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satankiss|閒來翻書(八):何炳棣《讀史閱世六十年》

12年6月7日,何炳棣先生去世。又有人宣稱這是“中國學術史上一個時代的結束”,不知是這個時代太短,還是這個時代可以反復結束,反正這些年“一個時代”已經結束好多次了。這種“誇張”本無足深論,可卻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人們對當下學術圈的不滿。一流的學者漸行遠去,後來者不能繼起,難免讓人失望,借題發揮有時也不可避免。

何先生的學術專著未曾讀過,最感興趣的《明清社會史論》,中譯本仍未問世。不過有人說,讀了這本《讀史閱世六十年》,他的著作都不用讀了,因為其論點都寫在這本書裏面了。雖是句玩笑話,卻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通過此書,確實可以初步瞭解作者的學術觀點,或許還有貢獻。對這後一點,我不敢置評。學術的價值是要在歷史中體現的,是需要時間來檢驗的。自我的“吹噓”做不得數。

讀此書的感受,是我實在不喜歡這個人。並不是我不喜歡狂者,而是欣賞不來自我標榜的狂者。作者在回憶中反復聲稱自己的了不起,不斷宣揚他人對自己的讚賞、褒揚,而且常常是先以猜測的方式自我歌頌一番,然後用他人的書信、言語證明自己所猜不差。但對於他人的批評甚至否定性意見,則不予收錄,或者是作為惡意攻擊的“罪證”而出現。歷史的事實是在矛盾的陳述中間清理出來的。作為一個歷史學家,而且標榜自己是歷史學家而不是漢學家,作者並沒有展現所有證據,實在有失歷史學家客觀的態度。更何況他常不憚以最大的惡意揣測別人的行為和意圖,似乎別人對他的批評都是出於嫉妒、出於歧視,都是惡毒的、無根據的。這種態度我是無法接受的。

作為一個清華人,作者更多的是受蔣廷黻和雷海宗的影響,主張先讀西洋史,用西方歷史學的理論和方法來治國史。自中國近代歷史學逐漸興起的過程而言,此一傾向再自然不過。現代歷史學本即是從西方起源、興盛而傳入中國的,通過研讀西史,更可以親切理解和接受西方包括歷史學、哲學等在內的人文、社會科學。但由此回頭治國史,卻很可能使得國史成為西方理論的例證而已。而且,何先生畢生都在努力打進西方第一流期刊、第一流大學,成功也只能是西方一流學者。其著述為文,頗有隨西方學術焦點而轉移之一面。在我看來,這已經喪失了研治國史的自主性和主體性。儘管我們不可能否定何先生的研究成果和學術貢獻,其論斷與研究思路也頗有值得借鑒之處、有促進思考之效,但從其立足點而論,這種“國史”實際可能並非“國史”,而實是“外國史”。

何先生自童年起即立志入清華而出國,成為國際一流學者。其生命歷程之演進即循此途轍,求學、著述、教書,均爲此一目標而“服務”。一方面,可以稱其有目標,有計劃,一步步予以實現理想;另一方面,亦可言其目的性、功利性太強。從個人選擇而言,這也是一種人生。但自境界而論,似未臻上乘。為人自當立大志,卻不可存心。明道言其寫字時只是敬,非是要字好。存了個要字好的心,念念及此,已是爲此欲心所累。縱練得字極好,卻恐依然不及蘭亭序、祭侄稿即興自然之作也!

作者自言受到清華精神影響最大的是不管做哪一行,都要做第一等題目。其一生著述,也都以此爲目標。這實是做學問所應有的追求。當然,究竟何者是第一等題目,在不同學者的眼中是會有差別的,有些也可能最終被證明並非第一等。但作為理想,又怎可不力爭上游,又豈可自甘下流?對應於當今眾多的餖飣之學,何炳棣的學問,無疑更具有一定的典範意義,告誡今人學人,如何才是真正的學者所應有的學術追求。此書之勉人上進,亦自有其功矣。

還想再說一下的是,何先生每強調英文之重要,其大半生著述皆用英文撰寫,水平如何,不知。但此書的中文敘述,個人實在不敢恭維。或許他的英文還是更勝於中文吧。作為一個“外國人”,或許還無可厚非。可要是連自己的母語都不好,又如何能對自己認同的文化、民族、國家有親切而內在的體認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漢字簡化後的六十年......
【著作等身】著作等身的意思:形容著述极多,迭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何炳棣:读史阅世六十年
列子集釋 楊伯峻集釋列子集釋後記
張宗友丨《晉中經簿》解題考
錢穆:中國文化與文藝天地——論評施耐庵《水滸傳》及金聖歎批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