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朝陵墓石刻访古纪行 之一——序篇

南朝陵墓石刻访古纪行 之一——序篇

在天
2017-07-12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东晋之后建立于南方的四个朝代的总称。自公元420年东晋王朝灭亡之后,在南方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国家,而它们存在的时间都相对较短。其中最长的不过九十五年,最短的仅有二十三年,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更迭较快的一段时间。此时,中国正处于南北分裂的时期,在我国历史上南朝与北方的北齐、北魏、北周等国合称为“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帝王陵寝制度的衰落期,魏文帝曹丕为自己营建寿陵时说:鉴于'汉氏诸陵无不发掘',因而决定'因山为体,无封无树,无立寝殿……故吾营此丘墟不食之地,使易代之后不知其处。'魏文帝这个决定,对时局动荡不定的魏晋南北朝,影响很大。此后的西晋基本遵照不封不树的制度,没有出现大型的陵墓,豪富家族的厚葬风气,也大有收敛。

  东晋帝陵也采取“阴葬不起坟”的制度,陵前不立墓碑,不树墓表,也不堆封土,即不树不封的做法,当然是受到了曹魏西晋帝王陵寝制度的影响。但由于东晋政府带有明显的流寓性质,因此,不树不封、墓室简约的特点同时也显示出一种临时性。与东晋帝陵相比,南朝诸陵则明显具有永久性倾向,即土著性,体现出比较严密的南朝陵寝制度,在陵寝的地面布局、墓室的平面形制以及墓室装饰等方面都有所表现。南朝从刘宋开始即摒弃了东晋的做法,恢复了两汉的丧葬制度,采取了墓上有坟丘、地上有碑刻的做法。由于历时久远,南朝陵园中的陵垣、门阙、献殿、寝殿等地面土木建筑,已很难复原其全貌,保留至今的只有部分陵墓石刻。

  南朝陵墓石刻是南朝皇帝和王侯陵墓前的神道石刻。这些岿然长存的南朝陵墓石刻,全部在江苏省境内,有专家统计目前可见石刻共有33 处,其中南京11处,江宁区10处,句容1处,丹阳11处。以时代区分,宋1处,齐8处,梁 13处,陈2处,具体时代失考的石刻9处。其年代最早始于南朝刘宋,距今约1500年。

  南朝帝王陵墓有着固定的埋葬制度。综合文献记载和实地调查的情形来看,南朝陵墓神道石刻的数量不一,其排列组合既有作石兽1对、石柱1对、石碑1对的3种6件之制,如南京大学城里的梁临川靖惠王萧宏墓;也有作石兽1对、石柱1对、石碑2对的3种8件之制,如梁安成康王萧秀墓和梁始兴忠武王萧憺墓,这种3种8件之制,目前仅在栖霞可见,还有仅作1对石柱的,如南京栖霞区尧化门北家边萧梁宗室墓。

梁临川靖惠王萧宏墓

梁安成康王萧秀墓

  南朝陵墓前的神道石兽均是成对配置,不论形体大小,皆昂首挺胸,张口露齿,腹侧饰双翼,造型夸张适度。由于南朝陵墓神道石兽是根据人们的想象创造出来的瑞兽,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故对于这些石兽的称谓,历来众说纷纭,并无定论。其中,帝陵前的石兽,头顶有独角或双角,长须垂胸,四肢前后交错,体表雕饰繁缛华丽,体态健劲灵动,韵律感十足。朱偰《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认为帝陵前的独角石兽为“麒麟”,两角石兽为“天禄”,此最为人们所熟知。王侯墓前的石兽以外形似雄狮,多被约定俗成地称之为“辟邪”,其特征是头顶无角,鬃毛下披,长舌及胸,舌尖微卷,体态雄浑肥硕,气势威猛。

帝陵前的独角石兽,朱偰先生称之为“麒麟”

帝陵前的双角石兽,朱偰先生称之为“天禄”

王侯墓前的无角石兽,被称之为“辟邪”

  南朝陵墓神道石柱以柱座、柱身、柱头三部分构成,柱头包括装饰有覆莲的圆盖和伫立在盖顶部的小石兽;柱身圆形,雕刻隐陷直刳棱纹20至28道不等,柱身上方近莲盖处,凿成矩形石版,上刻朝代、墓主官职、谥号等文字,文字或正书或反书、或顺读或逆读,方版下依次雕神兽纹、绳辫纹和双龙纹;柱座上圆下方,上为头部相连、尾部相交、口含宝珠的双螭围成的环状榫孔,下为方形基座,基座四面刻神怪形象的浮雕,最有代表性的可见栖霞十月村萧景墓神道柱。南朝时期佛教大盛,表现在神道石柱上,除了顶端所置圆莲盖外,还有莲盖下矩形方版两侧阴刻莲花等图案,但由于这类图像线条浅细,加之距地面较高,目力难及,不易察见,长期以来并未引起注意。20世纪50年代,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在对南京附近的南朝陵墓神道石刻进行维修时,于栖霞境内的梁吴平忠侯萧景墓神道石柱方版一侧发现一袒肩跣足执花叶的僧人阴刻线画,其画面构图疏朗传神,人物造型亦具“面短”特点,体现了著名画家张僧繇“疏体”画法特征。由于制作时代确切无疑,萧景墓神道石柱方版上发现的僧人阴刻线画,堪称江南现有艺术史价值最高的佛画。

萧景墓神道柱

  南朝陵墓神道石碑,迄今所见悉为萧梁一朝遗存,分碑额、碑身和下承碑身的龟趺三部分。碑首半圆形,外侧圆脊两侧浮雕相互交结成辫形的双龙;碑首正中有略凸出的方额,上题刻墓主官职、谥号等内容,额下有穿。其形式大体承自东汉碑石,较具有中国民族特色。萧梁神道碑铭文以罕见的南朝金石而在书法史上备受重视,如尚存数千字的萧憺碑,为贝义渊所书,以结体峻密、意象雄强而被晚清学者莫友芝在《宋元旧本书经眼录》中评誉为“上承钟(繇)王(羲之)、下开欧(阳询)薛(嗣昌)”,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碑帖跋》更以“南派代表端推此碑”的赞誉表达了对此碑书法艺术的推崇。

  南朝陵墓石刻皆反应出了六朝时期美学理论家谢郝提出的六法之 第一法气韵生动,同时又将其他五法: 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融会贯通,形成了南朝石刻艺术的最高境界。

  南朝陵墓石刻,在中国陵墓雕塑艺术史上,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继承了汉石刻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了古希腊艺术风格。雕刻手法典雅细腻,灵动矫健。南朝石刻在历史价值,雕刻工艺,雕刻技巧,和艺术美学上来看,均代表了中国古代陵墓石刻艺术的一大高峰。

汉代辟邪石刻

南朝辟邪石刻

下面就跟随我的脚步去畅游古都南京,领略南朝石刻迷人的风采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京六朝陵墓石刻探访
1944,一个德国女子的南朝石刻探秘之旅
没事瞎逛·南朝帝王陵之陵墓神道石刻
独具异彩的南朝陵墓石刻
逝去的六朝文化忠实的守护石-南朝陵墓石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京南朝陵墓石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