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太宗曾下诏“死后薄葬”,盗墓贼能信吗?
温韬说:“我信啊,君无戏言,太宗皇帝说薄葬就肯定是薄葬啊,但是我就是想进去看看。 ”
关于帝王陵寝的规格,早在635年唐高祖李渊去世的时候就被拿出来讨论了,当时李世民想要仿照汉制厚葬李渊,但是虞世南提出了反对意见。因为从过去的陵墓来看,无论建造的多坚固、多豪华,都免不了会被盗墓贼惦记,陵寝中的那么多陪葬品多数都进了盗墓贼的口袋,耗费了人力物力财力却得到这样的结果,这实在是不值得的。
因此李世民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李渊的献陵就取了折中的建造方式,不过仍是堆土为陵。但后来李世民在为自己安排陵寝的时候,就刻意考虑了盗墓这一块,采取因山为陵的建筑风格,这样即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又保证了其牢固性。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自然就是薄葬,首先说明一下这个薄葬的意思,薄葬只是相对而言,并不真的在规模、陪葬品等各方面弄得很寒酸,不过也确实算是大规模薄葬了,稍后再说这个问题。
在李渊去世的第二年,长孙皇后去世,这意味着昭陵要开始建造。她去世的时候留下遗言要薄葬:“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
这固然是长孙皇后的遗言,但其传达的意思却并不是她一个人决定的,而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共同决定的,即他们这对帝后要薄葬,因山为陵,所有必须陪葬的器服都用木瓦代替,尽量从简。
随后李世民还亲自刻石将自己的想法公之于众,大体意思就是:“朕和皇后的想法是相同的,盗贼之所以盗墓就是为了里面的珍宝,那么如果没有珍宝,这些盗贼不就不会光顾了吗?所以皇后选择薄葬,朕也是这个意思,王者以天下为家,不必所有的东西都占为己有放在陵中。现在朕以九嵕山为陵,用了极少的人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完工了。陵墓中不会放金玉、人马、器皿,这些东西都用土木制成的形具代替,意思意思就得了,希望能绝了盗贼的心思,后世子孙也能以之为法。”
李世民的初衷是好的,也确实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但是他希望的都没有发生,子孙没有效法,盗墓贼也没有放过昭陵。这实际上不能怪盗墓贼不相信李世民关于薄葬的规定,要知道即便是薄葬,也比王公大臣的墓值钱,更比一般百姓的墓贵重的多,陵墓中总有值钱的东西,这几乎是毋庸置疑的。
再者说李世民这个所谓的薄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仅限于不再放金玉、人马和器皿,而代之以土木制成的形具,但是其他的陪葬品还是会有的,比如价值连城的字画,名人的墨迹等等,这些同样是非常值钱的。所以即便是薄葬也是很厚重的一种薄葬。
再者,盗墓贼会真的相信一个皇帝会在死后薄待自己吗?恐怕相信的很少,即便是相信,也是进去看了之后才会相信,而不是经由李世民来告诉他们是薄葬。
况且,昭陵建了十三年,从长孙皇后去世开始到李世民安葬为止,一直时不时修建,李世民后来有没有改变想法也未可知,或者说李世民去世后,李治有没有按照李世民薄葬的要求进行安葬也未可知。总之对于盗墓贼来说,有没有李世民的保证都无关紧要,总要进去看了才放心。
按照正史中的记载,很多盗墓贼都打过昭陵的主意,其中五代十国时期的温韬就是其中一个。温韬和他的军队几乎把唐十八陵挨个翻了一遍,只有乾陵怎么也没有进去。而在两五代史中,更是记载了温韬进入昭陵的详细经过,其中确实并没有什么金玉、器皿之类的记载,而有一个记载比较有意思,即“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笔迹。”也就是说昭陵中有不少这样的珍贵笔墨。
可怜李世民费了一番心思,还是没有挡住盗墓贼的脚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因山为陵 唐太宗昭陵之谜
此皇帝宣称薄葬,一盗墓贼无意举揭弥天谎言,墓中两宝物今失海外
《大唐帝陵》---昭陵上部
航拍陕西咸阳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
陕西九嵕山下埋的这个帝王,如果胡八一进去,能看到啥?
李渊退位后多凄凉?晚年遭软禁,名声扫地,昭陵还没长孙皇后的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