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寒外感投麻黄加时令药

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经验录—习方心悟(182)


候云野执业六十年,阅历丰富,以经方鸣世驰誉杏林。对外感风寒头痛、鼻塞、流涕、恶寒无汗,认为单独运用《伤寒论》麻黄汤功效不佳,增入疏风散寒药比较理想。常开麻黄汤加味方,一般三帖便愈。指出麻黄汤启鬼门发汗、桂枝温经、杏仁利肺止咳,缺乏驱邪宣散作用,添加荆芥、紫苏、羌活、藿香,即可弥补这一不足,使患者提前解除痛苦,事半功倍,头上插花。处方计麻黄10g、桂枝10g、杏仁10g、甘草6g、紫苏10g、藿香10g、荆芥10g、生姜6片,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连用三天。老朽曾投诸临床,很有疗效,堪称巧于化裁,推陈出新。

小郎中按:麻黄汤的经典方证原文是: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3)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36)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37)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46)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51)

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52)

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55)

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232)

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235)

麻黄汤是学习中医的第一首方剂,是针对太阳伤寒病的正方,伤寒论第35条提出了麻黄八症(发热、恶寒、头痛、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无汗、喘),只要见到上述症状就可选择麻黄汤。其针对的病机是寒邪郁闭体表,肺脏气机失于宣降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因此麻黄汤方中的药物就是针对解决这些失调所配伍组合在一起。关于方剂配伍组合的理论,小郎中非常推崇成都中医药大学陈潮祖教授关于方剂配伍的结构性理论。他提出临床组方从结构来看,组方主要是针对病机三要素:病因、病位、病性,包括三组常用药:

1、消除病因的药

2、调理脏腑功能的药,也就是定位 

3、流通、补充或固涩气血津液的药

有些方有四组药。除了这三组药外还要考虑五脏是一个管道系统,其经隧都是由肝系筋膜构成。 

这些经髓又有哪几种基本病理改变呢?一是紧张筋挛,二是松弛,三是破损,紧张的占比较多。

4、缓解筋挛的药

如麻黄汤里的甘草。病人脉浮紧、身痛、气喘,营卫运行之机闭阻。五脏经隧都是由肝主的筋膜组成。脉管紧张,气管筋挛均从肝治。《素问》:“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甘草用于缓急,缓解紧张痉挛。

关于以上理论和实践诸位可参考陈潮祖教授编著的《中医治法与方剂》。

张老在本文中传承候云野先生的经验,认为治疗太阳伤寒,麻黄汤力度尚显不足,应该再加入一些驱邪宣散的药物以增强疗效,也即是陈潮祖教授提出的针对消除病因的药。文中加味药物都做了示例。

目前在经方界有很多人提出经方不需要加减也不能加减,否则就失去了经方结构完整性。小郎中不同意此观点。经方是张仲景时代创制的方剂,张仲景也在《伤寒论》序言中指出了今之医的陋习“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许,便处汤药”。同时张仲景还提出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16)“若以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267)张仲景都在其条文中明确提出了要思经求旨,不可守旧,应该根据脉证,随证、依法治之。那么我们后世还怎么能说经方不能变化呢?当然这种变化也不能是随意的去变化,而是要找到方剂加减变化的证据,即方证和药证依据,依理、依法、依证治之,加减药物也要根据对应的药证去加减,否则就失去了法度,丢失了医理,临床上也不会收到好的疗效。至于怎么加减药物或者合方,小郎中建议按照陈潮祖教授关于方剂结构共性的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本文中所提到的荆芥、苏叶、羌活、藿香这几味药虽都有解表之功,但也有细微区别。荆芥、苏叶偏于祛风散寒,羌活、藿香偏于祛湿解表。其中苏叶散寒力强,善入气分,又能理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常常用来治疗内有气滞而又复感风寒之表证,而荆芥祛风力胜,又可利咽喉清头目祛风疹,并兼入血分,炒炭又能止血,不论外感风寒、风热,只要配伍恰当,皆可选用。羌活散寒湿止痛之力要强于藿香,而藿香除湿止呕逆作用要强于羌活,这些药物细微之间的差别是需要医者用心去体悟的,而不是说只要遇到太阳伤寒证就用麻黄汤加上这四味药,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临床上的药物加减并非如此简单粗糙。辨证论治功底的优劣就在于临床症状细微之处的鉴别,临床疗效的好坏也在于精确选方用药方面的差别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医生参考学习,患者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勿盲目试用,因自行试用产生的任何问题,本号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飞雪初降已暮天

烛影摇红忆残年

春来人言无限好

吾爱书城不羡仙

志存高远修仁术 勤勉笃行励后学

一襟明月,抱拙博览古今书

两袖清风,悬壶济世百年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竺友泉先生处方用药精选(一)(肖相如)
绍奇谈医(32)
百解散治小儿外感风寒,鼻流清涕
我的外感经验方(比西药输液见效更快疗效更好)
《伤寒论》名方速治小儿高热
居家常备中成药9(九味羌活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