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建设“东亚文化之都”丨玩转“五一”小长假(四):游客家古屋名筑,品客都民风民俗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

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在中国代表性建筑中
客家建筑不可忽视
巧夺天工,浑然天成
凝结着客家人的勤劳与智慧
是数代匠人精心打磨的时光雕刻

今天,不妨跟着文旅君

去探访具有代表性的

梅州特色建筑吧~


01

围龙屋


千百年来,客家先民历经五次迁徙,形成了客家人独特的建筑风格、风俗习惯和饮食文化。其中,围龙屋是客家民居的典型代表之一。它既是客家人安心的居所,更蕴含了“天圆地方”、“家国情怀”、“寻根问祖”等寓意,闪烁着客家人的智慧光芒。

牛角屋

王浩 摄


牛角屋又名丘氏大夫第

位于梅州市梅江区西阳镇新联村

该屋由丘开麟、丘湘麟兄弟兴建

始建于光绪元年

历时10年(1884年)建成此屋

新梅互联 摄


     牛角屋围龙的另一端是个山脊与围龙正好形成一个半圆,从而形成牛角状围龙,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特点。屋后两个“牛眼”——水井更是画龙点睛之作,围端的小房子,也是牛角屋一特。专家考证,这种牛角形的围龙屋天下独此一家,虽历百年风雨,依然完好无缺。


吴腾江 摄

如今牛角屋成为艺术院校师生

采风创作基地的核心板块

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客家围龙屋

正焕发出全新的魅力


梅江区西阳镇新联村的牛角屋内,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正在绘制石头画、制作陶艺。(高讯 摄)


 仁厚温公祠 

杨怀运 摄

仁厚温公祠
位于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群丰村
是一座始建于明代中叶的
典型梅州围龙屋
距今已有520多年的历史
南北长87米,东西宽120米
四进三堂八横三围梅州围龙屋结构

被收录于《中国传统民居建筑》

新梅互联 摄

这座建筑以祠命名
正是传统客家民居的特点
因为它在中轴线上构建的堂屋
有上、中、下3个厅堂和48间住房

新梅互联 摄

仁厚温公祠前方有一方呈半月状的池塘,具有排涝灌溉、蓄水防火的功能。这是客家人的先祖来到南方定居后,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在建筑理念上进行一次创造性的飞跃。

新梅互联 摄


磐安围

新梅互联 摄

磐安围
位于兴宁市叶塘镇河西村
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兴建
为三堂四横围龙屋
建筑质量优良
围内保存清刻光绪帝圣旨木匾
清刻磐安围房样图木板等文物

来源:文明兴宁

磐安围坐西向东,为四角碉楼三堂四横一层围龙的客家围村建筑,门前有禾坪和水塘,夯墙、瓦木构筑,硬山顶。四角碉楼建在围龙外,防御功能好,外层设有许多枪、炮眼,在四角碉楼最高处有瞭望孔。

新梅互联 摄

 泰安楼 

泰安楼
位于梅州市大埔县湖寮镇龙岗村
建于清高宗乾隆二十八年
(公元 1764年)
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新梅互联 摄
泰安楼的大门
远看非常独特
初略一看像是一座雄伟的牌坊
细一瞧这牌坊其实是镶嵌在墙上的

新梅互联 摄

泰安楼,这个国内罕见的方形围龙屋,丰富了我们对客家建筑文化的理解,它历史悠久,规模雄伟、粗犷,布局合理、科学,文化内涵丰富,是客家建筑的一大奇观,也是中国与世界民居建筑史上的文化瑰宝。

泰安楼——国内罕见的方形围龙屋(州日报资料

花萼楼 

新梅互联 摄

花萼楼
位于梅州市大埔县大东镇联丰村
建于明万历36年
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
是土木结构的圆形土楼建筑
因为所建的土楼形似花萼
又取乡邻友爱之意

故名“花萼楼”

新梅互联 摄

这座有400余年历史的土圆楼楼高11.9米,共有三环:内环为一层30个房间,二环为二层60个房间,外环为三层120个房间,共计210个房间。

新梅互联 摄

每年正月初三,花萼楼都会集中举行祈福活动,整个仪式独具客家特色。由身穿传统服装的男性长辈、彩旗手、锣鼓手等村民组成的游行队伍,游走全村,所到之处,鞭炮齐鸣,村民虔诚鞠躬献香。“献香”仪式结束后,全村人便聚集在花萼楼内,进行最重要的仪式“叩许”,众人在族长的朗朗诵读声中按仪式程序祈福,祈求“家和万事兴”。

02

其他客家特色建筑


除了客家围龙屋

还有许多形态各异的客家特色建筑
它们是岁月凝固的艺术瑰宝
在一代代梅州人的传承保护中
历久弥新,焕发光芒

南华又庐 

黄智福 摄

南华又庐
位于梅州市梅县区南口镇侨乡村
是一座规模庞大的客家传统民居建筑

新梅互联 摄

南华又庐由印尼侨领潘祥初兴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是典型的客家传统民居,分上、中、下堂,二楼共八堂,左右各四堂,屋内各堂既可独立又可连体,有屋中屋之称。


吴腾江 摄
大屋左右两侧由八座楼房组成,亭台楼阁俱全,雕龙画凤,八座楼各有门户,也可互通;屋背辟有果园,种植各种岭南佳果;右边设花园,有莲花石山和奇花异草。南华又庐共有164间房,枕屋46间,大小厅堂几十个,故称“十厅九井(天井)”。

企南轩 

连志城 摄

企南轩
位于梅州市大埔县百侯镇侯南村
建于清康熙年间
为百侯进士杨之徐所建书斋
后在民国时期重建

企南轩的正门,非常古朴苍劲,与里面的西式建筑相依而立、浑然一体。企南轩里有庭院、小桥、古屋和古井,外面还有水塘。


叶晓洋 摄

企南轩是一栋中西两层的小洋楼,反映出的却是风格独特的“西洋”风情,其采用外围通廊、圆拱造型的开放式的格局,更具有西洋建筑中用几何线条造型的艺术装饰之美,墙体上用浮雕效果雕刻的虫鱼瓜果等图案,形象逼真、色彩鲜艳。

刘润涛 摄

肇庆堂

村夫q 摄

肇庆堂
位于梅州市大埔县百侯镇侯南村
又名敬修衍庆
是一组中西合壁式
客家民居建筑群
由侯南村富商杨敬修的儿子
杨荫垣、杨俊三兴建于
民国六年(1917年)
历时五年建成

吴腾江 摄

主体为一栋堂横屋组合式围屋,围屋西北角为一栋两层洋楼。肇庆堂为三进院落四合院布局,硬山顶,穿斗与抬梁相结合,砖石木混合结构,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 建筑面积1951平方米。


村夫q 摄

 其装饰艺术总体上既体现了岭南建筑所特有的在朴素中有轻巧、在繁丽中有淡雅、清新活泼的多元特色。



这些客家特色建筑是不是
令你惊叹不已?
抓住“五一”假期的“尾巴”
约上亲朋好友
行走在特色建筑之间
见证历史沧桑的痕迹
体验一场文化盛宴吧

此外
如今仍然处于疫情防控期间
小伙伴们外出前
要留意目的地最新疫情防控要求
外出时要做好个人防疫措施
遵守各地的疫情防控规定哟!

“东亚文化之都”小贴士


“东亚文化之都”是深化中日韩文化领域务实合作的重要品牌活动,是落实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人文领域共识的重要成果,也是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实施、落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倡议的具体举措。

审核:温晓峰

初审:李子莹 张益

编辑:杨乔颖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梅州文广旅游资料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追寻客家文化,沉淀记忆的时光场所
到客家人的祖屋里打个盹儿
梅州大埔:静默在时光里的古镇和围屋—记松口古镇、花萼楼、泰和楼&百侯古镇
开着这亲民SUV笑傲江湖,快乐很简单!
梅州美矣(二)——大埔,客家的香格里拉
客家围龙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