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帝之下,坐着斯坦利·库布里克

2016-03-07 20:47

17年前的今天--1999年3月7日,库布里克在完成最后一部作品《大开眼界》的4天后永远的倒在了电影的征途上,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即使把库布里克早期个人制作的实验性影片也算入的话,他导演的全部作品也只有16部,实在不算多产,然而这并不妨碍他彪炳影史。

世人盛赞库布里克是上帝赐予人类的礼物,“在电影神殿的最高处,在上帝的下面,坐着斯坦利·库布里克”

他为我们留下的每一部作品都堪称精品,在对艺术的追求上,对价值的思考上,他都达到了令人难以望其项背的高度。值其逝世17周年,我们来共同追忆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电影成就。

全能选手“库神”

库布里克惊人的不仅仅是他的导演能力,他同时精通摄影、配乐、编剧,从电影的前期到中期乃至后期他都有所研究。

这首先体现在他对电影类型的拓宽。

库布里克的作品囊括了从过去到现在甚至未来的各个阶段,涵盖几乎所有电影的类型,无论哪个类型他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影史上极少有这样全类型的天才导演:大部分导演一辈子只局限在一种类型片里。而像库布里克和黑泽明这类导演,不仅涉及,更是扩宽了电影的纬度,增加了电影的厚度。

其次是他对摄影构图的着迷。

熟悉库布里克的影迷都知道,库布里克讲究构图上的对称,以严谨著称的他最爱一点透视▼

库布里克对摄影的探索并仅仅不局限于构图,还包括对摄影机本身的研究,拍摄《巴里林登》时,为了营造复古自然的效果,他拒绝在屋内打光,但是烛光亮度太低,通过使用从NASA得到的Zeiss Planar 50mm F/0.7镜头(原为NASA的登月计划所设计,考虑到弱光环境而设计成这种规格)拍摄,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即使用烛光拍摄,室内夜景也极为明亮。

▲Zeiss Planar 50mm F/0.7镜头

▲《巴里林登》中的烛光夜景

除此之外,库布里克对摄影机的运动也进行了改良

在影片《闪灵》中,开篇第14s到3min连续使用几个飘忽不定的鬼镜头,配合诡异的BGM(background music:背景音乐),瞬间把观众抓入恐怖的气氛中。

▲《闪灵》开篇的鬼镜头

《闪灵》中最出名的,还是斯坦尼康的首次登场与华丽亮相。

库布里克与斯坦尼康的发明者盖瑞特·布朗。

在迷宫追逐一段中,斯坦尼康完美发挥了它的优势,在库布里克一丝不苟的指导下,盖瑞特·布朗出色的完成了这场戏的拍摄,两人共同促成了这一影史经典桥段的诞生。

▲迷宫追逐戏的拍摄。

▲树篱迷宫,追逐戏的发生地

事实上库神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对古典音乐的运用。

从1968 年的《2001太空漫游》开始,到 1999 年最后一部《大开眼戒》,几乎每一部电影中都含有大量对古典音乐的独特运用。

█《2001:太空漫游记》

这部影片中,库布里克使用了理查·施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日出》一段,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以及里盖蒂的《气氛》。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对交响乐《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运用,库布里克开篇就采用了这首交响乐,以恢弘的音乐提醒我们,这是一部富有哲理的作品。《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西方哲学家尼采重要的哲学名著,他主张超人哲学,理查·施特劳斯的同名名曲对它进行了的完美诠释。《2001:太空漫游记》中呈现出的人类从猿到人,再到飞升宇宙之中的巨大进化转变,对二者也是一种呼应。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原著

▲理查·施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交响乐

█《发条橙》

这部电影可谓是库布里克使用古典音乐作为配乐的集大成之作。事实上,《发条橙》是库布里克反用古典音乐的开始。

古典音乐运用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威廉·退尔》序曲、《“威仪堂堂”进行曲》、《雀贼》等

我们最为熟知的当然就是贝九的使用,尤其是第四乐章中表达博爱和普世精神的“欢乐颂”,在影片中却被用来描绘暴力场面,这种“声画对立”的运用使得恶行表现的得更为极端、变态与不可捉摸。

█《巴里·林登》

电影的故事发生在十八世纪的欧洲大陆,其中的配乐也多是具有巴洛克风格(少数是古典风格)的作品。影片中涉及到音乐的场景,如羽管键琴、小编制的乐队都非常符合史实。

古典音乐运用亨德尔的《萨拉班德主题》、《日耳曼舞曲》第一首、舒伯特《钢琴三重奏op.100》第二乐章、《即兴曲D .899》中第一首等。

《巴里·林登》中缠绕始终的是亨德尔的《萨拉班德主题》,尤其是养父养子决斗一场戏,养子走进室内,音乐渐渐奏响,随着剧情内在张力的不断提升,配器和音量也不断变化(其实很多是通过电子合成技术),最后在中枪时达到高潮。

“知识分子”导演

库布里克的电影涉猎范围极广,展现的虽都是大问题:宗教,战争,人类的机械化,关注的却是感性和情感,表达的主题也基本一致:人性在现有的社会规则中所受的压迫及产生的异化。库布里克借助电影,探讨深奥的社会问题,诠释他的哲学思考。

《2001太空漫游》从视觉享受--未来科技的预测先见,到视觉奇观下潜藏的对文明的思考,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这部60年代的电影,即使放在现在也一点都不过时,这部电影是跨域种族、文化、不受时间限制的传世之作。

《发条橙》是一部冰冷坚硬的电影,但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却能把观众点燃,他摆出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冷酷模样,然而最关心的还是普通人的疾苦。

翻译:

“即使是34年后的今天,这部电影仍能充分说明我们的文化,这些观点今天仍然正确。”

“库布里克把电影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挑战这个社会迫使他认真审视自己。”

《闪灵》的母题则根植于在民权(黑人)和女权(妻子)运动下摇摇欲坠的白人男权。黑人为亡魂鸣冤,要求为历史正名;女权意识苏醒并慢慢崛起,女性地位升高,这些无不挑战着传统的社会结构。

《全金属外壳》是对战争的反思,对其造成的人性的扭曲异化的拷问。库布里克一面用看上去最轻松的方式诠释战争,一面把战争最残酷的一面展示给世人。

《奇爱博士》中,冷战、核爆、生存还是毁灭这样严肃的主题却用一种戏谑的方式处理。库布里克用黑色幽默的方式,展示了他对于性、纳粹化、种族、宗教的种种看法,这不是一部简单的电影,在荒诞的背后,潜藏的是很沉重的哲学思考。

库布里克把电影可以承载的深度和广度都拓展到了不可思议的领域,他不仅是不得多得的全类型、全技能电影天才,也是有着深刻人文主义精神的思想家。对我们而言,他的作品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奇观,更多的启示在其背后的反思拷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电影遇上古典
离上帝最近的电影人:斯坦利·库布里克生命最后的30年
看完这支短片,你就知道他为什么是离上帝最近的导演
展望2001:斯坦利·库布里克的太空漫游的照片
斯坦利·库布里克在影史上的地位如何?
福利!纪念库布里克去世19周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