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下无外——赵汀阳的天下观与《天下体系》 | 小惑荐书

今日世界,乱世已成,究其原因,窃以为人类有世界而无天下,世无良序久矣,一乱生百乱,小乱生大乱,势在所难免......天之道,万物之本,至大而不可知之,故孔子曰天道远矣。天下之理,身在其中,心所能及,行之可成,故日天下之理,万事之本。

——赵汀阳《天下体系》前言

说到天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古代中国,范仲淹曾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其忧国忧民的情怀;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见其义不容辞的担当;孟子也曾对宋勾践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到了今天的中国,“天下”这个概念又被赋予了怎样的内涵和意义呢?下面小惑就带大家走进赵汀阳的'天下观“。


为什么要讨论中国的世界观?




1.“重思中国”或者'重构中国'的意义

很久以来中国问题已经不成为世界问题,而今天中国问题开始重新成为世界问题,这就是现在思想的一个最重要背景,也是一个全新的思想背景。当中国成为世界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就必须讨论中国的文化和思想对于世界的意义。显然,当中国要思考整个世界的问题,要对世界负责任,就必须能够给出关于世界的思想,中国的世界观就成了首当其冲的问题。

这个“中国的世界观”即以“天下”作为关于政治/经济利益的优先分析单位,从天下去理解世界,也就是要以“世界”作为思考单位去分析问题,超越西方的民族/国家思维方式,就是要以世界责任为己任,创造世界新理念和世界制度。

当中国发展成为一个必须为世界负责的大国,就不得不在思想上有所创造,不能无话可说,不能无所作为。借用朱苏力的一个非常率真的表述:'在借鉴了一切外来的知识之后,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或之后,世界也许会发问,以理论、思想和学术表现出来的对于世界的解说,什么是你—中国—的贡献?'

2.分析框架和方法论

中国的政治哲学把天下看成是最高级的政治分析单位,而且同时是优先的分析单位。这意味着,国家的政治问题要从属于天下的政治问题去理解,天下的政治问题是国家的政治问题的依据。与之不同,西方政治哲学(以当代政治哲学为准)中没有“天下”这一政治级别,国家已经被看成是最大的政治单位了,它的政治问题优先排序是“个体-共同体-国家”。 


'天下体系':帝国与世界制度




1.'天下'理念

'天下'要表达的正是关于帝国的一种理想或者说完美概念(尽管具体制度和实践永远是个难题)。一般地说,天下的基本意义大概是:
(1)地理学意义上的“天底下所有土地”相当于中国式三元结构“天、地、人”中的“地',或者相当于人类可以居住的整个世界。
(2)进而它还指所有土地上生活的所有人的心思,即”民心“,比如当说到'得天下”主要意思并不是获得了所有土地,而是说获得大多数人的民心。这一点很重要,它表明'天下'概念既是地理性的又是心理性的。
(3)最重要的是它的伦理学/政治学意义,它指向一种世界-家的思想或乌托邦(所谓四海一家),这一关于世界的伦理/政治思想的突出意义在于它想象着并且试图追求某种“世界制度”以及由世界制度所保证的'世界政府“。

2.天下体系

天下概念意味着一个使世界成为政治主体的世界体系,一个以世界为整体政治单位的共在秩序。曾经支配世界或仍在支配世界的帝国都只有国家理念和国家利益,都把帝国看作世界的统治者。
天下体系的方法论就在于把世界看作政治主体,这正是老子提出的方法论:“以天下观天下”,它意味着以高于并且大于民族国家或地区的视野去理解政治的概念,并且以世界为尺度去定义政治秩序和政治合法性。
以世界尺度去理解作为整体政治存在的世界,就是“天下无外”原则。天下作为在理论上无所不包的政治世界,一切政治实体都属于天下,其形而上学理由是:既然天是整体存在,天下也必须是整体存在才能与天相配,所谓“天无私覆,地无私载”。
既然“天下无外”原则先验地预设世界是一个整体政治存在,那么天下体系就只有内部性而没有外部性,无人被理解为不可接受的外人,没有一个国家、民族或文化被识别为不可化解的敌人,任何尚未加入天下体系的国家或地区都可以被“化”入天下的共同存在秩序。

新天下体系哲学基础




(一)新天下体系是一个以共在为原则的世界存在秩序

天下体系不必是一个保证人人幸福的体系,却是一个有望保证和平和安全的体系,它的制度安排将使敌对行为不再成为有利可图的策略,或者说,将使任何试图摧毁他者的行为都无利可图。在这个意义上,天下体系是一个足够好的世界。天下体系期望一个以共在为原则的世界存在秩序。

(二)新天下体系奉行兼容普遍主义

古代天下体系一个具有当代意义的遗产就是兼容普遍主义。一神论的思维模式倾向于把自己的价值观看作是世界的主导价值观,称为普遍价值,而把其他价值观看作是可以宽容的文化“多样性”。这种“宽容”并不是对其他文化的尊重,而是将其他文化置于衬托着主导文化的边缘地位。
宽容的概念暗含着不平等的意思。天下体系承认文化具有“多元性”而不是衬托性的“多样性”。兼容普遍主义将普遍价值理解为“可以用于每种关系”,就是说,普遍价值只能以“关系”去定义而不能以“个体”去定义。兼容普遍主义所定义的普遍价值能够避免悖论。
天下理论设定的政治重新出发点,就是通过世界内部化而把世界建构为政治主体。“天下为公”这句名言应该解读为:天下是天下人共享的天下。这意味着世界是人类的共同政治空间和共同资源,因此需要以世界为尺度去思考属于世界的政治问题,也就是老子“以天下观天下”的原则。天下理论试图改造政治哲学的结构,通过增加全球政治的维度,使政治哲学变成“全球理论/国际理论/国家理论”三重结构,其中,全球政治是整个政治概念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汀阳: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2】赵汀阳,天下观与新天下体系[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2)


作者 | 刘倩雨

一审 | 刘倩雨

二审 | 焦磊

终审 | 谌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内部逻辑
学习的五个境界
重构形而上学化的“历史”概念——评析《历史·山水·渔樵》中的历史观
关于终极自圆其说——一个终极方法论命题
政治学视域中的政治现象学
论文 | 政治现象学:理论脉络与研究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