童元方/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6

本书是是知名学者、翻译家、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教授及台湾东海大学文学院院长童元方女士的翻译论集,收录了作者在香港《明报》上的专栏文章,共分“诗的翻译”、“小说的翻译”、“红楼梦译话”、“译者译事”、“翻译余话”五部分。作者结合自己的翻译经验与文化感悟,谈了很多中英文学翻译方面的内容,其中提到了很多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如《正气歌》、《枫桥夜泊》、东坡诗、李清照《声声慢》等宋词以及《红罗梦》翻译成英文的比较和体会,书中还比较了周作人与巴金的译笔,研究了《鲁拜集》的英译与汉译。她还对爱因斯坦的经历特别有研究,翻译了好多相关的书。作者学养高深。眼光开阔,全书内容非常丰富,读来还是比较有收获的。本书对英语学习者、研究者,尤其是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和了解文学翻译的读者来说,在实践和理论方面都比较有参考价值。

小说何以重要 : D.H.劳伦斯非虚构作品集

[英]戴维·赫伯特·劳伦斯/四川文艺出版社/2018-1

本书由著名劳伦斯学者及翻译家黑马选目翻译的,挑选了D.H.劳伦斯这位20世纪英语文学重要人物的代表性非虚构作品,其中有他对美国文化与精神的分析,也有他对小说写作的思考,以及对其他文学大家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霍桑等人的评论。文风直白尖锐,见解独到深刻。劳伦斯谈美国经典文学,对美国人这一身份做了细致又深入的文学文化解读,美国人来自何处,欧洲人作为北美洲的入侵者,到底想要追求什么而放弃原有的身份,又何以成为所谓的美国人。他认为美国人总是处在某种紧张状态中,他们的自由解放纯属一种意志紧张:这是一种“你不许如何如何”的自由。从一开始就如此。这是一片“你不许如何如何”的国土。他们的第一条训诫就是:“你不许称王称霸。”于是就有了民主。对于美国文学的代表人物都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具有一些独到的见解。

岁月沧桑

钱理群/东方出版中心/2016-7

本书系钱理群的“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三部曲”之一,作者选择了沈从文、梁漱溟、赵树理、废名、王瑶、郭小川、邵燕祥等比较典型的作家、学者在1949年至1970年代这一时期的经历作为观照对象,通过大量的材料引用,深入他们在大变动时代的参与、挫折、碰撞、困惑和坚守,透视了各个个体的个人性格,重现了那个年月的社会风云,个人命运遭际,以及精神的尴尬与波澜,检讨了历史经验得失及其包含的启示。我比较感兴趣且读得比较仔细的郭小川这一篇就比较深入地利用郭小川的个人日记等材料分析其内心的波澜,跟不上形势的焦虑,被组织控制的无奈等等情况,写出了一个诗人如何在大时代身不由已的经历,无法完全遵从自己内心的感觉而跟着外界随波逐流的时代悲剧,给人很深刻的印象,有助于读者加深对那个时代的认识。引文太多读来不够流畅。

如果没有书店:中国书迷打卡计划

绿茶/上海三联书店/2021-4

绿茶这本书是写书店的,收录了北京、上海、泉州、福州、长沙、南昌、苏州、杭州、南昌、西安、香港、台湾、新加坡、大阪、阿姆斯特丹、法兰克福等地的各类书店,一共写到了200多家书店,写了他10多年来的“探店故事”,可以说一册致敬书店的书。书中提到的书店好些现在已经消失了,但借助记录可以留下一些痕迹,比如北京的风入松书店,老书虫,读易洞等等书店更是有很多的故事。绿茶自己当年也在书店工作过,更是经常去各地书店淘书,对于书店有特别的感情,有些和书店的故事读来比较亲切,比如写到我熟悉的乐清桃园书店,写到杭州那些以前我经常去购书的书店。这本书的特点是其中有大量的书店照片,还有手绘绘画看起来也是比较有趣味的,对于那些不熟悉的书店我基本上就一翻而过了,因为我现在基本上已经不去书店了,这本书也就微读上翻翻吧。

在一切潮流之外——张爱玲传

青青/河南文艺出版社/2020-9

本书作者青青是河南郑州的作家,写过萧红的传记《落红记——萧红的青春往事》。本书是她写的张爱玲传记,记述了张爱玲传奇的一生。张爱玲为人独具个性,可以说既孤独又热情,既薄情又深情,既清高又世故,这些特点在这本传记都得到了表现。作者在阅读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还尽可能亲身走访张爱玲生活过的地点,为本书的写作提供了有现场感的材料,也使这部书和大量的张爱玲传记比起来显得有一些不同。作者为此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非常认真地阅读了张爱玲的全集和其他研究资料,对于张爱玲的了解可以说非常的全面,引用了大量她的各种书信材料,显然是比较可信的。虽然我对张爱玲的生平已然熟悉,但这本书还是能够非常有兴趣地读下去,除了作者的文笔比较亲切外,书中提到的大量材料都是很有参考价值的,有些我也没有看过,今后有机会可以找来一读。

色戒: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前世今生

夏世清/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

张爱玲因为在文学上的巨大影响力,是非常受关注的作家,关于她的人生经历都被人挖掘出来,她和胡兰成的感情生活自然是经常被人提起,因为胡兰成和张爱玲写过《今生今世》和《小团圆》,整个过程还是比较清晰的。本书试图解析和诠释张爱玲与胡兰成的人生经历和他们之间那场为世人所关注和议论的爱情婚姻。他们两人的人生爱情轨迹如同两条直线,原本平行,始终不会有交集的点,然而爱情的力量使他们的人生轨迹出现了倾斜,两条直线有了交点,而造物弄人,最终却在刹那的激情与热烈之后,他们又重新走向了各自的方向,而且渐行渐远。胡兰成这个人确实比较复杂,在汪精卫政府就职的经历使他成了另类人物,虽然他确实也有文学才华,但终于不太被重视,到是更多因为与张爱玲的感情而经常被人提起,也因为始乱终弃而让人愤愤不平,本书作者更是非常鄙视胡兰成。

尘埃里的姐妹花:张爱玲与苏青

陶方宣/中国财富出版社/2014-1

本书写的是张爱玲和苏青这两位曾经在上海滩红极一时的女作家,分别选取了她们人生中的几个片段,写到了她们的生活、工作、交友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到她们的人生故事和文学创作,同时对那时的上海文坛状况也可以有一个了解。张爱玲是一个高傲的人,但她说过“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甘心情愿的”这样的话,那时她们之间的关系很密切,她们有一个共同的朋友胡兰成,其中发生了很多的故事。她们都曾是上海文坛的红人,成为可以同穿一条裤子的好闺蜜,只可惜那个过程很是短暂,后来她们因为种种原因反目,竟至老死不相往来。她们的走红时机也是比较特别,也为后来的人生黯淡收场埋下了伏笔,还真是有些生不逢时,让人感叹世事难料,人生无常。不过按柯灵的说法也只有那样的时代张爱玲才可能冒出来,那也是命运了。书中居然说王安忆的父亲是王愿坚,真是离谱

张爱玲与胡适

陶方宣/东方出版中心/2011-10

《张爱玲与胡适》讲述的是张爱玲和胡适这两位客死他乡的流亡者的交往经历,介绍了他们之间天涯沦落人的惺惺相惜,因为相同的文化背景和和兴趣爱好,使 他们在大洋彼岸成了忘年交,为后世文坛留下佳话。全书通过对两位民国时代红极一时的才子才女悲欢离合的描述,对张、胡两大家族祖上交往和个人情感的梳 理,还原了张爱玲、胡适真实的内心世界,诠释了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书中配上的一百幅老照片还是挺有特色的,有图文并茂的作用,符合读图时代的趣味。 张爱玲一生清高自傲,但对于胡适却很是仰望,她心目中的胡适高大完美,是让她愿意为之屈尊的男子。在香港完成长篇小说《秧歌》之后,张爱玲主动寄书写 信向胡适讨教,胡适及时回信评论了她的小说。到美国后张爱玲就去拜访胡适,开始一段比较密切的交往,这在《忆胡适之》一文都有记载。

讲张文字:张爱玲的生平与创作

止庵/华文出版社/2021-6

本书是止庵有关张爱玲的研究文章集,作为一个主编出版过《张爱玲全集》的人来说,可以说对张爱玲是非常热爱的,书中所收文章包括《张爱玲文学的与众不同之处》《张爱玲的残酷之美》《<张爱玲片段>后记》《<传奇>人物图赞》《浮生只合小团圆》《再谈<小团圆>》《女作家盛九莉本事》《<色,戒>与<小团圆>》《张爱玲与视觉艺术》《关于“南玲北梅”》《〈小团圆〉原稿校读记》《〈重访边城〉原稿校读记》等,涉及到张爱玲的方方面面,用自己的理解解读张爱玲作品的意义,当然是一家之言。张爱玲自有她的特点,其代表作也确实当得起经典二字,但也并不是所有作品都很了不起、我的印象中了除了四十年代的几篇代表性中篇小说和一些散文外,其他很多作品并不是太喜欢,虽然研究者挖掘种种意义,再怎么吹上天我还是没感觉有多少了不起,真是没办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全之《张爱玲学》|两岸学者都推崇备至的“张论”
记录 | 冬天和春天读的书
2022年第四季度十佳中文长篇小说
2020年度不容错过的25种文学好书
出版社的编辑,写东西是不是都很厉害?
自费出书,5星文学网能为作者做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