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工农红军发展史上的历次起义

1.南昌起义

  在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决定。集中自己所能掌握的部队,联合国民党武汉政府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南下广东,支援当地农民起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然后进行新的北伐。后来,发现张发奎同汪精卫勾结很紧,并在第二方面军中清除共产党。根据这个新情况,中共中央决定, 集中自己掌握和能影响的部队,在南昌举行起义,单独打到广东去。

  1927年7月,中共中央为举行南昌起义作了一系列的准备:派聂荣臻、贺昌、颜昌颐组成前敌军事委员会,由武汉赴南昌做起义的准备工作;7月27日,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前敌委员会,周恩来任书记, 彭湃、李立三、恽代英为委员,领导这次起义; 位于江西省九江地区和南浔铁路线上的部队从7月26日起陆续南调,准备进入南昌参加起义。

  准备参加起义的部队有: 第二方面军的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叶挺)、第十师(师长蔡廷锴); 第二十军(军长贺龙); 第四军第二十五师的第七十三团(团长周士第)、第七十五团,以及第五方面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朱德)和南昌警察武装,共两万多人。

  这时,敌人在南昌城及近郊的部队,只有第五方面军警备团、第六军第五十三团和第三军、第九军各一部,共三千余人,兵力薄弱,起义部队可以迅速将其歼灭, 取得起义的胜利。但敌第三军位于樟树镇、吉安、万安地区,第九军主力位于进贤、临川(抚州)地区,第二方面军其余三个师位于九江地区,第六军主力正由萍乡向南昌开进,可以迅速增援南昌。起义时间不宜拖得太久。因此,前敌委员会确定起义于8月1日举行。

  1927年8月1日2时,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 起义部队按照前敌委员会的计划, 对南昌守敌发起全线进攻。第二十军进攻旧藩台衙门、大士院街、牛行车站等处敌人,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进攻松柏巷天主教堂、老营房、百花洲等处敌人。激战至拂晓,全歼守敌,缴获枪五千余支。同日下午,驻马回岭的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全部、第七十五团三个营和第七十四团机枪连,在聂荣臻、周士第率领下也举行起义并于二日开到南昌集中。

  起义成功后,前敌委员会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组成军事参谋团,成员有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作为军事指挥机关。起义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贺龙兼代方面军总指挥,叶挺兼代前敌总指挥,刘伯承任参谋团参谋长,郭沫若任政治部主任。起义部队编为第十一军、第二十军、第九军。其编制序列及领导人如下:

  第十一军:叶挺兼任军长,聂荣臻任党代表,下辖第二十四师、第二十五师、第十师。

  第二十四师:古勋铭任师长, 颜昌颐任党代表, 徐光英 (后蔡申熙)任参谋长。师辖第七十团(团长董朗)、第七十一团(团长欧阳震,党代表梅龚彬)、第七十二团(团长孙树成,党代表白鑫)。

第二十五师:周士第任师长,李硕勋任党代表, 游步仁任参谋长。师辖第七十三团 (团长黄浩声,党代表陈毅, 参谋长张云逸)、第七十四团(参谋长王尔琢)、第七十五团(团长孙一中,党代表阳心畲,副团长张堂坤,参谋长张启图)。

  第十师: 蔡廷锴任师长,顾炎任党代表。师 辖第二十八团(团长陈芝馨, 参谋长徐石林)、第二十九团(团长张一德)、第三十团(团长范荩)、特务营。

  第二十军:贺龙兼任军长,廖乾吾任党代表。辖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

  第一师贺锦斋任师长,方维夏任党代表, 欧学海任副师长。师辖第一团、第二团。

  第二师:秦光远任师长,陈恭任党代表。师辖第四团(团长贺文选)、第五团(团长傅维钰)。

  第三师:(起义军南下时新建): 周逸群任师长,徐特立任党代表,袁仲贤任参谋长。师辖第六团(团长蔡申熙,副团长李奇中)、教导团(团长侯镜如,参谋长周邦采)、特务营。

  第九军:韦杵任军长(未到职),朱德任副军长,朱克靖任党代表。下辖军官教育团(团长朱德兼,党代表魏瑾钧, 教育长陈奇涵,参谋长刘介眉)。

  第二方面军直属政治保卫处(处长李立三),特务团及警卫营、手枪营。

全方面军共十七个团又四个营,两万多人。

2.湘赣边秋收起义

  党的“八七会议”后,中共中央发出了一系列指示,制订了在湖南、湖北、广东、江西四省举行秋收起义的计划,提出“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的有计划的尽可能的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利用今年秋收时期农村中阶级斗争剧烈的关键”,并把起义的重点放在农民运动基础较好的湖南省。为了加强对湖南农民起义的领导,中共中央派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毛泽东、彭公达到长沙,传达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改组了中共湖南省委,指定毛泽东为中央特派员, 彭公达为省委书记。

 1927年8月中旬,彭公达、毛泽东先后由武汉到达长沙。从18日起,新的湖南省委多次讨论秋收起义问题。会议认为:“要发动暴动,单靠农民的力量是不行的, 必须有一个军事的帮助。有一、二团兵力。”“暴动的发动是要夺取政权,要夺取政权没有兵力的拥卫或去夺取,这是自欺的话。”“实行在枪杆上夺取政权, 建设政权。”“主张用CC来号召”。会议根据毛泽东提出的“缩小范围的暴动计划”,最后决定湖南暴动的“中心是长沙”,“要同时暴动的是湘潭、宁乡、醴陵、浏阳、平江、安源、岳州等七县。”并决定:“暴动组织工农革命军!”

  根据这一决定,毛泽东被派往湘赣边界, 担任中国共产党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组织和领导这次起义。此后, 湖南省委又决定,9月9日开始破坏铁路, 11日各县同时起义,15日长沙起义,16日各路起义军会师长沙,夺取省城。

  这时,由共产党领导的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平江工农义勇队,崇阳、通城农民自卫军, 在江西省修水县休整; 浏阳工农义勇队在铜鼓休整; 醴陵、萍乡、莲花、永新、安福等县部分农民军在江西省安源集中,同安源矿工武装会合。这些武装是起义的骨干力量。

  毛泽东受湖南省委的委托,于九月初先后到达安源和铜鼓,召集党的当地组织和军事干部开会,传达“八七会议”的精神、中共中央指示和省委关于秋收起义的决定,研究制订湘赣边秋收起义的行动计划。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把在湘赣边界地区的革命武装共五千余人, 统一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毛泽东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卢德铭任总指挥,余洒渡任师长,余贲民任副师长,钟文璋任参谋长,下辖第一团、第二团、第三团。其编制序列和领导人如下:

  第一团:由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欠一个营)、平江工农义勇队和崇阳、通城农民自卫军组成,团长钟文璋(兼), 参谋长韩浚。

  第二团:由安源工人纠察队、安源矿警队和醴陵、萍乡、莲花、永新、安福等县部分农民自卫军组成,团长王兴亚,党代表张明山,政治主任肖子若(即唐仕安)。

  第三团: 由浏阳工农义勇队和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一个营组成,团长苏先骏, 党代表潘沁源(后徐麒), 副团长彭兰珍, 参谋长何坚。

另外,将收编的土匪武装改为第四团,团长邱国轩。

 起义的计划是:在当地农民起义的配合下,第一团为右路,从修水城出发,经渣津、龙门、金坪,进攻长寿街和平江城敌两打个营; 第三团为中路,从铜鼓城出发,经白沙、东门市、达浒,进攻浏阳城之敌; 第二团为左路,从安源出发, 进攻萍乡城敌一个营和醴陵城敌一个营。各团完成上述任务后,向长沙推进,在各县农民起义和长沙工人起义的配合下,夺取长沙城。

 按照决定和计划,9月9日一部分农民破坏长沙至岳阳段和长沙至株洲段的铁路。11日,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举行起义。第一团进至金坪,向长寿街进攻,突遭前不久由余洒渡收编的土匪武装邱国轩部从后方来的袭击。第一团两个营被打散,损失人枪各二百余, 经收容, 转向东南,与第三团靠拢。第三团连续攻占白沙、东门市,歼敌一部。14日,敌两个营由达浒向东门市反击, 第三团被迫撤至上坪。第二团进攻萍乡城未克,12日转攻老关,接着在农民配合下,攻占醴陵城,击溃敌一个营,俘敌一百余人,缴枪七十余支。14日,长沙之敌两个营经株洲向醴陵反击。第二团向北转移, 15日袭占浏阳城,遭到追敌的突然袭击,大部损失。

鉴于三个团进攻都受挫,毛泽东于17日下午命令各团向浏阳县文家市集中。19日,第三团全部、第一团余部和第二团零散人员陆续到达文家市。当晚中共湖南省委前委召开会议,分析了形势,讨论了行动方针。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决定放弃进攻长沙的计划,迅速脱离平江、浏阳地区,沿罗霄山脉南移,寻找立足之地。

在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起义的同时,湘赣边界平江、浏阳、醴陵、株洲、安源等地工农群众,也在当地党组织的领导下,举行了起义。醴陵县四乡的起义农民, 配合了第二团攻占县城,打开监狱,营救出一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并成立了革命政权。浏阳起义的工农群众,在第二团的协助下,成立了革命委员会,恢复了工会、农会的组织和活动。株洲起义的工农武装,打击了团防局的活动。另外,9月9日至14日,一部分起义工农在长沙附近进行了破路活动,一度切断长沙至岳阳和长沙至株洲的铁路, 配合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的行动。长沙市工人原计划的起义,则因敌人戒备严密而没有举行。

  工农革命军第一师,9月20日离开文家市,向南转移,经桐木、小枧,24日到达江西省萍乡城东的芦溪,突然遭到敌人的袭击,卢德铭牺牲,部队受到损失。部队继续南下,在攻占了莲花城后,于29日到达永新县的三湾村。

3.赣西起义

  党的“八七会议”后,中共江西省委于1927年9月制定了“秋收暴动煽动大纲”和“秋收暴动计划”,并于10月将全省划为赣东、赣西、赣南、赣北等四个特区。中共赣西特委根据江西省委的指示和计划,领导了万安、吉安起义。

万安起义 中共江西省万安县委为了贯彻“八七会议”精神,在省委、特委领导下,对起义作了较为充分的准备:恢复工会、农会、青年、妇女等群众组织,深入开展土地革命运动,先控制农村,然后举行起义,夺取县城,成立苏维埃政府;成立 “行动委员会”,为起义的总指挥部,受中共赣西特委领导; 积极培训农民自卫军,为起义的武装骨干。

万安起义是先农村后城市进行的。在县委 的领导下,九十月间,兰田、窑头、路田、剡溪等地农民,开展了打土豪、斩劣绅的斗争。农民起义的力量很大,控制了全县大部分地区。11月7日,各区有四五千农民,全副武装,举行庆祝苏联十月革命十周年大会。会上, 提出“打倒国民党”、“拥护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府”等革命口号。会后,武装农民四十余人,秘密前往攻打泰和寺下圩的保卫团。敌闻风而逃。起义武装遂成立赣西工农革命军第五纵队,共六十人,四十一支枪。11月20日, 农民武装两万五千多人,分五路向万安城发动进攻,经三小时激战,毙敌一百余人, 因敌防守严密, 第一次攻城未果, 乃主动撤出战斗。12月24日和31日, 数千农民向万安城举行第二次和第三次进攻,因组织不严,均未攻克。1928年1月9日,农军和助战群众四万余人,第四次攻城,将城攻下。11日,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成立万安县苏维埃政府,选举刘光万为主席。

万安起义,是南昌起义后在江西地区较早的一次大规模的起义,震动了敌人。于是,敌第八十一团和第七十九团一部, 由吉安进攻万安。中共万安县委对敌的策略是:“坚壁清野,敌来我退, 敌走我追, 敌驻我扰, 敌少我攻”。1928年1月26日, 万安县苏维埃政府撤出县城,迁移到龙下办公。27日,敌军占领了县城。来指导工作的江西省委特派员曾天宇牺牲,一部分农军转入井冈山、东固等地坚持斗争。

吉安起义 1927年9月上旬,中共江西省吉安县党的负责人赖经邦、高克念、曾炳春等回到东固,召开东固党的积极分子会议,着重讨论了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农会和建立革命武装等问题,决定建立东(固)(南)龙支部, 赖经邦为书记; 建立革命武装,开展武装斗争。会后,赖经邦收集农民协会九支枪和收缴土豪十一支枪, 吸收群众四十余人,于中旬成立了东龙游击队,赖经邦任队长。并争取“三点会”首领段月泉率三十余人,枪十余支,加入了游击队。同时,吉水、永丰县也组织起游击队。10月,游击队和武装农民进攻富田,公开地向土豪劣绅宣战。12月,东龙、吉(水)永(丰)游击队合并为赣西工农革命军第七纵队,吴江为纵队长, 赖经邦为指导员, 共一百余人,七十多支枪。到1928年春,以东固为中心的武装割据已初具规模。

1927年10月,吉安县北乡延福党的组织,争取了被国民党政府裁撤下来的流落在延福地区的一支北伐军武装,组织了游击队,以后又通过各种办法,搞到一些枪,并根据中共赣西特委的指示,11月3日在油田成立了赣西工农革命军第九纵队,李育清任纵队长,刘泽民任指导员。党内成立延福总支部,郭承禄为书记。在党的领导下,第九纵队以延福为中心, 开展了游击斗争, 经常活动于吉安、吉水、安福、分宜边界地区,形成了以九龙山为中心的武装割据的局面。

第七、第九纵队后来成为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团、第四团的基础,到1930年春扩编为红军第六军。

4.赣南起义

  党的“八七会议”后,中共赣南特委根据中共江西省委的指示,领导赣县、信丰、于都、寻乌、南康等县农民,举行了起义。

赣县起义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江西省赣县党组织转入地下,许多党员(如赖传珠)被迫到万安、泰和活动。南昌起义军在会昌击溃了钱大钧的“清党军”,使赣县反动势力失去了一个依靠。这时, 赖传珠等回到赣县,根据省委和县委指示,发展党及农会组织。1927年12月,县委在峰山的崆峒天主堂内, 召开了南区党员积极分子大会,讨论了立即组织起义等问题。1928年2月12日,大埠农民军三四千人举行起义,从四面八方攻打赖屋、上寨两地,并组织了防卫队。两天后,赣敌独立第七师一个连进攻大埠。暴动队用伏击战术,击毙靖卫团总和敌连长,缴获步枪十余支,余敌逃回赣州。接着,敌人对大埠发动了第二次进攻。暴动队将敌击退,一直追到赣州城附近,吓得敌人紧闭城门。战后,赖传珠等组织一支五百人的队伍。这时,敌一个团发动了第三次进攻,因力量悬殊,队伍被敌冲散,赖传珠等人转到湘赣地区活动。

于都起义 1927年10月,在武汉、南昌等地学习的共产党员钟声楼、朱学玖、尹绍伦、李晓峰、李骏、邱倜等陆续返回江西省于都, 积极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 建立工会和农会, 为起义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1928年2月,中共于都临时县委制定了起义计划,决定全县分六片于3月2日同时起义。2月29日,里仁大土豪陈礼洪利用欺骗和恐吓手段,企图涣散农民斗志。县起义指挥部获悉后,决定提前起义。当日晚,里仁两千多农民开始起义, 捕杀了四个大土豪,没收他们的财产。起义风暴席卷了南乡全区,农民汇集里仁,准备攻打县城。3月2日,西乡罗坳、步前也举行起义。在上述起义取胜后,根据赣南特委指示,于都县六千余农民5日分两路攻打县城。因无经验,遭敌反击,起义队伍被冲散,遭受重大损失。3月23日,县委又组织桥头千余农民起义, 东固、吉安第七、第九纵队也来支援起义。敌一个营反击, 第七、第九纵队撤回。之后,敌又分三路进攻桥头, 起义失利。余部转入兴国、吉安、东固等地,坚持武装斗争。六月,中共赣南特委以桥头起义队伍为基础,在兴国东村组成江西红军第十五纵队,钟声楼为纵队长,朱学玖为政治委员。1929年1月,赣南特委在兴国将于都、兴国游击队组成江西红军第十六纵队, 钟先桐任纵队长, 张交焕任政治委员。第十五、第十六纵队后来编为江西红军独立第四团。

南康起义 “八七会议”后,中共江西省南康县党组织得到恢复,9月成立中共南康临时县委。1928年1月,县委领导了潭口高等小学的斗争和潭口年关起义。从此,党在南康的影响日益扩大,革命力量也不断壮大。根据县委的计划,1928年2月20日,潭口举行了起义。罗贵波、兰广孚两人率领起义队伍进攻潭口真君庙, 歼灭了部分靖卫团,缴获步枪十余支。残敌逃走,起义队伍占领潭口镇,成立南康潭口工农革命委员会。21日下午,潭口工农革命委员会在召开群众大会时,驻赣州之敌独立第七旅一个营包围潭口。由于敌强我弱,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群众解散, 起义队伍分散隐蔽活动。

信丰起义 1927年10月,南昌起义军一部路过信丰时,朱德、陈毅要求信丰开展农民运动,组织农民武装起义,并留下三名干部和一部分枪支。接着,成立了中共江西省信丰县委,肖凤鸣任书记。1928年1月,县委制订了起义计划,成立了起义指挥部,县委宣传部长郭一清任总指挥, 肖凤鸣任党代表。2月20日(一说22日), 全县五六万农民举行起义,分四路进攻县城,连攻五天。附近的反动武装和赣州敌两个连增援,起义队伍撤出。敌人进行“清剿”,县委决定化整为零,分散隐蔽,转入信丰、安远、定南三县交界的杨家寨和信丰、南康、大余等县交界地山焦坑一带坚持斗争。

寻乌起义 1927年冬,在广东、北平求学的古柏、刘维炉、刘维锷等共产党员回到江西省寻乌,成立了中共寻乌支部,在县城创办了中山中学,并以此为据点开展革命活动。1928年春,寻乌党支部根据中共赣南特委的指示,深入各地进行起义的组织准备。3月23日,官寨小学教员、共产党员邝世芬突然被捕,革命活动已经暴露。敌人在县城又叫嚷要“查封”中山中学, 形势日趋严重,一时又难以得到特委指示。于是,党支部决定提前于3月25日举行起义,并成立起义总指挥部,刘维炉任总指挥,古柏、刘维锷、钟锡球、何家常为副总指挥。起义在县城、留东、南桥、黄乡、龙图、吉潭等地举行。在县城的起义队伍,冲进县政府,捣毁县办公室,活捉了电报局长顾仁轩,举行了庆祝起义胜利大会。各地起义后,都发动群众打土豪、出谷仓、烧地契,挂出农民协会的牌子。28日,逃走的县长带领潘蒲山土匪和会昌国民党军围攻起义队伍。党支部决定起义队伍化整为零,分散隐蔽,待机恢复和发展革命活动。后来,古柏等以阳天嶂山区为依托, 收集革命力量,于1929年5月组成红军第二十一纵队,在寻乌坚持斗争。

  赣南地区的起义,不仅为以后建立赣南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也为建立红军第六军、第二十军、第二十二军、第三十五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5.赣北起义

  党的“八七会议”后,中共江西省赣北(九江)特委根据省委的指示和计划,领导星子、永修等地农民举行了起义。

星子起义 1927年9月,中共江西省九江特委书记林修杰、沈剑华,中共星子县委书记芦英魁及九江黄老门区委书记徐上达等, 在白鹿洞书院研究决定在星子县举行农民起义。10月3日,星子、九江等地农民武装两千多人,由徐上达指挥,攻入星子城,打开监狱,救出被捕的共产党员及群众,烧毁了租约和钱粮簿。由于缺乏经验,没有歼灭敌人和缴获武器。第二天,林修杰、沈剑华率领一部分起义队伍撤出县城,会合中共九江县委派来的六名干部,开始进行游击战争。后被敌人两个团围攻,遭到损失,只有九人坚持斗争。11月,中共江西省委派来黄埔军校第二期学生张源健(即张健庆)加强武装斗争的领导, 搜集枪支, 扩大游击队。12月,在九江、德安交界处的朱村成立赣北工农游击队,张源健任队长,李凌云任党代表, 沈剑华任副党代表。游击队成立后,先后进行大小战斗数十次。到1928年4月初,发展到一百余人,在彭山更名为赣北工农游击大队,张源健任大队长,欧阳端任副大队长。接着,在瑞昌小源歼灭靖卫团, 缴枪十余支;在赤卫队配合下,打垮德安夏家铺团防,缴枪二十九支,歼敌二十多人。4月17日,游击队和德安各区赤卫队,攻克邹桥的王村,歼敌数十人,缴枪十七支。1928年6月进入彭山休整。

永修起义 党的“八七会议”后,淦克合、曾文甫、李德耀等以农民自卫军为基本力量,组织江西省永修云山游击队,有步枪一百五十支,淦克合任队长,曾文甫任党代表,邹敬周任副队长,在云山建立游击根据地。后来按照中共江西省委的指示,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永修第八纵队,下辖两个大队。第一大队在党代表曾文甫、大队长淦元江率领下,主要在修水北岸一带活动; 第二大队在大队长邹敬周和党代表淦克合率领下,主要在修水南岸云山、县城一带活动。

6.广州起义

  1927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在各地连续地举行了起义,给具有革命斗争精神的广州人民以很大的鼓舞。当时,共产党在广州的部队,有武汉军事政治学校改编的由叶剑英任团长的第四军教导团,战斗力很强。第四军警卫团团长梁秉枢是共产党员,该团许多士兵也倾向革命。而张发奎第二方面军主力正在肇庆、石龙地区,分别同黄绍竑部、陈铭枢部混战,广州市只有第四军军部、一个炮兵团和刚组建的新编第二师第三团和警察武装,兵力比较薄弱。

  11月26日,中共广东省委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决定立即举行武装起义,夺取并固守广州,促进全省起义,进而夺取全省政权。同时,采取如下措施:(一)组织起义指挥机关和起义队伍。成立革命军事委员会,作为起义的最高领导机关, 由省委书记张太雷任委员长;成立起义军事指挥部,负责作战指挥,叶挺任总指挥,叶剑英任副总指挥,徐光英任参谋长。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军委书记聂荣臻参加了指挥部的领导。起义军为第四军教导团(团长叶剑英, 后李云鹏)、警卫团(团长梁秉枢)和工人武装组成工人纠察队 (由中共广州市委工委书记周文雍任总指挥,梁桂华为副总指挥),共约三千人。工人纠察队下辖七个联队,其中刘楚杰为第一联队联队长, 沈青为第二联队联队长, 徐向前为第六联队联队长。邓发、黄甦、林锵云也为联队长。(二)在第四军教导团、警卫团官兵中进行准备起义的政治动员。

12月11日3时,在张太雷、叶挺、恽代英、叶剑英、杨殷、周文雍、聂荣臻等指挥下,第四军教导团、警卫团一部和工人赤卫队,分别向广州市各要点突然发起攻击,首先歼灭了驻城东北的沙河、燕塘的炮兵团等部。接着攻占市公安局和国民党广东省政府,并控制了制高点观音山(今越秀山)及八旗会馆。市郊芳村、西村等地农民两万人也同时起义,配合市内起义军作战。经过十多小时的战斗,除第四军军部、军械库和第十二师后方办事处等以外,珠江以北广州市区的国民党军队及保安队大部被歼,起义军缴获各种炮二十多门,各种枪一千多支。

  当日下午,工农兵代表在广州市第一公园召开了苏维埃大会, 广东海军亦派代表参加,一致拥护成立苏维埃政府。国际同情革命的人多称此为“广州公社”。大会选举苏兆征为苏维埃政府主席(苏在上海,到任前由张太雷代理),恽代英为秘书长,张太雷为人民陆海军委员,叶挺为工农红军总指挥,叶剑英为副总指挥, 徐光英为参谋长,周文雍兼工人赤卫队总指挥,罗绮园为农民军总指挥。广州苏维埃政府设在维新路红军总指挥部内,并公布了苏维埃政府的各项政策。

  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在南昌起义、湘赣边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蒋介石的一次英勇反击,是在城市建立工农兵政权的大胆尝试。这次起义虽然遭到了失败,但是起义军和工农群众的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给了中国人民以新的鼓舞, 保留下来的部分起义武装,壮大了广东东江地区的革命力量。

  广州起义使国民党和帝国主义受到很大震动。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十二日,国民党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 ,从江门、肇庆、韶关调回约三个师及驻广州珠江以南的第五军李福林部,在英、美、日、法帝国主义的军舰和陆战队的支援下, 从南、西、北三面向广州反扑。起义军在观音山、公安局等地同国民党军进行了浴血奋战,遭到严重损失,张太雷指挥作战时牺牲。起义军在敌众我寡、处境不利的情况下,余部一千二百余人,于13日晚,被迫撤出广州,后在花县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师,叶镛(后徐向前)任师长,袁裕(即袁国平) 任党代表,徐向前任参谋长,王侃如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十团 (团长白鑫,党代表徐向前兼)、第十一团、第十二团。工农革命军第四师经从化、紫金等地,进至海丰、陆丰县境,加入了东江地区的革命斗争。另有少数人员撤往北江地区,加入了南昌起义军朱德、陈毅领导的部队。

7.湘南起义

  大革命失败后,湘南共产党组织遭到破坏,人民群众遭到屠杀,处于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但是共产党和人民继续 进行着斗争。1927年冬,中共湘南特委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共湖南省委的指示,在城镇和农村建立群众武装,为起义作准备。

  1927年11月上旬,朱德、陈毅领导南昌起义余部在江西省崇义上堡、文英、古亭地区完成整编和休息后,继续北进,在湖南省桂东地区,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三营会合。12月26日,南昌起义军转移到广东省仁化,与中共广东党组织取得联系,同时接到中共中央的来信,要部队于十五日赶到广州,参加起义。部队当即兼程南下,进至韶关附近时,已知广州起义失败,遂转到韶关西北犁铺头休整。

  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部由韶关附近转到湖南宜章县境,与当地中共党组织取得联系,共同决定举行起义。1月22日,部队智取宜章城,解除了团防的武装,逮捕了伪县长和保安队、挨户团头目二十多人,打开监狱,救出被捕的共产党员和群众,并发动群众,开仓济贫,揭开湘南起义的序幕。接着,南昌起义军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朱德任师长, 陈毅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下辖第一团、第二团。第一团团长朱德(兼), 第二团团长龚楚,副团长胡少海。并组织了宜章农军。

8.闽西起义

大革命时期,中共闽西的党组织,在平和、龙岩、上杭、永定等县进行了许多活动。1928年3月至6月,为贯彻执行党的“八七会议”确定的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中共福建平和、龙岩、上杭、永定党组织, 领导本地农民举行了起义。

平和起义 大革命失败后,朱积垒、陈采芹、朱赞相等福建省平和县共产党组织负责人,在以闽粤边界的长乐村为中心领导群众进行抗租、抗捐、抗税斗争。1928年2月11日,中共平和临时县委在县城九峰中学召开第一区农民代表大会,恢复农会,会议被国民党破坏,并被抓走二十多人。广大群众纷纷要求举行起义,打进县城,营救被捕人员。县委根据群众要求,决定武装全县农会会员,成立福建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一团,朱积垒任团长。3月7日,独立第一团和各乡农民武装在长乐集中,8日攻进城内,救出被捕农会会员, 没收地主豪绅财产,分给贫苦农民。当天,驻漳州的国民党军张贞部,在保安队配合下,进攻九峰农军。在敌军即将赶到县城的情况下,为了保存力量,起义军主动撤出县城,转入农村,在闽粤交界的平和、大埔、饶平山区坚持游击战争。

龙岩起义 党的“八七会议”决议传达到闽西地区后,中共福建省龙岩县委负责人郭滴人、邓子恢、罗盛怀、陈品三, 在龙岩城南十多公里的后田积极准备起义。1928年春,龙岩县委决定乘地主豪绅利用青黄不接,肆意囤积粮食,农民更难活下去的时机,举行起义。4月3日,有组织的群众冲进关帝庙,要求地主豪绅把用公堂款买来的祭品分给群众,地主豪绅密谋镇压。是夜,二十多名青年农民镇压了地主豪绅的爪牙,收缴地主豪绅的武器,并把地主豪绅扣押起来。后田起义胜利后, 附近的郑邦、龙聚场、邓厝、孟头等乡村的群众,也举行起义。逃到龙岩的地主豪绅, 凑集经费一千五百元, 买通国民党军前来镇压。国民党军陈国辉部一个营进攻后田。农民起义武装在进行了英勇抗击后,在县委负责人指挥下,撤到龙岩、永定交界的奇迈山一带,进行整编,成立一支二十多人的游击队,陈锦辉任队长,在岩、永边界山区坚持斗争。

上杭起义 1927年,福建省上杭人民不堪国民党的抓丁派夫、横征暴敛,在中共上杭县委负责人郭慕亮、邓子恢的领导下,积极准备举行武装起义。在北乡的蛟洋二十多个乡村内,建立了农民自卫军和敢死队,达八百余人。1928年6月25日,军阀郭凤鸣部的一个连长,伙同民团到蛟洋抢牛,被蛟洋农民军打死。郭凤鸣派出部队,围攻蛟洋。在县委书记郭慕亮和农民自卫军总指挥傅柏翠的指挥下,农民自卫军和敢死队奋起抵抗,激战三天三夜。由于敌众我寡,农民自卫军和敢死队撤退到古田山区,随后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由傅柏翠带领,在上杭北四乡坚持斗争; 另一部分由郭慕亮带领,参加六月的永定起义。

永定起义 大革命失败后,张鼎丞、罗秋天、阮山、卢肇西、陈正、曾牧春等中共福建省永定县委领导人,深入溪南、湖雷、金峰等地农村,领导群众进行抗捐、分粮斗争,进而发展到建立准备起义的武装组织——铁血团。对此,国民党驻军和永定县政府十分仇恨,积极研究和采取对策。1928年5月初、国民党军独立第四师张贞部一个营,突然袭击中共溪南区委所在地——金砂公学,抓走五名共产党员和农会干部。面对国民党的镇压,溪南群众纷纷要求进行武装反抗。在区委和张鼎丞的领导下,各乡村的铁血团迅速从几百人发展到几千人,群众筹资集款购买枪弹, 自制冷兵器,积极进行军事训练,准备武装起义。5月,中共永定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金峰大山的石岭湖塘小学召开,决定领导群众举行起义,攻打永定城,并制定具体计划:首先在湖雷、金峰地区起义, 调动永定城守敌出城,然后由溪南农民武装乘虚攻取县城。会议决定由张鼎丞任起义总指挥,罗秋天、阮山,卢肇西协助。

  6月29日,经过充分准备,按计划先在湖雷、金峰起义。驻永定城敌一个营主力,于30日离开永定城,开往湖雷、金峰镇压起义群众。当天下午,铁血团四千余人,在张鼎丞指挥下,分三路攻城,次日晨攻进城内,救出被捕的人员。由于没有经验,起义军没有占领城墙和制高点。而敌人乘机抢占制高点,进行反扑。起义军同敌激战三昼夜。敌一个营主力回城, 起义军撤出战斗,回溪南农村,开展土地革命和苏维埃运动。7月初,永定起义武装在金砂进行整编,组成一个营,张鼎丞任营长,邓子恢任党代表。8月,召开溪南区工农代表大会,成立溪南区苏维埃政府。永定起义,是当时福建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起义。

  闽西起义,既为建立闽西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基础,不久也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九师,为建立红军第十二军准备了有利条件。

9.平江起义

  敌人为了加紧“清剿”平江、浏阳地区,1928年6月将独立第五师从湖南省南县地区调到湖南省平江县。早在年初,中国共产党即在这个师秘密地建立了党的组织。第一团团长彭德怀就是共产党员。1928年7月上旬,中共湖南省委派滕代远到平浏地区恢复湘鄂赣特委,任特委书记,并同独立第五师共产党组织取得联系,准备于必要时举行起义。7月中旬, 敌人发现独立第五师第三团营长黄公略是共产党员,立即电令逮捕。

  在这一紧急情况下,共产党组织决定立即举行武装起义。经过准备后,7月22日,第一团在彭德怀、滕代远、邓萍等领导下,在平江城宣布起义。起义部队占领了独立第五师师部、国民党平江县政府、警察局、监狱等处,解除了独立第五师直属队、民团和警察局等一切反动武装,俘敌两千余人,缴获枪近一千支,逮捕土豪劣绅三百余人,从监狱中救出群众三百余人。

  与此同时,黄公略领导的第三团第三营,贺国中领导的独立第五师随营学校,也分别在嘉义市、岳阳举行起义,并到平江城与第一团会合。

  平江起义,有力地推动了湘鄂赣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起义成功后,遂于24日成立了平江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苏构堂为主席。同时,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第十三师,彭德怀任军长兼师长,滕代远任军党代表兼师党代表,邓萍任军和师参谋长,下辖第一团、第四团、第七团。第一团,团长雷振辉,党代表李灿; 第四团, 团长陈鹏飞,党代表黄公略;第七团,团长黄纯一,党代表贺国中。还有特务连、迫击炮连、机枪连、电话队、卫生队等。并成立了中共红军第五军委员会,邓萍 (后滕代远)任书记,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贺国中、黄纯一、李灿、李光、张云生、贺夷等为委员。全军共两千五百多人,一千五百余支枪。

10.大冶起义

1929年12月14日, 驻湖北省大冶县国民党军独立第十五旅排长程子华等,在红五军第五纵队配合下,率领所在的第五连及第六连部分士兵举行起义。第五纵队将起义部队编为第二支队,程子华任支队长, 陈奇任党代表。之后又将第十二军与原第二支队合编为第三支队,由第十二军军长谢振亚任支队长,游雪程任党代表。至十二月底,第五纵队发展到六千多人。

11.鄂东南武装起义

1929年春,中共大冶中心县委,领导湖北省阳新、大冶、通山、鄂城、咸宁、蒲圻等县, 先后爆发了以“四抗”(抗租、抗债、抗捐、抗税)斗争为主要内容的武装起义,并以四十人的手枪队为基础, 成立鄂东南地区第一支游击队。游击队成立后,攻打阳新大王店、白沙、通山、黄沙、大畈等地民团。1929年9月,中共大冶中心县委决定,将大冶、阳新等县游击队集中起来,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谢振亚任军长,约二百人,一百余支枪。后改编为红八军第三支队。

12.宁都起义

由国民党军原西北军一部分改编的第二十六路军,于1931年春调到江西,参加反对红军的“围剿”。但是,中央革命根据地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全国的抗日反蒋浪潮,给这支有共产党秘密组织的部队以很大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第二十六路军要求回北方参加抗日,遭到蒋介石的拒绝,促使该部广大爱国官兵加深了同蒋介石的矛盾。在此情况下,中共第二十六路军特别支部计划举行起义。中革军委批准了这个计划,并派王稼祥、刘伯坚、左权等到宁都城东南的固村就地进行联络和指导。12月14日,第二十六路军一万七千人,在参谋长、共产党员赵博生和旅长季振同、董振堂和团长黄中岳等率领下,乘第二十六路军总指挥孙连仲离队之机,逮捕了抗拒起义的军官,在宁都城举行起义。起义后,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季振同任总指挥,肖劲光任政治委员,董振堂任副总指挥,赵博生任参谋长,刘伯坚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十三军、第十四军、第十五军。

  第十三军:董振堂兼任军长,何长工任政治委员,刘耀曾任参谋长。下辖第三十七师(政治委员李涛)、第三十八师(师 长李教泽,政治委员刘型)。每师两个团。

  第十四军:赵博生兼任军长,黄火青任政治委员,朱冠甫任参谋长。下辖第四十师(师长边章五,政治委员程子华)、第四十一师(师长李锦亭,政治委员李翔梧)。每师两个团。

  第十五军:黄中岳任军长,左权任政治委员,张少宜任副军长,肖世俊任参谋长。下辖第四十三师(师长卢寿椿,政治委员高自立)、第四十四师(师长苏进, 政治委 员唐天际)。每师两个团。

13.鄂中鄂西起义

1927年9月10日,中共鄂中特委负责人肖仁谷、邓赤中等,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和湖北省委关于秋收起义的具体计划,领导二十五名武装农民,首先在沔阳的戴家场捕杀了罪大恶极的土豪涂老五,打响了暴动的第一枪。随即,暴动群众组成游击队,队长肖仁谷(后卢光湖、邓赤中), 在沔阳、监利、潜江三县交界地区开展游击活动,处决豪绅、恶霸和反动官吏,焚毁他们的田契,分配他们的土地和财产。十一月下旬,游击队攻占沔阳县城,消灭了反动团防组织,镇压了反动县长及一批土豪劣绅,从监狱中救出了县委书记娄敏修等数十人。在斗争中,鄂中游击队发展到二百余人,枪八十余支, 成为特委领导的主要武装力量。

沔阳暴动不久,中共鄂西特委领导公安县委以邹资生、樊学赐、杨云祥等秘密掌握的几支团防武装和该县第六、第七两区的共产党员、农民协会会员等共约三百余人,于9月下旬发动起义,首先袭击了江陵县商业重镇弥陀寺,继占公安县城(今南平镇)三个多月。以上几支起义队伍,以后编成了中共鄂西特委领导的公安游击队(队长杨云祥、后樊学赐), 不久,又组成工农革命军第五军第三十七团。沔阳、公安起义后,石首、监利、江陵、荆门、当阳、天门、枣阳、汉川等县,也相继举行了起义,又建立了石首游击队(队长吴仙洲、后李兆龙)、监利游击队(队长贺锦斋)、华容游击队(队长朱祖光)、枣阳游击队(队长程克纯)。

  1928年1月,中共湘西北特委主要成员周逸群、贺龙奉中共中央指示,前往湘西北地区组织工农武装,开展游击战争。1月下旬,周逸群、贺龙路过洪湖地区监利县时,正逢鄂中、鄂西特委在组织年关暴动。于是,周逸群、贺龙向鄂中特委和石首中心县委传达了在湘鄂边界组织工农革命军、开辟根据地的指示,遂将肖仁谷领导的公安游击队和吴仙洲领导的石首游击队,与贺锦斋领导的监利游击队,集中在监利县下车湾会合,组成第四十九路工农革命军,贺龙任总指挥,下辖第一大队(大队长滕久云)、第二大队(大队长史庶元)、第三大队(大队长肖仁谷,后吴仙洲)。全军五百多人,三百多支枪。

14.桑植起义

荆江两岸年关暴动胜利后,周逸群、贺龙根据中共中央的原定意图,在石首县焦山河召开湘西北特委会议,制定了“依山建军,再向平原发展”的方针,决定把第四十九路工农革命军交给石首中心县委和段德昌指挥,继续在洪湖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相机消灭敌人。会后,周逸群、贺龙率领贺锦斋、卢冬生、李良耀等十余人于1928年3月上旬到达湘西北桑植地区,立即着手建立革命武装。

  中共湘西北特委鉴于贺龙在大革命前就在桑植一带活动,熟悉各方面情况,有很高的社会声望和号召力,而且他的不少亲友、旧部拥有一些土著武装(其中有的受过大革命的影响),遂决定由贺龙出面进行联络。经过多方面努力,到三月下旬,即联络了王炳南、刘玉阶、李云清、钟慎吾、谷志龙和贺英(贺龙的姐姐)领导的土著武装十数支,三千余人,七百多支枪, 打起工农革命军的旗号,一举攻克桑植县城,组成了中共桑植县委,在湘鄂边界的万山丛中,升起了第一面工农武装割据的战旗。

  是年4月初,国民党军第四十三军第五旅倾巢出动,乘起义军立足未稳,向桑植县城和洪家关扑来。还没有来得及整顿和改造的工农革命军,经过洪家关、黎树垭、苦竹坪三次战斗,遭到严重失败。周逸群与特委失去联系而转往洪湖地区组织武装。贺龙前往桑植、鹤峰边界的红土坪一带,收集失散队伍三百余人,开展游击战争。六月,敌军第四十三军第五旅从桑植城西撤,贺龙率部在小埠头伏击敌后卫,击溃其一部,复占桑植地区,部队发展到一千五百余人。

  1928年7月,根据中共湖南省委的指示,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贺龙任军长,恽代英任党代表(未到职),黄鳌任参谋长,陈协平任秘书长。下辖第一师: 师长贺锦斋,党代表张一鸣。下属第一大队(大队长王炳南)、第二大队(大队长滕久云, 后文炎); 文南浦支队;贺炳南(贺桂如)支队; 贺佩卿支队等,全军共一千五百余人。与此同时,成立了以贺龙为书记,陈协平、李良耀、贺锦斋、张一鸣为委员的中共湘西前敌委员会,统管湘西地区党和工农革命军的工作。

15.石门起义

1928年1月,中共湘西特委指派张仲平到石门,布置年关斗争,随即在石门南乡和北乡发动起义,打击了敌人。3月下旬, 敌第四十三军一个团进攻石门,逮捕和残杀了苏青镐、伍逸如等十七名共产党员, 制造了“石门惨案”。为了回击敌人的屠杀,陈昌厚、郭天明、佘策源、曾庆轩、袁任远等带领暴动队,于5月上旬夜袭了花薮区的寺垭铺的敌人,树起了南乡起义的大旗。接着突袭了蒙泉区的聂家巷, 打死敌团总梅春甫及团丁多人,震动了石门南乡。此时,福田、白洋、盘石等区的共产党员也相继带领群众起义。为了有力地打击敌人,根据党的指示,各起义队伍组成了湘西工农红军第四支队,佘策源任支队司令员,袁任远任党代表(后由陈昌厚继任)。下辖两个中队。不久,这支队伍迅速发展到数百人,在纵横二百余里的地区形成了一块游击根据地。

16.湘东南起义

1930年11月,中共湘东特委组织了湘东南起义,提出:“战争紧急总动员,实行湘东南起义,打到南昌,直下九江,会师武汉,争取一省和数省首先胜利”的任务; 把各级党、团、政府及群众组织的领导机关,合并为领导起义的各级行动委员会,将根据地基础较好地区的革命群众,按军队体制编为纵队、支队、大队、小队,分路向茶陵、攸县、醴陵、萍乡等县出击。湘东独立师奉命参加了这次起义,首先在攸县歼敌一个挨户团,接着连克茶陵、安仁两县城,歼敌两个保安团,接着在麻子坡、郭家山、梁子沟、马拦前南山等高地,全歼醴陵、攸县、衡山三县保安团等部共七百余人。正在红军准备北上进攻醴陵时, 敌新编第三十一师突然向湘东红军独立师猛扑过来。在强大敌人进攻下, 红军遂停止了湘东南的起义行动,退回湘东革命根据地莲花地区。

17.黄麻起义

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后,中共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委和中共麻城县委,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和中共湖北省委关于秋收暴动的指示与部署,分别制订了起义计划,并从9月26日起,领导数千农民举行秋收起义,先后在七里坪、紫云、乘马、顺河等镇召开群众大会,实行土地革命,没收地主财产,打击反革命活动。这是黄安、麻城地区贯彻“八七会议”精神的首次行动和重要准备。但由于领导上缺乏经验,没有把群众斗争引向深入,没有建立政权和军队,有些地区运动暂时陷于停滞状态。

  10月,中共湖北省委得悉上述情况后,遂先后派王志仁、吴光浩、刘镇一等前往黄麻地区,建立了中共黄麻特别区委员会,随后又成立了黄麻起义总指挥部,领导起义的准备工作,并改组了中共黄安县委,王志仁为书记,以继续发动和领导黄安、麻城两县的武装起义。11月3日,中共黄麻特委在七里坪召开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决定以黄安、麻城两县农民自卫军为骨干,配合群众武装,首先夺取黄安县城,并在起义胜利之后建立工农革命政府和革命军队。会后,积极进行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

  11月13日,黄麻特委得悉敌军一个团来黄安城,决定进攻县城,消灭该敌,夺取武器武装自己。于是,指挥农民自卫军向黄安城进发。两万多群众手执刀矛土枪,从四面八方涌向黄安城。14日晨, 农民自卫军攻入城内,得知敌军主力未到,到达的仅系设营人员,便向伪县政府进攻,缴了四十余名警察的枪,俘伪县长贺守忠等官员,摧毁反动县政府。起义军共缴获枪三十余支,子弹九十箱; 打开监狱,释放被捕群众。

 起义胜利后,11月18日,召开盛大集会,宣告黄安县农民政权正式成立,曹学楷当选为县农民政府主席。

  11月中旬,中共黄麻特委根据中共中央和湖北省委的指示,将黄安、麻城两县农民自卫军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黄安县农民自卫军为第一路,麻城县农民自卫军为第二路。潘忠汝为鄂东军总指挥兼第一路司令,吴光浩为副总 指挥兼第二路司令。戴克敏为鄂东军党代表兼第一路党代表。刘文蔚为第二路党代表。共三百余人。工农革命军鄂东军的建立,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建军的起点。

18.商南起义

1929年2月3日,中共豫南特委将商城南部党组织委托黄麻特委领导,黄麻特委(后改鄂东北特委)便将商城南部、罗田北部、麻城东北部等地区,划为鄂豫皖特别区,成立特别区委,徐子清任书记。5月初,鄂豫皖区委根据形势,在平头山召开会议,决定举行起义,由徐子清、肖方负责总的指挥,廖炳国负责联络。起义时间定在5月6日。

  5月6日,起义按计划进行。丁家埠民团教练兼班长、共产党秘密组织的支部书记周维炯,白天以值星班长身份,借口内务整齐,将枪支弹药集中在一起,以利控制; 又以另一名共产党员违反值星班长命令之名,罚在晚上站第三班岗。晚上, 民团队长聚众狂饮,全体共产党员轮番劝酒,将队长及不可靠的团丁灌醉。然后,全体党员立即动员,逮捕队长,收缴武器,宣布起义。与此同时,李家集民团内部的秘密党员所发动的起义也很顺利。肖方、毛月波、廖业祺、徐其虚、詹谷堂等,在牛食畈、斑竹园、吴家店、白沙河、南溪举行的起义也都成功。一夜之间,反动民团杨晋阶部基本瓦解; 柯寿恒、郑其玉部除被歼的以外,其余逃往罗田、麻城。起义武装控制了商城南部的和区、乐区(行政区)。

  起义胜利后,5月9日,各起义武装到南溪 (今属安徽省金寨县)集中,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师,周维炯任师长,徐其虚(后戴若抗)任党代表,漆德伟任副师长,漆海峰任参谋长,漆雨元任政治部主任,下辖两个团。第九十七团, 团 长漆德伟(兼),党代表赵志祥;第九十八团,团长肖方。全师共一百余人枪。第三十二师是鄂豫皖地区的第二支红军,也是后来红军第四方面军的一个重要部分。

19.六霍起义

1929年10月6日,中共安徽省六安县委召开党员代表大会,传达中共“六大”决议,讨论和检查了起义准备工作。大会还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改组了中共六安县委为六安中心县委(辖六安、霍山、霍丘、合肥、寿县、英山县),舒传贤任书记。会后,六安地区党组织立即开始了准备起义的活动。

  11月7日,驻六安独山自卫团逮捕该地农会秘书,搜去农会文件。中共独山区委和农会决定动员群众携带武器去营救,实际上就是武装起义的开始。8日晨,数千农民将自卫团包围,营救出被捕人员, 并要求自卫团全部缴械。自卫团撤退,起义队伍占领独山。六安中心县委为配合独山起义,通知各区县迅速行动。接着,将起义武装编为一支七十余人的游击队。17日,游击队会同赤卫队两千三百余人围攻麻埠,连攻四天,给敌以很大震动。

  霍山县委接到六安中心县委通知后,也在西镇区发动了武装起义。起义武装在红军第三十二师支援下,消灭了西镇区区公所,攻克漫水河、闻家店、燕子河等地,缴获枪五十余支。西镇起义武装编成一个三百六十余人的游击队,徐育山任总指挥。此后,敌西镇区自卫团残部三次来犯, 均被游击队击退。

  在独山起义后,金家寨和徐家集也爆发了武装起义,都组成了革命委员会和游击队。

  六霍起义是鄂豫皖边区地区第三次规模较大的武装起义,使六安、霍山地区敌人惊慌万状,昼夜不安,前来镇压。11月21日,敌独立第一旅一个团由霍山增援麻埠,一个团由六安占独山。敌占麻埠、独山后,制造白色恐怖,杀人放火。六安中心县委决定把游击队组成一支红军。1930年1月20日,六安中心县委把游击队集中到流波,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三师,徐百川任师长,姜镜堂(即张明)任政治部主任,共二百余人,一百四十支枪,编为两个团。第一○六团, 团长冯小田,党代表余爱民; 第一○七团,团长徐育山,党代表孙能武。师部有政治部,参谋、军务、军需、副官等处。红三十三师是鄂豫皖边界地区第三支红军, 也是后来红军第四方面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百色起义

第一次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就有一定的工作基础。1929年6月,蒋介石打败桂系军阀之后,任命反桂投蒋的原桂系将领俞作柏为广西省政府主席,李明瑞为广西“绥靖”公署主任兼军事特派员。俞作柏、李明瑞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拥护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一直同共产党保持联系。应俞、李的要求,中共中央于1929年6月,指派邓斌(即邓小平,中共中央代表)、张云逸、陈豪人、龚鹤村(即龚楚)、石赤峰、李谦、贺昌、叶季壮、沈静斋等共产党员到广西开展工作。邓小平和省委代理书记雷经天等,同俞、李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并采取公开和半公开的方式,恢复与发展了各地党组织,开展农民运动,建立农民武装。接着,俞、李安排了一批共产党员在政府和军队中工作;任命陈豪人为省政府机要秘书,任命张云逸为广西省警备第四大队大队长和教导总队副主任,任命俞作豫为广西省警备第五大队大队长。9月1日,邓小平、贺昌代表中共中央在南宁主持召开了广西省第二次党代表大会。会议根据党的“六大”决议精神,决定建立苏维埃政权和工农红军。同时决定将中共广西省委改为广西特委,由雷经天任书记,受中共广东省委领导。

  1929年9月下旬,俞作柏、李明瑞在南宁宣布反对蒋介石。10月初,俞作柏、李明瑞因部下叛变而失败。俞作柏被迫出走香港,李明瑞率领警备第五大队撤往左江的龙州。在这种情况下,中央代表邓小平和中共广西特委决定,以共产党掌握的武装两千余人,准备举行武装起义,建立红军和苏维埃政权。邓小平在布置了右江地区的起义工作后,于11月上旬启程去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途经龙州时,又布置了左江地区的起义工作。李明瑞毅然同意参加起义。

  同年12月11日,广西省警备第四大队、教导总队和右江农军两千八百余人,在百色举行起义,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红七军党的前委,张云逸任军长,邓小平任政治委员和前委书记,龚楚任参谋长,陈豪人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一纵队、第二纵队、第三纵队及特务营和教导队。第一纵队(由原警备第四大队改编), 李谦任纵队长, 沈静斋任政治委员, 下辖第一营(营长何莽)、第二营(营长王展)、第三营(营长雷竹平); 第二纵队 (由原机关枪营、特务营及地方武装合编组成), 胡斌任纵队长,袁任远任政治委员,下辖第一营(营长符镇)、第二营(营长冯达飞)、第三营(营长黄冕昌);第三纵队(由东兰、凤山等地农民武装合编组成), 韦拔群任纵队长,李朴任政治委员,钟鼎任参谋长; 特务营,营长符录; 教导队,队长许卓。翌年秋,又成立第四纵队,黄治峰任纵队长,罗少章任政治委员。

  百色起义的第二天(即12月12日),右江苏维埃政府成立,雷经天任主席。此后,在广西特委领导下,右江地区陆续建立了百色、平马、东兰、凤山、隆安等十余县的苏维埃政权,各县农军改编为赤卫军,同时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使右江根据地初步建成。

21.龙州起义

根据中共中央代表邓小平和中共广西特委的决定,1930年2月1日,广西省警备第五大队和左江工农赤卫队,在龙州宣布起义,遂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简称红八军), 俞作豫任军长,邓小平兼任政治委员,宛旦平任参谋长,何世昌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一纵队、第二纵队、第三纵队。第一纵队,何家荣任纵队长,潘裕明任政治委员,袁也烈任参谋长; 第二纵队,宛旦平兼任纵队长,涂振农任政治委员; 第三纵队,黄飞虎任纵队长。全军共约两千人。

22.弋横起义

1928年1月1日,中共江西省横峰区委书记方志敏,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确定的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在弋阳县窖头村召集弋阳、横峰、贵溪、铅山、上饶等五县共产党员会议,决定发动农民举行年关起义,并组成了以方志敏为书记,黄道、邵式平等为委员的工作委员会和总指挥部,领导起义。

  窖头会议后,弋阳、横峰地区的广大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抗租抗债斗争,迅速组成了八十多个农民革命团体。1928年1月底,农民革命团体在横峰楼底兰家村解除了来勒索烧煤税款的国民党反动警察的武装,揭开了弋横起义的序幕。接着,总指挥部通令各地立即起义。数日间,起义区域纵横遍及百余里。为了扩大起义的胜利,在方志敏指挥下,起义队伍分五路向外发展:第一路,由花春山、邹秀峰、黄瑞喜、兰广平等指挥, 以楼底兰家村为中心,积极向横峰城和弋阳县发展; 第二路,由吴先民、黄球、钱壁,等指挥,以青板桥为中心,积极向铺前、霞坊等地发展; 第三路,由程伯谦、黄立贵、邵金辉等指挥, 以枫树坞为中心,向葛源、横峰等地发展; 第四路, 由黄镇中、方远辉、方远杰等指挥,以漆工镇为中心,向中湖板、芳家墩、姚家一带发展; 第五路,由雷夏、余汉潮等指挥,以樟树墩为中心,向杨家店、花亭寺发展。起义部队在半个多月的战斗中,捷报频传,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23.海陆丰起义

1927年4月30日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广东省海丰县农民自卫军举行起义,迅速攻占县城。接着,又进驻陆丰县城。5月1日,召开庆祝大会,宣布海丰县人民政府和陆丰县人民政府成立。5月9日,因敌人反扑,起义队伍主动撤出海丰城。

  1927年9月7日至16日,中共东江特委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为接应南昌起义军南进东江的行动,领导海丰县和陆丰县的农军和农民群众举行秋收起义,占领了海丰县城和陆丰县城。不久,国民党军队进攻海丰和陆丰,农民起义军遂转至海丰、陆丰、惠阳、紫金四县交界处的山区,坚持斗争。10月6日,南昌起义军第二十四师一部共一千三百余人进入海丰、陆丰地区,奉命整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董朗任师长,颜昌颐任党代表,王备任参谋长。下辖第四团(由南昌起义军改编)、第五团(由海丰县和陆丰县农军合编组成)。

  同年10月30日,中共东江特委乘粤桂军阀在粤桂边境进行混战,粤东敌兵力比较空虚之隙,领导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和海丰、陆丰两县农民自卫军及广大农民群众,再次举行起义,接着占领了海丰、陆丰两县全境。11月,陆丰县和海丰县分别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开始分配土地。

24.浙南农民武装起义

1928年春夏,浙江省南部的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响应中共温州中心县委的号召, 相继举行起义。3月,瑞安驮山的农民群众,在共产党员陈卓如的带领下,首先发动起义,建立了浙南第一支脱产的农民自卫队,共十六人,后扩大到二百余人。5月,共产党员雷高升在永嘉县楠溪组织了一千多人的农民起义队伍,遂即向重要城市温州发动进攻。敌人得知,调集重兵拦截,起义队伍折返原地。与此同时,瑞安仙降区蒋岙村附近的农民一千余人,在共产党员林直斋带领下,举行了起义,在进攻瑞安城途中,因情况发生变化,撤返原地。6月6日,共产党员王国桢、叶挺鹏带领平阳矾山、马站等地起义农民千余人, 分三路向平阳城进攻,在城门外与守敌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后因敌增加,起义队伍为避免过大损失,主动撤至农村。6月8日,平阳一百多起义的农民,成功地袭击了金乡伪警察分局,缴获枪二十二支。

  同年8月,永嘉县五瀨村胡协和、胡振盛发动二十余人,组织了一支农民武装。这支武装成立后,即攻打沙头区霞渡塘伪警察所,击毙所长,缴获枪二十余支,首战告捷,队伍迅速发展到八十余人。9月,胡协和等又联合溪口戴盛为领导的农民武装一百多人,攻打驻枫林八湾的伪浙江省保安第四团第二连。因被敌发觉,起义队伍撤到岩坦区黄山。这时,起义队伍扩大到二百余人,枪二百余支,并推选胡协和、胡振盛、胡协真、周新潘、戴盛为、周锡品、潘善琴等为领导人。年底,中共温州中心县委派王国桢、李振声、雷高升等到永嘉县碧莲区的白岩、下邢、上董、山下、二十四寮、上横等地活动,发动群众,进行减租减息,建立农会和农民武装,进行武装斗争。

25.“五一”起义

1928年4月30日夜,根据中共江北特委的指示,共产党员沈毅和王庆生等人,首先在泰兴县八字桥举行起义,打死伪警察四人,缴获长短枪四支,并在刁家网公开竖起起义的旗帜。5月1日,中共泰兴县委在这里成立起义指挥部,举行誓师大会。参加会议的有尹家垛、官柴厂、西楼家、三岔河、分界、沿河等地起义农民四百余人。会后,起义队伍将地主的粮食和衣服分配给贫苦农民,捣毁了伪警察所。到五月二日,全县投入起义的农民达四万人,声势浩大, 敌人闻风丧胆。

  与泰兴县举行武装起义的同时,如皋县江安区周严墩小学校长徐芳德带领部分群众,袭击了文武殿敌警察队一个班,缴获枪十余支。5月1日,中共如皋县委在朝西庄举行三千余人的誓师大会。会后,起义队伍编成四个大队,分南北两路行动。南路攻打周庄头,诱歼大地主周伦如的“保卫团”。北路攻下蒋家埭。5月2日,在周严墩召开大会,宣布成立如皋县苏维埃政府。次日,敌警察大队前来袭击,起义队伍被迫转移。其间,靖江县北乡的农民也举行了起义,并一度攻入季家市; 南通县刘桥几千名农民,开展了反对牛捐的斗争。

  在强大的农民起义面前,国民党江苏省地方政府和土豪劣绅,组织正规军和地方武装保安团、警察队前来镇压。在此情况下, 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加上起义队伍缺乏经验,各县起义武装先后遭到挫折, 队伍解散,一些领导人和共产党员被捕遇害,起义失败。但各县县委仍领导群众继续进行斗争。

26.清涧起义

1927年9月25日,中共陕西省委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决定举行武装起义,首先在国民党陕北军阀井岳秀部第十一旅中举行起义。当时,井岳秀部第十一旅三个营分别驻宜川、延川、延长、清涧等地。由于共产党人谢子长在该部几年的兵运工作,该旅第三营党的基础较好。为组织领导好起义,中共陕西省委指派唐澍、白乐亭到清涧,成立了起义指挥部陕北军事委员会,唐澍任书记,进行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而军阀井岳秀为了控制该部,杀害了倾向革命的第十一旅旅长石谦,并企图以换防的名义,消灭共产党控制的第三营。陕北军事委员会有鉴于此,决定利用敌换防这一有利时机,举行起义。

  10月14日,第十一旅第三营在清涧起义,15日到延川,第二营第四连也参加了起义。起义部队17日占领延长,击毙第二营营长,缴了第二营另两个连的枪。27日占领宜川,第一营除营长、代理旅长康子祥带少数人逃跑外,其余大部人员参加了起义部队。加上沿途参加的知识青年, 部队扩大到一千七百余人,三千多支枪, 仍沿用第十一旅番号,第三营营长李象九任旅长,唐澍为参谋长。下辖第一营(营长谢子长)、第二营(营长王有才)、第三营(营长李瑞成)。这时,井岳秀令其第二师师长高双城调六个营的兵力,由延安进攻宜川。起义部队出城后遭敌堵击,大部散失,剩下三百多人突围到韩城西庄。部队到达西庄不久,旅长李象九乘参谋长唐澍赴省委汇报工作之机,接受了韩城驻军王保民的改编为独立旅。唐澍回来后,坚决执行省委的指示,带走部队。

  12月30日,唐澍、谢子长等根据中共陕西省委的指示,组成了新的军事委员会,同时将二百多人组成为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队,唐澍任总指挥,谢子长任副总指挥,阎揆要任参谋长,下辖四个队。原准备到清涧、保安群众基础较好的地区开展游击战争,途中误将敌一营为一个连加以进攻,结果伤亡很大,遂向西北撤退。行至延长的交口,又遭敌袭击,加之沿途逃跑失散,到达甘肃省合水县豹子川时, 只剩下十余人。这时,领导人回省委,其余人分散他去,清涧起义失败。

27.渭华起义

清涧起义失败后,中共陕西省委于1928年1月12日决定,由共产党控制的国民党军西北军新编第三旅许权中部准备起义, 并派唐澍、刘志丹等到该旅加强领导。4月下旬,刘志丹、唐澍等率新编第三旅一千余人,在由潼关开向华县高塘镇的途中,宣布起义。到达高塘镇后,起义部队于5月16日改编为西北工农革命军,刘志丹任军事委员会主席,唐澍任总司令,刘继曾任党代表,谢子长为副总司令,王泰吉任参谋长,芦少亭任政治部主任。部队编为第一大队(大队长赵五生)、第二大队(大队长谢子长兼)、第三大队(大队长武培谟)、第四大队(大队长雷天祥)和赤卫队(队长张汉泉)及骑兵队。

 5月1日,渭南县东原一万余农民在中共陕东特委领导人刘继曾、李大章、肖明等率领下,于崇凝宣布起义。同时,成立了崇凝区苏维埃政府和陕东赤卫队指挥部, 冯养浩为书记,李大德任赤卫队队长,薛自爽任赤卫队副队长。赤卫队共二百余人,编为四个中队和一个大刀队。6月上旬,刘志丹、唐澍等领导的西北工农革命军和冯养浩、李大德等领导的赤卫队,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打退了国民党军向高塘镇、崇凝的进攻。6月19日,敌增至三个师的兵力,再次进攻高塘镇、崇凝, 工农革命军和赤卫队进行英勇抗击后,向洛南方向转移。7月初,工农革命军在洛南城西北地区遭到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的进攻,唐澍英勇牺牲,部队被打散,少数人分散转入隐蔽斗争。渭华起义虽然遭到失败,但为尔后西北地区开展武装斗争培养了骨干。

28.旬邑起义

1928年5月16日,共产党员许才升、吕佐乾等,根据中共陕西省委的指示,在清水塬地区组织和领导十五个村庄的农民群众,手执刀、剑,向旬邑城发起进攻。17日一举攻入城内。5月25日,成立中共旬邑县中心党支部,吕佐乾任书记。同时,成立旬邑苏维埃政府,许才升任主席。并将起义部队编为工农民主政府红军渭北支队,程永盛任总指挥,下辖三个连。接着,许才升率领队伍出城,到北后区、职田、太峪等地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粮食,革命运动迅速扩大到全县。正当革命斗争进入高潮之际,6月8日,许才升、吕佑乾等领导人被敌杀害,起义军即自行解散,起义失败。旬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旬邑人民一直进行着英勇的斗争。

  在渭华、旬邑起义的同时,陕西礼泉、澄城等地农民在中共陕西省委的领导下,也先后举行了起义。5月,礼泉农民三万多人,在共产党员秋步月的领导下包围了县城,撤销县长,惩办豪绅。澄城农民在共产党员吴卜亭等领导下,也组织了“农民问政团”,并缴了当地军阀赵桂堂七十多支枪。6月,绥德农民赶走了劣绅安文领,斗争了伪县长。在这前后,三原农民一万多人,在共产党员黄子文等领导下,举行游行示威,包围县城四天。后在国民党军阀马鸿逵部的镇压下失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共东江特委的建立和讨蒋武装起义(中)
黄麻起义
“八一”建军节,细数那些年风起云涌的革命起义
海陆丰根据地与海陆丰红军
蒋建农 刘潍豪||铸造人民军队:南昌起义军两支余部的发展历程
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与东江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