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殷海光遗作整理和出版的波波折折

 殷海光(1919年12月5日-1969年9月16日)

作者简介:卢鸿材,笔名卢苍,生于广东,长于香港。十三岁因注射链霉素致聋,辍学在家自修,以写作、翻译谋生,同时与一代自由主义宗师殷海光以跨海笔谈而成忘年交,成为殷氏著作的重要收集、推动者。后赴美就学于高立德(Gallaudet)聋人大学,主修有机化学,毕业后在美孚石油公司任职三年;然后到纽约罗彻斯特理工大学修读电脑科学硕士、马里兰大学修读信息安全硕士,任职于联邦环保署,现已退休。

殷海光在1969年9月16日病逝前,台湾还不能顺利出版他的著作,他在香港的学生黄展骥、罗业宏、林悦恒都希望趁机会发一笔横财。可惜他们不够努力,平时没有搜集阅读老师的作,所以殷逝世前口述、陈鼓应笔录的《海光文选自叙》亲笔注明面交笔者。黄罗林临急拼揍匆匆出版的殷海光近作选的质量极差,影响销路,血本无归。

我不是殷门子弟,但搜集殷的著作最有成绩。殷太太曾经来信香港讯问应该授权给谁来出版,她的选择只有二个:台湾的李敖和香港的黄罗林。李最有魄力,但在台湾出版后恐怕被当局查禁:黄罗林不用忧虑查禁,但他们没有材料。

虽然区区不在被考虑授权之列,我认为授权与否根本不重要:放目四顾,授权文集或传记虽然有家属提供材料,出版物本身的学术价值并不见得高,例如Jacqueline Kennedy 授权William Manchester 的JFK传记。

殷氏去世,殷太太怕国民党特务搜屋,分批托罗业宏(香港居民、太太是美籍华人)和洋人带遗物到香港寄存。她说:罗带走的一袋有殷在重庆出版的旧作。她授权我向罗索取,罗死硬不给。我向林悦恒投诉,林向罗取得了,但说袋内根本没有殷的旧作。

我本来已和王敬义说好了,以下三书由我编辑,文艺书屋负责出版:社会政治言论集,学术论文集,书信集。出于对殷门弟子的尊重,以及我的“明人不做暗事”的一贯原则,我把这个计划向时任友联出版社社长林悦恒透露。林听了,坚持要我交给友联出版,每集预付编辑费,数目和文艺书屋相同。他又强调:友联是有限公司,帐目公开,不会欠版税,而文艺书屋是王敬私人商业,王不会付版税。我向胡菊人和许行(徐国雄)请教,他们都告诫我,和王敬打交道要万分小心。我也请教过殷太太的意见,因为版税一律归她所有。她认为交给友联出版好些。我想:有胡菊人和殷太太在我背后撑腰,相信林悦恒不会做出对我不利的行为。

结果证明我的想法太天真,大错铸成,走进了林悦恒设下的圈套:付我一些编辑费,引诱我把珍藏的材料交出来,他便可以为所欲为。

他付了我一千港元编辑费,我把社会政治言论集发稿付排,林给我看美术家文楼设计的书套,令我又吃惊又愤怒。在此之前,我对文楼其人和他替友联设计的其他书套早有认识。早在六十年代初期,文氏己经是知名的雕塑家,他设计的书套却不敢恭维:在他作为美术家的极端自我中心的心目中,自己的浮雕设计重于一切,他千篇一律地把自己的浮雕设计覆盖在书脊上,书本放在书架上,读者根本看不到书名。我常去旺角逛书店,当然也去友联,早已对文楼设计的书套有印象。

林悦恒没有征求我的同意,居然擅自找文楼重施故技,替殷海光选集设计出没有书名的书套。我提出意见来,林脸露鄙夷之色,说:“你懂什么!文楼是美术大师嘛,他的设计不能改。”我反驳说:“他可以是美术大师,但他的书套不适用。”林不同意,我说:“我们不妨取消合约,我愿意退还编辑费,我把书拿去别处出版。”林还是不同意,我一走了之。隔天,林通知我,取消文楼的设计,书套由我负责。我的设计表现了殷的孤苦悲苍,林毓生很欣赏。

完成第一集之后,我继续发第二集的稿件,并要求林按照合约支持编辑费。岂知他一口拒绝,坚持要我继续发稿。如此恶劣态度,我知道无法继续下去,便停止发稿,发出的第一批学术稿件也没法取回。事后我曾在明报月刊发表了一些殷海光的信件,并说明殷海光文集出版触礁。胡菊人说﹕林悦恒打电话提出抗议,还说希望我继续完成编印的工作。我问﹕他会付编辑费吗?胡没有回覆,我也没有再和林悦恒联络。

不久,我收到容永道会计师楼来信,说他们负责替友联核数(auditor),要我证明收过一千元稿费。我回信反驳说:那一千元不是稿费,而是编辑费。我没有替友联写稿,何来稿费?(我和容永道的信件来往都是英文。我当时在中环国际公共关系有限公司工作,也是由容永道负责核数,所以熟识有关英文业务术语。)硬是把我主编殷海光文集的报酬改为稿费,也可看到林悦恒何等无聊。

1975年,我在积极计划来美深造,知道去国之后便没机会再和香港文化界打交道,于是跟王敬义联系,希望文艺书屋出版其余二册殷海光文集。可是王说学术销路不好,只同意出版书信集。这就是今天到处翻印和征引的殷海光书信集。

事隔三十多年,翻阅政论集和书信集,都觉得当时的确老老实实地下过一番心血,二书都有中英文索引,校核细密,错讹不多。三十多年后仍然感到满意和自豪。二书每本前后只拿到一千港元编辑费,从来没有收过一文版税。若是发生在今天,我肯定做不出来。事实上,三十多年来,有能力整理殷海光遗作者,只有李敖(老年辈)和黎汉基(青年辈)可以和我比拟,但是他们再没有出版殷作做条件了。

殷太太托人带去香港的东西,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欧达伟夫妇(David Arkush. 费孝通研究专家,现任教爱奥华大学史学系)负责带走的殷氏的来鸿去雁,成为书信集的基础。我来美前,匆匆把那些原始材料寄给林毓生,理由是:林一直在关怀着殷海光文集的出版,那些原始材料只有他最能了解和最感兴趣,而他当时在维斯康辛大学的地址最方便最可靠。结果他真的利用了那些材料出版了殷海光林毓生论学集,然后把材料捐给了史坦福大学胡佛图书馆,没有姑负我对他的信任。香港寸金尺土,人情淡薄,我不认为是殷海光材料的理想寄存之地。

政论集和书信集出版后还有一件罕为人知的轶事:我希望取道台湾去美入学,但预料小名己荣登国民党禁止入境的黑名单。胡菊人热切地建议由他的证婚人徐复观担保。徐曾任蒋介石秘书,经常来往港台之间,认识负责签发入台证的人,他一口答应帮忙,还胸有成竹做说:“凡是中国人都应有入台权。”岂知他老人家仗义替我呈递申请表格,居然撞了硬钉子,蒋记的侨务委员会通知他拒签,证明我的怀疑确实有根据。

隔了冗长的十五年,我才于1991年持着美国护照成功地踏足宝岛。

此文于2010年06月01日修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分享一个书套
书套DIY:用油画做书皮教程欣赏
书信集:难免失照
8本著名的书信集。
六款精选漂亮钩织书套----图解
纽约哥大所见老舍档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