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偶尔谈吃之一涮肉

我不是一个会吃爱吃的人,在我看来,吃饭这件事就是为了维持生命,没有那么多说道和深沉。但是毕竟吃了三十多年,身边还有很多吃货,所以也不能说一点心得没有。有很多外地朋友经常问我来北京应该吃点什么,其实对于我来说回答这个问题是很困难的。因此,写这个题目其实我是不在行的。请读者中的各位美食家不要见笑。


首先要说的当然是涮肉了。


涮肉这种吃食其实也不是北京的特产,好像北方的许多城市都有,但是在北京确实很普遍。而且涮肉比较简单,锅子支上,肉菜摆好,就着一点小酒,三五知己围炉而坐,一边吃一边扯淡,这应该是很多北京老爷们儿常见的场景。如果要是赶上点绵绵秋雨或者大雪纷飞就更好了,可惜北京已经好多年没下过大雪了。


涮肉据说是成吉思汗的一个厨师发明的,有关传说网上就有,无需多论。这种吃法确实带有游牧民族的特点,简单快捷,而且没有煎炒烹炸那么多手续。不过我觉得火锅应该是进了城市以后才有的,因为那个时代没有能持续供热的器皿,在游牧过程中似乎也不需要端着个锅子在马背上涮。

涮羊肉用的火锅,不过这张图片是我另一家特别喜欢的涮肉馆——天津三星涮肉。图片来自网络。


我印象中小时候在北京说吃“火锅”和吃“涮肉”是两个概念。“涮肉”当然就是本文所述的内容。“火锅”则指的是用火锅做的一道菜,例如“菊花锅子”等等。我小时候家里聚餐,有时候就是用火锅——那时候我家的火锅是砂的,很沉,不过优点是凉的慢——码好酸菜、粉丝、羊肉丝、海带丝、冻豆腐等等,等开锅了端上桌摆在中间,热气腾腾令人很有食欲。也不知道所谓“菊花锅子”是不是这种吃法,相声《报菜名》里有“菊花锅子”和“什锦锅子”的称谓,我觉得我家的吃法更像什锦锅子。而“菊花锅子”也许是秋后进补时的吃法,“菊花”可能指的是时令而不是锅里真有菊花。小时候下馆子少,所以用得上火锅的时候一般都是秋冬季,夏天吃火锅现在其实也是很受罪的。


当然,涮羊肉和涮火锅也不是一种概念。现在满大街都是四川火锅,有的还很著名,也有其他省份的所谓火锅品牌。那是天上飞的不涮塑料袋,地下跑的不涮出租车。弄个菜谱好几十页,眼花缭乱。民俗专家翟鸿起先生是位老饕,曾经有本著述叫《老饕说吃》。他在书中说,老北京的涮肉除了羊肉以外,只有白菜、粉丝和豆腐。当然,目前哪个涮肉馆也不会只有这几种菜,那不关门才怪呢,就看吃主儿是不是想复古了。


“共和锅”是老北京一种涮肉的吃法,有点类似于四川的九宫格火锅,桌子中间一个大锅,用铁片格出一个一个的小格子,底下是通的,每个人一个格儿,“烙大饼卷大拇哥——各人吃个人的”。下锅的也就是三五片羊肉,一小把粉丝之类的。锅里的水老开着,随来随吃。大伙各讨方便,相安无事。对于吃主儿和店家来说都属于经济实惠的办法。不过也有没德性的,从格儿底下的缝把筷子塞过去蒯人家吃的。


翟先生在文中还讲了一个小插曲。他和一位老友去一个很著名的北京老字号吃涮肉。点了一盘“黄瓜条”,这是羊身上一个部位的肉的名称。结果服务员给他们上了一盘黄瓜,翟先生把经理叫来问:“我要‘黄瓜条’,他怎么给我端了一盘这个?”经理看了看,说:“大爷,您不是要黄瓜么?这就是啊?”翟先生挥了挥手说:“算了,看来你也不是老北京。”其实这也正常,现在都用机器切卷儿了,谁还剔那肉去?更甭说黄瓜条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典涮羊肉--崔岱远
火锅的起源
今儿咱们看看这老派儿的吃主儿涮锅子有什么讲究
涮羊肉小考
揭秘火锅起源的三大源头 哪一种说法更靠谱?
老北京吃涮肉锅子有多少讲究?别再把火锅吃成乱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