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9高考题易错纠错:专题01 细胞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作者:天星教育研究院
专题01  细胞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易错点1  对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掌握不到位
1.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农作物种植中主要施加氮肥、磷肥、钾肥,因此植物生长发育中可以不需要B等微量元素
B.同一生物的细胞有多种类型,其成分不尽相同
C.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
D.常吸入汽车尾气,可能在体内积累Pb等元素,因此Pb是人体需要的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混淆基本元素在细胞干重和鲜重中的百分比,易误选;对化合物在生物体中的含量变化也易误选。通过对比法识记元素含量:细胞干重中元素的多少关系是:C>O>N>H;细胞鲜重中元素的多少关系是O>C>H>N。
【试题解析】N、P、K是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大量元素一样必不可少,只是需要的量少,A项错误;同一生物的细胞有多种类型,其成分不尽相同,B项正确;人体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C在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C项错误;生物体内含有的元素不一定是生物体所必需的,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生物体不需要的元素也可能会进入生物体内,D项错误。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走出元素与化合物的3个误区
(1)易混淆元素与化合物的干重与鲜重
①在组成细胞的元素中,占鲜重百分比:O>C>H>N;占干重百分比:C>O>N>H。
②在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占鲜重百分比:水>蛋白质>脂质>糖类;占干重百分比中,蛋白质最多。
(2)误以为生物体内大量元素重要,微量元素不重要
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是根据元素的含量划分的。无论是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都是生物体必需的元素,对于维护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误以为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
活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而不是C;组成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C。
1.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C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在人体活细胞中含量最多
B.P是磷脂、ATP、DNA等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
C.核糖体、染色体、噬菌体都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
D.RNA和DNA组成元素的种类相同,碱基种类不完全相同
【答案】A
【解析】C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但是在人体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O,A错误;P是大量元素,磷脂、ATP、DNA等化合物的组成元素都含有P,B正确;核糖体、染色体、噬菌体都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C正确;RNA和DNA的组成元素都是C、H、O、N、P,两者含有碱基种类不完全相同,前者含有A、T、G、C,后者含有A、G、U、C,D正确。
易错点2  不能准确进行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2.如图为某蛋白质的结构简图,图中数字代表氨基酸的序号。若经加工断开第70号和第165号氨基酸两侧的肽键后,则会得到几种不同的有机产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加工前,共有198个肽键
B.加工后,氢原子数增加了8个
C.加工后,羧基数增加了2个
D.加工过程中,分子量增加72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没有掌握多肽计算的规律,不能根据分子式、R基的特点进行计算。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原子守恒,脱水缩合产生一个肽键,少2个H,1个O。
【试题解析】据图可知,该蛋白质有两条肽链,因此,肽键数=200-2=198(个),A正确;在加工的过程中,共需要断开4个肽键,需要4个水分子参与,因此,氢原子数增加了8个,B正确;每消耗1个水分子,就能形成1个氨基和1个羧基,即加工后羧基数增加了4个,C错误;有4分子水参与加工过程,则分子量增加18×4=72,D正确。
【参考答案】C
1.有关蛋白质分子计算的2点提醒
(1)若形成的多肽是环状:氨基酸数=肽键数=失去水分子数。
(2)在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中,若通过图示或其他形式告知蛋白质中含有二硫键时,要考虑脱去氢的质量,每形成一个二硫键,脱去2个H。
2.利用原子守恒法计算肽链中的原子数
在一个氨基酸中,若不考虑R基,至少含有2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氮原子。氨基酸在脱水缩合形成多肽时,要失去部分水分子,但是碳原子、氮原子的数目不会减少。
(1)碳原子数=氨基酸分子数×2+R基上的碳原子数。
(2)氢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氢原子的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2。
(3)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的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
(4)氮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的总数。
(5)由于R基上的碳原子数不好确定,且氢原子数较多,因此以氮原子数或氧原子数为突破口,计算氨基酸的分子式或氨基酸个数最为简便。
2.如图表示一个由100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分子中含有98个肽键
B.该蛋白质中至少含有3个—NH2
C.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该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1 782
D.参与构成该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中至少有100个氨基
【答案】C
【解析】该蛋白质分子中两条肽链之间含有肽键,共有100﹣2﹢1=99个肽键,A项错误;两条肽链至少含有两个—NH2,B项错误;氨基酸脱水缩合成该蛋白质时失去99个水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99×18=1 782,C项正确;参与构成该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中至少有101个氨基,D项错误。
易错点3  对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理解不到位
3.下面为细胞中某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分泌蛋白的运输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在功能上的协调配合
B.囊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
C.在化学成分上,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具有相似性
D.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
【错因分析】在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易将“有关细胞器(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结构(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有关膜结构(线粒体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混淆而出错,还可能因为不清楚膜结构的转化而出错。
【试题解析】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首先在内质网中进行肽链的折叠等加工,然后运进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分类、包装,体现了生物膜在功能上的协调配合,A项正确;囊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B项错误;在化学成分上,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均有脂质和蛋白质构成,C项正确;高尔基体通过囊泡与内质网、细胞膜发生结构上的联系,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D项正确。
【参考答案】B
“三看法”判断蛋白质的形成
细胞器分工合作的典型是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解题时,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看标记氨基酸出现的先后顺序:核糖体→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胞外)。
二看膜面积变化的结果:内质网膜的面积缩小,高尔基体膜的面积基本不变,细胞膜的面积增大。
三看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蛋白质的装配机器)、内质网(加工车间)、高尔基体(加工和包装)和线粒体(提供能量)。
3.图为关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a、b、c分别是核膜、细胞器膜和细胞膜
B.图中的p是线粒体内膜,分布着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C.图中m是指叶绿体的类囊体膜,是光反应的场所
D.图中f→c的转化体现了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结构特点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膜功能的相关知识。据图分析,a表示核膜、b表示细胞器膜、c表示细胞膜,A正确;图中p是线粒体内膜,分布着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B正确;中m是指叶绿体的类囊体膜,是光反应的场所,C正确;图中f→c的转化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功能特点,D错误。
易错点4  对动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区别认识模糊
4.如图是某同学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并绘制的两类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Ⅰ细胞是_________细胞,该细胞并不适合用来制备细胞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Ⅱ细胞可能是下列哪种细胞___________。
A.黑藻的叶肉   B.硝化细菌    C.酵母菌     D.蓝藻
(3)图中Ⅱ细胞的边界是⑧,而不是⑪,因为⑧具有_________性,而⑪不具有该特点。在该种生物体内,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实现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及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判断Ⅱ细胞是不是活细胞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只写一种)
(4)下列所示的生化反应中,在图中⑥和⑩两种细胞器内都不能发生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CO2→葡萄糖      ②葡萄糖→CO2      ③[H]+O2→H2O          ④H2O→[H]+O2
⑤氨基酸→蛋白质   ⑥DNA→mRNA    ⑦ADP+Pi+能量→ATP    ⑧RNA→RNA
【错因分析】审阅试题不仔细,没有掌握动植物细胞的关键特征和判断方法,对细胞的功能不熟悉均可出现错误。
另外,要注意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也可以含有中心体;
避免动植物细胞类试题出错的关键是掌握动植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中心体。但低等植物细胞不仅具有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还具有中心体,因此有细胞壁、中心体的是低等植物细胞。
【试题解析】分析题图:图中Ⅰ细胞是动物细胞,图中Ⅱ细胞是植物细胞,其中①是中心体、②是内质网、③是核糖体、④是细胞核、⑤是细胞膜、⑥是线粒体、⑦是高尔基体、⑧是细胞膜、⑨是液泡、⑩是叶绿体、⑪是细胞壁,据此答题。(1)图中Ⅰ细胞没有细胞壁,具有中心体,是动物细胞;该细胞中含有核膜和多种细胞器膜,不便于制备纯净的细胞膜,故该细胞不适合用来制备细胞膜。
(2)图中Ⅱ细胞含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因此不可能是硝化细菌或蓝藻,B、D项错误;细胞中含有⑩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可能是黑藻的叶肉,而不可能是酵母菌,A项正确,C项错误。
(3)图中Ⅱ细胞的边界是⑧细胞膜而不是⑪细胞壁,因为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而细胞壁是全透性的;在该种生物体内,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实现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及信息交流;能进行细胞质流动的是活细胞,死细胞的细胞质不能流动,可以根据细胞质的流动来判断细胞的死活;活细胞不能被台盼蓝染色,死细胞能被台盼蓝染色,可以用染色排除法判断细胞的死活;对于植物细胞而言,活细胞可以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死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所以还可以根据能否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来判断细胞的死活。(4)⑥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⑩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CO2→葡萄糖发生在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①错误;葡萄糖→CO2是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或者是无氧呼吸,而线粒体是不能分解葡萄糖的,线粒体分解的底物是丙酮酸,②正确;[H]+O2→H2O发生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③错误;H2O→[H]+O2发生在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④错误;氨基酸→蛋白质发生在核糖体,而叶绿体和线粒体内也含有核糖体,可以进行该过程,⑤错误;DNA→mRNA是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也可以发生在叶绿体和线粒体内,⑥错误;ADP+Pi+能量→ATP可以发生在光反应阶段,也可以发生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即可以发生在线粒体和叶绿体内,⑦错误;RNA→RNA是RNA的自我复制,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质基质内,不能发生在线粒体和叶绿体内,⑧正确。故在图中⑥和⑩两种细胞器内都不能发生的是②⑧。
【参考答案】(1)动物    该细胞中含有核膜和多种细胞器膜,不便于制备纯净的细胞膜
(2)A
(3)选择透过性     信息交流    观察其能否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观察细胞质或叶绿体的流动、染色排除法)
(4)②⑧
动植物细胞图像的判断
(1)细胞壁的有无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根本区别,却不是惟一的区别
若细胞有中心体,但无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则一定是动物细胞
若细胞有中心体,也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则一定为低等植物细胞
若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则一定是高等植物细胞
(2)有细胞壁的细胞不一定是植物细胞,如细菌;无细胞壁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如支原体。
(1)具有细胞壁的生物不一定是植物
自然界中除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外,几乎全部的真菌及原核生物中的蓝藻、细菌、放线菌等都
有细胞壁。
(2)具有中心体的生物不一定都是动物
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也有中心体,所以判断一个细胞是不是动物细胞时,不能仅根据其是否有中心体。
(3)植物细胞中不一定具有叶绿体,如根细胞中不具有叶绿体,植物细胞也不一定有大液泡,如根尖细胞分生区细胞中没有大液泡,只有成熟的植物细胞才有大液泡。
4.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图为光学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动物细胞结构图
B.外界溶液浓度大于③内液体浓度时,可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C.该细胞中能产生ATP的部位是⑤、⑥、⑨和⑩
D.该细胞可能取自茎尖分生区或根尖成熟区
【解析】该图是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A错误;该细胞中含有中央大液泡,为成熟植物细胞,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可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B正确;该细胞中能产生ATP的部位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对应⑩、⑨和⑤,C错误;此细胞有叶绿体,不可能是根尖细胞,D错误。
【答案】B
易错点5   混淆真核、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
5.下列是表示①②③④四个框图内所包括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框图①内都是原核生物
B.框图②内的生物虽都不含叶绿素,但其中有自养型生物
C.框图③内的生物都有染色体
D.框图④内都具有细胞核
【错因分析】判断生物类型出错,对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混淆不清是做错题的主要原因;另外对细胞内的生理过程掌握不好,也可造成误解。
无论是真核生物还是原核生物,其细胞内都含有DNA、RNA两类核酸。
【试题解析】框图①内的烟草花叶病毒属于非细胞生物,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框图②内烟草花叶病毒、酵母菌、硝化细菌都不含有叶绿素,但其中硝化细菌可以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属于自养型生物,B正确;框图③内的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染色体,C错误;框图④内的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具有细胞核,但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不具有细胞核,D错误。
【参考答案】B
1.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判断
(1)“菌”类的判断:凡“菌”字前面有“杆”“球”“弧”及“螺旋”等字的都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而酵母菌、霉菌及食用菌等则为真核生物。
(2)“藻”类的判断:藻类的种类很多,常见的藻类有蓝藻(如念珠藻、颤藻、螺旋藻、发菜等),绿藻(如紫菜、石花菜等),褐藻(如海带、裙带菜等),红藻(如衣藻、水绵、小球藻、团藻等)。其中蓝藻为原核生物,其他藻类为真核生物。
2.“三看”法判断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1)看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则是真核生物,无则是原核生物。
(2)看细胞器种类:只有核糖体的为原核生物,细胞器种类多的是真核生物。
(3)看细胞壁与细胞的形状:具有细胞壁,细胞呈现本物种(或生物类群)特有的形状,如细菌呈现球状、杆状或螺旋状,为原核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呈现较规则的形状,如植物的细胞为正方形或长方形,为真核生物。
5.下列有关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能进行无丝分裂
B.都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
C.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在线粒体中
D.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
【解析】无丝分裂是真核生物特有的,原核生物一般进行二分裂,A错误;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因为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且真核细胞的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正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核糖体,都能合成蛋白质且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D错误。
【答案】C
1.细胞中的元素
2.细胞中化合物的种类与含量
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和化合物分别是O和水,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和化合物分别是C和蛋白质。
3.细胞中的水
4.细胞中的无机盐
5.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及其种类
(1)组成元素:C、H、O、N,有的还含有P、S等。
(2)结构特点
①氨基和羧
基的数量:每个氨基酸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②氨基和羧基的连接位置: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③氨基酸不同的决定因素:R基的不同。
(3)种类:约20种。
6.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
(1)二肽的形成过程
①过程a名称:脱水缩合,场所为核糖体。
②物质b名称:二肽。
③结构c名称:肽键,其结构简式为:—NH—CO—(或—CO—NH—)。
④H2O中各元素的来源:H来自—COOH和—NH2,O来自—COOH。
⑤多个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产物名称为多肽。
7.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以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分泌为例:
8.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1)组成: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功能
规律总结
多角度比较各种细胞器
按分布
植物特有的细胞器
叶绿体、液泡
动物和低等植物特有的细胞器
中心体
按成分
含DNA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
含RNA的细胞器
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
含色素的细胞器
叶绿体、液泡
按功能
能产生ATP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
能自主复制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
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
核糖体、线粒体、高尔基体、中心体
与蛋白质合成、分泌相关的细胞器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
核糖体、线粒体
1.(2019全国卷II)在真核细胞的内质网和细胞核中能够合成的物质分别是
A.脂质、RNA
B.氨基酸、蛋白质
C.RNA、DNA
D.DNA、蛋白质
2.(2019全国卷III)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
B.三者都含有DNA
C.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
D.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
3.(2019全国卷III)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
4.(2019江苏卷)下列关于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酸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相同
B.核酸的合成需要相应蛋白质的参与
C.蛋白质的分解都需要核酸的直接参与
D.高温会破坏蛋白质和核酸分子中肽键
5.(2019江苏卷)下图为高等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①的数量倍增发生于分裂前期的细胞中
B.具有单层生物膜的结构②与细胞分泌活动有关
C.RNA和RNA聚合酶穿过结构③的方向相同
D.④、⑤处的核糖体均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6.(2019浙江4月选考)细胞核中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主要结构是
A.核仁    B.核基质    C.核被膜    D.核孔复合体
7.(2019浙江4月选考)脂质在细胞中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油脂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紫色
B.磷脂主要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C.胆固醇使动物细胞膜具有刚性
D.植物蜡是细胞内各种膜结构的组成成分
8.(2019浙江4月选考)细胞质中有细胞溶胶和多种细胞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液泡在有丝分裂末期时分泌囊泡
B.光面内质网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C.叶绿体内膜向内折叠若干层利于色素附着
D.细胞溶胶中有与细胞呼吸糖酵解有关的酶
9.(2018浙江卷)与家兔肌肉细胞相比,菠菜叶肉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
A.细胞壁    B.叶绿体    C.液泡    D.中心体[来源:Zxxk.Com]
10.(2018海南卷)关于真核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的内膜上有酶的分布
B.细胞核中含有DNA和蛋白质
C.核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D.叶肉细胞的细胞膜含有纤维素
11.(2018北京卷)哺乳动物肝细胞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下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有误的是 [来源:Zxxk.Com]
A.细胞核: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转录
B.线粒体:丙酮酸氧化与ATP合成
C.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
D.溶酶体: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
12.(2018海南卷)关于酵母菌和乳酸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酵母菌和乳酸菌都能进行无氧呼吸
B.酵母菌有线粒体,而乳酸菌无线粒体
C.酵母菌具有细胞核,而乳酸菌具有拟核
D.溶菌酶能破坏酵母菌和乳酸菌的细胞壁
13.(2017·江苏卷)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但元素组成不同
B.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
C.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D.蔗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麦芽糖是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之一
14.(2017·江苏卷)下列关于肽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琢鄄鹅膏蕈碱是一种环状八肽,分子中含有8个肽键
B.蛋白质是由2条或2条以上多肽链构成的
C.蛋白质变性是由于肽键的断裂造成的
D.变性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
15.(2017·天津卷)下列有关真核生物核糖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信息翻译的场所
B.组成成分中含mRNA
C.全部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
D.能识别基因的启动子
16.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若上图表示的是活细胞中四种基本元素含量,则同等质量的大豆和花生中,大豆中含有的④比花生多
B.若上图表示的是活细胞中四种化合物的含量,则性激素的化学本质不属于①
C.若上图表示的是活细胞中四种化合物的含量,则晒干的小麦种子胚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①
D.若上图表示的是活细胞中的四种基本元素含量,则地壳和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②,由此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17.N个氨基酸组成了M个肽,其中有Z个是环状肽,据此分析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M个肽一定含有的元素是C、H、O、N,还可能含有SB.M个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数和游离羧基数均为M-ZC.将这M个肽完全水解为氨基酸,至少需要N-M+Z个水分子
D.这M个肽至少含有N-M+Z个O原子
18.下列对生物膜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共同构成的
B.不同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但其上附着的酶不同
C.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了生命活动高效有序
D.不同生物膜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联系都必须通过囊泡实现
19.如图为某激素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示意图(其中物质X代表氨基酸,a、b、c、d、e表示细胞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a、b、c、d依次表示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
B.图中a、b、c中分别进行的是脱水缩合、蛋白质加工和运输过程
C.图中e内,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产生CO2的过程中没有O2参加
D.该过程不在原核细胞中进行,因为原核细胞中无a、b、c、d、e等结构
20.(2019江苏卷)为探究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一些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研究小组利用下列供选材料用具进行了实验。材料用具:玉米籽粒;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碘液,缓冲液,淀粉,淀粉酶等;研钵,水浴锅,天平,试管,滴管,量筒,容量瓶,显微镜,玻片,酒精灯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蛋白质(肽类)含量变化,在不同发芽阶段玉米提取液中,分别加入__________试剂,比较颜色变化。该实验需要选用的器具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试管     ②滴管    ③量筒    ④酒精灯    ⑤显微镜
(2)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淀粉含量变化,将不同发芽阶段的玉米籽粒纵切,滴加__________,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胚乳呈蓝色块状,且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物变小。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3)为了验证上述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作用的结果,设计了如下实验;在1~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应的提取液和溶液(如下图所示),40 ℃温育30 min后,分别加入斐林试剂并60 ℃水浴加热,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
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设置试管1作为对照,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
②试管2中应加入的X是__________的提取液。
③预测试管3中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若试管4未出现预期结果(其他试管中结果符合预期),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21.如图是四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结构上看,________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且只有一种细胞器,就是____________。
(2)图中结构③表示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Ⅳ既含有③又含有叶绿体和细胞壁,所以确定Ⅳ是________________细胞。
(3)四类细胞中共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四类细胞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均依赖于_______。
(4)图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是____________,其中以叶绿体为光合作用场所的细胞是_______。
(5)图中的________可代表人体的胰岛B细胞,则细胞核内的________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作为合成胰岛素的模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测试题
高一 必修一复习学案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器小结
【必修Ⅰ教参】第三章 第2节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细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