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韩信、魏延和岳飞为什么都被卸磨杀驴?他们三个谁死的最冤枉?
韩信、魏延和岳飞都是文武全才,而他们三个人的共同命运就是被卸磨杀驴。                                        一
韩信被卸磨杀驴是因为没有功成身退,没有看清刘邦的真面目。
不管史记如何美化刘邦,都不能掩盖刘邦丑恶的本质和小人作风。刘邦本来是就个流氓出身,流氓根本不会讲信誉的,答应别人的东西也不会去兑现的。
刘邦重用的刘姓子孙,然后是同县的人,一起从小玩到大的人。但对这些最亲最重视的人,刘邦也不相信。当萧何在关中帮刘邦稳定后方时,刘邦就对萧何这位旧日好友动了杀心,幸亏有人提醒萧何做点坏事,自污名声,最终才自救成功。卢绾是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一起玩到大的好友,最终也被刘邦逼的投降匈奴。
只有张良,因为家人世代为官,见过大世面,看人比较准。他明白刘邦不是一个可以共富贵的人,提前退出汉室政治,才得以保命。
韩信则是一个军事天才、政治低能的偏科生。在皇权时代,拥有自己强大的实力才是自己图存的根本保障。韩信每打几个胜仗时,手上的兵力就会被刘邦抢走大半,甚至偷偷夺走兵权。这些都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刘邦信不过他,而却还一厢情愿地为刘邦效力。没有了军权的将军,就象一个没有牙齿的老虎。
什么时候被杀,以什么样的理由被杀,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被杀已成为一种必然。
魏延在赤壁大战后,投入刘备帐下,成为刘备信任和重用的一员大将。
魏延镇守汉中时,汉中固若金汤。刘备生前对魏延是非常欣赏的,也是非常重用的,这一点从刘备把汉中交给他去镇守就能看得出来。
问题是刘备是会死的,刘备死后,魏延和诸葛亮的关系就有点微妙。
刘备是比较会用的人的君主,也就喜欢放权给下边人,对魏延也是如此。而诸葛亮只是一个高级职业经理人,管理理念是细节决定一切,因此就开始收权,更多的去关注做事的细节。
诸葛亮的战略思路是层层推进,步步防守,不支持强兵突进,怕犯错误。而魏延则认为蜀国国小民穷,难以支持旷日持久的大战,对魏国要进入侧面奇兵突袭,与正面层层推进相结合。
两个不同理念的人碰到一起,必然会产生摩擦,因此魏延是不被诸葛亮重用的那种人,在蜀汉内部权力格局上,也就慢慢被边缘化。
诸葛亮死后,交待杨仪位置在魏延之上,节制魏延。这对于魏延来说,是不能接受的,他认为,必须更改蜀国的作战思路和方针,而这个战略设计师又只能是魏延自己。
杨仪则是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自然有合法的权利,加上重兵在手,最终魏延只能是兵败被杀。
岳飞的死则又是一种情形。
岳飞生前,一直致力于打回河北老家,恢复宋朝失地。
和韩信一样,这是一个军事天才和政治低能儿。赵构能把南宋最主要的兵力交给他,说明对岳飞基本上还是信任的。
领导对手上谦虚是一种姿态,并不是一种事实,不能当真的。问题就在于岳飞对赵构的表态当真了,他认为老大重用我,我就应该全面为老大考虑。
于是岳飞作为一个军人,多次干预政治,这让赵构非常不爽。
后来又因为战争的指挥问题,索性不请假就去了庐山,赵构请他出山,他也不接受,明显成了刺头。
岳飞天天唱高调“文官不贪财,武将不怕死”,这让许多大臣听了都很不高兴,把自己放到了其它人的对立面。
除掉岳飞已成为了南宋君臣的共识,当然不管是君还 是臣,在这方面心理的阴暗面还是比较大的。
皇帝不需要不听话的臣子,同僚不需要一个不能给带不来利益,却总是添麻烦的同事,杀死岳飞就成了君臣合谋的必然结局。
从整体来看,最冤的无非是岳飞。
当时金国军队的战斗力正处在一个低谷期,而南宋的军队却慢慢走上了一个小高峰,加上北方各地几十万义军在大后方对金兵的骚扰,让金兵非常之难受。
如果南宋君臣能放弃小我,成就大我,全力支持岳飞北伐,收复河南河北失地还是有极大可能的。
然而人性的弱点决定了这一切是不可能的,几千年来杀功臣已成为了一种社会常态。到了明朝时于谦基本上是以个人一已之力挽救了明朝,却也是一样被杀。
岳飞死后,沉重打击了宋朝军民的抗金热情,金兵在消灭北方 义军后,全力南下,迫使南宋皇帝向金称臣。
称臣他们就愿意,收复失地恢复江山,他们就不愿意。
这样的南宋君臣是没有希望的,只可惜忠臣的一腔热血。
没有强健灵魂的矮子南宋,也只能苛活于人世,最终还是在蒙古的大举进攻下亡了国。
夜狼文史工作室  历史作家 代表作《一个帝国的生与死》08-17 11:28
韩信、魏延、岳飞三位名将都被冤杀,但是他们的情况以及性质却又各有不同。
韩信是典型的狡兔亡、走狗烹,汉高祖刘邦一统天下,而开国中立下首功又掌握重兵的韩信自然是他清洗的第一对象,此次的韩信只有两种选择,舍权或舍命,可惜韩信并没有意识到这点,还在迷醉在建开国不世之功勋的迷梦中,而看不到刘邦已握紧的屠刀。
所以最后以什么样的理由杀韩信,其实已经不重要,他的结果从政治角度上讲,最不冤。
魏延则是成王败寇的典型事例,诸葛亮一死,蜀中政权出现真空,谁都想去做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诸葛当时是死在北伐军中,杨仪、费祎、姜维等人让魏延断后,可魏延也不傻,我在后面替你们抵挡魏军,你几人回成都,挟阿斗以令蜀中。谁都明白,这个时候谁先控制了成都控制了阿斗,这蜀汉的家就是谁当,率部赶回成都,但却无力稳定军心,最终被杨仪等人所杀。
魏延之死,在于他在军中的威信还不够,在蜀汉政坛的影响力不够,二人在前方撕逼,阿斗曾问群臣,谁忠谁奸,造反的是谁?结果大多数人选择站在杨仪等人这边,而其军中也大多不看好他。
自古以来的政权更迭,凭的是实力,魏延没有那个实力,却野心挺大,最后失利,结局自可想像,一点也不冤。
岳飞之死无论从感情角度还是政治角度,都是冤案,虽然作为一名政治家,赵构对外要与金议和,对内要收兵权,将几大将的主力部队控制收归中央,但是在宋金战和未完全成定论的情况下,将本方最有战斗力的大将以莫须有的谋逆大罪诛杀,自然是仇者快亲者痛,自断其翼后,南宋不仅失去了收复北方的希望,而且在宋金对峙的政治格局中也不得不处处低头示弱,也让亲金势力的秦桧完成了持强虏而慑内廷,执掌朝政二十年载。
如果赵构是一个更为大度和英明的君主,更应该在战和二派势力间平衡,岳飞可贬,兵权可夺,但不可杀。
岳飞之死,确实很冤,因为赵构本人也是不会相信他谋反的,否则岳飞之死也不会仅岳飞及岳云牵连,而未及满门,而谋反在古代是诛九族的。不过是因为一时的政治需要造成的是一个双输的长远政治后果。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体《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编夜狼啸西风
分享
举报
以礼观书  文史学者 书评人04-15 19:38
向敬之
韩信助刘邦大败故主项羽,建立西汉。魏延镇守汉中稳住刘备根据地,建立蜀国。岳飞抵抗强势的金军,使赵构南渡建立南宋。此三人在建功时,都是赫赫威名。
遗憾的是,韩信死于吕后与萧何之合谋,得到了刘邦的默许。岳飞死于主和派秦桧的联手,得到了赵构的授意。而魏延之死,虽在诸葛亮死后,为杨仪与马岱计杀,但与诸葛亮脱不了干系。
张光北版韩信
韩信与岳飞,死因有争议,但都有拥兵自重之嫌。韩信功成自负,与刘邦忌恨的项羽旧部钟离昧搞到了一起,阴谋自立。岳飞治军,把军队弄成了著名的岳家军,而盖住了高宗,他不仅功高盖主,而且兵权逼主,虽然是精忠报国但藐视皇命,有将在外君权有所不受的派头。他们的死,有被卸磨杀驴的成分,但自身原因是不能忽视的。
魏延不然。魏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但性格高傲,性情中人,不谙权谋与顺承。他作为刘备高度信任的大将,受重用的程度甚至超过了张飞,如刘备选大将出任汉中太守时,大家都认为非张飞莫属,而刘备却破格提拨魏延。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他多次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一万兵,另走一路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但诸葛亮一直不许。诸葛亮不是不知魏延智勇双全,但怕魏延功高盖己,故而借助和支持对与魏延不和的长史杨仪,处处制约魏延,最后造成杨仪等合谋,逼魏延逃亡,称其反叛,为马岱所追斩,并被夷灭三族。冒鹤亭说:“魏延之反,亦冤辞也。”
魏延剧照
陈寿《三国志》记载:魏延的本意不是北降曹魏,而是要南还杀掉杨仪等。裴松之注引《魏略》却说,受诸葛亮托付兵权的是魏延,杨仪因怕魏延趁机相害,所以造谣说魏延要北上投敌,并发兵攻之,然而被诬陷的魏延深恐与战则清白难雪,所以只逃不战,最后终于被追杀。
裴氏之言,遮住了诸葛亮对不受自己约束的魏延的忌惮与压制,但也说明了魏延并非反叛,死于蜀国高层的内部权谋。还是元代政治家郝经说得好,魏延之死,为杨仪“以私忿杀大将,罪浮于延”。
分享
举报
骁勇34 历史问答达人01-01 19:26
如果按历史典故来讲,这三个人死的冤枉的应该属魏延,原因有几下几点,就按顺序先说一下韩信。
韩信,根据那段历史所述是个人才。先前投入项羽帐下,后改投刘邦。楚汉相争时时,优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使握住了汉军兵权,用四面楚歌使楚军军心焕散,最后将项羽逼到乌江自刎身亡,大汉江山得以初定。但他也因此给自己埋下了祸根。
刘邦政权巩固以后,已经杀掉了几个替他打江山的兄弟,萧何暗地里己经暗示韩信位高权重,有镇主之嫌,希望早早退隐。而韩信却没有在意,也不信拿自己当过命兄弟的刘邦会杀他,到最后被吕后用计招至暗堂,用袋子捂住,乱棘刺死(有记载用木棍削成尖,还有说活活用绞杠勒死)。而当时刘邦卧病在床,如果他早日身退,吕后就不会怀疑他有反心。做为一个曾背叛项羽的人,就该认识到自己的“短处”……刘邦不会让一个后脑勺长着反骨的人握住手中的兵权,所以他不冤。因为他死在盲目自信,对刘邦估计不足。
岳飞,根据史册记载,是南宋抗金名将。关于他的前前后后就不用在这里述说了,大家比我了解得详细。十二道金牌急诏回京,他就己经预感要大祸临头。当时正是朱仙镇大败金兀术后要直捣黄龙府(传说是吉林农安)阶段,无奈,他只有服众皇命回京述职,而他明知归途险恶,却把朝廷眼中钉大将张宪和儿子岳云领了回去,结果自己风波亭被绞杀,岳云张宪被斩首,岳家军也被朝廷瓦解的支离破碎。他是明知是死,也要为死而死。尽到了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一个臣子的遇忠思想,所以只能叫做含恨而终。
魏延,魏国大将。赤壁之战曹操大败,兵败后被刘备收入帐下。他武功过人,领军治军才能胜过刘备手下诸将,也略胜关、张,战功卓绩。所以蜀国建立后,被刘备委以重任,固守汉中。刘备死后,诸葛亮开始收拢兵权,唯独没动魏延。北伐时期七出祈山诸葛败北,魏延出一计(当时老牌大将皆逝去,唯魏延为资深老将),要亲自率领二千奇兵出奇路偷袭许都,而诸葛不同意,却多了一份疑心。
也是正值诸葛病重之时,他对手下交待,如自己身死时切不要声张,要有条不紊撒回汉中,防止司马懿发难,并着重说到:灯灭时,我去亦,如魏延正值灯枯进帐,便是探听虚实,纸里不包火,他必反,必除之。手下不解,诸葛到:他只惧怕于我,知我不久矣,必焦急等我逝去而反,当时不断,你们必将奈他不住……。
而诸葛身死之时,油灯也正好枯尽。帐中之士不敢声张,马上安排准备撤军事宜。可魏延偏偏逢此节骨眼掀帘进帐,问军师状况,按诸葛生前卜知,手下大惊,遂立将魏延拿下斩首。魏延死前连呼不解,他是探询诸葛是否应允奇兵突袭许都,可没想到一时性急却稀里糊涂送了命。诸葛的多疑冤死了一个蜀国最后的挚天柱,北伐也彻底失败。
所以,这三人当中,属魏延死的冤,也死的憋气。
分享
举报
龍11914785 历史问答达人10-16 23:25
这问题不对,韩信是被卸磨杀驴,魏延和岳飞都是被权臣,贪官害死的,如果直接问他们谁死的最冤,有两种答案,若是问历史结果,无疑岳飞死的最冤,原因我想不用说了。
若是问名声,魏延死的最冤,岳飞冤死,好歹世世代代都为其正名,而魏延呢?现在所有人,拿着一本三国演义说着说那,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但终究还是小说,四大名著害了多少人?施耐庵杜撰出一个西门庆,让潘金莲,武大郎被诋毁数百年,甚至深入人心,三国演义吹出了吕布是神勇,赵云的无敌,贬低了我华夏武圣,更是让魏将军蒙冤数百年。
先主让魏延守汉中,众将不服,魏延说,若曹公举全国之兵至,请为大王拒之,举天下之兵至,请为大王吞之,震惊四座,何其霸气。五丈原诸葛亮死后,费什么的要退兵,魏延又说,丞相虽死,吾身健在,岂可应一人死而废天下事邪,后来费什么的玩意强行退兵又诬陷魏延谋反,刘禅这傻子居然信了。
魏延死后历代史学家都为魏延惋惜,可惜三国演义出先后,一切都变了。三国演义是小说类题材的经典,这毋庸置疑,可惜无知的人太多,喜欢什么就拿什么当历史。
罗贯中可能是想吹下关羽,可惜万军斩将改成偷袭,摸消绝北道,号四方海盗八方山匪扰乱许昌威震华夏的战绩,杜撰了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五关六将,还有一些和曹魏将领打成平手的战绩,他以为他吹神了关羽,却不知,这些他给的战绩,事实上本来就不是关羽的对手,演义里被写成了平手,可能是想突显诸葛亮的算无遗策,却让为将军蒙冤输百年。
因一本小说,被骂数百年,谁敢比他冤?
分享
举报
历史简单说 历史问答达人01-27 20:19
个人不觉得韩信与魏延是被冤杀的,岳飞才是真正的被冤杀的,韩信与魏延完全是自作自受的,属于作死的!
韩信
我们来看看韩信做了哪些事。韩信灭了齐国之后,就向刘邦提出,要设个假齐王,刘邦十分生气,大骂韩信不来救荥阳之围,却想自立为王,这时候张良和陈平偷偷的踩了刘邦的脚,偷偷跟他说,现在汉军处境很差,也无法阻止韩信自立为王,还不如顺水推舟立他为王,这样子,我们还能相安无事,刘邦立马恍然大悟,说做什么假王呀,要做就做真齐王!于是韩信就出兵来帮助了。
楚将龙且战死,项羽十分担心,就派武涉来游说韩信反汉,和楚国联合,这样三分天下,让韩信给拒绝了,之后又有一个蒯通也跟韩信说,他韩信现在是臣子,却功高震主,后面肯定很危险的,韩信一方面不想背叛刘邦,另一方面认为自己功劳很大,刘邦不会对自己怎么样的。
汉五年的时候,刘邦约韩信从东面,彭越从北面一起合回围楚军,这两个却没来,刘邦大败而归。张良说,他们没来,就是因为没有好处,所以刘邦听了张良的话,把东面的地盘给韩信,北面的地盘给彭越,两人立马就出兵了,后面就是垓下之战了。
项羽死之后,他的一个大将叫钟离昧,因为跟韩信关系好,所以就去投奔韩信,而刘邦却很恨钟离昧,听说在楚国,就派人去逮捕,韩信就是不交出来。
汉六年,有人告发韩信谋反,很多人都说要去打韩信,陈平就问,大王,汉国强还是楚国强,韩信战争厉害,还是你厉害,刘邦说,都不如韩信。陈平说,那哪里打得过,得用计把韩信骗过来。所以就跟韩信说,刘邦要去游云梦泽,让韩信过来作陪。
韩信本打算起兵谋反,但觉得自己又无罪,想去刘邦吧,又担心被抓,有人就跟韩信建议说,其实吧,你把钟离昧交出来,汉王就高兴了,肯定不会治你的罪。韩信就去跟钟离昧商量一下。钟离昧说,以前刘邦不打你,就是因为知道我在这里,你今天把我送出去来讨好刘邦,你也没有好果子吃的。所以钟离昧自杀身亡。
韩信就拿着钟离昧的首级去见刘邦,一见面就让刘邦绑了,韩信,兔死狗烹呀,鸟尽弓藏呀。刘邦说,有人告你谋反,不过也没有杀韩信,只是降为淮阴侯。
陈豨被任命为巨鹿太守,临走前跟韩信见了一次面,韩信说,你那地方,有很多兵马,而我呀在京城做内应,天下就是我们了。陈豨说,我听你的。汉十年,陈豨果然造反了,刘邦就去平叛了,韩信就叫人去跟陈豨说,我在内部协助你,然后就和家臣商量,半夜假传圣旨把大牢的囚犯给放出来,攻打吕后和太子。
不料被他的一个家臣的弟弟给告了密,吕后就和萧何一起商量,最后把韩信给骗了过来,最后杀死在长乐宫里。韩信临死前,说自己就应该听蒯通的话,直接反了。
我们来总结一下,韩信有造反的动机和行动,另外韩信的楚国太强,对中央是个很大的危险,所以韩信要么主动放弃权力,否则根本不可能有好的结果,所以韩信一点也不冤枉。
魏延
魏延是三个里面最不冤枉的了,魏延即使没有造反之心,但是有造反之实。
一,他不听诸葛遗命,为大军断后,违抗军令。
二,率领自己的部队先南行,而且还烧了大军回归的栈道,置大军于危险之中。
三,据南谷口攻击友军,只不过,被王平喊了一句,连魏延的士兵(要知道魏延平时对他有多好)都知道是魏延是错,都散开了。
就三个事情,魏延一点都不冤。不能因为自己与杨仪有矛盾,就可以这样攻击友军吧。
岳飞
岳飞确实是很冤枉。不过,就宋朝而言,为了怕五代十国的事情再现,所以一直是重文轻武,岳飞的岳家军对赵构的威胁确实是很大,另外赵构确实也是想和金和谈,所以岳飞确实是一个牺牲品,以莫须有的罪名遇害。确实极冤。
分享
举报
明月山脉 晋江市总商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工程师10-30 09:35
当然是岳飞无疑。由于赵构和秦桧等对历史的篡改,后人对岳飞有很大的误会,在此提出以下史实,请大家不可不知:
一、赵构从末排斥北伐,否则岳飞根本无法统领十万兵马,并且取得先后四次重大战役“健康战役”、“襄汉战役”、“郾城大战”、“颍昌大战”对金国正面对抗(骑兵野战为主)的胜利。
二、迎回二圣是赵构所提,后期岳飞迎合赵构也不提二圣,称宋钦宗“天眷”。
三、岳飞被杀,是议和的结果,中间人秦桧。1130年,四年前被金军俘虏的秦桧,忽然携全家南归,他的目的就是促成议和,然而世人不知的是金人手中的王牌根本不是二圣,而是赵构的生母韦贤妃。
四、在秦桧之前,赵构连换十几任宰相,唯独秦桧在岳飞死后当宰相稳如泰山,原因很简单,金人同意议和的首要条件就是秦桧不倒。否则免谈。
五、赵构提出迎回二圣纯粹为了民心,后期再也不提,只有他和秦桧知道他议和的目标是他的生母韦贤妃。
六、金人开始的目标并非岳飞,议和也没有进展。后来因岳飞四次大胜,“憾山易,憾岳家军难”是金人一致认识,1141年濠州之战中金兵大胜张俊部(岳飞没参加而是后面赶来),后看见岳字旗闻风而逃过江就是明证。金人不得不降价,目标转向死敌岳飞。并同意归还赵构生母韦贤妃。
七、在秦桧的担保(性命?)下,赵构和金人一拍即和,岳飞死后第二年赵构生母韦贤妃被金人送回。
八、1115年秦桧病逝,史书上写等秦桧一死,赵构长出一口气说:从此以后,靴子里不用再藏匕首了。可以看出秦桧绝不仅是奸臣,还是叛徒和卖国贼,连赵构也必须提防他。
九、此后金国内乱频生,已无力进攻,北面蒙古、南面西夏皆虎视耽耽。故南宋苟活一百多年并非“绍兴和议”之功。甚至岳飞若继续北伐,虽不能保证灭亡金国,至少还可收复大部分大好河山,进而在后期可以与蒙古分庭抗争。
十、秦桧第一个目标并非岳飞,而是诬陷韩世忠(曾派人喑杀秦桧)谋反,他派岳飞和张俊巡视楚州,但岳飞不肯诬陷韩。岳飞死后,他马上对一同害死岳飞的张俊下手,迫使他交出兵权。
十一、南宋“中兴十三功”对岳飞的“健康战役”、“襄汉战役”、“郾城大战”、“颍昌大战”只字不提,缘自赵构、秦桧等不遗余力篡改历史,抹杀岳飞战功的努力。但还有很多东西无法抹去:《浪语集》卷22《与汪参政明远论岳侯数》:逆亮南寇,胡人自为“岳飞不死,大金灭矣”之语;金章宗在1206年招降南宋大将吴曦叛变的诏书中写到:“且卿自视翼赞之功孰与岳飞?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一旦见忌,遂被参夷之诛,可不畏哉!”
十二、赵构为救生母韦贤妃不惜牺牲岳飞,甚至还篡改生母韦贤妃的年龄(增大十岁)以掩盖她在金国受辱的事实,实为葬送南宋王朝的第一罪人,但秦桧卖国通敌、陷害忠良、倾覆南宋的罪行堪称铁证如山,证据确凿、不容否认!
分享
举报
帝国的脸谱  文史作家 中国作协会员01-02 16:25
历代以来,所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悲惨事例真是不胜枚举,被卸磨杀驴者,又何止此三人哉?!然而,就韩信、魏延、岳飞这三位各为其主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来说,最冤枉、冤屈者,则非民族英雄岳飞莫属。
当然,这其中就战功而言,当以韩信为最。韩信起于草莽,筑坛拜将后,他出陈仓、定三秦、破魏、代、赵、燕、齐,最后打败项羽,全歼楚军,他用智慧、神勇和鲜血,为汉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功不可没。
然而,在战略战术上卓越超群的韩信,在政治上却如同三岁孩童,迟钝得很。占领齐地后,韩信便自恃有功,伸手向刘邦要官,而且是要刘邦封他为齐王,这样出格的事、过分的要求,任谁都会生气,何况刘邦?灭掉项羽以后,韩信又在刘邦要肃清项羽残余的情况下,收留项羽手下大将钟离眛,这种行为简直是吃里扒外,刘邦自然不能容他,后被吕后在刘邦的默许下杀死,确有部分咎由自取的原因,所以卸磨杀驴,他不是最冤的。
魏延作为刘备手下大将,在刘备入川过程中屡立战功,被任命为镇远大将军,领汉中太守,堪称独挡一方的大将。后来,魏延多次随诸葛亮北伐,战功卓著。同时,他希望效仿韩信北伐,多次向诸葛亮请命,领一万军马,另辟一路进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但诸葛亮始终不许,他为此十分不满。他与长史杨仪不和,诸葛亮死后,准备退军,安排魏延断后,魏延非但不同意断后,反而烧毁阁道,拒绝退军,后被杨仪安排人杀死。魏延颇为自傲,关键时候又意气用事,尤其是诸葛亮临终前安排的退军之事,他作为部下,无论对错,也不该不顾大局地固执己见,正如后人所言:“此则逞一朝之忿,而忘君国之大事。”所以,魏延的死,冤则冤矣,但也不是最冤的。
最冤的自然是岳飞了。岳飞是战场上成长起来的民族英雄,他从士卒到将军,在短短十多年中,他率领岳家军与金军进行了大大小小数百次战斗,功劳赫赫。期间,收建康、复襄阳、下伊洛诸州,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最后打到了离北宋故都开封近在咫尺的朱仙镇,建立了卓越功勋,提振了南宋军民的信心。
然而,这样一位有德行、有谋略、有思想、有战功的民族英雄,却被一介文臣秦桧和一个昏君赵构给算计了,最后死于大理寺狱中,年仅39岁,这难道不是天下奇冤?!
分享
举报
邬儿迎邬 历史问答达人04-06 16:21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平定魏国击败代、赵。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汉四年,又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于是,刘邦立韩信为齐王,后又命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
兔死狗烹,汉朝建立后韩信被解除兵权,徙为楚王。后又被人告发谋反被贬为淮阴侯,后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借口韩信谋反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我觉得魏延是最惨的一个了。但是也符合封建时代规律,功高盖主,鸟尽弓藏。
魏延字文长,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刘备入蜀之时,率领部曲随刘备入蜀,作战英勇、屡立战功、深受刘备的信任。后来刘备称汉中王,就提拔魏延总督军事要地——汉中,加封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成为了独当一方的大将。
三人被杀的原因虽然各有不同,但也有相同之处。一是功高震主。韩信打败了项羽,岳飞统帅岳家军屡屡大败金国,魏延之功除五虎上将和孔明之外无人可比,这三个人功劳之大不言而喻。二是不知进退。特别是魏延为了征服夫人贾魏仨替壹个恩和意二玲的愿望,个性外露,讲话直率,孔明在时尚都略有不服,孔明一死,其怎能听他人号令?韩信也是,军事上的高智商,政治上的低能儿。本应刘帮对其有所猜忌,但韩信却不知进退,并和一些反叛将领私下来往,直接为其被杀埋下了祸根。三是奸人陷害。
分享
举报
发现历史  历史问答达人03-20 13:49
韩信是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
早年家贫,曾受胯下之辱,在秦末参加反秦斗争中投奔项羽,后来经夏侯婴推荐,被授与治粟都尉,没有得到重用。后来萧何向刘邦保举韩信,才有萧何月下追韩信,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平定魏国击败代、赵。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汉四年,又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于是,刘邦立韩信为齐王,后又命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
兔死狗烹,汉朝建立后韩信被解除兵权,徙为楚王。后又被人告发谋反被贬为淮阴侯,后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借口韩信谋反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我觉得魏延是最惨的一个了。但是也符合封建时代规律,功高盖主,鸟尽弓藏。
魏延字文长,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刘备入蜀之时,率领部曲随刘备入蜀,作战英勇、屡立战功、深受刘备的信任。后来刘备称汉中王,就提拔魏延总督军事要地——汉中,加封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成为了独当一方的大将。
后刘备称帝,升为镇北将军。此后魏延随诸葛亮北伐,曾率军大破魏将郭淮等人,加为征西大将军。魏延曾向诸葛亮提出著名的“子午谷奇谋”,劝诸葛亮出奇兵攻取长安、潼关。但是诸葛亮的反对,因而认为自己无法完全发挥才能,心怀不满。诸葛亮死后,魏延因不愿受长史杨仪所约束而于退军途中烧绝栈道,反攻杨仪,却因部属不服而败逃,被马岱所斩。
其实魏延还不算鸟尽弓藏的典型。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
岳飞的事迹广为流传,抗金英雄,后被宋高宗和秦桧所害。史载,绍兴十一年八月,高宗和秦桧派人向金求和,金兀术要求“必先杀岳飞,方可议和”。秦桧乃诬岳飞谋反,将其下狱。114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死于临安风波亭,
是年岳飞仅三十九岁,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399413184481984769/?app=news_article&iid=33982122666&app_id=13&tt_from=mobile_qq&utm_source=mobile_qq&utm_medium=topic_android&utm_campaign=client_share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韩信、魏延和岳飞为什么都被卸磨杀驴?他们三个谁死的最冤枉?(发现历史的回答,6赞)
不被诸葛亮喜欢的他为何能受到重用:跟刘备的处事能力很有关系
此人深的刘备信任,被认为“韩信再世”,但诸葛亮一直想除掉他!
韩信能出川而诸葛亮出不了川,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诸葛亮为何要杀魏延,有三点,最后一点最为重要
秦桧跪在岳飞墓前能理解,为何诸葛亮却跪在魏延墓前?答案很意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