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拓印概述|一方拓片,一段历史
userphoto

2021.09.28

关注
01拓印是什么

一种特殊的印刷术

拓印术,旧时也称蝉蜕术,是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印刷技术。具体来讲,就是将纸紧覆于碑刻、青铜器、甲骨、陶瓦器、印章封泥、古钱币等器物之上,采用墨拓手段,把上面的字体、图形、纹饰拓印在纸上的一种技术,相当于古代的复印机和照相机。

拓印瓦当

由于它的拓制过程酷似夏蝉蜕壳,故民间呼之为具有吉祥喻意的“蝉蜕”,其拓片亦称为“蜕片”或“脱片”。

02拓印的特殊之处

字图正 黑白反 似蝉壳 形神在

蝉蜕术作为一种特殊的印刷术,它的特殊之处可以归纳为“字图正,黑白反;似蝉壳,形神在”。

·字图正·

碑刻上的字图是正相的,拓印的结果也是正相的,不像雕版印刷术那样印出来的字图是反相的。

汉 《四维轺车画像砖 》原作及拓片

雕版印刷字为反向

·黑白反·

拓片上的黑白是相反的,是因为碑刻上对字图大都采取阴刻的手法,致使文字或图形凹陷下去,拓印时通常是鼓凸的部位着墨,其结果变成黑底白字。

秦 李斯 《峄山碑》原碑(左)及拓片(右)


浅浮雕、圆雕等图形雕刻的拓片也如此,原来雕刻上深陷的部位,拓印出来则呈亮白色,而鼓凸的部位拓印后则呈暗黑色,出现黑白互易、阴阳变换的特殊变化。

天龙山石窟第三窟维摩居士并供养人像原作

天龙山石窟第三窟维摩居士并供养人像拓片

·似蝉壳,形神在·

拓片则如蝉蜕的薄壳般呈四凸起伏状,碑刻上的字图状貌与神韵统统得以保存。

03拓印的由来

碑帖与金石考古的社会需求

关于拓印术产生的详细时间,史书并无确切记载,但从国内外现有的资料来看,拓印术始于东汉中、后期是可能的。

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1893—1969 )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写道:“东汉的蔡邕学李斯……似东汉已有李斯刻石的拓本。”又写道:“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初学书法时是从临习蔡邕的《嘉平石经》 等的拓本开始的。” 

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也这样写道:“有证据表明中国早在公元2世纪就已经应用拓印札。” ......

汉朝以来,历代帝王大都笃好书法,因此往往采用“以书取仕”的选贤做法。凡书法方面有成就或书体符合当代之规范者,皆可优先做官,其结果势必兴起文人学士研习书法之风气。于是,历朝各种字体的碑刻拓本供不应求,促进了刻碑、拓碑行业的兴盛。到了宋代,以史学家欧阳修(1007-1072)为首倡导“兴复古道”,开启金石学研究之风气,其后沿袭至清代,并兴盛于朝野内外。

  汉 碑帖《张迁碑》

拓印术作为碑帖书法研习和金石考古的重要手段,拓印的范围不断扩大,手法技艺也日益精进多样。

04拓印范围和手法

大小不限 多种多样

·范围很广·

小到玉石、钱币,大到摩崖石刻,都可以拓制。

宋 《白玉飞天》

宋 《白玉飞天》拓片 左为正面 右为反面

宋 白玉太平通宝钱

宋 白玉太平通宝钱正反面拓片

专家在金紫岭摩崖石刻拓印

·手法多样·

拓印手法非常多样,有“齐漆如黑,光可鉴人”的乌金拓,有浅轻匀静的蝉翼拓,有体现透视变化的全形拓,还有综合运用各种拓法才能完成的窟龛拓等等。

西泠印社已故社员 郁重今 《一枝书斋印跡选》乌金拓

汉 《鼓乐杂技图》拓片 蝉翼拓

商 《散氏盘》拓片 全形拓

05拓印的作用

保存和推动各种艺术

·保存碑刻内容·

秦汉以来,众多碑刻裸露在山野旷地,难免要经受风化,或遭遇战火的焚毁,埋在地下的画像砖,也会被地下水腐蚀,保存状况不甚乐观。拓印技术由此展现出重要的复制和保存价值,许多已散失毁坏的碑刻,因有拓片传世,才能了解和感受原碑刻的内容及风采。

汉 《月神画像砖》拓片(画像砖已经残破)

汉 《升鼎画像砖》(画像砖已经残破)

除此之外,拓印的作用也表现在对其他艺术的推动与促进方面。

·传播发展书法·

拓印技术的产生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传播、普及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从古至今的书法学习者,无不从临摹书法字体的拓本开始,即使历史上的“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怀素、董其昌等均概莫能外。

《淳化阁帖》左为拓片  右为董其昌临帖(局部)

·普及篆刻艺术·

与书法密切相关的就是篆刻,很多珍贵篆刻作品因为拓印好的印谱得以广泛流传,被后来者观摩,学习。比如下图的《二金蝶堂》就是吴让之在为赵之谦的印谱提拔之后,刻同样的《二金蝶堂》赠与赵之谦的。

清 赵之谦 《二金蝶堂》

清 吴让之 《二金蝶堂》

·拓宽国画领域· 

清中叶以后,出现了用钟鼎彝器的全形拓片与折枝花卉组合而成的花鸟画新品种——'博古花鸟画',它是由拓家、收藏家与画家三者密切合作的成果。著名的书法家、花鸟画家吴昌硕(1844—1927)的《鼎盛图》就是一例。

清 吴昌硕 《鼎盛图》

·雕版印刷术之先导· 

拓印技术是木板雕刻印刷术的技术先导。石刻发展为木刻,将石雕中的拓印技术转用到木雕之中,促进了拓印发展为雕版印刷,对雕版印刷的诞生产生了源头性的推动作用。

木板雕刻

刷印墨汁

一方拓片 一段历史

古人持刀刻金石以志,今人执拓摹岁月波纹

拓印是一种具有鲜明民族性、技术性,且富有很强生命力的复制文献资料的手段,是我国文脉传承的重要一支。古时,它是保存艺术的重要载体,时至今日,我们拥有了更加先进的摄影和印刷技术,拓印走入“非遗”的队列,对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古人持刀刻金石以志,今人执拓摹岁月波纹,一方拓片,一段历史,变化的是文化符号,不变的是我们对历史的传承和敬畏。

“孔子见老子”是汉画像石常见的题材,中国两位最伟大的圣人老子和孔子的相遇,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邂逅,央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就曾专门有一集“孔子见老子画像石——溯源定本”。

二位先圣,躬身互拜的背后,是两种思想的交流与融合。汉代人把这个场景刻在砖石之上,置于兆域之中,为的则是铭记和传承。人类文明因交流互鉴而丰富多彩,民族文化因铭记传承而绵延不断。 

君子和而不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孔子和老子,儒家、道家,他们的哲思就像两条河流,它们交汇,它们奔腾,它们也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中。

孔子和老子的相遇,时刻都在发生着,它就是你和世界的相遇,你和你自己的相遇。

文献参考:

[1] 万安伦、王剑飞、李 仪.论中国雕版印刷术的三大源头(该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在'一带一路’上的传播及影响研究”(17BXW046)阶段性成果)

[2] 陈朝晖.浅谈拓印的历史与技法.南方论刊·2017年第8期

[3] 陈 力.中国古代雕版印刷术起源新论

[4] 俞启慧.拓印版画技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印刷术改变的生活
印刷术发明之前,古人想复印书怎么办?
【世界级非遗】中国雕版印刷技艺
雕刻时光 藏岁月于书简
付印悠悠岁月
中国书的流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