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收集好书

知笔墨 zhibimo.com 终于被邱亮同学搞得稍微有些完整的样子了,今天发篇跟投资看起来没有什么直接联系的文章……本文摘自《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三版。

http://zhibimo.com/books/xiaolai/ba-shi-jian-dang-zuo-peng-you

如果说好书多得像大海一般汪洋,那么烂书就好像太空一样苍茫。周永年之所以见书必得,是因为那个年代成书太难,传书不易。而今却不一样,出版越来越容易,传播越来越便捷。人们总是说这是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但是我却深不以为然。要真的是有效信息爆炸就好了——因为它爆炸了,我们就开心死了,爆炸了的有效信息不仅好找,而且好用。可事实上,爆炸的更可能是垃圾信息而已。互联网的出现,某种意义上只是加快了信息流动的速度而已,在有效信息创造方面的提升尽管很明显但效用从目前来看却依然有限。于是,更得益于传播速度增加的是垃圾信息、无效信息。而相对来看,有效信息却前所未有地更加难以寻找、筛选。

所以,花时间选书不仅一点都不浪费时间,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等同于在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我个人对各种时间管理技巧都抱有一定程度的狐疑,只相信“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才能不虚度光阴。读书时需要消耗时间的,消耗时间等同于消耗生命,只要意识清醒,有谁愿意无谓地浪费生命呢?

最先可以从作者入手,买牛人写的书,尝试着去理解牛人的看法和想法。想了解任何一个学科,都可以先去看看那个学科里当前最著名的人写过哪些书。最著名的人不一定是最好的作者,但,总体上来看,他还是最靠谱一些。我读宏观经济学的时候,第一本教课书读的是MIT的经济学教授Paul Krugman与Maurice Obstfeld合著的那本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此书1998年第一版,到2008年已经是第八版了;同一年,Paul Krugman获得诺贝尔经济科学奖。这样的作者所写的书,读起来相对更加放心一些——尽管,时时刻刻保留一点怀疑态度没什么不对,也确实应该。再后来,想去认真读一下心理学的时候,我选的第一本书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Martin E. P. Seligman的What You Can Change and What You Can't: The Complete Guide to Successful Self-Improvement

有些时候,我们需要去了解一个之前全无了解的领域,这样的时候,我们可能几乎没办法知道那个领域里究竟有哪些牛人。那还有另外一个方法,从版次入手。一般来说,我只买第二版以后的书。大约在1997年前后,二十五六岁的我,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竟然缺乏足够的逻辑思维能力,于是只好跑到图书馆里找答案。从“thinking”这个词入手开始检索,发现有很多书的名字都以“critical thinking”为关键字——那之前我都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词组(可见我有多么孤陋寡闻)。于是,在一大堆名字里有“critical thinking”的书籍里,选择了一本五六年前第一版、当时已经再版四次的书,Beyond Feelings: 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作者是Vincent Ruggiero,此书于2007年发行第八版。一点都不夸张地讲,这本书成了我那次重生的起点。直到今天,我都会时不时拿出这本书翻一翻。反复读过这本书之后,顺藤摸瓜又找到一批相关的好书,于是就不停地有着暗爽的机会……

也是用同样的方法找到了Joseph M. Williams教授。当时在我需要的时候,找到了他那本在1981年首版、2000年已经第六版的Style: Ten Lessons In Clarity and Grace(此书于2006年发行第九版),然后一口气买了他的好几本:Style: Toward Clarity and Grace,The Craft of Argument(这本书我买的是第一版,2007年此书发行第三版),The Craft of Research

还有一个淘宝的好地方是好书的“参考文献”部分。老外写书是非常严谨的,他们从来不会隐藏自己的想法的来源和根据,这些都要清清楚楚地罗列在“参考文献”之中。那么牛的人物写书所参考的书籍一般都是好书,而那些被参考的文献的作者,也往往都是骨灰级的大牛。而好书的内容中提到的、甚至给予极高评价的书籍,当然也同样值得找来一睹为快。

近两年我选书又多了两个标准:优选那些有电子版、有声版的书。电子版的书籍最好的地方在于可以随时搜索,而听有声书实际上是相当节省时间的,因为可以随时随地听,一本厚厚的书,其实全文朗读只不过是区区一二十个小时而已,往往一两周之内可以反复听上好几遍,而且占用的还只不过是走路、打车等无法阅读的时间而已,相当划算。


补充:

还有个技巧当年写书的时候没收录:想办法认识那些读书有品的人——要知道很多爱读书的人其实没品。读书有品的在人群中是极少数,却是最值得交往的对象。他们就像宝藏一样,一不小心就可能让你知道很多你原本不可能知道的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笑来老师——如何选书
专家推荐:最有效率的学习方法
那时候,我也不爱读书
我从来不扔书
书荒怎么办:分享几个找书小技巧给你
终身学习的习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