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影响美国的自尊主义运动

影响美国的自尊主义运动

2012-08-29 14:11:26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东方教育时报》    作者:薛涌

自尊主义运动,是在行为主义对美国心理学界的主宰瓦解的背景下崛起的。在20世纪60年代,“自尊”不过是个心理学的概念,到了20世纪70年代开始影响教育界;到20世纪80年代渐渐进入公共政策领域,成为自由派的一面社会政治旗帜,形成了“自尊主义运动”。“自尊”作为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被简单化、庸俗化,带来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至今仍然争议不休。

无论是行为主义还是“依恋理论”,都聚焦于人与外界或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自尊”(Self-esteem)理论则是描述人与自己的关系,即人的自我估价。纳撒尼尔·布兰登(Nathaniel Branden)在1969年出版的《自尊心理学》中,把“自尊”界定为“自信”(self-confidence)和“自敬”(self-respect)的总和。“自信”是对自己迎接生活的基本挑战感到胜任的经验;“自敬”是对自身价值的认定和对生命之幸福的感受,并且能够理直气壮地尊敬和捍卫自己的需求和利益。

布兰登的自尊理论非常复杂。这里不妨用我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一番演绎。我5岁~15岁期间赶上文革,父母长时间在干校,我们兄弟三人留守北京,小学和初中都学业荒废。不仅如此,我还一度加入坏孩子的团伙,险些失足。升初中时只能看看连环画,而且只看图不看字。初中毕业的化学考试是开卷,考题是书上的6道例题,只要找到例题在哪里,原样抄下来,就可以得满分。然而,我因为从不读书,有几道题找不到,勉强及格。父母一谈起我来就摇头,说三个孩子唯有我不成器,日后要操心不断。但是,进入高中后,我就成绩飙升,马上成为班里头名。1979年高考,居然在北京文科中获得前十名左右的高分,神气活现地进了北大中文系。那次“范进中举”,把一直以来对我愁眉苦脸的父母都搞懵了。大人都说,这是“聪明”的男孩子到一定年龄突然“觉醒”后“有出息”的经典案例。其实真实的原因只有我自己最清楚,那就是“自尊”的力量。

我曾经在《北大批判》的自述中讲过,我很小的时候看到过一次农村的葬礼,心里受到的刺激很大,觉得自己早晚也要死,从此一直和自己对死亡的恐惧作斗争,同时思考如此有限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当时虽然学业全部荒废,这个问题则始终折磨着我,渐渐形成一个牢固的信念:生命不能白白度过,我来此世一遭,必有使命在身。另外,我认定我很聪明,而且是大聪明。这一信念,使我过滤掉许多对自己不利的证据,比如我对数学一直没有兴趣,也不擅长,但我认为我仅仅不擅长于低端的机械计算,而高端的数学思维肯定是不错的。其实那时我根本没有接触任何高端数学,只是老师讲极限的概念时我一点就透,其他同学则百思不解,于是我把极限的概念归于高端数学思维的范畴。

现在想想,这一切似乎都很好笑。我不停地为自己制造证据,证明自己很聪明,把证明自己不聪明的事实贬低为无足轻重的因素;而且我一直觉得自己的生命富有使命,只是一时还不知道这种使命是什么。其实,后来接触了许多智力测验,才发现自己智商实在平平,唯一不同寻常的就是这种“自信”和“自敬”。当然,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我把自己当成一个成功的典范。相反,我认为我目前的事业远远达不到自己的期待。但是,在高中期间,我从一个很差的学生到高考在北京名列前茅,以这一狭隘的尺度衡量,我这两年还是相当成功的。由此我也提醒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不要总盯着孩子的成绩。即使从追求成绩的角度来看,孩子人格的发展和完善,自信心、野心和兴趣,都比成绩本身重要得多。这些方面发展得健康,成绩不用抓自然会上去。

让我们再回到布兰登的“自尊”理论,他的学说在心理学界激发了许多争议和讨论,也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兴趣。到了20世纪80年代,这一理论很快被政治化。加州的一位政治家约翰·瓦斯康塞洛斯(John Vasconcellos)对“自尊”理论深信不疑,并且马上要将之应用于实践。他称犯罪、青少年怀孕、毒品、学业表现过差等社会问题,都源于“自尊”的缺乏。他进而呼吁,提高年轻人的“自尊”是一种“社会疫苗”,在这上面投资,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现代社会的许多问题。他甚至相信,增强“自尊”有助于平衡政府预算。因为“自尊”增强,必将带来学业的改善、日后收入的提高,进而使政府税收也跟着增加。最终他说服了加州州长乔治·多克梅吉安(George Deukmejian)成立特别工作委员会研究这一课题。可惜的是,特别工作委员会经过3年的研究,发表的报告并没有证明瓦斯康塞洛斯的理论。不过,此时“自尊”的理论已经进入教育实践,形成了“自尊主义运动”。2006年1月,批判“自尊主义运动”的主将之一、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心理学家琼·温茨(Jean Twenge)对美国小学的“使命宣言”进行谷歌搜索,竟然发现了30万关于“自尊”的网页。可见,“自尊主义”已经成为过去几十年美国教育的主流。(薛涌 美国波士顿萨福克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著名社会评论家)

 

责任编辑:陆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科技发展史
世界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发声:这种思维方式真的可以改变孩子的未来
惊!祖国资助去美国留学的三位科学家都换了美国国籍
美国★布兰登.Soloff绘画作品
总结电影历史:中国电影史和外国电影史
教育漫谈四十九:20世纪主要教育流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