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石峁人,究竟来自何方?

石峁遗址发现的玉器

陕西石峁遗址

出土了数千件玉器文物

其中有一对玉人头像十分特别

不少专家认为

这或许就是石峁人的真实长相

他们

圆脸大眼,鼓腮鹰鼻,耳朵巨大,头顶梳着发髻

《山海经》中的“一目国”非常相似

那么,

石峁人究竟来自何方?

据《山海经》记载,海外36国的“一目国”,国人均为独目,长在脸部中央。但是《山海经》毕竟是神话传说,所谓的“一目国”,很可能表现了石峁人的习俗,即巫师佩戴独目面罩进行祭祀。所以,可以推测,或许石峁人崇拜的先祖或神灵,就是独目的形象。

当然

关于石峁人真实身份的猜测

还不止一个

1

中亚迁徙而来的外族

在4000多年前,中亚地区曾有一个强大的乌尔王朝,它们擅长建造石头城。石峁遗址所处的陕西神木地区,处在黄土高原,他们刻意建造石头城,似乎是受民族文化的影响。另外,从石峁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来看,由中亚地区流传过来的可能性很大。

2

鲧禹部族的都城

石峁遗址的年代在4000多年前,处在“有崇氏”的活动区域,也就是夏朝先祖——鲧和大禹的部族。《吕氏春秋》记载:“夏鲧作三仞之城”。如果鲧建造的就是石峁古城,那么石峁人就是尧帝的臣民,山西的陶寺遗址就是尧帝的都城。

3

有扈氏的军事重镇

根据考古发现,石峁遗址在历史上是被突然废弃的。那么就只有一种解释:他们被异族入侵,并在战争中失败。根据《史记》记载,大禹的儿子夏启,起兵杀死伯益,建立了“家天下”的夏朝。西北强大的有扈氏部族不服,与夏朝爆发了战争。夏启经过几年战争,彻底消灭了有扈氏。

……

以上几种观点,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事实上,尽管我们仍无法确认石峁人的真实身份,但是,有一点可以非常肯定的是,他们所创造的这座古城在当时一定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石峁东城门遗址发掘现场

石峁遗址,被称为“中国文明的前夜”。

石峁其实是一座城,位于神木县高家堡镇,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构成,城外有哨所等城防设施。

城内面积约400万平方米,内外城城垣长度约10千米,是一处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到夏时期的石砌城址,被誉为本世纪最为重要的史前考古发现之一。

石峁遗址平面图

其实,这座古城很早就被人发现了,但一直被认为是秦代古长城遗存。

直到2012年,考古人员才正式确认其为龙山时代古城,属于夏商之前西北地区最大的古城遗址。

中国史前古城,多以土城为主,而石峁古城是用石块砌成的石城,因此它也是中国上古时代最大的石城。

在传统认识中,龙山时代陕北一带一般不会有大城市的,之前在内蒙阴山附近发现的石城面积也不大,但是这座古城的发现,颠覆了传统认知,震惊了全国。

震惊的同时,这座古城也留下不少谜团……

首先,这座古城在墙体的材料和形制规划上,对于防御力有着执着的追求。城墙用石块砌成,非石砌城墙部分也是版筑夯土(版筑土墙比普通的木棍夯筑的城墙要坚固很多)外包石块,城墙内部还加了纤木支撑用来增加城墙的稳固性。

除了城墙,古城的城门不同于以往影视剧中那种直通式城门,而是那种罕见的弯道式城门。

古城不论是便门,还是已经发现的东门出口,都是曲折的,而且便门类似两道城墙重叠,弥补了城墙开口所带来的防御减弱。

这种城门虽然不利于出入,但是增加了敌方攻入城门时所需的人力与时间成本。也就是说,要想从这里攻进去,除非先把这两道墙拆了。

石峁城门与其他古城城门对比

古城的正门防御更高!

以东门为例,其不光采用了三道门垫的那种三重城门,在门前还有21米长的障墙!

障墙和墩台形成了一个外瓮城,而墩台后面还有一道城墙与南墩台相连接,形成一个内瓮城。

因此,石峁古城也被认为是中国最早带有瓮城的古城。而两座瓮城相当于上了双保险。

古城东城门示意图

除此以外,古城还有城墙马面和墩台上的交叉火力。通过考古人员对这些马面和墩台角台的测量发现,这些马面墩台体积都不小。

从面积上看,每个墩台驻守五十个甚至一百个士兵都没问题。

瓮城照片

南、北墩台与其他马面一样,都是内部夯土版筑成型,外部石块包砌。石峁古城的统治者为了强化防御,在墩台正面一侧又加筑了一层厚约1.3~2.5米的石质护墙!

试想一下,面对那些坚固而且突出的墩台,直接攻打城墙很容易受到守城士兵的交叉火力打击。

攻打城门则要面对外瓮城和内瓮城的多重防护,即使突破也是伤亡巨大的。入城通道又极为弯曲,很容易被堵在瓮城里腹背受敌。

所以,面对这样一个建在山顶上,拥有水源地的石城,别说在四千年前那个时代,就是放在没有火器的古典时代,其攻城难度也是超乎想像的。

其次,除了坚固的城防,古城内还发现一定数量的铜器,说明当地已经进入铜石并用时期。根据出土位置判断,其年代不会晚于四千年前。

这里要说亮点:

第一,石峁发现的时间较晚,所以发掘的时间也短,所以很多遗址还需要挖掘。现在挖出来的铜器不多,不等于当时铜器少。比如二里头遗址的数百件铜器,也是从上世纪50年代到今天,满满发掘出来的。

第二,古埃及的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40—前1786年)铜武器也不是主流,大规模成熟的青铜武器使用,是埃及中王国晚期和新王国时期了。

石峁铜刀与石范

目前,石峁发现的铜器有铜环、铜镞和铜刀。铜环与铜镞是砷铜,而铜刀则是锡铜,也就是成熟的青铜!

铜环是目前古城遗址附近发掘较多的铜器。从形态和成分来看,石峁铜环与陶寺铜环高度接近。

从铜刀的成分和形制来看,其类似马家窑文化铜刀和后世的二里头与朱开沟文化铜刀,甚至与殷商铜刀也有相似之处。尤其是刀上的刀环伴随中国刀四千多年。

既然石峁用铜制造消耗类武器,说明石峁金属武器化已经达到相当的程度。

陶寺铜环

石峁铜刀

那么,问题来了,石峁古城城防坚固又有充足而且现进的武备(铜兵器),古城本身更修在山上、背靠河流。

那么当地人为何修建如此巨大复杂、超远时代的城墙?他们又是要防御谁的呢?总不会真有什么上古怪兽吧?

其实,石峁的南部也存在一个巨大的古城—陶寺古城。

长期负责陶寺遗址发掘与研究的何弩先生有这样的看法:

陶寺在衰落的时候,石峁古城正好处于一个兴盛时期。而且石峁古城在修建时,大量使用其他地区的人做祭品。光是在东城门下就发现大量的人头骨祭祀坑,而那些被祭祀的人来自石峁北部,以及东部地区,甚至包括蒙古高原一带。从考古勘探来看,当时河套一带还有阴山南部,也存在大量石城。说明中国北方存在多个强悍政权,并有激烈的战争与较量。

河套一带石城分布

总之,石峁古城仍有太多的谜团等待破解。

其到底属于哪个文化族群?石峁地处西北,到底属于中原文化圈?还是西北文化圈?石峁和后来的夏商周三代是否有直接关系。石峁到底有没有文字?目前陶寺发现的陶文和骨刻文与甲骨文接近,但是石峁在灭亡陶寺政权之后有没有继承陶寺文字呢?

二里头遗址车的图案

除此以外,石峁的黄牛和山羊来自西方,那么石峁人有没有和欧亚大陆上的草原民族交过手?

石峁古城新发现的一些疑似装饰品的陶鹰,还有占卜用的卜骨,以及疑似文字的符号,又都代表着什么?

这一切的一切,将在本周六(5月11日)下午3:00,为您揭晓!

声明:

本文参考:冷兵器研究所:四千年的中国竟已是当时最先进的文明?石峁古城考古揭秘上古战乱之谜,作者:双尾猫。特表示感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石峁古城疑是“唐伐西夏”后鲧部族逃往西北重建的崇国
宋蒙战争遗址(1)
四项考古新成果揭示史前与夏商城址建制和文化发展脉络
四项考古发现聚焦黄河中游早期城市模样
成山卫古城门
曾与保定北京并称北方三雄镇,正定古城(3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