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首战告捷 稳定战局

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

战争伟绩



从1950年10月25日~1951年6月10日,是抗美援朝第一阶段——战略反突击阶段(运动战阶段),志愿军连续进行五次战役,五战五捷,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回三八线,并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地区,迫使美国接受停战谈判。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

   初战告捷,稳定战局

(1950年10月25日~11月5日)


一、战局急变,敌疯狂北犯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第一次战役前的敌我态势。

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后,朝鲜人民军势如破竹,至7月31日,朝鲜人民军将”联合国军“压缩在半岛东南部的釜山环形防御区内。下图显示人民军1950年6月25日至9月15日的进攻态势,红色线条为各时期人民军的推进战线。

9月15日釜山的“联合国军”开始反击,美军仁川登陆后形势逆转,于10月初越过三八线以后,分三路继续北犯同时,美国空军多次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镇和村庄。而朝鲜人民军的主力部队尚被割断在朝鲜南部,正艰难向北转移。朝鲜劳动党和政府为保存力量实行战略退却。下图为“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在1950年9月15日至10月24日的进攻,蓝色表示各时期推进的战线位置。

这时,敌军总兵力已达42万人,拥有1100余架飞机,300多艘军舰,掌握了制空权、制海权。地面部队有5个军15个师另2个旅,23万余人,其中美军3个军6个师(每师装备有坦克154辆,57~155毫米口径的火炮352门)约12万人,南朝鲜军2个军团9个师(每师装备有各种口径火炮219门)9万余人,另有英国、土耳其、澳大利亚、泰国、菲律宾等国军队12000余人。

第一次战役,“联合国军”在第一线担任进攻的部队共10个师又1个旅和1个团,总兵力13万余人。分东西两线进攻,中间有朝鲜的狼林山脉相隔。西线由“联合国军”的地面部队司令官、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指挥。东线由美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指挥,总司令麦克阿瑟则远在东京遥控。采取速战速决方针,分兵多路,向朝中边境疯狂冒进,气焰十分嚣张,妄图要在“感恩节”(11月23日)前占领全朝鲜。

      志愿军参战共6个军,连同志愿军炮兵等,总兵力约29万余人。

各方参战部队序列表






二、敌变我变,捕捉战机,在运动中歼敌


 
(一)入朝前预定作战方针
志愿军入朝前,我方曾估计敌人占领平壤、元山后继续向北推进时,尚需一定时间,因此,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根据当时形势和敌我双方武器装备对比强弱极为悬殊的情况,为志愿军制定了"在稳当可靠的基础上争取一切可能的胜利"的基本方针,确定志愿军第一个时期只打防御战,在平壤、元山铁路以北,德川、宁远公路以南地区组织阵地防御战,结合阵前反击来歼灭和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以图控制朝鲜北部一定地区,制止敌人进攻,稳定局势,掩护朝鲜人民军北撤整顿,为尔后作战创造条件。但是,朝鲜战场上情况瞬息万变。
(二)志愿军向预定地区隐蔽开进 

1950年10月19日,是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天黄昏,在深秋寒风细雨中,中国人民志愿军13兵团4个军及3个炮兵师1个高射炮团,分三路跨过鸭绿江,向预定作战地区开进。
带着庄严的誓言:“为了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残暴侵略,援助朝鲜兄弟民族解放战争,保卫中国人民、朝鲜人民和全亚洲人民的利益,我们志愿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为消灭共同的敌人,争取共同的胜利而奋斗......” 
我们的父辈就在这英勇的行列之中,义无反顾地奔赴征战以来最现代化、最艰难、最残酷的战场。

第40军从安东过江,向球场、德川、宁远地区开进;
第39军从安东、长旬河口过江,一部至枇砚、南市洞地区布防,主力向龟城、泰川地区开进;
第42军从辑安过江,向社仓里、五老里地区开进;
第38军作为预备队,尾随第42军过江,向江界地区开进。
工兵第4团、第6团(后改为第14团、16团)于辑安、临江和朔州至吕城间,担负架桥修路任务,保障部队开进。
为达到战役发起的突然性,各部队采取夜行昼伏,严密伪装,封锁消息, 控制电台等一系列措施,隐蔽开赴朝鲜前线。
而志愿军主帅彭德怀,则于19日傍晚,乘吉普车通过鸭绿江大桥,先于部队过江入朝,要尽快去同金日成会晤。

(三)敌变我变,调兵遣将,改取运动中歼敌 
就在志愿军19日渡江之夜,西线之敌相继占领平壤及以北的顺川、肃川等地区,东线已占领了五老里、咸兴地区。并继续向前推进。而志愿军距预定防御地区尚远,我军的原定作战计划已难以实现。但敌人尚未发觉我志愿军入朝,仍分路冒进,毫无顾忌,兵力越来越分散,东线与西线部队之间的缺口逐渐拉大,为志愿军在运动中实施攻击,各个歼灭敌人造成了条件。

针对这一情况,毛泽东主席、彭德怀司令员审时度势,当机立断,放弃原定的防御计划,改取在运动中歼敌的方针,抓住战机,立即实施反击。于10月21日改变作战计划,部署第38、第39、第40军于西线作战,以第42军1个师在东线阻敌。

同时,中央军委决定将正在从事生产的第66军编入志愿军序列,令第66军立即于10月23日自天津车运安东,为志愿军预备队。

(四)后勤保障及政治动员令

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以东北行政区做为总后方基地,统由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高岗领导(10月8日毛泽东发布组成志愿军命令之第四条)。由东北军区后勤部组建前方后勤指挥所,下辖三个后勤分部、三个汽车团(约700多国内汽车)和45000个床位的医院,以及30000多民工的担架队。建立三个兵站线,第三分部负责长旬河口、新仓、北镇第一条线;第一分部负责辑安、别河里、武坪里第二条线;第二分部负责临江、周波、长津第三条线。

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联合发布了政治动员令,号召全体指战员发扬勇敢顽强的战斗精神,保证首战获胜,转变朝鲜战局,为祖国争光。

(五)敌进展甚速,我再次调整部署

然而,由于敌倚仗机械化装备进展甚快,而我军缺少防空武器,只能夜间行军,加之山高路狭道少,还有朝鲜军政民的大撤退,造成拥挤阻塞,致使我军开进速度缓慢。

10月24日,毛泽东及时电令指示,志愿军遂即修正作战计划:

以第40军配属炮兵第8师第42团,集结于温井以北、北镇以东地区;
第39军配属炮兵第1师第26团及25团1个营,炮兵第2师第29团、高炮第1团,迅速集结于云山西北地域,准备在第40军围歼南第6师调动南第1师来援时,将其歼灭于云山附近地区;
第38军配属第42军125师和炮兵第8师第46团,迅速集结于熙川以北明文洞、仓洞地域,准备歼灭南第8师于熙川及其以北地区;
第42军124师、126师配属炮兵第8师(欠第46团)仍于长津以南黄草岭、赴战岭阻敌北进,保障西线主力侧翼安全。
同时,令第66军安东过江,向铁山方向前进,准备阻击英第27旅。
第一次战役战前敌我态势图

红色间断线为志愿军预定防御地区;红蓝实线为10月19日~20日态势;
红蓝实线加点线为10月21日~25日态势。



三、40军打响抗美援朝第一仗
1950年10月24日 
        天亮后,志愿军第40军左翼先头部队第118师,在师长邓岳和政治委员张玉华的带领下,经过连续五个夜晚的急行军,与先于部队入朝的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不期汇合。随即,彭总将第118师部署在温井一带,相机歼灭一部冒进的敌人,打击一下敌人的气焰。
温井,是位于朝鲜清川江下游河谷的一处战略要地,其西南方是云山,东边为熙川,此时南朝鲜第2军正集结于此,北边的古场洞距离鸭绿江约80公里,与温井之间有公路联络。地形多山而崎岖,是通往鸭绿江畔的关口之一,是实施伏击战的理想之地。

10月25日
      西线敌军以师或团为单位,继续冒进,先后进至博川、龙山洞、云山、温井、桧木洞、熙川一线,逼近我第40军部队;其先头部队伪第6师第7团已从我军侧翼前出至鸭绿江畔楚山以南的古场洞地区。
      25日凌晨,进至北镇以东地区的第40军第118师,奉命采取同敌预期遭遇的姿态进占北镇至温井间公路以北高地 ,准备伏击向北镇前进的伪第6师后续部队;进至云山以北地区之第120师亦奉命以一个团(第360团)占领云山东北之间洞、朝阳洞、玉女峰一线阵地,准备阻击由云山北进的伪第1师。
      10时许,南朝鲜第6师第2团之先头第3营及一个炮兵中队,乘车由温井向北镇进犯,当其进至丰下洞至两水洞之间地区时, 40军118师354团在353团配合下先敌开火,以拦头、截尾、斩腰战法,向敌发起突然而猛烈的进攻,将敌全歼。战斗至15时30分,歼灭南朝鲜军1个步兵营和1个炮兵中队,毙、俘敌军500余人,生擒随队美军顾问1名,缴获各种枪163支、火炮12门、汽车38辆。

当夜,第118师与第120师一起,于26日凌晨,乘胜攻占温井。

第40军两水洞战斗,打响抗美援朝第一仗。从此,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1950年10月25日,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纪念日。

118师354团在两水洞伏击冒进之敌。

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第40军一部在温井西北两水洞追歼南朝鲜军。

第一次战役的序幕就在敌进我进中拉开,预定计划是利用战役发起的突然性,歼灭南朝鲜军两三个师。现在打起来了,彭总担心是否会暴露我军战略企图。但是出乎我方意料,各路敌军仍继续分兵冒进。英军第27旅先头部队已抵达南市洞,美军第24师已进至大馆洞。原缩回云山的南朝鲜第一师先头部队,经过整顿之后,又发起进攻。

鉴于敌以坦克、汽车组成支队到处乱窜,我一仗聚歼敌两三个师已难以实现,为了捕捉战机,各个歼灭冒进之敌,26日2时,彭德怀司令员又一次果断地改变原定作战计划,命令各军抓住战机,分途歼敌。

10月26日

      “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仍在分兵冒进。

       为分途歼击冒进之敌,26日晚:

      第40军两个师、第38军、第42军125师立即向熙川前进,准备首先攻歼熙川之敌(南第6师一部及第8师两个团);

       第39军向云山西北地区前进,钳制南第1师及美英军;

       第40军118师沿北镇向古场前进,第50军第148师由辑安渡江向楚山前进,两师会歼突进楚山、古场洞地区之敌;

       第66军进至车辇馆、枇砚地区,准备阻击向新义州进犯之美英军;

       第50军主力进至安东、新义州地区设防,保障我军后方安全。

 10月27日, 

       志愿军第40军1个师与南朝鲜第6师2个营,第40军、第39军各一部与南朝鲜第6师分别在温井以东、以南形成对峙,第38军距熙川尚有60余公里。

        根据这一情况,彭总随即改变首歼熙川之敌的计划,命令第40军坚决阻击进犯温井之敌,诱使熙川、球场、云山之敌来援,再集中主力歼之。      

10月28日

      28日晚,第40军主力对温井以东龟头洞地域之敌发起进攻,至29日晨,将伪第6、第8师各2个营大部歼灭, 缴获榴弹炮20余门,汽车60余辆,俘敌400余人。随后,又继续向南突击。

四、42军东线鏖战黄草岭赴战岭
      为保证西线作战胜利,第42军124师、126师抢占长津湖以南的黄草岭、赴战岭,阻止美第10军和南朝鲜第1军团向北推进。

       第42军作为东北边防军部队,是最早到达指定地点集结的。组建东北边防军之前,42军已在黑龙江担负屯垦开荒任务,接到命令后,仅用4天时间就完成了部队收拢,然后于7天之内全部到通化地区。吴瑞林军长在部队完全集结之前,就秘密带领作战处长候显堂、侦察处长孙照普及几个参谋人员装扮成列车员,从安东乘火车到朝鲜境内看地形。这个侦察为后来志愿军入朝作战提供了重要参考。
      辑安口岸建有鸭绿江大桥,然而一旦桥梁被美军炸断,将严重影响部队过江入朝。为保证部队能顺利过江,吴瑞林军长亲自勘察,指挥工兵部队,在地方政府支援下,用石条板铺设了一条水下桥。这一创造,为抗美援朝战场上桥梁被炸毁情况下保证部队顺利渡江和后勤保障运输提供了重要经验。

42军入朝前修建水下桥

10月16日  
      第42军于10月16日~19日分批过江入朝。
     10月16日18时,第42军先头侦察部队由侦察处长孙照普带领过江,前进100公里。第42军124师副师长肖剑飞率370团亦过江,当夜进入朝鲜境内达30余公里。

10月19日
      19日晚,第42军主力仅用7个小时全部安全跨过了鸭绿江先遣部队步行急行军200多公里,于10月19日会见了崔庸健。

左一汤从列(124师政委),左二肖剑飞(124师副师长),右二崔庸健(朝鲜人民军副司令员),右一苏克之(124师师长),在阵地上合影。


10月24日  
      崔庸健指示人民军集中了18辆卡车在柳潭里拉载42军先头部队,不顾敌机的威胁,又急进了200多公里,终于10月24日先敌一天抢占了黄草岭及烟台峰、松茸洞、赴战岭等重要防御阵地。
      黄草岭、赴战岭位于长津湖以南,为这一带的高山分水线,岭南为我作战地区,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为了抢时间占领黄草岭,第42军主力把每天夜行军130华里,改为每天180里的速度
     在这里,第42军只有124师、126师坚守防御,而敌人陆续投入了4个师的兵力:南朝鲜首都师、第3师、美陆战1师、美第7师,还有1个坦克团、两个坦克营和3个炮兵团,更有空军配合,兵力及武器装备远远超过我军。麦克阿瑟将他的东西两线的钳形攻势称为结束朝鲜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能否实现,首先要看能否夺取黄草岭、赴战岭,从而打开长津通往江界、惠山的门户。

10月25日
      10月25日这天,在东线,第42军124师370团4连在黄草岭,126师376团在赴战岭打响了抗美援朝的第一仗,42军及配属的炮兵、人民军部队总计4万人抗击了美军及南朝鲜伪军并配有飞机、坦克、大炮等优势武器的10.5万人的进攻,给敌人以巨大的杀伤,粉碎了敌人迂回江界的企图,力的保证了志愿军主力在西线的作战。共歼敌3700余人,击落敌机2架,击毁敌人坦克汽车百余辆,大炮数10门,坚守13天后,最后执行志愿军总部的命令撤出战斗。

第42军先敌抢占黄草岭、赴战岭组织防御,阻止东线敌人的进攻

第42军指战员战前宣誓,坚决打败美国侵略者!保卫祖国!为朝鲜人民报仇

第42军124师370团、126师376团各一个营分别在黄草岭、赴战岭抢占防御阵地,多次击退敌人进攻。

370团四连从10月25日开始与敌激战了3昼夜,弹尽粮绝仍然坚守住了阵地,歼敌250多人,打胜了出国第一仗,军授予“黄草岭英雄连”称号。

五、39军云山战斗与美军首次交锋

10月29日 

     第39军从东北、西北、西南对云山伪军第1师构成了三面包围。伪第2军团(辖伪6、伪7、伪8师)遭志愿军打击后,敌仍对中国军队兵力估计不足。麦克阿瑟不认为在北朝鲜还有什么力量能够同他们较量。他调整部署,用美军代替在第一回合中败下阵来的南朝鲜军,仍做着感恩节(11月23日)前结束战争的美梦。美国陆军历史最悠久的王牌师第1骑兵师(虽已用坦克、汽车取代了马匹仍用原称),继续向距鸭绿江边60公里的云山前进,企图为被包围在那里的南朝鲜军解围。

      第40军118师进至龙谷洞、柳良洞、古场地区后,不等148师赶到,即乘敌动摇之机,于29日晚,在古场向由楚山回窜的伪第6师第7团发起进攻,经一夜战斗将其大部歼灭。40军连续作战的胜利获得了志愿军首长的嘉奖。

      第38军29日进占熙川。

      第66军于29日进至龟城以西之塔洞、新市洞地区,一个团进至古军营洞准备阻击美第24师。

      至此,西线我军主力已按计划进至古军营洞、塔洞、泰川(北)、云山(北)、温井、熙川一线,完成了战役展开,并在展开中歼灭了南第6师大部和第8师两个营,包围了云山南第1师,占领了熙川,为尔后歼敌创造了有利条件。

10月31日

     此时,西线敌军经调整部署,兵力仍处于分散状态。清川江以北敌有5万余人,而我军参战部队已全部到齐,可集中10~12个12万~15人作战

     志愿军首长决心采取向敌侧后实施战役迂回、结合正面突击的战法,集中兵力、各个歼灭云山、泰川、球场之敌。

      各军根据志愿军总部11月1日晨的部署,于11月1日黄昏先后向敌发起进攻。

11月1日

      第39军原定11月1日19时30分向云山之敌发起进攻,15时30分,我116师师指和前沿观察人员发现: 云山西北方向敌步兵在炮火和机枪掩护下不断前后运动(实为美骑兵第1师第8团与南第1师第12团换防),汪洋师长、石瑛政委判断敌人可能发现我军意图,准备逃跑,立即向军指报告并建议提前发起攻击。吴信泉军长当机立断,决定乘敌后撤混乱的有利时机,提前对云山发起进攻。

      遂乘机以8个步兵团,在炮兵火力支援下,提前于17时发起进攻,中美两国军队的第一次交锋就在云山打响。

      116师配属炮兵第26团、炮兵第25团第3营、高炮第1团第1、第2营及军火箭炮营,沿三滩川两岸山麓经龙浦洞、262.8高地、间洞、朝阳洞向云山实施主攻,并以一部分兵力向上九洞方向发展进攻。

       117师配属炮兵第29团、高炮第1团第3营,首先歼灭三巨里之敌,而后在间洞与116师左翼团会合,从东面进攻云山,配合116师围歼云山之敌,以1个团迅速插到上九洞断敌退路。

      115师配属军侦察队、工兵营,以345团由云山以西的诸仁桥上洞沿公路两侧向立石上洞、立石下洞、栖风洞、下草洞攻击前进,向南迂回,断敌退路,会歼顽抗之敌。343团进至云博公路之龙头洞,切断云博公路,阻击由博川增援云山之敌;344团仍留泰川以北龙城洞地区,阻击美24师,确保我军侧后安全。

     激战至2日凌晨,攻占云山,将美骑8团和伪1师第12团大部歼灭,并将骑8团残部(团直属队及第3营)700余人包围于云山以南诸仁桥地区。3日晚,残敌在飞机、坦克支援仍突围无望的情况下,全部投降。前来增援的美骑1师第5团也被第39军343团击溃。

第39军云山战斗,我军首次以劣势装备歼灭了具有现代化装备的美军1个团(骑1师第8团)大部,共毙伤俘敌2000余名(其中美军1800余名),缴获飞机4架,击落3架,击毁与缴获坦克28辆,汽车170余辆,各种火炮119门,极大地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

      第39军又乘胜向清川江追击前进,歼灭英军炮兵1个营,毙俘敌300余人。

志愿军第39军云山进攻战斗图

志愿军第39军在云山地区与美军首次交战,歼灭美军骑兵第1师1800余人

我志愿军战士沿着云山街道追歼逃敌。

39军在云山战斗中缴获的美军装甲车。

39军在云山战斗中,在龙山洞缴获的满载物质的美军汽车。

      第40军主力10月31日前出至云山以东龙住洞、沙川及球场北贵祥洞、曲波院地区后,11月1日晚开始向宁边方向突击。2日,在上九洞、古城洞、墨时洞一线被南第1师主力所阻,未能达成包围宁边之敌的任务。

      第66军主力于11月1日进至龟城以西大星涧、犁邱洞、白云洞、青龙洞地区,阻击与钳制美第24师。

      第50军第150师于11月1日夜由安东渡江进至白马、四下洞、仓浦洞一带,准备阻击窜至南市洞之英第27旅。

六、38军熙川扑空,球场创敌,攻占飞虎山
10月28日
    28日9时许,38军113师337团8连沿公路搜索前进到馆岱洞时与敌车队遭遇,将敌歼灭,并占领熙川西南小车站的敌一仓库,毙敌11名,俘敌6名,缴获汽车1辆,战马3匹,机枪2挺,自动步枪6支。

10月29日
      第38军进占熙川,但由于误判敌情等,未能及时发起进攻,致使敌逃脱,在熙川仅歼敌118人,截获汽车8辆。38军占领熙川后,当即以主力向新兴洞、球场攻击前进。

10月30日  
     30日,38军主力逼进清川江,敌沿江设防炮火封锁,112师侦察连及334团9连,攻占清川江敌滩头阵地,迫敌南8师1个营仓皇后撤,我俘敌112名。334团9连,连续夺取6个山头,将敌压制在新兴洞南山。
     担任迂回的113师乘机涉水过江。敌为保障其侧翼安全,拼命阻我穿插前进,113师冒着敌人的炮火沿新兴洞东沟向球场以南实施迂回,以协助友军围歼进占云山、泰川之敌。

10月31日,38军攻占新兴洞、苏民洞地区。

11月2日  球场创敌
      2日拂晓,113师338团前卫9连,在院附近与敌一加强连接触,尖兵排以勇猛动作向敌发起冲击,一枪打死敌指挥官,击伤敌18名,俘敌150余名,自己仅轻伤2名,受到志司嘉奖。338团1营插到敌后公路边龙山炭矿,切断敌由球场向德川的退路。1营在突受背后攻击情况下,2连受命反击连挫敌3次进攻,1排15分钟内连克5个山头。5连于2日拂晓赶到球场南玉泉车站,与球场南逃之敌接触,将其击溃。
     337团11月1日进至旧仓洞,2日进至雪峰洞,准备协助338团攻打球场。而敌见我主力已到,便在傍晚西渡清川江,向南逃跑。337团边打边追,抓了不少俘虏。
     2日拂晓114师342团在龙兴里以南歼灭韩军第6师一部,俘敌400余人,俘美军顾问5名,并缴获大量武器弹药。340团、341团也都与敌遭遇,均有战果。
     我军攻占球场后,即沿清川江左岸向院里攻击前进。至2日18时,112师占领院里地区,威胁了敌人翼侧。敌恐被我切断后路,在大量空军、炮兵和坦克掩护下实施全线撤退。

11月3日

38军继续向前迂回,以112、113师分别向飞虎山发起攻击。

335团进攻飞虎山主峰,337团向飞虎山东侧的高地进攻。飞虎山位于军隅里和价川的北面,它与这两地形成等边三角形。价川与军隅里都是交通枢纽,占据了飞虎山,就直接威胁到两地的安全。因此,攻占飞虎山就是一场恶战的开始。

3日,113师337团3营钢八连首先攻占飞虎山以北的九龙山。

11月4日  
      4时10分,112师335团2营向飞虎山守敌发起攻击,敌人以猛烈炮火封锁开阔地,5连、6连连续夺数个山头,占领敌连部,俘敌400余人。2营乘胜向主峰迅猛发展,敌不支溃逃。战斗2小时,2营5连、6连即占领了飞虎山主阵地622.1高地,1、3营占领了东西两侧山岗。113师337团各营分别抢占了飞虎山东侧各高地。
      至11月4日38军先后攻占球场、院里、龙登里、飞虎山、深井站东西地区。

11月4日 ~8日
      坚守飞虎山,掩护主力集结
      11月4日15时,敌以伪7师及美军一部,在60余门重炮、数百架次飞机配合下,向我飞虎山阵地开展轮番进攻。敌人主攻335团主峰阵地,我335团2营及8、9连,凭借着用刺刀和双手临时构筑的简单工事,开始进行顽强的5昼夜守备战,直至11月8日奉命撤出。
      同时,敌对东侧高地的337团阵地、对月峰山的342团阵地也发起攻击。337团各营连在阵地上坚守三天三夜,冒着敌人的狂轰滥炸,打退敌数次进攻,阵地稳如泰山,配合335团巩固了飞虎山阵地。11月7日,337团奉命撤出阵地。
       在粉碎敌成连成营集团冲锋外,各部伺机主动出击,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11月5日志愿军命令各军停止进攻后,志愿军首长遂令38军守备在飞虎山、月峰山一线的部队继续与敌保持接触。
      为造成敌人错觉,诱敌深入,志愿军首长命令38军主力主动后撤30公里,335团于11月8日23时奉命撤出飞虎山阵地。
       志愿军主力故意示弱,主动北撤,以纵敌、骄敌和诱敌深入,为下一战役作准备。

      第一次战役,38军共歼敌4602人(含俘敌1300人),缴获各种炮43门,各种枪支1366支(挺),汽车8辆,电台、报话机等通信器材及其它军需品各一部。

38军占领熙川后,向"联合国军"侧后迂回。

38军113师338团9连攻占瓦院,受到志司嘉奖。图为战士们战后奔向新的战场

乘胜追击新兴洞之敌。

338团1连战士张世武在球场追歼逃敌时,只身插入敌阵,12名敌人将枪口一齐对准他,张世武临危不惧,毫不惊慌,以手势解释我军不杀俘虏政策及我军大兵压境,早已包围了他们,抵抗是没有出路的,只有投降才会保全性命,敌人明白了,乖乖地放下武器。图为战斗英雄张世武。

335团坚守飞虎山的机枪阵地。守卫在飞虎山前沿阵地的335团5连,与敌激战至11月8日,打退敌数次轮番进攻,全连最后仅剩20余人,仍牢牢地控制着阵地。战后,志愿军总部授予5连"特等功臣、二级英雄连“称号,并赠”攻守兼备“锦旗一面。
六、首战告捷,初步稳定战局
        敌经一连串打击下,深感其侧后受到严重威胁,惟恐退路被我切断,自3日起,敌人在大量飞机、炮兵及坦克的掩护下,将主力迅速撤至清川江以南。志愿军领导鉴于歼敌机会已失,且部队粮弹供应已发生困难,同时考虑到敌军可能稍加整顿之后便将发起新的攻势,因此令西线各军于11月5日停止攻击,结束第一次战役。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于1950年10月25日打响,至11月5日胜利结束,志愿军将进至清川江以北之敌全部打退到清川江一线以南地区,共歼敌15000余人,挫败了麦克阿瑟“在感恩节(11月23日)前结束朝鲜战争”的狂妄企图,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并初步掌握了对美军作战的经验,为以后作战创造了条件。

第一次战役经过要图

志愿军研究会后代联谊会中心

出品

策划:梁晓东

编辑制作:徐鲁梅

编审:张建军  刘英  褚华  蔡卫平  汤洪  曾莹  孔纳克  管铁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抗美援朝中美初交手,惨烈的云山战役
抗美援朝经典:志愿军技术性诱敌,联军火力全开,钻进志愿军口袋
抗美援朝之:草鞋洞华岳里战斗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之三第一次战役(2)
全景式回顾抗美援朝战争(21)云山战役
云山战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