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充日报荐文:鲁迅与南充冬菜包子

每次到北京,都得去一次天安门,这当然有一种业已固化的爱国情怀在支配。而天安门西侧与故宫一墙之隔的中山公园也是要顺道看看的。1925年中山先生逝世,就是在这园子里设立中山堂,停放灵柩,举行公祭。后来,这原本属于祭坛的所在,被命名为中山公园了。

相比人头攒动的天安门广场,中山公园算是清幽之地了,适合歇息与呆坐,然后找个地方吃点东西。公园里餐饮场所不多,好不容易才在西边找到一个店铺,店名很别致很风雅——“来今雨轩”。进入店内,才发现这是一个格调高消费也高的文化茶座,茶水与甜点配套,亦饮亦食;饮食则与文化配套,相得益彰。

这是个两层楼的建筑,精致小巧而不失气派。一楼是品食茶点的雅座,楼上没有经营,但置放了一些老式坐椅,墙上挂有一组组老照片供人参观。走进细看那些照片,让我吃惊不小。原来,这面积不大的小楼,竟然上个世纪20年代初赫赫有名的“文学研究会”就是在这里宣告成立,那些座椅是茅盾、郑振铎、朱自清、许地山等文坛大家当年坐过的。之前,我只知道当年北京有三个文化名人聚集地,一个是朱光潜发起的“慈慧殿三号读诗会”,对象主要是文艺青年,一个是林徽因的“太太的客厅”,还有一个是周作人的“苦雨斋”,都是文艺界人士喝茶聊天的地方。如今我偶遇的这个“来今雨轩”,却是思想文化文艺界名宿巨擘聚会议事的地方,其地位是他处没法攀比的。何况,“来今雨轩”还是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事革命活动的旧址,李大钊、邓中夏、高君宇等多次到这里聚会,宣传马克思主义。

我,深深地沦陷在沉浸式的体验之中……

其实,早年的“来今雨轩”还有一个常客——鲁迅先生。有人根据《鲁迅日记》统计,先生曾82次来到中山公园,60次到“来今雨轩”会友、品茗就餐。鲁迅的学生许钦文,在1979年曾撰文讲述了鲁迅先生请他在“来今雨轩”吃包子、喝茶的事。先生告诉许钦文“来今雨轩的包子是可以吃的”。鲁迅对饮食极其挑剔的,他眼中的“可以吃”,换成白话文就是“很值得一吃”。

来今雨轩的包子是冬菜馅的,在北京十分出名,足以同天津狗不理包子媲美。冬菜,让我有了亲切感与归属感,因为我的家乡就盛产冬菜且畅销全国。其实,在我不知道这包子是冬菜馅而咬下第一口时,味蕾已经捕捉到了一种熟悉的味道。忍不住招来服务生询问。服务生说:这包子馅,用的是四川南充的冬菜……”什么?四川南充!我打断了服务生的话,说:我就是四川南充人啊,难怪味道这样熟悉。服务生对我伸出大拇指,说,你们的冬菜真好。

既然与这包子有了奇遇,就来研究一下它吧。除了内部是以冬菜为主的微甜的酱香型馅之外,其外形也别具一格,包子皮是高帮的圆柱体,有26个褶皱,酷似一个鸟笼。吃这包子,才真正是在吃文化,吃的过程既有仪式感也有随意性,可发思古幽情,可与先贤对话,还可以放下沉甸甸的筷子,端着茶杯到二楼去与许多名人对饮”……

这些文化名人中,最有名的当然是鲁迅。多年来,我一直在精神上远远地跟随着他。我没查过鲁迅年表,但记忆中先生好像没有来过四川,更没有来过南充,与我的家乡没有交集,曾让我十分遗憾。现在,通过北京的一个包子,我惊喜地发现先生与南充终于有所牵连了,也有了故事——先生可是吃过许多用南充冬菜做馅的包子啊,先生还说南充冬菜馅的包子可以吃呢。

我迫不及待地把牵连的因缘记录下来,把故事讲述出来,是意外发现的惊喜让我不吐不快,也想让南充人民为之骄傲一下。更重要的是希望本地冬菜的生产厂家能从中获取信息,在市场受多种影响或许不是很景气的时候,能够增强自信心。在产品营销上,若能受到一店启发而加大产品的文化含量,或者说让文化为之代言、带货,不也是好事一桩吗?

来今雨轩这个好听的名字与诗人杜甫有关。杜甫一度居住长安,受到唐玄宗的赏识,一些人认为他会做大官,便争着和他交往。不料杜甫不仅没有入朝为官,反而日益穷困潦倒。在一个秋雨绵绵的日子里杜甫病了,只有一姓魏的老朋友冒雨来到病榻前看望。诗人有感于老友的情意写下了一篇叫《秋述》的散文,开头这样写到:秋,杜子美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新雨不来……文字流露出诗人悲凉沉郁的心情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后来,人们便将旧雨喻为旧友,把新雨喻为新友。取名来今雨轩,意味着来者都是真朋友,不是趋炎附势、淡薄人情的世俗之流。

对来今雨轩和冬菜包子来说,我无疑是一新雨新雨初来,却有缘邂逅了它们的许多旧雨,真乃人生快事。旧雨新知,在此也可附会为我对旧雨有了新的认知。那么,日后我若再来,能不能也成为它们的一个旧雨呢?

END

主编:陈戎 | 编辑肖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鲁迅先生与冬菜包子
寻味 之 来今雨轩
来今雨轩|多少风云通寥廓
鲁迅钟爱的包子原来长这样,服贸会现场制作惹人馋
老北京—来今雨轩
【探访红色旅游网红打卡地】为什么李大钊、鲁迅都纷纷踏足这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