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福王府:朱门王孙今何在

       穿过高大的丽景门城楼,眼前是一条长长的石板路,两侧店铺林立,熙熙攘攘,酒旗招牌随处可见。这里是洛阳老城,也是明清时代的洛阳城,这里也是洛阳城古建筑保存最完好的地区。

沿着东大街向前走不远再向北拐就到了车水马龙的中州路上,路北是一片开阔的广场,老洛阳人看到这里想必都会脱口而出它的名字。

没错,这里就是洛阳著名的青年宫广场。

从明清至今的几百年间,青年宫广场一直是洛阳的核心区域,它在洛阳的重要性不亚于天安门在北京的重要性。长期以来青年宫广场一直是洛阳的政治中心,明清以来大大小小的衙门聚集于此,左右着洛阳的政局走向,也见证了古都的沧桑巨变。

青年宫广场最初兴起于明朝初年,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一,王爷驾到

明洪武元年(1368年)四月,洛阳城。

一阵隆隆炮声后,城墙塌了一个缺口,城外的明军蜂拥而入,守城元军节节败退,城里拉开了激烈的巷战。镇守此地的元朝梁王阿鲁温眼见大势已去,只得缴械投降,明军光复古都洛阳。

光复洛阳后,明朝沿袭元朝旧制设立河南府(古代的河南府专指洛阳,和后来的河南省不是一个概念),领一州十三县,办公地点依旧是元朝的河南府衙门。军事方面又设立河南卫,这是中原地区的重要军事机构。河南卫的长官是指挥使,衙门在西大街与北大街交叉口的西北。到了洪武六年(1373),河南卫指挥使、明威将军陆龄在金元洛阳城的基础上扩建洛阳城,并将过去的夯土城墙改筑成砖城,形成了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胡同的格局。

转眼到了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这一年从首都南京传来了一个大消息,明太祖朱元璋再一次分封诸子。这次分封各省都有中奖的城市,一旦确定了封地,皇子就要择吉日前往各自的封地就藩,说白了就是来了一位二皇帝。而明代制度,藩王没有皇帝命令的话严禁离开自己的封地半步,如果来的藩王贤明还好,如果来的是个混世魔王,那可就苦了一城百姓。

前几次分封,洛阳都没有中奖,这次很不幸,榜上有名。河南府的官员接到公函后一看,封到洛阳的是朱元璋最小的儿子,二十五子伊王朱㰘。

不过因为朱㰘当时还小,分封后并没有马上来洛,一直到十七年后的永乐六年(1408年)长大成人后才来到洛阳。

朱㰘是朱元璋的幼子,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又深得朱元璋的喜爱,因此从小就蛮横惯了,到了洛阳后依旧恶习难改。不但大兴土木营建豪华的王府,而且胡作非为,暴虐无道,以残害百姓为乐。朱㰘又喜欢游猎,每次出门都带着刀剑,遇到躲闪不及的行人就肆意砍杀,鲜血溅了一身也不以为然,照样招摇过市,百姓闻声色变,民怨沸腾。

多行不义必自毙,来洛仅仅六年后这位恶贯满盈的小王爷便病死了,朝廷官员甚至上疏请求削去他的爵位,虽然皇帝没有同意,但给了一个恶谥“厉”,跟周厉王作伴去了。

朱㰘死后,伊国又传了五代,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些伊王一个比一个荒淫暴虐,以至于后世公认伊王是朱元璋二十几个藩王儿子里最差劲最恶劣的一支。隔壁开封府的周王、成都府的蜀王都是有名的贤藩,看来洛阳的运气实在不太好。

到了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第六代伊王朱典楧更是罪恶滔天,天怒人怨,这次不但洛阳官民忍无可忍,连朝廷里都联名上书要求废黜伊王,当时在位的嘉靖皇帝也看不下去了,终于下诏将朱典楧废为庶人,终生囚禁于开封府,祸害洛阳百姓150多年的伊国也被废除。

伊国废除后,昔日富丽堂皇的伊王府树倒猢狲散,因无人修缮而渐渐废弃。在今天的老城西大街附近还有九府门(旧府门)的老地名,这里就是当年伊王府的南门。

伊国废除后,洛阳百姓过了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但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朝廷对洛阳的“感情”还是非常深厚的。所以仅仅过了三十六年,就再一次“皇恩浩荡”了。

万历二十九年(1600年),万历皇帝册封自己心爱的三儿子朱常洵为福王,封地又是洛阳。洛阳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心情整个都不好了。好在朱常洵留恋北京的奢华生活,不愿意离京,赖着不走,这一拖就是十四年。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三月,河南府。

通判从门外小跑着进来,上气不接下气:“明府,来了,来了.....福王殿下的车队已经过了孟县地界,准备渡黄河了。”

“什么!你怎么不早说,快去迎接!”

知府跳下床就往外跑。

“明府,您的鞋——”

通判提着鞋追了出去……

二,中州首藩

阳春三月,洛阳建春门。

从城门口到察院街一路上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一支浩浩荡荡的车队缓缓穿过瓮城进入洛阳,洛阳百姓哪里见过这种阵势,议论纷纷:

“这就是京城来的福王殿下,这阵势跟皇上出宫一样。”

“可不是嘛,听说福王是皇上最宠爱的皇子。”

朱常洵一到洛阳,第一件事就是大兴土木修建自己的王府,选址就在当年的伊王府旧址上。(按福王府即袭伊王之旧而拓之。——《河南府志》)。

朱常洵来洛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洛阳,在这里度过了生命里最后的28年。

万历皇帝迫于压力最终没能立自己喜爱的朱常洵为太子,这成了他心里最大的痛处。也许是出于补偿宝贝儿子的心理,他在朱常洵离京时赏赐了大量的财宝,甚至御批库银三十八万两用以营建福王府,并给福王十倍俸禄。除了给钱,万历还不忘给地,赐良田四万倾,分布在河南、山东、湖北、广东各省。就这样福王仍不满意,又上疏老爹索要已故大学士张居正的房财和田地,由此可见朱常洵的贪婪与恩宠。

竣工后的福王府规模宏大、占地达23000多平方米。东至县前街,西至十字街北,南至察院街,北至莲花寺,四周修筑围墙,分内宫、外宫两部分,并修四座府门楼。王府开四门,分别是南面正华门、西面西华门、东面东华门、北面望京门。大门正对察院街,府门外一对大石狮。大门正南建丈余二龙戏珠大型照壁墙。东华门与西华门之间是一条府内大道,区分内外宫室。外宫后门前建有一丈余高,三丈余宽照壁墙,朝南二龙戏珠,面北上书皇恩浩荡。内宫里东为练武场、土地庙。西为花园,园内筑人工湖,引莲花寺泉水入湖,湖岸筑亭台楼榭,假山奇石。

福王府竣工后朱常洵就再也没有出过府门,整天在府里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朱常洵继承了他老爹的贪财基因,最大的乐趣就是躺炕上数钱。除此之外,霸占良田,搜刮民财,欺男霸女等也是样样精通,洛阳民间当时盛传:皇帝耗天下以肥王,而洛阳福王富于皇上之说。

当时一座福王府差不多占了整个洛阳城面积的三分之一,洛阳完全变成了朱常洵的私人地盘。福王的富可敌国也令各地的藩王望尘莫及,在河南众多的藩王中找不出能与之相抗衡的,是当时响当当的“中州首藩”。因为在当时论血缘关系的话,开封的周王、南阳的唐王、安阳的赵王、沁阳的郑王、禹州的徽王和汝南的崇王都和万历非常疏远了,即便血缘较近的卫辉潞王也只是万历的弟弟,而福王却是万历的儿子。这个身份就已经决定了他的优越地位。

万历皇帝死后,朝廷政局动荡,一直到崇祯皇帝即位后才稳定下来,这个时候的朱常洵按辈分是崇祯的叔叔,地位自然愈发的显赫。此时各地饥民不断揭竿而起,烽烟遍地,大明王朝风雨飘摇。但不管天下如何动乱,洛阳城里的朱常洵依旧夜夜笙歌,纵情享乐,福王府里的纸醉金迷丝毫没有收敛。

进入崇祯六年(1633年)后,农民军从山西渡河进入河南,战火终于烧到了承平二百余年的中原大地。不过由于洛阳是豫西重镇,城高池深,防守森严,农民军不敢贸然进犯,而是绕过洛阳,一路杀奔江淮地区。

二十余年的养尊处优使得朱常洵的体重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最后重达360多斤,堪称史上第一肥王。这位挥金如土的胖王爷对待百姓却是出了名的吝啬,活脱脱一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当时中原连年遭灾,大饥荒蔓延到洛阳各州县,甚至到了人吃人的地步。有人请求朱常洵拿出一些粮食和物资救济一方百姓,朱常洵置之不理。

老朱心里估计在嘀咕,那帮刁民的死活跟本王有何相干。

崇祯十三年(1640年)夏天,远在湖北郧阳府的李自成农民军趁明军主力被另一路农民军张献忠的部队牵制在四川的机会,从郧阳挥师进入河南南阳府后,再向北连克鲁山、郏县、伊阳(今汝阳县)、宜阳、永宁(今洛宁县)、新安、偃师等县,扫清外围据点,对洛阳形成包围之势。

兵临城下,洛阳危在旦夕!河南府的官员坐不住了,纷纷跑去求见朱常洵,希望他拿出金银招募勇士加固城防,保卫洛阳。连当时定居洛阳的原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琪(洛阳新安人)都给朱常洵写信,苦口婆心劝他不要当守财奴,保命要紧,赶紧拿钱募兵守城。

可惜朱常洵对他们爱理不理,你们这帮家伙又想来骗本王的钱?

没门儿!

此时洛阳城里只有总兵王绍禹、兵备副使王胤昌麾下的三千兵马,而且缺衣少穿,士气低落,根本无法抵御城外李自成的数万大军。

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十九日,洛阳安喜门。

城外农民军的营帐一望无边,旌旗如林,战鼓隆隆,大队士兵正在运送炮石云梯,准备发起攻击。城头观望的王绍禹对身边的王胤昌说:“流贼势大,以目前城中兵力只怕难以应对呀,不如,不如……

王胤昌早就听闻王绍禹和农民军私下有接触,听了他欲言又止的话便瞪了他一眼。王绍禹赶紧改口道:“不如去找福王讨要些金银,也好给兄弟们打打气。”

王胤昌哼了一声:“别提了,吕尚书前日去王府又吃了闭门羹,没指望。”说完扭头离去,周围的明军士兵围住王绍禹诉苦,有人怒骂道:“王府里金钱百万,酒肉如山,却让弟兄们饿着肚子去跟流贼拼命,还有天理吗!”

王绍禹安抚众人道:“谁也靠不住,你我兄弟只能靠自己呀,附耳过来……

一群人聚到一起窃窃私语……

“流贼攻城了——”远处有人大吼。

 农民军大举攻城,城头各处守军奋起反击,大战从十九日开打,一直打到第二天下午,守军溃散,败局已无法挽回。当晚,王绍禹逮捕王胤昌,下令打开安喜门放农民军进城。二十一日凌晨天刚蒙蒙亮,农民军就已经占领了全城。

福王府内宫。

世子朱由崧连滚带爬跑进来,吓得音调都变了:“父王,不好了,城里到处都是流贼,怎么办啊!”

朱常洵也吓了一跳,赶紧带着朱由崧逃出王府,此时福王府卫队已经和农民军交上火了。由于街上布满了农民军的岗哨,他们只好躲进迎恩寺(今洛阳老城东关爽明街北端),朱常洵由于过于肥胖,行动不便,只好让仆人保护儿子缒城逃走,他就是后来的南明弘光帝。二十一日下午,朱常洵被僧人告发而被擒获。二十二日中午被押到设在西关周公庙的李自成大营,此时包括吕维琪在内的三百多名洛阳官员、乡绅都已被押到。朱常洵一看到吕维琪便大叫:“吕先生救我。”

吕维琪叹道:“我的性命也在此刻呀,不过王爷身为当今皇上叔父,切不可屈服于流贼,宁死不可屈节呀。”

朱常洵吓得哆哆嗦嗦,哪里还能听得进去吕维琪的忠告,一见到李自成就急忙叩头求饶。李自成怒斥朱常洵的种种罪行,随后下令杖责他四十大板,斩首示众,吕维琪等三百余名官绅也一起遇害。

朱常洵死后,福王府里的亿万家产被李自成没收充作军饷,随后在撤离洛阳前纵火烧城,福王府、察院、河南府衙、四城城门、文峰塔等建筑全部毁于大火。

十几天后当省城开封派来的援军进入洛阳城时,福王府外宫已经沦为一片废墟,只有内宫幸存。

民间盛传的李自成处死朱常洵后制作“福禄宴”的故事可能并不属实。因为前几年在洛阳西北孟津县麻屯镇庙槐村南500米出土了朱常洵的墓志铭,墓志显示明军收复洛阳后,崇祯下令以王礼厚葬朱常洵于邙山,墓志铭还是由逃出去的朱由崧亲自撰文。如果朱常洵真被农民军吃了,又何来豪华的福王墓呢?

朱常洵死了,他的福王府也变成过眼云烟,随风飘散。

三,命运多舛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破北京,崇祯皇帝殉国于煤山。几个月后,清军入关击败农民军,兵分三路南下,镇守洛阳的农民军大将刘忠降清。

清军接管洛阳后立即着手修复毁于战火的洛阳城,此时幸存的福王府内宫被改造成清朝的河南府衙办公地,从此清代二百多年间这里一直是河南府衙驻地。顺治二年(1645)、顺治六年(1649)、康熙四十四年(1705)都曾不断修复洛阳城。

有清一代二百余年洛阳一直很低调,它早已不是当年显赫的神都了,甚至在河南省内都只能排在开封府之后,屈居第二。巨大的落差导致洛阳的地位非常尴尬,所以清代的洛阳一直默默无闻的躲在角落里舔伤口。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1911年武昌起义的爆发。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历时七百余年的河南府被废除,成立新的行政机构河洛道,办公地依旧在老福王府。民国时期政局混乱,洛阳在军阀混战中几度易手,各种机构也都选在福王府办公。甚至到了1931年,国民政府迁都洛阳后,也把国民政府、国民党中央党部设在这里办公。虽然很快国民政府就还都南京了,但是从这里不难看出福王府在当时的影响力依旧非常大。

全面抗战爆发后,省城开封沦陷,河南省政府和第一战区长官部也陆续迁洛,依旧选在福王府办公,此时洛阳扮演着战时省会的角色。也许是看到了洛阳的重要性,日军自1938年初就开始大规模空袭洛阳,轰炸长达三年多。最严重的一次是1940220日那天,108架敌机将福王府周围3平方公里的所有建筑夷为平地,福王府彻底毁于战火。

1949年后,洛阳启动了新一轮的城建计划,当年毁于战火的很多街道建筑也陆续修缮。到了2000年,洛阳市政府在当年福王府的旧址上兴建了青年宫文化广场,“青年宫”这个名字很好,振兴洛阳这座古都要靠青年一代呀。

福王府焚毁后没有留下多少遗迹,只有王府大门口的一对汉白玉石狮子躲过了战火,这对石狮子在清代一直放在河南府衙大门外,到今天这对狮子还静静地待在原地,也就是今天青年宫广场前面那对狮子,那可是货真价实的明代福王府遗物,只是经过几百年的变迁,如今只剩下两只石狮子了。

一座福王府,半部洛阳史。

多少繁华浮梦,多少悲欢离合,如今都已成灰,只留下两座伤痕累累的石狮子待在原地,见证着那段不堪细读的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朝比皇帝还富的王爷,下场却最惨,和梅花鹿做成一道名宴
国家征集到60多年前盗出墓志,揭开被李自成做“福鹿宴”尸体下落
明朝藩王选讲(伍拾肆)-福王朱常洵
他是明神宗儿子,却被李自成下令将他洗干净,煮着吃了!怎么回事
“福兮祸之所伏”:解密明末福王朱常洵的悲喜传奇人生
老城区古迹古建简介(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