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两军对垒,大将先单挑?揭秘被误导多年的古代战争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战争是各种阶级矛盾、社会矛盾的产物,也是政治斗争中常用的解决方式。在古代的战争中,流传着许许多多精彩的古代战争场面。

……作战双方一字排开,拉开阵势,先是一番申明各自口号、辱骂对方各种不义的“嘴仗”,然后骂到谁也不服谁的时候,双方大将由嘴上的“斗智”上升为拳脚上的“斗勇”,双方各自派出代表性的战将,高举手中厮杀武器,策马向对方冲去,少则几个回合,多则上百个回合。当一方主将战败,另一方则顺势掩杀过去,战败的一方则是瞬间丢盔弃甲、落荒而逃。这就是给我们印象最深、最熟悉的的古代战争场面。但是古代战争真的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

战争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也是一件风险极大的事,对于敌我双方都是一件关系重大的事,绝非对战双方的大将彼此单挑后,再由大队掩杀这么简单而风险极高的方式。

  • 首先、作为作为一名军事将领,其培养成本是非常高的。
  • 其次、战争不是打架,不是拼搏将帅武力值的儿戏。
  • 第三、在军队中,将帅之才往往是一将难求的稀缺资源。

既然军队的主将在一支军队中那么重要,那又怎么可能在一场战争的开始就用主将的生命为赌注,孤注一掷地赌一场战争的胜负呢?答案显然是不可能的。

在冷兵器历史时期,战斗双方遭遇正面战的时候,只能是近身的厮杀。这个时候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哪一方的士兵显得更加勇猛、人数更多、地势更优当然就更容易获得战争的胜利。在这样的战争中,虽然作为一军的主帅需要号令全军的冲锋和奋力拼杀,但是主将并不是跑在最前面的一个,他往往在部队的中前段位置,这样既可以降低死伤风险,又便于将作战命令传达到全军、还可以监视后军的逃亡和退缩。

两军正面交战,最前面的士兵是首先冲锋陷阵的,伤亡的风险也是最大的。那么一支军队中,由谁来担任这个最大的风险冲在最前面呢?那就是以前战斗中被俘获的敌军士兵,被俘获后为了增加本军队的战斗力、扩充兵员,于是就有给了他们一次考验的机会,让他们组成“敢死队”,冲在军队的最前面来给予他们立功的机会,虽然这个岗位风险很高,但是如果能够有幸战斗到这场战斗的最后,杀敌建功后的奖赏也是很大的。

另外一场战斗,也非常考验士兵和将领的心里素质和勇气,战斗开始后便有人员的伤亡,不管是敌军还是自己的战友,都会不断的出现受伤、流血、死亡。所谓视死如归,不战斗到最后决不罢休,直到最后一个人战死的场面也是几乎不会出现的。而且人的体力也是有限的,在精神高度集中,神经紧绷的状态,还要面对敌我双方的拼杀、冲刺,一个士兵要坚持两个小时的持续作战也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当战斗进行到一半,出现大面积的人员死亡,敌我双方的士气出现较大悬殊的时候,也就是战斗快要结束的时候,士气低落的一方基本上会不由自主的选择撤退和逃亡。

步兵作战

在冷兵器战争时代,步兵毫无疑问是最大一个兵种,因为步兵需要的装备简单,士兵技能要求相对较低,重点是人多势众,以众克寡。步兵在阵战中的作用主要是保持军队预先安排好的阵型,给敌军的进攻造成阻碍,保持我军威严的军事威慑力,以及对敌军形成排山倒海之势的压迫感。步兵的机动型其实是很弱的,主要在于防御。比如敌军冲杀过来,步兵可以一排一排地轮番用弓箭、或者抛投兵器杀伤敌军,并用盾牌之类的防护工具进行防御,减少我军的伤亡。

骑兵作战

骑兵是一支军队中的精英部队,首先优良的战马就是一支部队非常巨大的资本,战马的多少也是一支骑兵队伍战斗力的主要体现。骑兵的主要功能是从敌军的侧翼或者步兵方正薄弱环节冲垮敌军的阵营,打破敌军的既有防御能力。或者是快速冲刺到敌军的后方,对敌军形成包围之势,以便利用其灵活的机动型对敌军进行射杀、和刺杀。以压迫和威慑敌军,迫使敌军投降等。由于生活习惯和马匹来源的问题,北方胡人的骑兵往往比中原的骑兵战斗力强。在火药运用战场之前,对于骑兵基本上没有什么较好的防御方式,一半采用沟壕、深坑、陷阱、绊马绳、长枪、多层大型的栅栏、盾牌等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防御,但是面对数量庞大的骑兵冲击,除了较大、较深的沟壕外,基本上作用也不会很大。以骑兵的速度和机动型,很快就可以冲破这些防御。骑兵又分为重骑兵和轻骑兵,重骑兵就是就较为完善的护甲和装配重型刺杀兵器的骑兵,重骑兵的作用侧重于冲破敌军阵营,而轻骑兵没有繁重的护甲和沉重的兵器,他们的侧重点在于快速冲刺的造成敌军较大伤亡,以及对敌军进行追击,获取更大战果。

另外在魏晋以前,骑兵多用弓箭和大刀类兵器,利用战马的机动和速度来作战,很少有骑兵相互拼杀的现象。因为这之前战马是没有马蹬的,骑在马上的将士除开战马相互交错时那早就准备好的一次刺杀以外,很难再形成二次刺杀,毕竟没有马蹬,脚是悬空的,没有着力点。而当马蹬出现并运用到战场后,骑兵战士由于脚有了着力点,双手得到了解放,于是便可更好的控制手中兵器,并发挥身体力量,进行马上游击拼杀。

器械战

器械的运用,主要在于攻城和攻占营寨、堡垒,这种作战方式也是最迫不得已采用的一种战争策略,《孙子兵法》就说了“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所带来的伤亡最大、代价最大。面对特别顽抗又坚守不出的敌军,无奈之下必要采取的一种下下之策。云梯、弓箭、弩箭、抛投兵器、搭建移动高台、重载推车,这些都是进攻方所用到的器械。对于放手一方则主要是护城河、护城沟、滚石檑木、热油开水……等等手段。这种器械攻城的阵地战,没有什么特别的好的方法,其实就是想尽办法攻破城门,打开城墙缺口,进而给后续大部队的进攻提供条件。但是最可怕的是,好不容易攻破了城门,奋力向里面冲的时候,发现这是一座瓮城,也就是城中城,冲进去之后面对的依然是高高的城墙,敌军依然在城墙上居高临下地进行围歼打击。

在众多的冷兵器作战中,以上仅是一些常规的阵地战作战方法,但时在实际作战中,为了确保更大的胜算,往往都会避免正面的阵地战。采用各种因时因地的战争策略,《孙子兵法》说:“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这就说明了自古军事家都是在尽可能的想办法减少伤亡,已达到最终胜利的目的。在不可避免必须要打仗的情况下,也要想办法用军事策略来确保自己一方最大限度的减少伤亡,增加战斗胜利的成功率。比如声东击西,调虎离山等等,用自己的优势兵力来围歼敌方的薄弱力量,这样创造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各个击破的制胜机会。

当然在敌军顽固不化,难以攻破,有时候会采取一些非常残忍的战争手段来大规模杀伤敌军,比如火烧、水淹、下毒这样既能大规模杀伤敌军又能保护我军减少伤亡的手段也是需要充分利用地形、天气、水源、风向等等自然环境因数。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方式,和作战细节还有很多可以探讨和深挖之处,由于篇幅有限,容待下次再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秦军与罗马谁更强?万人大军模拟对战
为什么唐朝军队如此强大?看他们的装备就知道了,“火力”太强大
冷兵器时代,战场上的移动堡垒——骑兵,为何令其他兵种如此忌惮
阵法
[历史随笔]古代军队如何作战——战术篇
【历史】古人如何打“群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