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毅:人文社社标背后的故事

文 丨 王毅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社标是怎么来的?说起来,此事距今已过去了二十年。

今年是人文社成立七十周年,到了三月,社庆的氛围渐浓,对社里一些“陈年往事”的讨论也逐渐热络起来。与年轻编辑们闲聊之间,说起社标的来历,我回忆起一些片段。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1年成立以来,一直没有社标,只是用印刷体把社名印在书的封面上。在这期间,社里也曾向社会公开征集过社标,但始终没有合适的作品。

人文社《红楼梦》封面

2001年,五十周年社庆前夕,社里决定完成此事,有意用篆刻来制作社标。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请苏士澍先生来创作。苏先生是书法家,后来成为全国书协主席,当时任文物出版社社长。社领导把此事交由我和柴志湘具体操办。

老柴和我与苏先生是老朋友,平日里多有交往,我们常去他的办公室,只不过每次去都不是冲着他的字,而是让他请饭,就在北大红楼对面的老北京饭馆。我与老柴找到老苏协商此事,老苏很爽快地答应了。几易其稿,社章终于确定。从此以后,这枚篆书的印章就与人民文学出版社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章

《艺术家们》《红星照耀中国》封面
老苏做事认真,为人豁达和善,对朋友不计较利益得失。篆刻社章,总共的稿酬才一千元,待他将社章交给我时,还分别赠了我和另一位友人一枚他刻好的印章。好家伙,用料都是上好的寿山牛角冻石,我心里知道,当时光是这几块石料就价值不菲了。
人文社的社标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社章,另一个就是手写体的社名。社名的这几个字,大家现在都知道是集的鲁迅先生的字。实际上,集这七个字,也花费了制作者不少的心血。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标
为了集好这些字,我找来一本鲁迅的手迹稿交给柴志湘。老柴的书法造诣也很高,他从这本书里反复挑选,终于集成。由于大小、对仗等原因,集出的字看上去不太协调,他又修整多次,才完成了这幅字。
如今社标上,社章、手写体的组合已经成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标志,被广泛地使用。美观大方、意蕴深厚,广为人知,这背后要感谢老苏和老柴的付出。
翻看老苏赠我的印稿,又翻出了一封尘封多年的信件,来自周有光先生,于是想起另一桩趣事。
2003年夏末,李明生约我一同去拜访周有光先生。当天天气炎热,周老正在医院养病。我俩来到了美术馆东街的隆福医院顶层,在楼道里就听到有老人的说笑声。走进病房,看到周老正在跟给他剃头的师傅相聊甚欢。
理完了发,周老搜遍全身,竟没有找到零钱,一时有点尴尬,于是我就替他代付了四元钱的理发费。当天谈得很顺利,至于具体谈了什么,已然不记得了。
一隔三个多月,快到年底了,我们收到了周老寄来的一封信,信上没有贴邮票。周老的家在语委,离人文社只有一街之隔,可能他当时已康复出院,遂顺路将信放在了单位传达室。打开来信,内容是周先生用标准的书信格式打印的,这是他一直以来的习惯。信中说了两件事,还附上了那四元“剃头钱”,并特意表达感谢。
如今,翻看这封有些发黄的信件,还是顿生感慨。此事已过去十八年,周老也已故去四年了。每当想起来,我都会对周老高格的人品、端正严谨的学养肃然起敬。虽说是一件小事儿,却让我感到温暖,惦念至今。
2021年3月23日
周有光先生与本文作者王毅
苏士澍印稿
人文社社章印稿
柴志湘夫妇
王毅在演奏小提琴
人文社编辑采风
90年代的人文社春节联欢会
王毅老师在脚印工作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松社预告」干脆,住在春天的松社里……
大营过年
丁帆:朝内大街166号的个人记忆
玲珑四犯·社里所见
桃花坞木刻年画社社谱亮相
棠花似雪空流水,春事如今賸落暉 | 海社社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