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记忆丨清末民初的东城诗钟活动

作诗钟是一种趣味性文学活动,清末民初在北京风行一时。这一活动是聚会写作七言的对联,带有竞赛的性质。主要有两种体式。分咏体是在题目中规定了互不相干的两件事物,要别具巧思把二者写入一副对联,以另有寓意为佳。例如清末著名丑角刘赶三在戏台上借题发挥,讥讽李鸿章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被处杖刑,抑郁致死。

京师流传开一副作品《李鸿章·刘赶三》“赶三已死无京丑,李二先生是汉奸。”一上来先用“已死”对“先生”来打趣,再说出尖锐的政治含义。另一种是嵌字体,在题目中规定了要嵌的字和所嵌的位置,作者要突破题目的限制,自由表达自己的才思。如林则徐被贬在新疆时,邱镜泉也贬戍新疆。林则徐作有《然·起二唱》(把然、起二字分嵌于上下联第二字位置)“偶然风雨惊花落,再起楼台待月明。”劝他放开眼界,乐观向上。这是一首很早期的诗钟作品。

当时在北京,首先是“馆阁诸君多喜为之”。有这些翰林先生带头,流传很快。光绪年间已经有很多诗社,宗室和满族上层人士也组织了两个诗钟社。如盛昱(伯熙)是宗室,当国子监祭酒,在政治上属于清流,是一位影响很大的人物,他组织了“榆社”。当时琉璃厂南纸店门口都贴有诗钟题,征收试卷,标明“彩物”。

在酒宴中间流行以作诗钟为雅兴。当时很多知名人物热爱诗钟活动。如张之洞就是著名爱好者,在各地当督、抚时推动了诗钟活动。光绪三十三年调京当军机大臣。他平素爱结交才俊之士,入京后“无一日不有宴会。其宴会时又无往而不分韵题诗。即最仓促时间,亦必钩心斗角作诗钟一、二”。他住在东城,影响及于全市。

众多诗社中,东城有两个社值得注意。“陶情诗钟社”是由张郁庭(名张瑜)于光绪三十三年组成。成员中有参加宗室、上层诗钟社的颜扎定信(可安)和萨克达成昌(子蕃)。这位成子蕃在济南曾经帮助王以敏(梦湘)组办“湘烟阁诗钟社”。参加的还有著名诗人沈宗畸(太侔)。他们都是文学修养很高的作者,一般的说也都是思想较为开放的人物。

他们聚作时出过《地球·犄角》一题,树滋作“此外更无行脚地,其中应有死心人。”在当时能接受“地球”这一概念的,也就是能接受新事物的了。又如,《项羽·梅花》一题,子祥(邵阿麟)作“美人名马同千古,处士仙禽共一家。”用项羽自刎乌江时虞姬和乌骓同时殉难及林和靖妻梅子鹤的典故,写成切题而工整的对联。

光绪三十四年沈太侔在陶情社的基础上组成“著涒诗社”(“涒”读贪)。又增加了著名作者易顺鼎(实甫)和台湾诗人邱逢甲(仙根)等人。作品风格与前相似。张郁庭也继续参加这个社。《泪·长生殿》一题,有他的作品“绛蜡滴残心不冷,银河流尽誓难寒”。化用李商隐名句和唐明皇故事,两联对仗工稳,笔意灵动,都写一脉深情。

这位张郁庭还擅长词曲和谜语,诗钟专家自然也是写对联的行家里手。1939年《立言画刊》上有金受申征联,是根据翁偶虹(以前用“藕红”)导演京剧《火绕红莲寺》出上联:“红藕生红莲,藕红导演红莲寺”。对出下联获第一名的就是张郁庭。当时著名剧作家陈墨香正在为荀慧生编写新剧《香菱》。张以此写成下联“香墨写香菱,墨香巧撰香菱词”。

张郁庭和翁偶虹是忘年交,大概也是由于有诗钟这一共同爱好。民国17年北京出版了《诗钟创格》一书,地址印的是净土寺胡同,由吴吝白(融斋)一下子创造了110个新的诗钟格,翁偶虹(署名翁麟声)为每一格写了一联例作。翁偶虹是东城区政协的亲密朋友。金受申是东城区政协早期的委员。

另一个有名的社是“寒山诗钟社”。这是全国诗钟活动中承前启后的大社。清末住在北京的有名望的诗人,如樊增祥(樊山)、易顺鼎(实甫)、陈宝琛(弢庵)、郭曾炘(春榆)、林纾(琴南)联络很多文人名士,经常聚会一起作诗钟。辛亥革命后,民国二、三年有甲辰科进士、曾任铁路督办的关颖人(名关赓麟)参加进来。

民国三年关颖人在南池子官豆腐房胡同建成“稊园”(现在是北京市房管局宿舍),形成了有固定地点的寒山诗钟社。外地人时常以为寒山社是樊增祥和易顺鼎所建。从一些文字来看,它成为比较定型的组织,是以关颖人为召集人的。民国五年关颖人游苏州,有《寒山寺》诗:“不识寒山寺,三年主社盟。偶然避诗债,来此听钟声……”。

我见到过该社的民国初年的社员名单,可以说吸收了当时在京的多数知名文士。如樊增祥(樊山),诗文都负盛名。据野史记载,慈禧太后在庚子之变逃到西安后,所发表的诏书就出自他的手笔。又如吴士鉴,是光绪年间“南书房”起草诏谕的主要作手。王式通(书衡)的骈体文水平很高,当时国内有南李(李审言)北王之称。

他和夏蔚如(人虎)都在民初的北京政府任过秘书长之类的职务,后来也都当过大学教授。诗人如易顺鼎,才华横溢,幼年时候王闿运(湘绮)就说他是仙童,善作诗钟被人称为“钟王”。他在四川组织过诗钟活动,在江苏组织过有名的“吴社”。陈衍(石遗)是晚清的诗论家,后来当过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的教授。

他在诗钟活动中也是获奖的能手。寒山社中,他和另一同光体诗人陈三立(伯严)、音韵学家夏敬观(剑丞)以及上述易顺鼎、樊增祥,都是张之洞的座上客或入幕之宾。陈三立因为在戊戍政变前在湖南帮助他父亲陈宝箴推行新政,戊戍后被革职“永不叙用”。另一社员李岳瑞(孟符)戊戍时也受到同样的严厉处分。

他在广东热情地参加过诗钟活动,并有所著录。蔡乃煌(伯浩)在上海组织过有名的诗钟社“洁社”。前述参加过清朝宗室和满族上层诗钟组织的成子蕃也是这个社的社员。其他如以写清末历史资料著名的罗惇曧(瘿公)、作对联名家号称“联圣”的方尔谦(地山)、著名画家贺良朴(履之)、指画家嵩堃(彦博)都是社员。这些人政治倾向不同,但是都有较高的文学修养,聚在一起以文会友。他们的作品追求典雅古奥。

社的活动每月聚会一次,按作诗钟的惯例,拈题,限时,书卷(不署名),评分,得出元(状元)、眼(榜眼)、花(探花)……名次。获总分第一、二的担任下次的阅卷评分。这里每月还有一次作诗的聚会,称为“稊园诗社”。活动持续时间很长,直到1962年关颖人去世。因为年代较久,有人事代谢,各时期热心参加的人物不同。

在上述名单之后参加的有严复(几道)、熊希龄(秉三)、朱启钤(桂莘)、郭则沄(啸麓)、张伯驹(丛碧)等人。现在在世年纪最轻的社员,大概要数关颖人的三公子关肇湘,已经73岁。解放后在世的,凡是具备“德、才、望”条件的,大都得到安排。如关颖人是中央文史馆员。叶恭绰是中央文史馆的副馆长(全国政协常委)。朱启钤是中央文史馆员(全国政协委员)。东城区政协前届委员朱海北是朱启钤的公子,现在是中央文史馆员。

现在介绍北京城区情况的时候,都好说是“历史上人文荟萃的地方”。这句话有很深的内涵。北京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尚都是多年蕴积的结果。我们对过去社会文化生活应该有所了解,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对此也应该有较深入地发掘。

顺便再说一句:诗钟并非古董,现在福建等地又在恢复活动,台湾也曾有人过海参加写作;东北营口市也有诗钟社,今年出版了《诗钟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高院:工程分包合同中背靠背支付条款的性质和效力认定
会调情的男人,永远让女人上瘾,这份高情商幽默口才话术是我见过最全的整理
想要成为谋略高手,及早出人头地,这五大能力必须暗自培养!
什么是处世的最高境界?
99%的人都不会用微信,你还别不信!这12个隐藏功能必看
真正成熟的人,都对人性怀有居高临下的包容和接纳,接纳方可超越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