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300年前的国宝,手机盒大小很不起眼,始皇用它丈量天下

我们华夏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而其中出土的文物可追溯到三千年前,在众多的国宝级文物中,有这样一件商鞅时期的文物,在历史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秦始皇都用它来丈量天下。

现存于上海博物馆的商鞅方升,上面铭刻着两千多年前的铭文。方升侧面的铭文,好似是商鞅方升的出生证明,包含了商鞅方升出现的时间、体格的大小以及设计者姓名-大良造鞅,即我们熟知的商鞅。底部文字又是始皇帝四十字诏书,时隔123年,秦国最终认可了商鞅方升所代表的深刻含义。

商鞅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相当重要的人物。他受韩非子的影响颇深,是法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虽有一番大志向,胸中亦有丘壑,但在最初的很多年里也只是魏国国相公叔座的门客,尚没有在国君面前露脸。不过,公叔座在临终之际倒举荐了商鞅,他对魏国国君说商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但这样的举荐毕竟是在公叔座临死的时候举荐的,魏国国君自然不可能真的重用商鞅,也没有将其杀死,而是压根没有重视商鞅这号人物。

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商鞅在魏国得不到重用,听说了秦孝公的求贤令之后,果断入秦,帮助秦孝公,最终使得秦国从一个落后而又不发达的边陲小国成功的过度到大秦帝国,秦国能够在战国时期笑到最后与商鞅脱不了干系。

在商鞅到秦国之后,他主张变法图强,使得秦国在战国七雄之中脱颖而出。春秋时期,秦国因为偏据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都非常落后,又因其地理位置没有占据优势地位,秦国发展很是受限。数代秦国国君都注意到了这一点,一直在试图发展自己,并东进,多年来的努力收效甚微,商鞅自然也注意到了秦国的被动局面。

首先,当时秦国因为封闭的地理环境,使得秦人不能快速地觉察到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生产力的进步,他们一次次的对此没有了敏感性,不能认识到变革思想的重要性,慢慢的就落后于其他各国了。其次就是秦国经济很是不发达,他们认识不到先进生产力的重要作用,觉知不到经济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再者,秦国当时的政治制度也很是落后,并不能作为经济发展强有力支撑,甚至还可能拉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最后,秦国思想文化先前虽能很好的传承周朝多年的先进文化,但是后来受其封闭地形的影响,秦国文化日渐落后。

商鞅在和秦孝公交谈之后,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主张变法改革。商鞅变法可谓是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首先,在经济制度方面,商鞅“废井田开阡陌”,十分重视民众需求。“重农抑商”也是其变法的显著特征,为了激起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他把土地有公有变为了私有,并且破坏了原来落后不堪的奴隶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关系的发展。其次,在中央,商鞅提倡君主集权,地方在全国各地设立郡县以便国家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君主的权威。最后,奖励军工,实行军功授爵制,这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改革,目的就是富国强兵。

不得不说,商鞅是一个很有谋略和大智慧的人,变法的内容都敲定之后,为了让变法能够顺利推行,为了取信于人,商鞅还做了一番安排。

他命人在都城市场南门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头,然后他就告知百姓,在百姓之中招募有能力搬动那根高三丈的木头并将其立到北门的人,如果谁有能力做到这一事,商鞅就会给予他十金。命令初下时,百姓看到后对此感到奇怪,没有人敢就这样随意地搬动木头。商鞅见此情况,就又说:“谁若有能力把木头搬到北门并将其立起的人赏五十金。”这时,就出现了一个人愿意把木头搬到北门,为了彰显自己的诚信,商鞅就立即给了他五十金。

最终,商鞅用这件事向百姓表明了自己的可信任性,百姓就此相信了商鞅,最终颁布了法令,法令在秦国的施行是很顺利的。商鞅在其变法主张中提到的统一度量衡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不由得就让我想起了留存在上海博物馆的商鞅方升了。

战国商鞅方升既是容量的单位又是测量粮食的器具。商鞅方升只有一升,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为了统一度量衡所做。它全长18.7厘米,纵7厘米,横12.5厘米,深2.3厘米,容积202.15立方厘米,重0.69千克,是长方体似的容器,在该升器壁三面及底部均刻有铭文。商鞅方升虽然颜值不太高,体格较小,但它却是一个标准的量器,在当时象征着统一的标准及规范。

与后母戊鼎相比,商鞅方升在体格上显得很是小巧,远没有后母戊鼎那样厚重,透过其上面所刻铭文,我们也可以直观而清晰地看到铭文数量之少,当然就比不过毛公鼎上刻写的铭文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商鞅方升的重要性比不过以上二者。此外,商鞅方升还没有像古代众多青铜器上纷繁华丽的纹饰,但是它仍然是国宝级文物。

从秦孝公时期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一直到始皇帝统一六国,商鞅方升经历了一百二十多年的实际使用时间。从中不难发现商鞅变法中统一度量衡的举措对于当时秦国而言,可谓是起到了强有力的助推作用。有了全国统一度量衡这一法令,一切的一切都有了一定的标准,都要遵从一系列的规范要求。商鞅方升又何尝不是秦国度量衡统一的象征之一,那么商鞅方升自然就开始了度量天下之旅了。由此便衍生出商鞅方升,一升量天下的结果了。

直至今天,商鞅方升已经有了2300多年的历史了,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得它现在留在了上海博物馆呢?

20世纪70年代,曾查阅到龚心铭先生早年出版《浦口汤泉小志》,其上载有一图为“周爰秦量之室”,此时好似是可以寻见商鞅方升的身迹。因此在著录《浦口汤泉小志》后,世人皆知方升藏于龚氏家族。后来,因着龚老先生的遗嘱,方升一直被留存在龚氏家族,纵然日本人威逼利诱,他们仍没有供出方升下落。

后来为了更好的保护文物,龚旭人的子女们经过再三考虑后仍是决定将相传的一大批珍贵文物悉数交给了上海博物馆,其中也包括南鞅方升。这才使这件流传了两千多年的贵重文物最终走进了文物保存的圣殿-上海博物馆。不得不说,我们今天仍能见到保存完好的商鞅方升与龚氏家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商鞅方升上面刻有的铭文最能引人注意的应该就是时隔123年后始皇帝的诏书了。诏书共有四十个字,内容为:“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这又何尝不是始皇帝对于商鞅统一度量衡的一种认可呢?秦国统一六国之后仍然没有废除商鞅统一度量衡的法令并继续沿用让我们明白了统一的重要性。因为它得到了一个国家的认可和看重,那它的地位自然就水涨船高了。

商鞅方升现存于上海博物馆,对于那些想要了解度量衡统一乃至商鞅变法这一历史事件的人,都可以选择来到这个博物馆,感受商鞅方升所承载的重要而又深远的历史意义。作为度量衡统一的象征,商鞅方升有着度量天下的能力。

商鞅方升是我们了解古代历史不可或缺的国宝之一。它虽其貌不扬,但是内涵却不是我们可以轻易忽视的。商鞅方升不仅与度量衡统一,商鞅变法相关,它还能和始皇帝统一六国,秦国不断发展成为一史上强国相关。那么我们何不走进国宝,进一步了解这些国宝背后的故事呢?

商鞅方升,一升可以量天下,这些我们不深入了解可能就不会知道这个深刻内涵。但是我们如果想要了解一些重要国宝级文物,不妨借助咱们推出的国宝日历,它可以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一文物。

国宝日历这一产品完美的把国宝与日历联系到了一起,每一页日历上面都会附带一个国宝。它精美而不失内涵,华丽而又不昂贵,真的是一份很值得考虑的礼物。无论是送给自己亦或赠送朋友,我们都可以考虑一下这个产品。

再加上2020年是闰年,一共366天。我们推出的这款2020年国宝日历每页都附有一个文物。也就是说,有366天,就有366件国宝。会陪你一起度过每一天,让你每天都能了解国宝级文物。这款国宝日历,能让我们在一件件文物中感受历史的厚重,又能让我们在历史书籍中感受文物的传承。这或许是我们了解历史和文物最好的途径了。

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国宝日历是必备的,四姑娘在看历史书籍的时候,经常因为只能看到文字看不到实物而苦恼,毕竟单凭文字和想象,是无法想象得出古代的那些文物的样子和气势的,有了这款国宝日历,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将历史与实物相结合,所以,你还在等什么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末陕西挖出一方形文物,看似平淡却经历传奇,影响中国千年历史
此文物看起来极为普通,却因上面的铭文,被视为国之重器
商鞅变法的唯一遗物,刻有秦始皇秦二世的圣旨,被国家禁止出境
貌不惊人的文物,却是当之无愧的国宝,影响中国几千年
识铜器:商鞅方升
这个巴掌大的方盒,量出了最早的“中国标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