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年以来,中国古代君臣关系对历史与的影响有多大

2017-06-23 23:23

古往今来,君臣关系都是关乎到一个朝代的兴亡。例如在任何朝代皆是同样:朝代之初,君强臣强;朝代之中,君强臣弱,朝代之末,君弱臣强

自从有了皇帝和大臣,就有了君臣关系。和其他关系比起来,君臣关系似乎是最难处理、最难把握尺度的一种关系。处理好了,平步青云,鸡犬升天;处理不好,丢官弃爵,甚至连小命儿都不保。君臣关系的复杂可见一斑。

作为大臣,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如何处理君臣关系,其次才是如何为民办实事,如何帮助老百姓致富奔小康。原因很简单,只有你处理好了君臣关系,你才能继续掌握和控制包括权力在内的各种社会资源,而这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基本前提。丢了官,甚至连自己的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遑论帮助百姓奔小康?

作为皇帝,处理君臣关系的压力似乎小一些。因为皇帝对大臣,本身就是上级对下级,皇帝手中掌握的各种资源足够让很多人心甘情愿地为他卖命了。皇帝更多的是布置任务、下达命令,根据大臣完成任务的效率和质量来论功行赏。

但是,皇帝同样也不能忽视君臣关系。因为君臣关系有的时候会戏剧性地发生转换。今天还是贵为九五之尊的皇帝,明天很可能就变为别人的阶下囚了。历史上皇帝被贬为庶民、沦为阶下囚的例子不胜枚举。

可见,中国历史上的君臣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很多中类型,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种:

君强臣弱型:此种君臣关系最常见,也最容易得到大家的理解。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为君臣关系定下了“君君臣臣”的基调,也就是说,君就是君,臣就是臣。君为臣纲,大臣要听君主的。但偏偏有大臣不信邪,甚至连布衣陈胜、吴广也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五代一个节度使也嚷嚷道: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而。

君弱臣强型:此种君臣关系在王朝末期也很容易看到,如在春秋战国时期,周王虽在名义上贵为天子,但在实际上甚至连诸侯国的宰相都不如。在三国时期,曹操也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举,此时的皇帝不过是一个傀儡而已。唐末,唐朝皇帝则完全沦为节度使朱温的玩物,真是可悲。

君强臣弱时,大臣处于弱势地位,言谈举止必要要小心谨慎,行事自然要战战兢兢。所谓伴君如伴虎,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皇帝是虎,大臣自然要低一等了,于是大臣就经常自称“犬马”,表示愿效犬马之劳,主子要出门,大臣可以当马来骑;主子要休息,大臣就是看门狗;主子要打猎,大臣就是猎狗,主子打完猎了,大臣就有可能被烹。甚至主子犯错了,大臣也可以来当替罪羊。

君弱臣强时,大臣似乎处于强势地位,但强势地位的大臣一不留神就成了君主,如赵匡胤,本来是后周的一员大将,看到自己的主子孤儿寡母比较好对付,就干脆把主子的皇袍扒了下来,自己披上。后来又通过“杯酒释兵权”,很快就像变戏法儿一样将“君弱臣强”变成了“君强臣弱”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都是这种类型的人。林语堂先生在《吾国与吾民》中对此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建立新王朝,需要爱好战争和混乱的天才,——对学问及儒家伦理都嗤之以鼻,直到自己稳稳当当地坐到龙位之上,再将儒家的伦理捡起来,这可是个极有用的东西。

一、君强臣强,则国泰民安

秦孝公和商君:秦孝公重用(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秦与楚,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通过变法将改造成富裕强大之国,史称“”。政治上,商鞅改革了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收复了河西。

后孝公逝世,其子继位。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诬陷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

二、君强臣弱,臣子无能

比干挖心的这个故事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在这里给大家补充一点小细节。

先说故事背景,来源于传说。毕竟历史也是口口相传的,有字了就记一下,也是一代传一代的传。比干呢,是商王的很宠爱的一个儿子。宗法制嘛,老小做不了王,所以呢就做丞相了,先给自己的哥哥做,后来被自己的哥哥托付了自己的侄子。他的侄子大家都知道是谁,纣王嘛,真心亲生的侄子,父亲一样的存在。

纣王即位之后,本来是个很好的统治者,励精图治,百姓安乐之类的。商王啊,人又帅气,品质又好,当然有很多女人喜欢了。可是呢,女人喜欢不算什么,女狐狸也喜欢了。白色的九尾狐,天生要霍乱的。在这里,特别讨厌迂腐书生强加给女人们的那些理由。男人的自制力不够,凭什么要拿女人当借口?继续往下讲,九尾狐就化成了一个很漂亮的美女——大家熟悉的妲己 。

美女祸国,就是这样咯。纣王越来越少听他叔叔的话,越来越喜欢自己做主,越来越喜欢和美女一起玩。叔叔一看很痛心,大好基业啊,怎么可以这样玩完。不行,我是他叔叔,我还是丞相,我有责任劝谏。于是乎,比干大人就开始了各种劝谏,不给大王留情面的劝谏,好像就他对了似的,还摆出了长辈的架子。这样纣王一看很不爽,好好好,就你是圣人,你有七窍是吧,我看看。

可怜的比干就这样死掉了。

三、君弱臣强,大权旁落

魏忠贤,明朝末年著名宦官。入宫后,除忠义大太监王安,取代王安之位登上大太监之位。又与皇帝奶妈客氏客映月组成客魏集团,将大明王朝控制在自己手中。他与客氏一个在内,一个在外,互相呼应,互为支持,最终将朝政大权玩弄于手中。客氏在内,祸乱宫廷,残害忠义嫔妃,在宫内各处安插耳目。魏忠贤在外,勾结小人,排除异己,结党营私,陷害忠良,把持朝政。可以说魏忠贤一人,做到了古代太监的巅峰,这点从当时人称其为“九千九百岁”便可看出。皇帝称为万岁,魏忠贤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比皇帝只少一百岁。想想,皇后皇太后也只能称之为“千岁”,魏忠贤来了个“九千九百岁”,他的权势可以说高于皇太后皇后。更为严重的是,我们看史书,古人还说过时人“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这就说明,当时国政大权早已经被魏忠贤牢牢控制,皇帝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事儿了!

虽然这可能是夸大的说法,毕竟魏忠贤手上的权利全靠皇帝的宠信,要是哪一天皇帝不高兴了,不待见他了,把他拖出去斩了,也就没魏忠贤什么事儿了!不过鉴于当时的明熹宗朱由校,只一味沉迷于木匠活中,没空看清魏忠贤的真面目,国家大权实际上的确掌握在魏忠贤手上。那么,对于这个著名的“九千岁”,他当时的权势到底有多大,相信许多人都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这里就来说明一下。

中国古代,从某个时期开始,给活人建祠堂,并称之为生祠。一般除了真正有大善举的人,会有百姓们主动给他建生祠外。生祠最大的人群,应该就是某些地方的“父母官”,让老百姓给他立长生牌位了吧!而魏忠贤呢?便可以说是有这个历史以来,生祠盖得最多的了!

那个时候魏忠贤,掌握朝政大权,官吏升迁,也大多看他的眼色行事。为了能够升到高位,许多官员往往会贿赂魏忠贤,如此好受到魏忠贤的庇护,从此青云直上。京城的官员能够拜访到魏忠贤还好说,地方官员却不能简答。要是让别人替自己捎点东西“孝顺”这位“九千岁”,又不知道能不能到他的手中。因此不知道从哪个官员开始,各地方官员豪绅,纷纷为魏忠贤建生祠。

建的最多,最起劲的就是是魏忠贤的干儿子、干孙子、干曾孙子、重孙子、灰孙子。各地纷纷效仿,一时间在大明朝的领地内,魏忠贤的生祠可谓遍地开花。《南中纪闻》中,还记载了天启六年,在杭州张掖门内盖建的生祠,还得了皇上亲赐的匾额,这样一来更不得了,一时间为魏忠贤建生祠竟成为了一种时尚,“竟为奢丽”。

还有一些记载说,光建生祠还不够,一些地方的人们在举办宴会时,还会将魏忠贤的塑像请出来。然后让他像人一样的享受美酒乐舞,塑像的腹中置放锡制的肚肠,上酒时,倒入锡肠中。等差不多后,才把塑像抬到宴会之处,主人先恭恭敬敬的上柱香,然后又请塑像小遗(小便),宴会之人就在下处接酒。

《明史》说:“内外大权,一归忠贤。”这其实一点也没错,当时所有的奏书都不敢直呼魏忠贤名字,而称“厂臣”,皇帝的奖励诏书也都用最高赞颂之词。有记载吏部尚书魏广微,为了巴结魏忠贤,起先以同姓尊他为兄,后来竟自贬辈分儿称他为叔,当时百官中奸小之人纷纷拜倒魏氏门下充当干儿。《明代杂事诗》中叹道:“干儿义子拜盈门,妙语流传最断魂。强欲为儿无那老,捋须自叹不如孙。”由此可见魏忠贤当时的权势,简直是气焰滔天。说他是古今中外第一大太监也不为过,和他相比,什么李莲英,什么刘瑾,全都弱爆了!

这么一个权势滔天的大太监是怎么死的,相信许多人都很好奇。实际上也没有什么新意,魏忠贤的一切都是熹宗皇帝给的,明熹宗是魏忠贤最大的倚仗,明熹宗去世后,崇祯继位。崇祯这人实际上是想干点实事的人,他一上台,自然会想尽办法把魏忠贤除掉。经过一番运营,魏忠贤一干党羽皆落入网中,魏忠贤见大势已去,便自尽而亡。

四、君弱臣弱,呜呼哀哉!

这个朝代一个多世纪都在逃亡 皇帝大臣个个软弱无能

在中国历史上,不管一个朝代走到最后是如何的颓废,如何的荒唐,如何的羸弱,但是,在其开国初期总是生龙活虎,朝气蓬勃,满含着胜利者的喜悦与自豪的。可是,有一个王朝却不在此列。几乎从一开始,与其开国皇帝一样,如漏网之鱼,张皇失措的只管没命地逃窜,即使是后来好不容易摆脱了追击,气喘吁吁的放慢了脚步,并最终在长江之南苟活了下来,但从始至终都病怏怏的打不起精神,而且老是窝窝囊囊的受人家的欺负,忍气吞声地看人家的眼色,毫无血性、毫无尊严地向人家称臣,又是向人家称侄,其奴颜婢膝把整个帝国的脸都给丢尽了。这个朝代就是南宋。

南宋(1127-1279年)是宋朝靖康之耻以后宋室在江南建立的政权,传五世九帝,享国一百五十三年。

在中国历史上,尽管有宋一朝前后共319年,除去刘汉王朝,它的国祚是最长的,但是,若论国格与尊严,与秦、汉、隋、唐、元、明这些大的封建王朝相比,它却是活得最窝囊最没有骨气的一个王朝,特别是南宋一朝,即便是与鸦片战争之后腐败无能的清王朝相比,也显然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道是:“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国家与人一样,也有气节,也有尊严。可是,南宋王朝竟然忍辱偷生到这般地步,也实在是古今罕见,令人叹息。

末了再谈一个问题,就是臣对君的尽忠,实际上常有两种不同的性质。一种性质是效忠于皇帝压迫人民的特权私利,一种性质是效忠于皇帝治理国家而为社会服务的事业。这是君主本身的两重性质所决定了的。由于此,对效忠于君主的行为不可一概否定;实际上,后世所称道的清官良吏,几乎无一不是忠于君主的。还有,君主的两重性质在实际生活中又常是纠缠在一起,难于截然分清的,所以,对具体人物的评价就更复杂了一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太祖:酒席间一番话,让大将们感恩戴德,次日便纷纷辞职归家
跳不出去的腐敗周期律:專制王朝如何走向滅亡?
汉族王朝喊喏,清朝说喳,有什么区别吗?为什么?
甲申之变:可怜身在帝王家(一)
登顶之路:皇帝走上权力顶峰,树立绝对权威的两个手段。
乾隆和珅之间不正常的君臣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