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穴的神奇功效
 原穴 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部位的重要腧穴。十二经脉各有一原穴,故又名十二原(见表)。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原穴的名称在《灵枢》提出了11个,并指出了各原穴的位臵,但其中尚缺心经原穴神门,后由《难经》补齐。阴经五脏之原穴,即是五腧穴中的输穴,就是以输为原,阳经六腑则不同,输穴之外,另有原穴。 原 气源于肾间动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运行于五脏六腑,通达头身四肢,是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因此脏腑发生疾病时,就会反映到相 应的原穴上来,通过原穴的各种异常变化,又可推知脏腑的盛衰。在临床上,针刺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从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 用。另外在治疗上常用原穴配络穴,称原络配穴,治疗表里经之间的病证。 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称为原穴 (Yuan-primary point),又称“十二原”。“原”含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之根本。十二原穴多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阴 经之原穴与五输穴中的输穴同穴名,同部位,实为一穴,即所谓“阴经以输为原”,“阴经之输并于原”。阳经之原穴位于五输穴中的腧穴之后,既另臵一原。 【原穴】 五俞穴的一种。其中在手、足三阳经方面每经均有一个原穴(共六个)。 其位臵在腕或踝关节附近。《针灸聚英》:「所过为原。」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渠中的水流,源源不所地流过一样。而手、足三阴经则均是以本经的俞穴代替原穴(共六个,也称原穴),连同阳经的原穴,合称“十二原穴”。其名称是: 肺 -- 太渊 心包 -- 大陵 心 -- 神门 脾 -- 太白 肝 -- 太冲 肾 -- 太溪 (按:以上六穴本是六阴经的“俞”穴,均用以代替“原”穴)。 大肠 -- 合谷 三焦 -- 阳池 小肠 -- 腕骨 胃 -- 冲阳 胆 -- 丘墟 膀胱 -- 京骨 原穴配伍在临床急症中的应用 【摘要】 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原穴的变化,可推断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状态,也能诊断脏腑经络的病变,进而对疾病的预后转归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原穴的配伍是以原穴配合相应的特定穴治疗疾病的方法。原穴调理相应的脏腑,特定穴依具一定的功能以加强疗效。具有选穴少、见效快的特点,对于治疗急、重症,效果肯定。应用原穴配伍为针刺治疗急、重症提供了一条途径。 【关键词】 原穴; 配伍;急症 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所属的原穴,故名“十二原”。《灵枢〃九针十二原》(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版)曰:“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禀 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五脏有疾,应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故原穴反映脏腑及十二经脉的病变。因此,据原穴的反应变 化,不但可推断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状态,而且也能诊断脏腑经络病变,进而对疾病的预后转归也有指导意义。由此可见,原穴在临床上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1 原穴在诊断上的应用 通过望诊、按诊来判定疾病的性质和部位。望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望原穴区域有无出现红晕、苍白、青紫等色泽变化;二望原穴有无瘀斑、丘疹、凹陷等形 态异常反映,以诊断疾病的病位、病性。如:太渊见点状红赤或伴有丘疹,乃为肺热咳嗽等。按诊:用指腹按压原穴测知异常感觉和形态变化。如:按压穴区出现胀 痛、灼热、针刺、触电样感觉等,一般有急性或炎性病变,酸麻感多属慢性病,麻木则为顽固性疾病,形态异常如条索状、结节状等一般多属慢性病。 2 原穴的配伍规律及应用 原穴可单独使用,但大部分常与某些特定穴相互配合使用,以促进经气输布,增强治疗功效,调整内脏功能。 2.1 脏腑原穴相配 此为五脏原穴与六腑原穴阴阳上下、刚柔相济的配穴法,适用于内脏有病而症状主要反映在体表器官的病变。阴经治内脏,阳经治体表器官,内脏病证反映在体表器 官时,取阳经原穴配阴经原穴,配穴原则是:“少阴配少阳,太阴配太阳,厥阴配阳明”。原原相配为五脏原穴与六腑原穴相配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内脏有病同时出 现相应体表器官的病变。阴经原穴治疗内脏病,阳经原穴治疗体表器官疾患,标本同治,以增强疗效。如阴虚肝旺的头晕目眩或郁怒伤肝的手足拘挛证,则取肝经原 穴太冲,配阳明经原穴合谷,二穴结合,阴阳上下,刚柔相济,同气相求,称为“四关”,颇具养血理气,平肝熄风,通经除湿之功。 原原相配治眩晕(高血压危象):患者,女,70岁。1994年5月7日初诊。病 原穴的神奇妙用 第 3 页 共 10 页 史:患者争吵后,突感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心悸、烦躁,不能直立。查病 人面色赤红,双目紧闭,手足拘挛,汗出,头痛以巅顶为主。血压32/15kPa,舌淡红苔白,脉弦数。辨证:肝阳上亢,治则:平肝潜阳,缓急止痛。急取太 冲、合谷,用泻法。进针5min后,患者自诉头晕、头 痛减轻,目可睁开,继续留针,隔5min行针1次。30min后,血压降至19/12kPa,患者诉头痛已除,略有些头晕,余症消 失。嘱患者服用降压药以巩固疗效。体会: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范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患者因暴怒引动肝阳,上扰清窍,发为眩晕头痛。取足厥阴肝 经之原穴太冲,平肝熄风,疏肝理气;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合谷,清热祛风,开窍醒志,二穴相配,又名四关,共奏平熄肝风、活血通络、调和阴阳之效,使诸症消 失。 2.2 原俞相配 将本脏腑原穴与相应的背俞穴相配,取其原穴与背俞穴在主治性能上的共性,以相互协同增强疗效的一种配穴法。就其主治性而言,原穴擅扶正祛邪,俞穴偏调阴病,对各脏腑之虚证功效尤著。 原俞穴相合治疗蛔厥证:患者,男,6岁。患者因右上腹部阵发性绞痛而来诊,自诉疼痛呈钻顶样,恶心欲吐,家属代诉患者或翻滚号叫,或蜷缩于床,或疼痛若 失。冷汗淋漓。查右肋下有压痛,无腹肌紧张、双侧胆俞穴压痛明显,舌苔白腻,脉弦。证属胆蛔乱窜,气机逆乱。取穴:丘墟、胆俞。先取远端丘墟穴,再取背部 胆俞穴,患者立即感到钻顶样疼痛有所减轻,遂强刺激,每5min行针1次,留针1h。出针后,患者自诉已无明显不适,后用上法连续针刺3天,未再发作。 2.3 原络相配 可分表里经和同经原络相配等形式。表里经原络相配,适用于兼有表经或里经有病者,如手太阴肺经有病出现咳喘气促、齿痛、便秘等证,可取肺经太渊为主,辅以 大肠经偏历为客。同经原络相配,是对由内伤、外感演成的诸种慢性疾病,在取本经的原穴同时,常配本经的络穴以协同治疗。如久咳不愈,取肺经原穴太渊透刺络穴列缺;必悸胸痛,取心包经原穴大陵透络穴内关等,均收效颇佳。 原络相配治心悸(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女,62岁。1993年10月9日初诊。病史:平素体虚,因情绪激动突感心悸、胸闷、气短、汗出、乏力。刻 诊:心率180次/min,律齐,面色苍白,手足冰冷,舌淡红,苔白,脉细数。诊断:阵发性心动过速。辨证:心血不足。治则:养血安神。取大陵透内关,用 补法。进针2min后,患者诉心悸、胸闷好转。5min后,心率90次/min。留针20min,诸症均除。体会:心悸属中医“怔忡”范畴,其病因病机比 较复杂。凡因脏腑虚损的病理改变累及心而致心气血不足时均可出现。心主神志,心血不足,心神失养,神不守舍而发怔忡。此病例取手厥阴心包经之原穴大陵、络 穴内关。心包是心之外膜,络是膜外气血通行的道路,心包络是心脏所主的经脉。取该经之原穴大陵,可调畅心络,安心神;内关在治疗心经的病变方面有重要作 用,“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实则心痛,虚则烦心”(《针灸甲乙经》),取络穴内关既可宁心安神,又可理气散滞,加强通畅心络的作用,两穴相配,共奏活血通 脉、宁心安神之效。 2.4 原合相配 常分表里经、同经、异经原合相配等形式。表里经原合相配,通常是取阴经原穴,配阳经合穴或下合穴。如脾胃不和所致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可取脾经原穴太白, 配胃经合穴足三里,以健脾和胃、升清降浊。同经原合相配,如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合谷,配合穴曲池,善治头目疼痛、牙龈肿痛、咽干鼻衄等风热疾患,为双调气 血,调理上焦之妙法。异经原合相配,如大肠经原穴合谷,配胃经合穴足三里,调理胃肠、化滞通便之功颇著。肝经原穴太冲,配胃经合穴足三里,多用于胃脘疼 痛、肋胁窜痛、烦燥易怒,为疏肝和胃之验方。 原合相配治呃逆(顽固性呃逆):患 者,男,48岁。1995年6月26日初诊。病史:久服氯喹近1个月,胃中胀满不适,食谷不化,复因暴食引起呃逆。曾服用阿托品,均未见效。来诊时已连续 呃逆7天,呃声不断,胃中胀满,不思饮食,食入即吐,大便不成形。查:病人面色萎黄,呃声低沉,舌边有齿痕,苔白,脉缓。诊断:呃逆。辨证:脾胃失和。治 则:理气和胃,降逆止呃。取穴:太白、足三里。太白用补法,足三里平补平泻。5min后,患者诉胃中胀满感减轻。留针30min后,患者胃中堵胀感明显好 转,呃逆间隔时间延长,已能连续说出整句话。第2天复诊时诉晨起已能少量进食,未呕吐,继用上法治疗5次后,呃逆痊愈,胃胀感消失。体会:呃逆的病因多种 多样,此患者由于药物损伤脾气,脾失健运,复因暴食伤胃,致脾胃失和,上胃动膈,发为呃逆。取脾之原穴太白,理气健脾,助脾气之运化;胃之合穴足三里,调 理胃气,降逆止呃,二穴相配,共奏理气、和胃、止呃之功。 3 原穴在预后转归的运用 如何判断疾病的预后转归呢?在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可有许多理化检查结果来帮助判断。但是,临床上,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办法来判断,而这种方法在 传统中医是常用的,即对原穴的诊察,我们可以从下面几点论述:其一,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它能诊察十二经脉气血的盛衰,推断脏腑功能的强弱, 故《难经〃六十六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版)说“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其二,原穴的部位,大都位于四肢腕踝关节附近,阴经的原穴 多有动脉,通过对原穴的脉诊,不但能指导诊断、治疗,而且也能为疾病的预后转归提供一个重要的客观指标,因此,《灵枢〃九针十二原》(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0版)说“凡将用针者,必先诊脉”。如:长期卧床不起的病人,若太渊、冲阳两脉突然出现洪大,提示病人阳气浮越,病情可能加剧,预后欠佳;经治 疗,若两脉呈现迟缓之象,提示病人阳气内收,病情缓解,预后良好。其三,十二时辰配十二原穴,结合病症,判断疾病的预后转归。 结语:原穴的配伍是以原穴配合相应的特定穴治疗疾病的方法。原穴调理相应的脏腑,特定穴依具一定的功能以加强疗效。具有选穴少、见效快的特点,对于治疗急、重症,效果肯定。应用原穴配伍为针刺治疗急、重症提供了一条途径. 原穴的神奇妙用 第 5 页 共 10 页 针灸甲乙经研究系列之一----五阴经原穴 ----太渊 外感热病:病温身热,五日以上,汗不出;乍寒乍热,唾血振寒嗌干; 外经病:臂厥,掌中热,臂内廉痛, 肺脏病:数咳,喘不得息;肺胀;咳逆烦闷不得卧,胸中满,喘不得息, 肺脏病延伸:肩膺胸满痛,缺盆中相引痛,背痛 心胸病:胸痹,逆气,寒厥急,烦心,善唾哕噫,胸满叫呼,狂言; 消化病:胃气上逆,心痛(《千金》作肺胀胃逆);上鬲,饮已烦满 官窍病:目中白翳,眼青转筋, 杂病:口僻;妬乳。 **注: 上鬲:古病名,又名“气膈“。《灵枢 上膈》“气为上膈者,食饮入而还出”。 耕读按: 核心病症:肺脏疾病-肺脏相关疾病-外感热病;心胸疾病; 兼及病症:消化疾病;外经病;官窍病。 ----大陵 外感热病:热病烦心而汗不止,身热如火,头痛如破, 外经病:肘挛腋肿,两手挛不收伸,及腋偏枯不仁,手瘈偏小筋急; 心肺病:善笑不休,心中痛,胸中热,苦不乐,太息,喘逆,短气胸痛; 官窍病:目赤黄,喉痹嗌干, 杂病:小便如血,欲呕,瘃蛘。 **注: 瘃蛘:疮肿瘙痒 耕读按: 主要病症:心肺病-外感热病;外经病 其余病症:官窍病。 ----神门 手及臂挛;呕血上气。 ----太白 外感热病:热病满闷不得卧; 脾证:脾胀者;胸胁胀,肠鸣切痛;身重骨酸不相知;痿不相知。 耕读按: 主要病症:藏象中脾脏所主诸病;外感热病 ----太冲 泌尿生殖疾病:环脐痛,阴骞两丸缩,坚痛不得卧;小便不利如癃状,狐疝;癃,遗溺,阴痛,男子精不足;女子疝及少腹肿,女子漏血。腰痛少腹满。 消化疾病:肝胀者,胁下支满;暴胀,胸胁榰满,大便难,时呕血;羸瘦,意恐惧,气不足,腹中怏怏;溏泄,飧泄;黄瘅热中善渴; 外经病:膝外廉痛,淫泺胫酸,足寒,腋下肿,马刀瘘,肩肿吻伤痛 外感病:痓互引,善惊;呕,厥寒,时有微热 原穴的神奇妙用 第 6 页 共 10 页 官窍病:喉痛,嗌干,目下眦痛。面唇白,面尘黑 耕读按: 主要病症:泌尿生殖疾病;消化疾病;外经病; 其余病症:外感病;官窍病 ----太溪 外感及疟:热病汗不出,默默嗜卧,少腹热;疟,咳逆心闷,不得卧,呕甚,热多寒少,欲闭户牖而处,寒厥足热; 官窍病:嗌中痛,嗌中肿痛,唾血,口中热,唾如胶。 厥气上榰;消瘅,善喘,气塞喉咽而不能言,手足清, 腹胀内肿,肾胀; 涎心痛如锥针刺; 溺黄,大便难, 耕读按: 五脏原穴主治规律: 1 均治疗外感热病;----似主要与当时疾病谱关系较大; 2 手经原穴主治脏腑病多在心肺;足经原穴主治脏腑病多在消化、泌尿生殖; 3 手经强调外经病,足经多不强调外经(厥阴除外); 4 官窍病集中在眼内、咽喉,部位偏里。 针灸甲乙经研究系列之二----六阳经原穴 手三阳经原穴 合谷 外经病:痱痿、臂腕不用; 官窍病:唇吻不收,聋,耳中不通,齿龋痛。 腕骨 外经兼外感病:痓互引,偏枯臂腕发痛,肘屈不得伸手,又风头痛,肩臂颈痛,项急,烦满惊,五指掣不可屈伸,战怵, 官窍病:涕出,衄。 杂病:消渴, 阳池 外经兼外感病:肩痛不能自举,颈痛。汗不出, 耕读按: 手三阳经原穴主治,皆以四肢循经部和头面部的病变为主。 冲阳 外感病:热病汗不出,时寒热, 胃病:胃脘痛,腹大不嗜食, 官窍病:善啮颊齿唇,口中热痛, 外经病:足下缓失履。 杂病:风水面胕肿, 原穴的神奇妙用 第 7 页 共 10 页 京骨 官窍病:鼽衄血不止,淫泺,头痛,目白翳,头顶肿痛,目赤眦烂无所见,痛从内眦始(《千金》作翳从内眦始),痓目反白多,鼻不通利,涕黄更衣(一本作便出血), 外感病:寒热善唏,头重足寒,不欲食,脚挛,善自啮颊,偏枯,腰髀枢痛,善摇头,振寒 外经病:跟尻瘈,颈项强,腰脊不可俯仰,身寒从胫起, 心病:上抢心,眩,心痛与肩背相引,如从后触之状, 消化病:泄注,腹满, 神志病:癫疾,狂,妄行。 丘墟 官窍病:目视不明,目翳,瞳子不见, 外经病:腰两胁痛,脚酸转筋,腋下肿,颈肿,足腕不收,躄,痿,坐不能起,髀枢脚痛。 外感病:疟振寒,寒热,厥寒 胸腹病:大疝腹坚,胸满善太息(《千金》作胸膂急),胸中膨膨然 耕读按: 1 阳经原穴主治,多与经脉篇所列六腑没有直接联系(除足阳明外); 2 外经病在治疗范围中所占比重较大,足三阳明显高于足三阴; 3 官窍病涉及范围较阴经广,涉及耳目鼻口各窍。 五脏之原穴 心的原穴是:大陵 肺的原穴是:太渊 肝的原穴是:太冲 脾的原穴是:太白 肾的原穴是:太溪 膈的原穴是:气海 肓的原穴是:鸠尾 五脏病变可针刺其原穴而治疗 原穴的神奇妙用 第 8 页 共 10 页 经络发难之 "原穴" 经络发难之一 "原穴" 内经中并没有指明井荥俞经合对应的穴位,仅仅指出十二经原穴所在,故而,后人的井荥俞经合完全是推测,本身并没有可信性,十二经取原穴和俞穴为准 验证: 刺肾经太溪穴后,阳明降,困倦,明显元气回肾经,刺其他穴位不明显,此一证也。 由此创造经络回阳刺法,太白,太溪,冲阳 所谓合阳明,枢少阴,开太阴 ,望验证之太渊穴进针 留七呼,半个小时内流鼻水,打喷气,第二次进针,头双侧胀痛,太阴出少阳,刺阳池,半个小时症状若失。第二天感觉肺部清爽,呼吸等级提高一个层次,无任何不良反应。篮球一场感觉体力充沛,气够使。 总结: 1。 针法也有开合枢,也有排病反应,也要分六经。 2。针法无补泻,刺针过程没有任何补泻手法。 3。穴位取原穴足够。 针法如此容易也,是不是大家把这个想的太难了? 大道至简. 1.针太溪穴后,更年期综合征者,冲脉血海(有余虚浮之气)立降,轰热顿除,神清心静.刺其他穴位不如太溪. 2.的确如此,原穴可单取,但临床用的多的是主客配穴法,或叫原络配穴法 3.先生善读书者也。学习了。佩服先生的思路,真的开拓了眼界。 4.现在的“原穴”,甚至五俞穴,这些没有争论,也就是说,经脉医学和经络医学中,再肘膝一下的穴位是相同的,没有穴位位臵的变化,所以五俞穴的理论包括后世以此为基础的子午流注,最少在理论上在运用上,其所用之穴,是符合针灸的原义的。 按压十二原穴治疗伤科内伤疼痛 伤科内伤是一种体表无破损出血,亦无明显伤痕,内脏末和和界相通者的闭合性损伤。其原因有直接性和间接性 两种。前者如拳打,撞击,挤压等直接暴力作用于躯体,使气血脏腑损伤;后者如跌仆,震荡,堕坠等作用于躯体。经外力的传导,再间接的使间隔的部位的气血脏 腑受伤。《杂病源流犀烛跌仆内挫源流》指出:“跌仆内挫,卒然身受,由外及内,气血俱伤病也”“必气为之震,震则激,激则壅,壅则气之周流一身者,忽因所 壅,而凝聚一处,是气失其所以为气矣。气运乎血,血本随气以周流,气凝则血亦凝矣。气凝何处,则血亦凝何处矣。失至气滞血瘀,则作肿作痛,诸变百出,虽受 跌受闪挫者,为一身之皮肉筋骨,而气既滞,血既瘀,其损伤这患,必由外侵内,而经络脏腑并与俱伤。” 对于伤科内伤的治疗必须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根据传统的中医进行辨证论治,《杂病源流犀烛〃跌仆内挫源流》说“故跌仆内挫,方书谓之伤科俗谓之内 原穴的神奇妙用 第 9 页 共 10 页 伤。 其言内而不言者,明乎伤在外而病必于内。其治之法,亦必于经络脏腑之间求之,而为之行气,为之行血……”。原穴是本经精气聚集之处,当脏腑发生病变时,在 与其关经脉的穴位会有压痛点出现,(尤其是患部所属的该经原穴,俞穴)表现为明显压痛,敏感或局部可触及硬结。因此,某一脏腑有病时,可用其所属的原穴, 俞穴行治疗。《灵枢》经云:“五脏有疾,取之十二原。”可见原穴对内脏疾病有重要的治疗作用。 按压十二原穴治疗内伤疼痛是以祖国中医学经络学说为依据,从临床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种外治方法——指针疗法(即以手指代替毫针),它通过指头在特定穴位上 施以掐,按,压,揉等手法而产生不同的刺激,从而达到疗病的目的。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它是通过不同手法,刺激人体局部的神经感受器使其引起兴奋,传入神 经纤维传达室达到神经中枢,再经传出神经纤维传到神经效应器,形成反射,借反射弧的作用,故取远端原穴能达到治疗目的。 为了使《十二原穴治疗伤科内伤疼痛》得到推广,现将方法简便,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指针疗法介绍如下: (一) 手法操作及配穴处方法则。 施术前,首先注意检查患部压痛点,查明该压痛点属于何经,其原穴在何处。人体损伤时,患有关经脉穴位有压痛点出现。施术时,可取坐,卧,站等体位,务求患 者舒适,选定穴位后,以姆指在原穴上按压轻揉动作由轻到重,由慢到快,使穴位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就可以调和气血,舒筋活络。如果压痛点正好处在穴 位上,则可以取其背部俞穴,体压轻揉,亦可立奏奇效。伤督脉者可取百会穴,长强穴,伤任脉者,亦可取膻中穴位,脐中穴。每天施术1~3次,每次3~5分 钟,即可取效。 (二) 治疗范围 跌仆损伤血瘀,经络阻滞等内伤诸症。 (三) 各经脉特定穴穴位表 (四) 注意事项 (1) 治疗时,有的患者可能同时伤及数条经脉,故治疗时,注意分清主次,先重后轻,慎重取穴。 (2) 医者须将两手指甲修齐,洗净。 (3) 治疗过程中要精神集中,随进注意病人的面部表情与面色变化。 (4) 腹腔是体内脏器所在之处应尽量避免暴力掐压,免压伤脏器。 (5) 患急性传染病以及皮肤病者,不宜治疗。 (6) 治疗时,决不能满足于外治法的一时疗效,应配合内服相应药物,以巩固疗效。 附表: (原 穴)[俞 穴] 1.手 太 阴 肺 经(太渊)[肺俞];2.手 少 阴 心 经(神门)[心俞];3.手 厥 阴 心 包 经(大陵)[厥阴俞];4.足 太 阴 脾 经(太白)[俞脾];5.足 少 阴 肾 经(太溪)[肾俞];6.足 厥 阴 肝 经(太冲)[肝俞];7.手 阳 明 大 肠 经(合谷)[大肠俞];8.手 太 阳 小 肠 经(腕骨)[小肠俞];9.手 少 阳 三 焦 经(阳池)[三焦俞];10.足 阳 明 胃 经(冲阳)[胃俞];11.足 太 阳 膀 胱 经(京骨)[膀胱俞];12.足 少 阳 胆 经(丘墟)[胆俞]; 十二經原穴表 总歌 脏腑有病均宜刺,原络表里相随看。 肺原太渊大偏历,大肺合谷列缺端,脾原太白胃丰隆,胃脾冲阳公孙问。 心原神门小支正,小心腕骨通里边,肾原太谿傍飞阳,膀肾京骨大锺班。 三焦阳池包内关,包原大陵焦外关,胆原坵墟肝蠡沟,肝胆太冲光明闲。 肺经表裡原络穴主治歌 肺经原络应刺病,胸胀溏泻小便频,洒翕寒热咳喘短,木痛皮肤肩缺盆。 大肠经表裡原络穴主治歌 大肠原络应刺病,大次不用户臂疼,气满皮肤木不仁,面颊顋肿耳聋鸣。 脾经表裡原络穴主治歌 脾经原络应刺病,重倦面黄舌强疼,腹满时痛吐或泻,善饥不食脾病明。 胃经表裡原络穴主治歌 胃经原络应刺病,项膺股胻足跗疼,狂妄高歌弃衣走,恶闻烟火木音惊。 心经表裡原络穴主治歌 心经原络应刺病,消渴背腹引腰疼,眩仆咳吐下泄气,热烦好笑善忘惊。 小肠经表裡原络穴主治歌 小肠原络应刺病,颧颔耳肿苦寒热,肩臑肘臂内外廉,痛不能转腰似折。 肾经表裡原络穴主治歌 肾经原络应刺病,大小腹痛大便难,脐下气逆嵴背痛,唾血渴热两足寒。 膀胱经表裡原络穴主治歌 膀胱原络应刺病,目脱泪出头项疼,脐突大小腹胀痛,按之尿难溲血脓。 三焦经表裡原络穴主治歌 三焦原络应刺病,小指次指如废同,目眦耳后喉肿痛,自汗肩臑内外疼。 心包络经表裡原络穴主治歌 心包原络应刺病,面红目赤笑不休,心中动热掌中热,胸腋臂手痛中求。 胆经表裡原络穴主治歌 胆经原络应刺病,口苦胸胁痛不宁,髀膝外踝诸节痛,太息马刀侠瘤瘿。 肝经表裡原络穴主治歌 肝经原络应刺病,头痛颊肿胁疝疼,妇人少腹胞中痛,便难溲淋怒色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穴、络穴、郄穴、募穴、俞穴、八脉交会穴的介绍
荥穴、井穴、经穴、络穴、原穴等的意思
原穴、络穴、郄穴、募穴、俞穴、八脉交会穴的介绍A
【经脉知识】原穴、络穴、俞穴、募穴
人体经络穴位系统知识
《医宗金鉴》 刺灸心法要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