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生:这些不一定是脚气,不要盲目用药


脚气是极为常见的皮肤传染病,是由皮肤丝状真菌,主要是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絮状毛癣菌等在足部感染引发的皮肤病,通常是由于接触带有真菌的用具、鞋袜及毛巾等而感染。足部,尤其是脚趾缝一般较湿热,利于真菌生长繁殖,并由此向别处蔓延或传播,称为灰指甲,股癣,体癣,牛皮癣等的主要来源。

根据皮肤损害特点可分为四种类型

1.间擦型:真菌长期寄生于伴有多汗的脚趾缝时,因湿润浸渍易引起小米的水泡或发白,或致表皮皲裂,一般好发于第三、四指缝,也可波及全部指缝,剧烈瘙痒,常使患者坐卧不宁而影响休息。由于搔抓和摩擦,皮肤损害变为红色糜烂面,经常继发细菌性感染而有恶臭味,中医称为臭田螺,如炎症未能得到控制,可引起淋巴管炎、丹毒、蜂窝组织炎等并发症。此型常在夏季加重,冬季减轻,有些患者则终年不愈。 


 2.水泡型:常见于足底及足缘,呈群集或散在的小水泡,伴有瘙痒。水泡位于表皮角质层之下,由于足底角质层较厚,水泡壁不易被穿破,周围皮肤无红晕,数日后泡液吸收脱皮。皮肤损害可不断向四周蔓延,有时小水泡可融合成大水泡,泡液澄清,呈淡黄色。患者自觉瘙痒,经搔抓后皮肤粗糙、变厚,常可发展为鳞屑型脚气,也有些患者搔抓后继发细菌感染,水泡变为黄色脓包,周围皮肤潮红,若水泡破溃可形成糜烂,易出现全身症状,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而以夏季多见。


 3.鳞屑性:好发于足底。皮肤损害以明显的小片状鳞屑为主,伴有稀疏而较为干燥的小水泡,有时发展至足背部,呈弧形或环装,附于皮肤损害边缘。当真菌生长、繁殖活跃时,可在因搔抓而增厚的皮肤上发生红斑、丘疹、瘙痒加剧。此型为各种致病性丝状真菌引起脚气中最常见的一型。病变多在夏季加重、冬季减轻,并常伴有灰指甲,有时收到外界因素的刺激,皮肤损害加重,致使皮肤更为干燥、粗厚,发展为角化型脚气。


 4.角化型:特点为无水泡及脓包,一般也不会发生糜烂,与其他脚气最大的不同特点是很容易引起瘙痒。病变多位于足跟、足底及足缘,常对称成片,重者可波及整个足底及足背部。发病初期,皮肤损害与鳞屑型基本相同,逐渐出现皮肤角化过度、粗糙无汗,皮肤纹理加深或出现皲裂。大部分伴有灰指甲。此型多见于秋冬季节,严重者夏季也不能恢复。


鉴别诊断:

 1.汗疱疹:每逢春末夏初之时,手脚、指缝开始起小水泡,常对称发生,干涸后局部呈环状脱屑,一般无炎症反应,患者多伴有手足多汗症。本病常与精神因素有关。


2.掌趾脓疱症:为一种非传染性皮肤病。小脓疱反复出现在脚底、手掌,呈对称性,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发病以中年女性为多,脓液细菌培养为阴性。 


3.接触性皮炎:一般均有接触史,接触部位的皮肤在1-2日后,出现红斑、小水泡、瘙痒。但本病一般为双足同时发病,其红斑、水泡与接触致敏部位一致,界限非常清楚,无固定部位及发病季节。不接触致敏源后,症状可缓解或消失。


 4.湿疹:本病对称发生与足背、足底、足跟及关节部位,表现为皮肤增厚、浸润呈棕红色或带灰色,色素沉着,表面粗糙,有少许鳞屑,自觉瘙痒,受各种因素刺激后瘙痒加剧。病程长短不定,易复发,经久不愈。有时易与鳞屑型脚气相混淆。


 5.足部皲裂症:足部常受力活动部位的皮肤,如足底、足跟等处易发生角化过度或皲裂,常对称分布。一般冬季重,夏季减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脚气(足癣)类型和治疗
对于让人尴尬的脚气,我们该怎么办?
足癣是小病,不治很要命!这该死的足癣病又到了'作妖'的季节!
足癣是怎样“盯”上你的?难以根治是由于这几个原因→
什么是脚气?
家庭皮肤用药常见误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