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词入门基础:诗词的比与兴(下) - 冷月无声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诗词的比与兴(下)
写文章强调"开门见山",作诗则须委婉含蓄,因此往往先用鲜明的形象为抒情发端,所以又叫"起兴"。例如李白《将进酒》的前两句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用来形容光阴易逝、一去不返;接着两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慨叹人生之短暂;由此引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诗的前四句都是"起兴"句。又如张籍的《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第一句"洛阳城里见秋风"就是"起兴"句。"见秋风"三字是思乡的形象说法。前面例举李白《秋下荆门》时曾介绍了这个典故:晋朝的张翰,在洛阳作官,"因见秋风起",借口思念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就辞官回家了。
毛主席的《七律.冬云》前四句:"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是"起兴";后四句"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喜欢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乃"所咏之词也"。上例都是兼含比喻的兴,即兴中有比。比、兴往往密不可分。
用某种事物来寄托诗人的感情,古人也称之为兴。
晚唐诗人秦韬玉,是个既不满当时社会黑暗,又奔走于宦官之门谋求官爵的知识分子,写了首《贫女》,以一个未嫁的贫女的独白,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大意是:穷人家的女儿,从来没有着过华丽丝绸衣裳;准备托媒人说婆家时,自己更加感到悲伤。当今谁人爱我这样风采、格调高雅的女孩儿!都喜欢那些时髦发式的摩登女郎。我敢用十指来夸耀刺绣的灵巧;不愿把眉毛画得长长的,去跟人家攀比浓抹艳妆。深恨年年辛勤地压金线刺绣,总是为富贵人家女子做出嫁衣裳。这首诗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形象生动,在当时和后世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中引起强烈的共鸣。"为他人作嫁衣裳",至今仍为人们广泛引用。
宋朝抗金主战派领袖李纲,受投降派的打击、排挤,只当了七十天宰相就被罢了官。他在任湖广宣抚使时写了首《病牛》: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作者以"病牛"自况,表示了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怀。他被罢相之后,屡上疏主战,终不得行,忧郁而死。李纲虽不是北宋的名诗人,但他的这一名篇,却连同其爱国主义精神彪炳千秋。
明朝的民族英雄于谦,在蒙古贵族瓦剌内侵、虏走皇帝英宗之后,他拥立景帝,率京师军民击退敌人,后来英宗被释复辟,于谦被诬杀。曾作《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以石灰自况,寄托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大无畏精神和洁白情操。这首诗同李纲的《病牛》一样,流传甚广。
清人郑燮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此诗为题画而作,在赞美岩竹的坚定、顽强中,隐喻作者风骨的刚劲。
这类托物寄意的表现手法,和前面讲形象思维时所说的"移花接木"法,古人常称为"比兴"、"托兴"、"兴谕"、"讽兴"等。
毛主席在给陈毅的信中说,作诗"比、兴两法不能不用",但也不排斥赋的运用。指出:杜甫的《北征》一诗"可谓''敷陈其词而直言之也''然其中亦有比、兴。"。《北征》是杜甫回鄜州探望家小时,给皇帝写的一首五言古体长诗,是以诗歌体裁写的陈情表,向皇帝报告沿途所见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灾难,描写了自己妻子儿女饥寒交迫的生活,并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怀,规劝皇帝不要屈膝借兵回纥,引狼入室。诗人以赋为主、比兴为辅的表现手法,把叙事、议论、抒情、写景融为一体,成功地反映了当时的重大政治事件。
中国古代长篇记叙诗歌,大都采用"赋"的创作用法。例如汉魏乐府中的《焦仲卿妻》,除开头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外,其后三百多句基本上是直言诗;北魏乐府中的《木兰诗》,除最后四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是比喻外,其上数十句,全是直言叙事。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白居易善于以直书其事的创作手法,表现重大的政治题材、社会生活、民生疾苦,留下许多深刻感人的杰作。杜甫除《北征》之外,还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三吏》、《三别》等。白居易有组诗《新乐府》、《秦中吟》等。
上述诗篇都是古体诗,在今体诗即律诗中有没有"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有,并且其中亦不乏传世佳作。例如晚唐诗人李山甫写了首《上元怀古》。现在的南京市,唐代称金陵,又曾改名为上元,是三国东吴、东晋和南朝的都城。李山甫这首诗是总结南朝宋、齐、梁、陈短命的教训的:
南朝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
总是战争收拾得,却因歌舞破除休。
尧行道德终无敌,秦把金汤不自由。
试问繁华何处有?雨苔烟草石城秋。
这首诗基本上采用"赋"的创作手法,其中也有比、兴。李山甫在晚唐并不是很出名的诗人。唐人写金陵怀古的名篇很多,而恰恰这首诗被朱元璋这位农民出身、文化不高的皇帝看中了,请人写在屏风上,要后代子孙记取教训。
盛唐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基本上也是首直言诗: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诗以"少小"与"老大"相对比;"乡音无改"与"鬓毛衰"相映衬,又用儿童问话的情趣,抒发这位八十六岁老人,离家五十余载,久客伤老之情。这首源于生活,发自心底的好诗,成为传世名篇。
五代十国时的后蜀的花蕊夫人徐氏,蜀亡被掳入宋,宋太祖召她陈诗,她作了首《述亡国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这首直言诗,针对女祸亡国论,作了自我辩解,将男儿骂个痛快淋漓,抒发了她怨愤痛切之情,刻画出一个泼辣而不失委婉、不卑不亢的女性形象,后世诗评家每每乐道。
陆游的《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这是诗人八十五岁、奄奄一息、即将告别人世时,以遗嘱形式,对儿子倾吐未完成的心愿和殷切希望的绝笔诗。数百年来,万口传诵,发挥着振奋爱国精神的作用。
直言诗要写好,并不容易。从上面所例举的几首诗来看,有如下特点:一是抓住了历史的、政治的、社会的或生活的重大题材;二是作者炽烈的情感和高洁的心地犹如不须妆扮的美丽处子,和盘托出,更显得自然朴质之美;三是话虽直说,但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可见、可闻、可触的形象,也就是说,赋中有比、兴;四是不平铺直叙,有强烈的对比、鲜明的反衬,行文起伏跌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2首“霜降”诗词,12位古文名家,看看哪个最传神?
中国历史上最高水平的30首诗词排名榜
360doc个人图书馆〖诗词鉴赏〗唐代诗词赏析
中唐著名诗人——张籍最有名的三首诗,前两首你一定会背
怎样读懂古代诗歌
浅谈诗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