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杜甫与泰山

杜甫与泰山

 

杜甫是与李白同时代的诗人,他以优秀的现实主义诗作,和沉郁顿挫、骨力遒劲、气势宏阔的诗风,被称作盛唐时期的诗史,他本人也被誉为诗圣,与李白一起成为中国诗坛上两座并峙的高峰。杜甫年青时期在山东度过了一段快意时光,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泰山诗,并在泰山一带与李白、高适等人交游,结下了深厚友谊,传为文坛佳话。

 

 

    杜甫 (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或杜陵布衣。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人,生于河南巩县。他的家庭世代为宦,其十三世祖杜预是西晋名将,精通《左传》,文治武功颇有声誉。杜甫曾祖杜依艺任巩县令。祖父杜审言是武后朝膳部员外郎,著名诗人,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号称文章四友。父杜闲,为兖州马司,终奉天县令。所以他自豪地宣称:自先君恕、预以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进雕赋》)杜甫自幼好学,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到十四五岁时已成为被文坛宿老赞赏的青年诗人了。他读书刻苦用心,尝自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从而奠定了浓厚的素养。

 

    开元十九年(731),杜甫二十岁时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漫游生活。他首先漫游吴越,于开元二十三年回到洛阳,参加进士考试未中,次年又漫游齐赵(今山东、河南、河北一带),开元二十九年返洛阳。天宝三年(744)在洛阳结识李白,相邀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并再游齐鲁。

 

    天宝五年(746),三十五岁的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来到京城长安求助功名。次年,玄宗下诏求天下之士,命通一艺者诣京师参加制举。奸相李林甫垄断朝政,操纵考试,使无一人及第,还上表称贺野无遗贤。杜甫仕途受到挫折,生活也开始落拓,只能以卖药都市,寄食友朋度日。天玉十年(751)正月,玄宗举行祭太清宫、太庙和祀南郊大典,杜甫趁机献上三大礼赋,即《朝献太清宫赋》、《朝享太庙赋》、《有事南郊赋》,受到玄宗赏识,命他侍制集贤院。天宝十四年(755)十月,杜甫左长安已困守十年,才被任命为河西县(今陕西合阳县)尉,改授右卫率府胄曹。

 

    杜甫刚刚到任,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杜甫于岁未离开长安,到达奉先(今陕西蒲城县)家中,写下著名史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后得知太子李享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是为肃宗,遂冒死前往投奔,不幸半道被叛军捕获,押至长安。至德二年(757)四月,杜甫冒险出逃,投奔当时朝廷所在地凤翔,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述怀》),肃宗任命他为左拾遗。然而不到两个月,就因上疏营救房琯罢相,触怒了肃宗,幸得张镐营救才免于治罪。乾元元年(758)六月,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七月弃官而去,携家至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筑草堂,定居于此。代宗宝应元年(762)正月,严武以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来到成都,他是杜甫好友,时携酒至草堂与杜甫唱和。永泰元年(765)四月,严武去世,杜甫失去依靠,离开成都,沿江出峡。大历元年(766)复到达州(奉节)。居住三年后,于大历三年正月东下,开始了飘泊江湘的生活,经常住在船上,所谓饥藉家家米,愁征处处杯(《秋日荆南述怀》)。大历五年移住衡州。是年冬,诗人病逝于潭州往岳阳的小船上,享年五十九岁。

 
 

 

    杜甫虽然躬逢盛唐,却命运多蹇,尚不如李白。他一生颇多悲苦艰窘,记忆中美好的时光只有快意八九年(《壮游》)。这是指他天宝五年(746)人京求仕以前,两次漫游山东的时光。第一次漫游他登上泰山,写下了著名的《望岳》诗,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第二次与李白、高适等携游泰山南北,留下文坛佳话。这段快意之游,给泰山增添了华彩的篇章。

 

    开元二十四年(736),杜甫在东都洛阳考进士不中,开始了第一次齐赵之游。此时杜闲正担任兖州司马(736-740),有条件使杜甫从容优游。当时泰山属兖州管辖,杜甫初至齐鲁,深为丰富的文物古迹和雄伟的泰山所折服。他在《登兖州城楼》中写道: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在这里他与诗人苏源明相识。苏源明(?-764),原名苏预,字弱夫,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县)人。因早年父母皆丧,流寓徐州、兖州一带,曾隐居泰山读书。杜甫称为:武功少也孤,徒步客徐兖。读书东岳中,十载考坟典。时下莱芜郭,忍饥浮云巘。负米晚为身,每食脸必泫。夜字照薪。垢衣生碧藓(《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诗中称他长期在云巘即泰山极顶苦读,以致垢衣生碧藓。其地当在岱顶天街白云洞附近。《泰山道里记》载:此地旧称五贤堂,祀孟、荀、杨、文、韩五子,相传为苏源明读书处。二人意气相投,相携纵游,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射飞曾纵鞚,引臂落鸧。苏侯据鞍喜,忽如携葛疆(《壮游》),显示了青年杜甫的意气风发,神彩飞扬,充满昂扬的进取精神。

 

    大约在开元二十九年(740),杜甫来到泰山,写下了著名的《望岳》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诗中会当凌绝顶字,引起了人们的歧议。有的据此认为杜甫并未登泰山,有的则认为一定登上了泰山。杜甫作于大历三年(768)的《又上后园山脚》前半部分揭开了谜底:

昔我游山东,忆戏东岳阳。
穷秋立日观,矫首望八荒。
朱岩著毫发,碧海吹衣裳。
蓐收困用事,玄冥蔚强梁。
逝水自朝宗,镇石各其方。
平原独憔悴,农力废耕桑。
非关风露凋,曾是戌役伤。
于时国用富,足以守边疆。
朝廷任猛将,远夺戎马场。
到今事反复,故老泪万行。
龟蒙不可见,况乃怀故乡。
……

    毫无疑问,杜甫是登上了泰山。

 

    杜甫的泰山诗作远不止于此。他在《进雕赋表》中称:自七岁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有余篇。而现存其四十岁以前的诗仅五十首左右,游齐赵的诗作寥寥十几篇。看来他的泰山诗大部分散失了,实在是一件憾事。

 

    泰山之游以后不久,杜甫即离开山东。返回洛阳。这次他的齐赵之游历时约五年。

 
 

 

    杜甫的第二次齐鲁之游是在天宝四年(745)至天宝五年。在泰山南北,汶河之畔,杜甫与李白、高适、李邕等文坛巨擘聚集一堂,高歌长吟,成为文学史上千载难逢的盛会。现代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惊呼,这是青天里太阳和月亮走碰了头,要品三通画角,发三通擂鼓,然后提起笔来,蘸饱了金墨,大书而特书。这一盛会和他们留下的名篇,足以使泰岱生辉,齐鲁增色。

 

    杜甫与李白相识在天宝三年(744)四月。当时杜甫居洛阳,已是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野人对腥膻,蔬食常不饱(《赠李白》),李白也被赐金放还。相同的际遇和共同的志向,加之互相倾慕,使二人一见如故,结为至交。夏秋之际,又与诗人高适相会,三人同游梁宋,登临当时属于宋州的单父(今山东单县)琴台,慷慨怀古,畅论诗文。

 

    天宝四年夏,杜甫与李白等来到济南。时李邕从侄李之芳为齐州司马,乃邀北海太守李邕至济与诸人相聚。李邕(678-747),字太和,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父亲李善,以注《文选》有名。李邕年轻时曾任谏官,以刚正不阿、直言敢谏著称,所以屡次获罪,几遭杀戳。后以军功升职,又遭奸相李林甫嫉恨,于天宝初贬为汲郡(今河南新乡)、北海(今山东青州)太守。李邕当时以文章、书法、篆刻闻名海内,号称北海三绝。李邕虽是前辈,但与杜甫是忘年至交,杜甫在少年居洛阳时就与其相识,尝称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颇以此为豪。此次久别重逢,更是喜不自胜,他们在碧波环抱的古历下亭设宴欢聚,纵饮剧谈,说古论今,豪歌咏怀。杜甫写下了著名的《陪李北海宴历下亭》。李白则作《上李邕》。李邕也题写了著名的《陪李北海宴历下亭》。李白则作《上李邕》。李邕也题写了《登历下古城员外孙新亭》诗。

 

    历下盛会以后,杜甫北上临邑(今德州临邑县)看望担任县令的弟弟杜颖,李白南返任城家居,李邕则由高适陪同西游东平。

 

    这年秋天,杜甫来到任城与李白相聚。他们与好友任城许主簿来到贺兰氏酒楼,登高望运,饮酒赋诗。杜甫北望泰山云起雨骤,遂赋《对雨书怀走邀许主簿》:

东岳云峰起,溶溶满太虚。
震雷翻幕燕,骤雨落河鱼。
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
相邀愧泥泞,骑马到阶除。

    此后,杜甫与李白相携浏览了东蒙山,寻访道教名士董炼师及元丹丘,又访问了鲁郡城北的隐士范十。不久,杜甫将西人咸阳,李白亦欲重游吴越。二人行将分手,即在兖州城东的尧祠亭上宴饮话别。两年交游,二个情同手足,离别之际,情意绵绵,依依难舍。李白作有《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阙范侍御》。几天之后,又在尧祠附近洙河上的石门举行第二次宴别。二人举杯相劝,吟诗赠答。李白作诗二首《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和《戏赠杜甫》。石门相别之后,二个人再未相见,但从未忘怀。五年之后的天宝十年(751),李白漫游平阴沙丘城,作有《沙丘城下寄杜甫》,诉说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的情思。而石门别后的岁月里,杜甫怀念和寄给李白的诗作有十二首之多。他们之间诚挚深厚的友谊,相与细论文的诗艺切磋,给唐代诗坛写下感人至深的一页,给人们留下回味深长的记忆。

 

 


   
杜甫初游齐鲁时结识的好友苏源明也是著名诗人。他天宝年间中进士,更试集贤院,累迁太子谕德。天宝十二年(753)出为东平太守,后召为国子司业。安禄山攻陷长安,苏源明称病不接受伪职。肃宗李享收复京师,擢升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后任秘书少监,卒于广德二年(764)。有文集三十卷,今佚。惟有所注释《元包心源》收入《四库全书》。杜甫《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诗叙述了他的主要事迹。

 

    苏源明在东平太守任上,十分喜爱东平湖,名之为小洞庭,并在湖边筑起洄源亭以供观赏。《全唐诗》卷二五五收录苏诗二首。其一为《小洞庭洄源亭宴四郡太守诗并序》:

 

    天宝十二载七月辛丑,东平太守扶风苏源明觞濮阳太守清河崔公季重,鲁郡太守陇西李公兰、济南太守有太原田公琦、济阳太守陇西李公倰于洄源亭,即尊封壤封壤,乃密惠好。前此,济阳以河堤之虞,夫役之弊,请南略我宿及鲁之中都。宿人讼其不便,源明请废济阳,以平阴、长清属济南,卢、东阿归我,阳谷隶濮阳,役均三邦,利倍二邑。不可,则分我寿西入濮阳,东入济阳,鲁之中都北入于我。书贡阊阖,旨下陈留。陈留太守王公,盛德帝俞,才美人与,总连率,宝惟澄清,  命属官湖城主簿王子说会五太守于东玉议,县乃不割,郡亦仍旧,已事修宴,姑以为别。若夫阶抱孤峤,轩飞庱潭,阻残署于重林,递高秋于绝壑,其磐何有;臑鹿燠羊,其俎何有。燔兔脍鲂,李下雕笼,冰之以寒水;爪割铦刃,巾之以疏纮。礼交乎上,与世高贤之相允;乐动乎下,前古中和之合作。抑抑焉、堂堂焉,奚一人之富有,而鲜后之缉熙也,司土庀舟以待,司功设以告,彻馔更服,陈羞洁尊,自洄源,起广泊,左拂蚕尾,右遵吾山,倒于波际,指梁岑于林缺。移摇敞豁,暝眇虚旷,太皞苗裔,可记任宿,伯禹山川,空流济汶。所遇多感,祗牢为欢。婥态目成以留客,容色授以劝洒。繁丝疏管,纷尔自会,雅舞清唱,倏然同引。即醉,源明以手版扣舷而歌。歌阙,鸟兽闻之,低昂而相鸣;鱼鳖闻之,沿洄而或跃,兹官吏安次而不易,彼人庶乐业而不迁。喜之哉!乐之哉!字涡泊曰小洞庭,盛集五太守高宴云尔。

 

小洞庭兮牵方舟,风袅袅兮离平流。
牵方舟兮小洞庭,云微微兮连绝径。
层澜壮兮缅以没,重岩转兮超以忽。
冯夷逝兮护轻桡,蛟龙行兮超以忽。
泊中湖兮澹而闲,并曲溆兮怅而还。
适予手兮非予期,将解袂兮丛予思。
尚君子兮寿厥身,承明主兮忧斯人。

    其二为《秋夜小洞庭离宴诗并亭》:

    源明从东平太守征国子司业,须昌外尉袁广载酒于洄源亭,明日遂行,乃夜留宴,会庄子若讷过归莒,相里子同袆过如魏,阳谷管城、青阳权衡二主簿在坐,皆故人也。彻馔新尊,移方舟中,有宿鼓,有汶簧,济上嫣然能歌者五六人共载,止洄源东柳门,入小洞庭。迟夷徬徨,眇缅旷漾,流商杂徵,与长言者啾焉合引,潜鱼惊或跃,宿鸟飞复下,真嬉游之择耳。源明歌云云,曲阕,袁子曰:君公行当挥翰右垣,岂止典胄米廪邪?广不敢受赐,独不念四三贤。源明醉,曰:所不与君子及四三贤同恐惧安乐,有如秋水。晨前而归,及醒,或说向之陈事。源明局局然笑曰:狂夫之言,不足罪也。乃志为序。

浮涨湖兮莽迢遥,川后礼兮扈予桡。
横增沃兮蓬仙延,川后福兮易予舷。
月澄凝兮明空波,星磊落兮耿秋河。
夜既良兮酒且多,乐方作兮奈别何。

 
 

 

    历下盛会后一年有余,天宝六年(747)正月,奸相李林甫以贪赃罪将李邕逮捕下狱。李邕以七十岁高龄在北海郡横遭杖杀,惨死于刑庭。噩耗传来,杜甫不胜悲愤,写有《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李白也抑制不住愤怒大声疾呼: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李邕一生富于撰述,有《北海集》七十卷,至宋已不传。后人从《文苑英华》等书中抄录出六卷,已是十不存一。现存作品中涉及泰山的有诗一首,碑文一篇。诗为《登历下古城员外孙新亭》:

吾宗固神秀,体物写谋长。
形制开古迹,曾冰延乐方。
泰山雄地理,巨壑眇云庄。
高兴泊烦促,永怀清典常。
含弘知四大,出入见三光。
负郭喜梗稻,安时歌吉祥。

    碑文为《灵岩寺碑并序》:

    灵昌郡太守邕,以法有因福口口得真僧戾止,神人告祥。宜或真空以悟圣,或密口以接凡。口谓之灵岩,允矣。真晋宋之际,有法定禅师者,景城郡人也。尝行兰若,若是者历年。禅师口劳一人,逝将辞去,忽有二居士,建立僧坊,宏宣佛法,识者以为山神耳。因夫山者土之至厚,谷者墟之至深,水者因定而清,林贝叶之经衡,廓莲花之烛人,存法立事,著名扬空。矧乎辟支佛牙,灰骨起塔,海龙王意金仍旧。昔者州将厚具邑吏孔威广口支保多借器物而送之。仍施绢五十匹。若武口阿阁仪凤堵波光堂大悲之修舍利之口口身之造之祟山口口增口口口口也。云霞炳焕于丹霄,即而察之,日月照明口口口二口口客植之不生。汛于草间,秽于垅上。职由律住持入慧之境口繁文字口笔杪于连章口广门遗刻上座僧元景都维那僧口祥口主安禅或上首口空或出等永言悟入。大启津梁,咸高梯有口胜公自照。仍依俗谛天长。其词曰:

倬彼上人。巍乎曾岭。
冥立福地神宫。
岁时建置,今古齐同。
磴道逦迤,霞阁玲珑。
岳寺台之国口。
岱之北阜,蒲之要陉。
是人依法,口事联声。
传觉以极斯万。

    此碑撰于天宝元年(742),字体为行书,二十一行,行四十一字,现存于灵岩鲁班洞中。宋代赵明诚《金石录》,清代阮元《山左金石志》均有著录。该碑惜于清代断为二石,铭文多有残泐,文字比《全唐文》所存又减不少,款识亦残缺不全。尽管如此,仍是泰山碑刻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在众多诗友中,杜甫与高适的友谊保持最久。杜甫居成都时期,高适任蜀州刺史,曾尽力给予杜甫多方面照顾。高适(700-765),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他幼年丧父,少 落,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给)《旧唐书》本传)。二十岁后,曾两度入长安求取功名不就,并北游燕赵,居梁、宋,旅东平。天宝八年(749)授汴州封丘县尉,后辞职。天宝十一载人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府任掌书记,曾多次随军出塞,成为著名的边塞诗人。天宝十四年(755)任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乾元二年(759)出为彭州刺史,转蜀州刺史,广德元年(763)任剑南节度使,二年召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卒于官,终年六十六岁。他虽然年才入仕,但入仕后基本顺利,史称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旧唐书》本传)。今存《高适集》,有诗二百四十余首。

    天宝四年至六年,高适因东平太守薛自劝的关系寓居东平。薛自劝为工部郎中薛孝廉之子,曾任泾州刺史,后国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寓东平期间,高适当登过泰山,但现存诗文中未有专篇记载,只有两首诗作谈及泰山。《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

……
地连尧泰岳,山向禹青州。
汶上春帆渡,秦亭晚日愁。
遗墟当少吴,悬象逼奎娄。
即此逢清鉴,终然喜暗投。
叨承解榻礼,更得问缣游。
高兴陪登陟,嘉言添献酬。
眺听情何限,冲融惠勿休。
祗应齐语默,宁肯问沉浮。
然诺常怀季,棲遑辄累丘。
平生感知已,方寸岂悠悠。

《送郭处士往莱芜兼寄苟山人》:

君为东蒙客,往来东蒙畔。
云卧临绎阳,山行穷日观。
少年词赋皆可的,秀眉白面风清冷。
身上未曾染名利,口中犹未知膻腥。
今日还山意无极,岂辞世路多相识。
归见莱芜九十翁,为论别后长相忆。

    从诗句中可以看出,高适对泰山名胜是非常熟悉的。

    高适还作有一批东平诗。《东平路作三首》:

 

南图适不就,东走岂吾心。
索索凉风动,行行秋水深。
蝉鸣木叶落,兹夕更秋霖。

明时好画策,动欲干王公。
今日无成事,依依亲老农。
扁舟向何处?吾爱汶阳中。
 
清旷凉夜月,徘徊孤客舟。
渺然风波上,独梦前山秋。
秋至复摇落,空令行者愁。

《东平路中遇大水》:

天灾自古昔,昏垫弥今秋。
霖霪溢川原, 洞涵田畴。
指途适汶阳,挂席经芦洲。
永望齐鲁郊,大水纵横流。
虫蛇拥独树,麇鹿奔行舟。
稼墙随波澜,西成不可求。
室居相枕籍,蛙黾声啾啾。
乃怜穴蚁漂,益羡云禽游。
农夫无倚着,野老生殷忧。
圣主当深仁,庙堂运良筹。
仓廪终尔给,田租应罢收。
我心胡郁陶,征旅亦悲愁。
纵怀济时策,谁肯论吾谋!

《鲁西至东平》:

 

沙岩泊不定,石桥水横流。
问津见鲁谷,怀古伤家丘。
寥落千载后,空传褒圣侯。

《别崔少府》:

 

知君少得意,汶上掩柴扉。
寒食仍留火,春风未换衣。
皆言黄绶屈,早向青云飞。
借问他乡事,今年归不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杜甫与济南
颜建国:​东平旅游一高适
李白杜甫访李邕
泰山文学世相(六)李白、杜甫与泰山
受到刺史的羞辱,李白写下千古名篇;刺史去世,李白为他大唱赞歌
杜甫五排《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读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