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拳缠丝的形成
三、太极拳缠丝劲的功能
在医疗保健方面,以内气运转为内容的缠丝法,有利于疏通经络,增强脏腑功能,锻炼肌肤、骨骼和关节。出劲缠丝着重疏导手三阴和足三阳经气,收劲缠丝着重疏导手三阳和足三阴经气。手足每转一圈,十二经和任督二脉都得到疏导。《灵枢·本藏篇》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经络疏通了,脏腑机能就可加强,肌肤、骨骼和关节就可能得到濡养。缠丝法的划圈旋转与通常的手足屈伸相比,能使更多的肌肤、骨骼和关节参与活动,也有利于提高肌肤张弛的机能,增强骨骼和关节的柔韧性。
在技击竞赛方面,缠丝劲是太极拳各种技击方法的基础。太极拳主张因势利导,借力打人。与人交接时,肢体螺旋形的屈伸进退,能够避免同对方来力顶抗,化减来力强度,便于利用力学原理适当加力,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力的方向,动摇对方身体重心,造成我顺人背的形势。缠丝劲的沾连法,还能够沾连住对方的肢体,使其不易脱离。陈鑫说:“拳中必用缠丝者,沾连之法全在于此,引进之法亦在于此。”又说:“唯以柔软缠丝法接之,未沾住人身则已……如既沾住,则吾以缠丝法捻住其皮肉,缠而绕之,沾之,连之,粘之,随之,令其进不得进,进则前入坑坎;退不得退,退则恐我击搏,故不敢硬离去。此缠丝劲之在拳中最为紧要妙诀也。”
缠丝劲还是技击爆发力的基础。身躯和四肢的缠丝法,可以使内气的收放运转畅通无阻;可以使全身劲力以腰脊为枢纽节节贯串,达于手足;可以使关节运动幅度增大,灵活性提高,稳定性加强;可以使全身肌肉一部分充分松弛,另一部分充分紧缩,增强肌肉的伸缩机能。因而当技击发放时,内气自丹田猝发,肌肉张弛倏然一转,就可做到动力完整,爆发力增强。
四、练习缠丝劲应注意事项
太极拳缠丝法要求周身内外密切协调,需要经过长期练习才能掌握。开始,应着重练习一手或一足的缠法,在意念的引导下,一只胳膊或一条腿缓缓屈伸旋转,做顺逆出收的缠丝。一手一足有了体会,再练习两手或两足的同时缠丝,或者练习身体一侧手足的同时缠丝。如此,逐步掌握各个部位的缠丝法,周身缠丝就自然形成。
在练习太极拳缠丝劲时,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贵用意,尚行气,戒用力。太极拳重内不重外,重意不重形,重气不重力。练习和运用缠丝劲,首要是培植和运用内气。要用意念引导内气在肢体中做螺旋形循环运转。有少许的意念就行,不要强缠硬扭。如果过分注意外形的缠扭,则易导致气血滞涩,促使肌肉、关节甚至内脏受损。应像陈鑫说的“轻轻运行,徐徐停止,意念运以微细,毋使波澜忽兴。”
②腰为枢纽;手足相随。缠丝劲以腰脊命门穴为枢纽,上通手指,下通足趾。行功时,身体同侧手足的缠法一般相同;右手如是顺缠,右足一般也是顺缠;右手如是逆缠,右足一般也是逆缠。左侧手足也如此。比如“白鹅亮翅”式,右侧手足都是由收劲顺缠转为出劲逆缠,左侧手足都是由收劲逆缠转为出劲顺缠。陈鑫曾说:“腰是上下体之关键。腰以上气往上行,腰以下气往下行。”又说:“上面手如何运,下面足如何运。”“中间胸腰随手足运,上下一气贯通。”
③顺逆出入,循环无间。太极拳行功,“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手足运动,要划圈旋转,不走直线,不走回头路。缠丝劲从顺到逆,从逆到顺,从收到出,从出到收,循环无间。下半圈如是顺缠,上半圈则是逆缠;下半圈如是收劲,上半圈则是出劲,反过来也是如此。并且从始至终,缠丝劲一刻也不能丢失。陈鑫诗云:“阴阳无始又无终,来往屈伸寓化工,此中消息真参透,圆转随意运鸿蒙。”
④吸蓄呼发,纯任自然。人的呼吸对内气的运转和缠丝劲的收放起着引导和推动作用。吸气可以引导内气从手足四梢向丹田回收,此时多为收劲缠丝;呼气可以引导内气从丹田外发通向手足,此时多为出劲缠丝。但是,初学太极拳的人,首先要注意呼吸自然。开始,只要做到每一动作的起点是吸气、落点是呼气就行了,在拳势运行的中间过程,呼吸要纯任自然。随着功夫的增长,缠丝法与呼吸就会逐步协调起来。
太极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太极拳的缠丝劲
陈式太极拳螺旋缠丝劲 的健身及技击作用
浅析陈式太极拳缠丝劲
浅谈陈氏太极拳的缠丝功----陈正雷
陈照丕晚年太极拳见解(手抄本)
缠丝劲有特效,谁缠谁知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