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谁说富不过三代?他们照样维持数百年辉煌

全文共1242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中国有句俗话,叫“富不过三代”,在大部分人看来,这似乎是一个无法打破的魔咒。首代创业者们艰苦奋斗创下家业,二代人目睹父辈艰辛,也能够守住家业,而到了第三代,积累的财富则很难延续下去了。

然而,这个对中国家族的财富传承魔咒却仿佛对徽商无效,他们屹立于中国商界400年,并打破“富不过三代”定论,倚靠的是对精髓的传承,不仅仅是企业、财富,更多的是精神。

最简单的传承:读书!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徽州人世代皆好读书,重视精神的更高追求。读书,也是徽商最简单的传承了。

闻名天下的紫阳书院

徽商好建会馆、书院,他们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踊跃捐资,在桑梓故里兴修官学、书院,广建义塾、文会,为乡里、宗族内的贫困子弟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有的家族明确规定,对族中聪颖好学但却无力从师的子弟,必须给予资助。对参加科举应试的学子,给予来往路费、笔札膏火、庆吊酬酢等方面的资助。这些规定,被详细地列入族规家法,世代遵行。他们坚信,智慧来自头脑,熟读诗书、及各类商经,是成功经商的第一步。

徽商学堂里的子弟

徽商还善著作及出版。他们把历代经商经验,及在经商中探索的道路,都写下来,然后出版成书进行传播开来。书本内不仅有很多商训,更多的是“干货”,譬如:做布匹的怎样挑丝绸;做染布的怎么辨别染料;到吉安经商要注意什么等内容,这些都是弥足珍贵的经商知识和重要经验。


长盛不衰靠的是什么?

徽商风靡商界400年长盛不衰,靠的更是徽商精神的传承。

坚韧前行的“徽骆驼”

徽商多从小背井离乡,外出创业。面对异地的陌生、商路的艰险,他们始终牢记祖训,肩负生存发展的重负,义无返顾地踏上开拓进取之路。正是这种矢志不渝、百折不回的勇气和经历,为徽州人树起了不朽的'徽骆驼'纪念碑。

悬挂于胡庆余堂的“戒欺”牌匾

除此之外,徽商还时刻要求自己及家族成员行事低调,待人诚信、宽厚做人,及一系列的徽商精神及经典商训,这也是徽商传承的一方面。

传承400年的独家公式~


除了重视教育,贾而好儒这两点外,徽商传承的精髓还有一点:分家不分店。在传统时代,徽商分家颇为理性,通常是“分家不分店”——也就是在分家时,一般的田产、房屋可以阄分,但店铺与祭祖的众存田产等,往往并不列入分家的范围。

奉行“分家不分店”的胡开文墨业

“分家不分店”,是为了避免因分家而导致商业竞争力的下降。分家以后,一般是在后代中挑选一位能干的人从事店铺的经营,其他的房支则以股份的形式参与每年的分红。与此同时,家族中的其他成员如果有余钱,还可以“附本”经营,这不仅可以吸纳一些闲散资金,扩大再生产,而且还可让族人分享家族商业的利润回报,从而增强家族成员的内聚力。

徽商故里,徽州

分家不分店这一独特的模式,不仅大大强化了徽商内部的凝聚力,更提升了他们在市场竞争中的整体战斗力

正是因为这些弥足珍贵的精髓传承,子孙世业,历代相承,从而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徽州商人,并形成了厚实的商业文化积淀,使得徽商屹立商界历数百年而不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进徽州:徽商是怎么炼成的?
家族企业该向徽商学什么
徽州的牌坊和祠堂
历史地理
“南徽北晋”,两大商帮为何能在明清时期盛极一时?
拿状元搭台唱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