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说便俗
作者:买超

《知堂回想录》(上下);周作人著。
这是周作人作品集中体量最大的一部,近四十万字,分作四卷。周作人生前自编文集,字数多在十万字以下的,篇幅如此长的作品极其少见。周作人完成《知堂回想录》的时间是1961年,最后一篇后记标注时间是1966年1月3日。几个月后,文化大革命爆发,周作人遭红卫兵批斗,第二年病逝,再也没机会写新的文章。因此,《知堂回想录》可以看作周作人一生的总结之作。
生命最后阶段的知堂,处在红旗之下,风格却没有太多改变。除了偶尔出现一些与时俱进的词语,如对国民党、胡适以当时大陆常见的语气描述外,仍能以平实的味道缓缓道来。连“文抄公”的特色也没变,只不过在《知堂回想录》中,周作人抄自己的东西多过抄别人的东西。往往大段引述以前文章中的话,甚至整篇文章八九成都是旧文摘录。这种“抄书”也有好处,让读者对他一生的重要创作有了粗略了解。再加上其中又引用了不少其他人的著述,让一部回忆录有了文献佐证,呈现更丰富的层次。
对于自己写回忆录的原则,知堂在《拾遗甲》里有论述:“一个平凡人一生的记录,适用平凡的文章记了下来,里边没有什么可取的,就只是依据事实,不加有一点虚构和华饰,与我以前写《鲁迅的故家》时一样,过去八十年间的事情只有些缺少而没有增加,这是可以确说的。”知堂是不愿意在回忆录加入“诗”的成分的,所谓“诗”的成分,是指抒情的、主观情绪强烈的修饰,甚至为了增加故事的感染力而不惜扭曲事实,周作人希望自己的回忆录中只是对事实的客观陈述。
但读者也不能因此以为周作人的回忆录便是完完全全真相的重现。整部《知堂回想录》里虽然陈述的多是事实,却做了大量剪裁工作,对许多内容,周作人或避而不谈,或含糊其辞。尤其在人物的评点,事件的冲突上,周作人往往将笔头一掉,轻轻划过。如果对周作人缺乏了解,只看回想录,他一生中很多重要事件就会消失无踪。

前排左一:羽太芳子;左二:鲁瑞;左三:羽太信子;后排左一:周建人;左三:周作人。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周作人文章中极少提自己的太太羽太信子。婚姻该是一个人一生中的重要事件,但周作人连对自己何时结婚也未作叙述,对与太太的感情更绝口不提,夫妻间的关系成了一片空白。而和周作人有过交往的人,都提到羽太信子对他的影响极大,包括周作人的失节,也有人认为和羽太信子有脱不开的干系。
家庭关系中,周作人和鲁迅失和绝交,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公案。但周作人在回忆录只对失和先后的事做了一些描述,尤其几次提到兄弟失和后,鲁迅在给曹聚仁的书信中评价周作人五十自寿诗“颇有讽世之意”,周作人大概想藉此说明“大哥还是懂我的”,但对于和大哥失和的来龙去脉却只字未提。
周作人虽然写了祖父、父母和亲属,包括早逝的妹妹,但对自己和家人的矛盾却从不提及。自己的另一个弟弟周建人后来也和他断交,他干脆在文章中一点不提这位弟弟的事,其实周建人娶的是羽太信子的妹妹,两家的关系应该非常亲密。总之,对于人事上的种种纠纷,周作人一概采取避而不谈的策略。
周作人在后记里做了解释:“并不是凡事实即一律都写的”。他几次提到倪瓒的故事,在《不辩解说上》里引用余澹心编《东山谈苑》里的话:“倪元镇为张士信所窘辱,绝口不言,或问之,元镇曰:‘一说便俗’”《不辩解说》上下两篇正是对兄弟失和事的解释,但纵观全文,不曾提到失和的缘由或事实,只反复申明“一说便俗”。为何“俗”呢,我们终于不知道,而成为无解之迷。

《知堂回想录》里有几篇特意谈自己在民国时和日本人操纵的《顺天时报》论战,又在《反动老作家》里,申说自己在日伪期间,撰文《中国的思想问题》,被日本鼓吹军国主义的文人称为“反动老作家”。特意把这种在其一生著作中并不具备太大分量的作品列出来,又多是老生常谈的观点,可见周作人虽口称不辩说,心还是在意的,有意开脱,冲淡自己那一段失节的历史。只是周作人也知道,很多事是无法解释清楚的,尤其他本身就是一个集各种矛盾于一身的人,辩说起来,可能真会越抹越黑,自取其辱了。所以在《知堂回想录》里,周作人便将一生诸多行径,以“一说便俗”四字敷衍而过。看似无意争执,却在一次次的表态中透露出内心的强耿。不可说,不愿说,更是不屑说。周作人平和冲淡的文章背后,其实有着一颗叛逆不羁的心。周作人和鲁迅文章看似风格殊异,究其深处其实有诸多共通之处,这种不妥协的倔强即是其中一种。
对于自己经历的历史,周作人在《知堂回想录》不做过多主观评点,多直书亲历之事,又辅以耳闻的资料,加上他的原则是不做诗化的涂抹,因此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十余篇《北大感旧录》篇篇精彩,对同时代文化名人辜鸿铭、黄侃、蔡元培等人的逸事野史,以寥寥数笔,从细微处勾勒而出,随意而潇洒,尽得神韵,可见知堂的功力非凡。
《知堂回想录》内最多的是周作人对自己一生著述与学问的阐释,除了获知他的个人历史,对他一生的著述与学问更能有全面的了解。无论对其个性、行为有何争议,周作人在学问上的造诣都深可佩服,《知堂回想录》是值得反复诵读的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化汉奸”周作人的惨淡晚年:被驱赶住矮棚,吃玉米面糊是奢望
鲁迅和弟弟周作人大打出手后,为何要从自己花钱买的大宅里搬走?
鲁迅三兄弟各个出色,婚姻却有各自的不幸
周作人:和鲁迅分道扬镳,民国第一散文家的苦雨人生
受虐狂与虐待狂的完美遇见:周作人与羽太信子
最怕一笔拂去深深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