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阳武古城何处寻
张帆文史类文章原阳走笔系列之——阳武古城何处寻 /张 帆  千年古地正春风,豪迈又登阳武城。博浪沙堆空渺渺,路在画中行。

敝人一首《阳武城》七绝咏过,还是感觉对阳武古城意犹未尽。

    阳武县乃历史上驰名的大县,因为张良刺秦于博浪沙而蜚声中外。那么,作为当时一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阳武县县城,究竟地域何方呢?

    阳武县置县最早记载是在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阳武县以县级单位存在就源于此时。当时阳武县隶属于三川郡,阳武县域在三川郡东部,而阳武县城则在官渡水之西。

     今人现在有关老阳武县县城所在地的争议,主要持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阳武县县城在今原阳县城东南十四公里处的陡门乡郭庄村附近,而另一种观点认为阳武县县城在今河南省中牟县西北部一带。本人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正确。中牟县西北部是何处?中牟县的西北部正是原阳县,本来这两种观点就无可厚非。因为,这两种观点其实都指向了一处,那就是如今的原阳县。本人以为,如今原阳县的地域,也正是古阳武县的核心区域。只是古阳武县地域实在是太大了,以致于大到令今人无法想象的地步。史料显示,秦时的阳武县包括了今天郑州市区、开封市和中牟县,并向东北一直延伸到山东东明县境内。比如现在的开封市,在秦代初期为阳武县高阳乡,兰考县和山东东明县为阳武县户牖乡。后来,到了西汉时期阳武县的一些乡又都划成了县,比如阳武县的东黄乡,后来就划成了小黄县,兰考县和山东东明县的阳武县户牖乡,后来就成了东昏县。当然,现在的原阳、延津的一部分地方也统统是当时阳武县的管辖之地。只是到了西汉时期,阳武县被拆分成多个县,渠水以南、以西的地方又设立了中牟县,这样,阳武县城才因此进行了再次迁移,直到唐宋时期才逐步稳定于今原阳县一带。

     北魏时期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载:“清沟水又东北径沈清亭,疑即博浪亭也。服虔曰:博浪,阳武南地名也。”又记载:“渠水又左径阳武县故城南,东为官渡水。”这里要解释一下,沈清亭,古地名,在今中牟县北部。服虔,荥阳人,东汉时期任尚书侍郎之职。服虔所处的时代离秦颇近,所以所言是可信的。这里的官渡乃秦代阳武县县城存在的重要地理坐标参照物,所以说秦代的阳武县县城在官渡水的西部一带。《水经注》中既然提到是阳武故城,那么说明当时的阳武县县城已经搬迁至新城。而战国时期《诗经·郑风·清人》有关清水、彭地、清邑等地名的记载,均与郦道元《水经注》记载中的官渡、阳武的地理位置相对应,故可以推出秦代阳武县城应该就在如今的中牟县西北一带的原阳县域内,只是在元明时期和官渡水一样湮没于黄河水患之中了。明嘉靖六年(1572)《阳武县志》载:以平地为城,故曰“地城”。所以阳武县县城还于今县城北边的地城存在过,加上现在的县城亦乃阳武县老县城,可以推测,阳武县城至少有四处之多。

     之所以阳武县县城一再迁移,本人以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两点:一是秦时阳武县很大,到西汉时期进行了拆分,阳武县面积缩小,县城开始偏居或者在别县境内,所以县城需要搬迁。二是水患,阳武县在黄河流域,而黄河的不稳定性也让阳武县城因水患灾害进行了迁移。所以历史上的阳武县城才出现了多次移地的现象。

       历史上对阳武县城所在地记载的混淆不清是直接导致汉唐以后时期人们容易将秦代初期的阳武县城(湮没于原阳、中牟之间的黄河之中),误以为是现在原阳东南14公里处汉代阳武县旧城(郭庄村)的主要原因。因此说,历史上的阳武县城并非一城一地,而是一迁再迁,到了近代才固定于今日的原阳县县城。

文章最后,我在想那个与阳武县博浪沙息息相关的张子房。张良不愧为一代人杰,他功成名就之后,潇洒而去,给世人留下了一个永久之谜,也为阳武县博浪沙留下了几多厚重。我在想:作为一个人,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张良其人,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原阳人,请记住张良!记住博浪沙!也记住阳武县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阳县的前世今生
【文化原阳】博浪淘沙话原阳
官渡之战发生在郑州市中牟县,还是新乡市原阳县?
一块石碑出土,官渡之战主战场争议再起
说说原阳县的来历
《水经.渠水注》所涉博浪泽、官渡等考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