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阳羡茶小记
​阳羡茶小记
江南的雨季使人迷醉,也会使人恍惚。街上的行人是匆忙的,而细雨却是不紧不慢的。从京南下沿途听来陶朱公、梁祝的传说故事,着实令我思绪万千,又有陆羽、卢仝、苏轼、陈曼生等文人雅事,着实使我想去宜兴的古旧遗迹访古探幽。然而,从何寻觅呢,竟如这在微风中飘忽的细雨,总是觉得头绪太多,且隔着一层,看不深切。就阳羡名茶、紫壶金砂、丁山竹海、张公善卷洞中的其中一项,便使你觉得此地可赏可玩味之处太多,每一风物背后的故事又极其意味深长,更不用说那些听起来令人垂涎的土产丰味了。现在是茶的季节,先体味一下茶吧。
到宜兴的这一天,四月二十日,巧了,是节气中的谷雨。此时的阳羡明前茶、雨前茶最为难得了。宜兴早春的绿茶被认为是一年中品质最好的,因此地茶区东临太湖,常年东南风,春风徐徐吹过,太湖的清新水气便潜进了茶的骨髓里。
进入八面来风堂,主人笑阳取出一只透明的玻璃杯,为我泡上一杯今春的阳羡雪芽请我品味。
茶叶的颜色呈淡淡的翠绿,静静地躺在杯底,当他注入八分开水,叶片似随风起舞,飞上翻下,反复两三次,渐次落下,一叶一叶,如同窗外的雨,天然而无机心,色泽翠绿,清纯可人。清雅的香气从杯口溢出,吮一小口,口感纯净而略带青涩,一股甘甜,一种幸福,全在心里,一路的疲惫我哪里还记得呢。
阳羡茶的美名,是读一幅国画的题款时记住的。女画家杨春华在她的画作上曾题:“喝阳羡茶,品美人图。”
何为阳羡茶?阳羡何贵何名?
史载始皇二十六年,宜兴属地开始称阳羡县,郡治今苏州。唐代茶圣陆羽为撰写《茶经》,在阳羡南部山区作了长时间的考察,认为阳羡茶的品质“芬芳冠世产,可供上方”,遂推荐为贡茶,由于产于阳羡,又经宋、元、明、清,岁岁上贡,名扬全国,所以称“阳羡贡茶”。
今日细细品味一番,果然名不虚传,它的滋味如读美人图,需慢慢的品,仔细的回味。
此地的红茶滋味更显得醇香浓厚、色泽乌润、汤色红艳。上次回京时带了一些回去,分品茶友,一致说好,其中有人甚至去马莲道茶城找,半天没有找着,急急地在后半夜打电话与我,一再叮嘱,下次去宜兴,一定捎些红茶回来。看到红茶便想起了朋友,朋友是红茶。
夜间,在润雨的酥淅声中展卷读阳羡茶史,低吟阳羡茶诗:
“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雪芽我为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山”(宋苏轼《次韵完夫再赠之什,某已卜居毗邻,与完夫有庐里之约云》)
“天子岁尝龙焙茶,茶官催摘雨前茶。团香已入中都府,斗品争传太傅家。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吴中内史才多少,从此纯羹不足夸。”(宋梅尧臣《依韵和杜相公 谢君谟寄茶》)
“清明争插河西柳,谷雨初来阳羡茶。”(明唐寅《阳羡茶》)
……
好茶,好诗,茶是诗人笔下的美人。
晨起,笑阳兄驱车,在时停时续的雨中去龙池山下的红岭茶场。
红岭茶场位于苏皖浙三省交界的宜南山区,与素有天然王国的江苏省植物自然保护区龙池山风景区接壤,现有茶园1200多亩,茶园与山水浑然一体,在宜兴看茶园,这里比较有代表性。
车子在如画的图卷中行驶,青林翠竹红树交相辉映,一段一段袭入眼帘。大自然真是个天然的调色师,在这绿色的帷幕中,她将郁郁葱葱的树木,亭亭玉立的竹子和青瓦红屋,用柔和的雨尽情地调和,绿调子中忽尔偏黄,忽尔出现一两点红色,那种感觉是水墨味的,质感是毛茸茸的,似一幅绝美的江南田园山水长卷。
到了茶场一下车,置身于这清爽的空气中,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极目远眺,绿色的茶园、山下的房屋,与水墨花青的远山若隐若现地接在一起,即使神笔也不能道其万一。偶尔传来一两声不知名的鸟叫,心中跟着快乐地歌唱起来。
“最难忘处三春事,杨柳参差蝴蝶忙。摘蕙满山裙带绿,焙茶十里水泉香。”这是清代诗人陈维崧的一首《双溪竹枝词 摘茶》,用到这里最恰当不过了。
小雨又如银丝般地飘落下来,茶园中的采茶妇人继续采茶。她们白色的头巾,蓝色的雨披,低着头做着同样的动作,微风过处,如同一叶叶小舟在碧绿的波涛中缓缓荡漾。
此时摘的茶是一芽两叶,一人一天采茶不足八公斤。一斤鲜茶叶,叶片近万枚,一斤成茶的焙成需四斤鲜茶,也就是说制成一斤成茶最初的采摘动作也得需四万多次!茶的香味中有采茶人多少的辛苦啊!采茶人多来自外地,她们每日不停地劳作,工资除去吃住,近两月差不多一千元。但她们在采茶时却看不到一丝的愁容,很坦然地,采茶如同轻歌曼舞。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清明前采的茶,仍沿用手工炒制,通过“杀青”“炒青”“晒青”等方法,力保茶的本味,这种茶在市场上最受欢迎,价格也往往最贵。
我在小雨的间隙画了几张此地山水的写生,又品尝了一下今年的新绿,应徐场主之邀写了一幅字“看红岭山水,品雪芽馨香”,这才恋恋不舍地离开那一尘不染的风景。
在宜兴时间虽然很短,但茶的印象却深深印在脑海中,在有闲的日子里,我还要来宜兴,因为这里是壶的古都、茶的海洋、洞的天地、竹的世界,当然还有那鲜嫩的省庄竹笋、素有“太湖之参”的太浦百合、富有传奇色彩的南山乌米饭……这些只能在以后来宜兴的日子慢慢地体味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茶乡、茶香!宜兴,一杯茶里的学问!
芙蓉茶韵,人间清欢
茶故事篇:宜兴红茶 阳羡茶 宜兴茶历史文化 历史名茶贡茶
宜兴当地人养壶用什么茶?
宜兴人不愿告诉你的养壶秘籍
宜兴当地人养壶用什么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