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沈国芳|似水流年   风规自远——青春版《牡丹亭》廿年之际

似水流年   风规自远

——青春版《牡丹亭》廿年之际

 

沈国芳

2023年4月16日,青春版《牡丹亭》第一次在上海美琪大戏院演出。候场时想起80年前,正是在这里梅兰芳大师一出《游园惊梦》在当时8岁的白先勇老师心里深深的扎下了种子。60年岁月这颗种子生根发芽,2003年白老师领衔制作了青春版《牡丹亭》,浩浩荡荡开始了昆曲的复兴之路。更可贵的是20年后,2023年这股浩浩荡荡之势依然汹涌澎湃……

梅兰芳、俞振飞《游园惊梦》电影拍摄

熟悉的前奏响起,出场前小姐回头对我说:“台下可能也有一位8岁小孩在看我们演出,我们要做到最好。”怀着这种无比崇高的感念,踏上舞台的一瞬间,我仿佛回到了20年前第一次在台北国家大剧院演出时那脚腿直打哆嗦的青涩时光;仿佛回到了在国内无数高校舞台肆意挥发青春的岁月;又仿佛看到了未来年轻更年轻的小春香在舞台翩翩起舞的模样……

青春版《牡丹亭》

沈国芳饰春香

(本文作者提供)

记得青春版《牡丹亭》公演初期,周育德老师看过演出后曾对我说:“你很幸运,春香会带给你很多好运的。”后来我知道幸运即是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得到老师们不同的提点和教导,使自己的人生更为充沛丰盈。

在青春版《牡丹亭》创排演出过程中,幸运是能亲身得到张继青、汪世瑜、马佩玲老师的悉心教导,令我的春香在舞台上自信光亮;幸运是排练演出之外还有白先勇、吴新雷等等众多德高望重的老师的精神鼓励,令我在青春的岁月开始懂得昆曲复兴之神圣;幸运是因为青春版《牡丹亭》而结识的一批爱护昆曲爱护我们的老师朋友,令我的舞台角色始终有着与之共情的强大支撑。

纪录片《牡丹还魂》中的白先勇

除了青春版《牡丹亭》,幸运还让我在白先勇老师的传承计划中,有了面向全国名师求教的机会。我有幸和同学净角演员唐荣赴北京向侯少奎老师传承了侯派代表剧目《千里送京娘》。这是一出难得的净、旦的情感戏,在以后白老师高校昆曲讲座的舞台上,我们都会展示,得到了很多青年观众的喜欢。京娘这一角色让我突破了昆曲六旦的表演,开始了艺术上纵向性的延伸尝试。张继青老师在看完我《千里送京娘》后显得有些激动,握着侯老师的手说:“谢谢你把北昆这么好的戏传授给了他们。”侯老师听后开心的笑着说:“北昆南昆都是一家,我希望唐荣和国芳能让这出戏在苏昆传下去。”京娘让张继青老师看到了我除了春香之外的另一种可能,张老师提出教我《寻梦》,她说:“我看到你的京娘就觉得你能演好《寻梦》。”后来向张老师学戏越来越多,在文化部第三届“名师收徒”的仪式上,我正式拜师张继青老师门下。所以当侯少奎老师听说这出《千里送京娘》是我和张继青老师师生情缘的一根红线,他开心的直说“好好好”。

2015年第三届“当代昆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

张继青、沈国芳师徒合影

在侯少奎老师的引荐下,我又有幸向北昆韩世昌大师的弟子乔燕和老师传承了韩派代表作《胖姑学舌》,让我更深层次地领略了南昆和北昆在艺术特色上的同与不同,体悟南北昆曲在六旦(贴旦)表演技法上的差异。南昆的六旦经常体现出娇小青涩之感,但北昆韩派的六旦表演却是大胆外放的,在表演过程中能感受到小小的六旦渗透在舞台上满满的超大能量,小小胖姑一把扇子既能把整个舞台扇出活色生香,可以想见昆曲大王的韩世昌老前辈生前艺术之光芒万丈。乔老师通过一个戏给我讲解韩派艺术的特色,教我让眼睛说话的技巧,反复示范让我明白韩派六旦身法和脚步的独特运用。作为一个南昆演员能有这样的机会对我来说真是三生有幸。

1961年《胖姑学舌》

乔燕和饰胖姑

幸运有时候还能冥冥之中成全有意之事。在《大师说戏》的录制现场,我被王奉梅老师讲解的《题曲》惊艳了一回,马上就想跟着老师学习。王奉梅老师对待艺术非常谨慎负责,虽然有着朱为总老师的热心引荐,但王老师对我学习昆曲闺门旦的代表作《题曲》还是有着很深的顾虑。白先勇老师隔空传话请王老师多多担待,教我《题曲》。王奉梅老师倾囊相授,说:“我已经把所有的东西都嚼碎了喂你,拿到多少就看你的悟性和付出的努力了。”其实挑战自己不是我有多勇敢,而是因为我幸运,所以我内心有着足够的安全感。王老师对我这个由六旦转习闺门旦的学生千般照顾万般疼爱,教我运用闺门旦眼神竟然示范的自己的眼睛微血管爆裂,两只眼睛红的像兔子;为了教我闺门旦的身段婀娜竟然等我学成回家后,她躺在床上腰椎病复发,几天不能动弹;为了使我巩固闺门旦技法,在这样难教的学生面前,王老师接着马上传授我《浇墓》一折。如今十几年过去了,每次演出《题曲·浇墓》,王老师都会演前鼓励,演后讲析。王老师对于我而言不是磕头师父却也胜似磕头师父。

昆曲表演艺术家王奉梅

当然幸运也伴随着意想不到的更大的挑战。在2019年11月的一天,我在深圳某个校园内大棵大棵的木棉花树下接到了白老师的电话,他鼓励我尝试《占花魁》的花魁。敢于尝试其实也不是我有多勇敢,而是我内心充满了鼓励。虽然准备好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坚持,但也做好失败的可能。首次接触上昆的张静娴、岳美缇两位老师,内心万分激动兴奋,但学的实在有些笨拙和忐忑。白先勇老师、张淑香老师、张继青老师、王奉梅老师时时的鼓励一再激励着我的前行。张静娴老师也和王奉梅老师一样细细嚼碎了她自己的艺术,哺育给我,让我在那几个月中突破自己认为的局限,打开了艺术的另一种阐释方式。可惜的是这出传承大戏上演机会不多,对王美娘纵有无限情感,也总像隔着一层纱。希望有一天我和王美娘能从似曾相识潜变为互为彼此。

昆曲《占花魁》

沈国芳饰王美娘

20年的光阴我跟随着我的恩师们成长着,但青春版《牡丹亭》的春香永远是我心头的那缕白月光,纵使年岁如何增长,一踏上舞台,我都仿佛回到20年前的那个自己,青涩纯真却有着无限的真情实意。所以更大的幸运正是:虽然小春香已走过绚烂的青春跨入到不惑之年,但马上进军500场的青春版《牡丹亭》青春依旧。7月底我们刚刚携带三本《牡丹亭》第三次献演于香港,参加2023年中国戏曲节,三天100%满场的观众掌声热烈,对昆曲喜爱、对青春版《牡丹亭》喜爱的势头丝毫不减当年。17年前看过我们演出的林青霞姐姐再次三天全程观演,结束后亲自相约我们在她的半山书房品酒吃饺子话青春版《牡丹亭》。她说:“青春版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文化精神,也是以白老师为首的一群文化精英为昆曲传承复兴所探索的道路,只要坚持下去,昆曲永远是年轻的。”望着温润如玉的我的女神级人物,她眼里的光彩动人心魄,此时此刻我一个普普通通的昆曲人能身在其中并感受诸多幸运相伴,感恩之心不禁油然而生。神圣的昆曲啊,是你令我的世界如此不同,我又怎能不为了你而全力以赴?

青春版《牡丹亭》香港演出盛况

(许培鸿摄)

20年似水流年,600年的昆曲浪潮浩浩汤汤,迤逦前行。

感恩昆曲、感恩得到、感恩时代······

本文网络首发于“白先勇衡文观史”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撩人春色是今年
顾卫英的昆曲情
五音不全的王祖贤,隐退7年后复出却靠歌喉惊艳四座!
孔爱萍昆曲系列讲座:六百年风华,一场你寻得见的美 爱话剧文章
朱璎媛:浅吟低唱间的坚守
单雯:《步步娇 : 单雯说剧谈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