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理论】五行

中医五行是中国传统的五行学说在中医方面的运用。五行学说是古人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以日常生活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研究机体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五行属性和相互关系,以及阐释它们在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

【基本概念】

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凡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凡具有承载、生化、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凡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相生相克】

在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联系规律,所谓相生,即相互资生、促进、助长之意;所谓相克,即相互制约、克服、抑制之意。

1、相生:五行相生的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两方面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相生关系又称之为“母子关系”。

2、相克:相克的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乘相侮】

相乘与相侮,是五行关系在某种因素作用影响下所产生的反常现象。乘,即乘虚侵袭。侮,即恃强凌弱。

1、相乘,即相克的太过,超过了正常制约的力量,从而使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的协调。此种反常现象的产生,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被乘者本身不足,乘袭者乘其虚而凌其弱。二是乘袭者亢极,不受它行制约,恃其强而袭其应克之行。

2、相侮,即相克的反向,又叫反克。是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协调的另一种表现。同样也有两种情况:一是被克者亢极,不受制约,反而欺侮克者。如金应克木,若木气亢极,不受金制,反而侮金,即为木(亢)侮金。二是克者衰弱,被克者因其衰而反侮之。如金本克木,若金气虚衰,则木因其衰而侮金,即为木侮金(衰)。

【人体对应】

在中医理论中,木、火、土、金、水分别代表了人体的肝、心、脾、肺、肾。

1、肝属木:肝胆相照,肝胆之间会互相影响,肝气郁结或虚弱的人,要多吃绿色或酸味食物。

2、心属火:心与小肠相表里,心气不顺则小肠功能亦不调,吸收就会不好,心脏虚亏时要吃红色或苦味食品。

3、脾属土:脾与胃是相表里的关系,脾不健康则胃肠不好,脾虚要吃黄色或甘味的食品,多吃粗粮。

4、肺属金:肺与大肠是相表里的关系,肺阴虚易导致便秘,肺外合皮毛,皮肤也与之息息相关。在肺亚健康的情况下,吃些辛辣的食物是可调养肺的。

5、肾属水:肾与膀胱是紧密相联系的,肾不好也会导致排尿不正常,平时要多吃黑色或是紫色的食品。

【临床应用】

1、母子相及: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两类,皆属五行相生关系失常而出现的变化。

母病及子,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失常,影响到其子行,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的变化。母病及子的一般规律是:

①母行虚弱,累及其子行也不足,导致母子两行皆虚;

②母行过亢,引起其子行亦盛,导致母子两行皆亢。

子病及母,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影响到其母行,导致子母两行皆异常的变化。子病及母的一般规律是:

①子行亢盛,引起母行也亢盛,结果是子母两行皆亢,即所谓“子能令母实”,一般可称为“子病犯母”;

②子行亢盛,劫夺母行,导致母行虚衰,一般可称为“子盗母气”;

③子行虚弱,上累母行,引起母行亦不足,一般也可称为“子盗母气”。

2、补母泄子: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难经》)。

补母:主要适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虚证。如肺气虚弱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影响及脾之健运,而致脾虚。脾土为母,肺金为子,土能生金,故可用补脾益肺方法进行治疗,此即虚则补其母之含义。

泻子:主要适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实证。如肝火炽盛,有升无降,出现肝实证时,可采用清心泻火法进行治疗。肝木为母,心火为子,故泻心火则有助于泻肝火,此即实则泻其子之含义。

(图文均来源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之美』神奇的“五行”(二)
中医——五行学说(二)
『五行学说』在中医防治疾病上的运用
中医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分类概论
《解密中医》:庸胜堂中医基础讲座实录第七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