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营养、养生与健康
 
编者按:中国营养学会原理事长、亚洲营养学会联合会前任秘书长、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研究员、《营养学报》主编顾景范教授莅临我社指导工作,与我社张俊修社长、赖威民主编深入交流探讨了对有关“营养、养生与健康”方面的看法。顾教授根据这次交流而撰写此文,以说明坚持西方营养学与东方养生论共同发展,既有相互独立、又有融合的路子,可开创有中国特色的营养学。
顾景范
营养、养生与健康永远是营养科普刊物的主题。《食经》(原《营养与食品卫生》)创刊迄今16年,始终围绕这一主题对公众进行营养科普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国科学普及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日前我与杂志社的领导和编辑座谈,从他们的实践中受到很大启发,对于办好营养科普刊物有几点想法,请予指正。
一、营养科普刊物的特性。营养科普刊物除营养相关知识外,具有一般科普刊物的特性,即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可读性。
1.科学性是首要的。广大读者并非专业人士,我们宣传营养知识首先要重视其科学性。撰写科普文章先要弄懂弄通,找到理论依据,能解答读者提出的问题,对于众说纷纭的议论,能辨明是非,坚持真理,阻止一切误导公众的营养科普作品发表。
2.先进性很重要。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营养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对于一些基本的营养知识需要反复宣传,但及时引入新的信息,就更能吸引读者。当然,先进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前提,决不能为了“新奇”而随意报道,引起思想混乱,这样的教训是不少的。
3.实用性最受欢迎。公众迫切希望获得营养知识是基于对健康的需求。营养科普文章应该贴近生活,便于应用,但由于营养的作用显效较慢,有时必须用一些浅显的道理加以说明。
4.可读性极为关键。科普文章一般要求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可以采用故事、寓言、信箱、有奖问答等方式灵活多样。也可编成便于记忆的顺口溜或歌词,有利于传播。
二、营养科普刊物的内容。营养、养生与健康就是营养科普的三部分主要内容。它们虽各有侧重,但互相有密切联系。
1.膳食营养——营养科学起源于生物化学与营养缺乏病,以后制定营养需要量标准,及探讨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关系,基本上都属医学范畴。但公众关注的却是哪些食物富含营养物质,对健康有益,哪些食物没有营养,甚至对健康有害。因此,营养科普宣传应该结合食物选择、进而联系膳食结构,包括合理制备与营养强化,然后再结合常见病的防治作用,让公众了解讲营养就从膳食和日常生活做起,并不困难,这样会激发学习营养知识的兴趣,成为实行和推动科普营养工作的积极分子。
2005年国际营养学界提出了“新营养科学”的概念,明确指出营养科学的发展已超出原来生物科学的层面,而涉及到社会和环境两个层面,因此解决营养问题必须采取“整体观”和“综合性”的思路,由多学科协同完成,包括医学、农学、食品科学、社会科学,其中有许多环节都和行政领导与政策相关。在营养科普刊物中可以登载一些国外的成功经验,如营养立法、学生奶、营养午餐、营养师培训与注册等。也可以宣传国内营养工作开展得有成就的事迹和单位。用鲜明的事例说明膳食营养的重要性。
2.中医养生——养生是我国中医界“治未病”理念的主要内容,反应了祖国医学很早就有“预防重于治疗”的观点。北京中医药大学翁维健教授最近在《健康报》上撰文论述了养生的目的是“摄养身心,以期延年”,但当机体发生器质性疾病时,还需要用医家食养、药养和术养来解决。可见养生是和祖国医学紧密联系的,讲养生者必定是中医学家。不少人喜爱阅读“养生”书刊已是由于它继承了中医的“整体观”,并以药食两用的食物为“食养”的基础,方法简易可行,贴近生活实际。但“养生”文章中较多只是复述历史传承的经验,吃这个吃那个,没有说明为什么,更没有结合中医理论阐述。不少非中医者纷纷撰写“养生”书刊获利,其中有些是抄袭的,有些夹杂者民间流方或宗教色彩,以至国家出版总署不得不对图书市场上这类书刊进行清理整顿。同时也说明公众期待中医专家们发掘和研究我国医药宝库中的“养生”领域,从中医理论阐明食养的作用机制。营养科普刊物应设置“养生”栏目,请中医专家执笔或审稿,引用祖国医药经典著作,论述机理,并以病案佐证,必将形成我国营养科普作品的特色。
3.健康观念——健康不仅是营养教育的目的,也是营养教育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各国的新版膳食指南都包含了体力活动,而把维持健康体重作为膳食指南的重要条目。鉴于肥胖与许多营养相关疾病有密切联系,而能量平衡离不开摄取与消耗两方面,各种营养素需要都根据能量多少而定,所以体力活动就成为营养状况评价中的决定因素。又如戒烟禁酒亦包含在膳食指南中,而同时也是健康教育的重要问题。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直接把二者结合起来,为营养科普教育提供了事实依据。在刊物中须增加这部分内容,对不同年龄段适宜的活动量和活动方式提出建议。
食品卫生本来就是营养科普刊物的重要栏目。自阜阳大头娃娃、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以后,食品安全更受关注。除常见的细菌性污染或天然毒素、致癌物、农药残留等化学性污染所致食物中毒外,食品添加剂与包装物的应用与安全亦应给予重视,但公众在这些方面的知识还比较生疏。目前食品标示已正式实施,如何了解食品标示的营养素含量、卫生指标、及健康声称对于选购合格的食物及各种制品,保证食品安全有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食物成分中有不少尚未属于营养素的生物活性物质,经研究已证明是提高人体生理功能、预防某些疾病的功能因子,并成为一些保健食品特殊功效的理论基础。保健食品与功能因子对于推动营养科学发展、阐明营养与疾病防治间的机理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于一些特定人群也能起到补充膳食某些不足的功效,但其昂贵的价格、药物的外形与浮夸的宣传还不能使普通公众广泛接受。营养学家主要利用这些功能因子的知识来说明某些食物的保健功能,是有利于宣传推广膳食指南与食物多样教育的。当然,从学术上还应开展这些功能因子的有效剂量及最大允许摄入量的研究。
三、营养科普刊物的推广。科普刊物的发行和推广是党中央科教兴国重大决策的组成部分。全民族科学素质的提高有赖于科学知识的普及。这就需要一批热心于科普创作的群体。《食经》(原《营养与食品卫生》)是唯一以营养为刊名的坚持了16年的杂志。它有一批高水平的作者队伍、热情的读者队伍和优秀的编辑队伍,同时,主管单位和主办单位的大力支持,杂志社领导的高瞻远瞩,科学策划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一个优秀的科学家必然很关注科普工作。我国著名科学家华罗庚、竺可桢、李四光、黄家驷等都写过不少科普文章。他们能通俗而透彻地讲清楚深奥的科学道理,凸显出大师们严谨的治学作风和扎实的文学功底。他们是科技工作者的榜样。
必须有一批专家亲自撰稿,严格审稿,组织专稿,及时传递公众最需要的营养知识,并揭露和批判错误观点的文章,赢得公众的信任。由于营养工作涉及面广,所以要将读者对象普及到各相关领域,但重点人群应该在基层,除普遍人群外,要照顾到卫生工作人员,食品企业研发者,可刊登一些说明机理的浅显文章,便于他们宣传营养知识时解答公众的问题。要从读者群中发现典型,通过他们获得营养知识后的体会来号召更多人关注营养问题。也可以请一些领导谈谈他们对于营养工作的看法,文章不必太长,但其效果肯定要比题词好。
营养科普刊物的编辑是十分辛苦的,他们不仅要懂专业,还要求一定的文字水平和艺术修养,包括摄影、图片、色彩等方面的运用,使读者从杂志的外形到内容感到亲切,爱不释手。这方面《食经》(原《营养与食品卫生》)杂志社积累了不少经验。我相信在领导、专家、编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刊物必将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为我国营养科普事业作出更大的成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别让养生再成“逗你玩”
提高科普质量最迫切领域有哪些?
【健康科普】生理防御篇之“好营养·均衡膳食才健康”
风雨同担,迎难而上,2020亚洲养生产业博览会与你同在!
认识养生与营养学
《中医食疗食养学》课程介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