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荒梅 || 从甲骨文看殷商那一世的繁华

从甲骨文看殷商那一世的繁华

从我记事起,父亲就写得一手好毛笔字,每每逢年过节,就是父亲最忙碌的时候,半道街的人家都要请他写春联。父亲有时候白天没空儿,只能晚上割纸下墨,我开始还能帮他抻抻纸、递递东西,但终究熬不过夜幕里的瞌睡虫,打着哈哈不情愿地去睡觉,等第二天一早,便可看见满地的红纸黑字,或卷或展,恣意仰卧,有时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那时候觉得父亲简直就像个魔术师。

亲戚邻居谁家有个红白喜事或盖房添屋的,也总要请父亲写上几幅对联,记忆最深的是盖房上梁时,父亲总要写出“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几个字,贴在堂屋正中的大梁上,即使好多年,红纸褪了色,墨迹仍然显眼。起初并不懂得什么意思,后来渐渐长大,听了袁阔成的评书《封神演义》,逐渐明白了其中的含义。再后来知道了我们的比干庙、太公泉,这才对殷商王朝有了些许的兴趣,也渐渐明白,历史传说中的商周王朝与历史真相中的商周王朝是截然不同的。

    

今年“十一”假期,仍然害怕人多,没敢远行,只是到了安阳,重点看了看文字博物馆,期望从远古走来的甲骨与青铜的铭文中,寻觅出一两点殷商文化的知识与感悟。或许是我的虔诚吧,人流中碰到了一位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在做义务讲解。那稚嫩的童声,认真的表情,甚至说错话时连摆手带捂嘴的俏模样,竟然能够把我带进3000年前的历史空间。以至我突然潜意识到,小女孩的讲解,要远比程序化的专业讲解员叙述出来的故事生动的多。

或许生来愚钝,自幼对数理化都不开窍,即使在母亲扫帚骨朵的教导下,也从没有考出过好成绩,然而,对文科的偏爱有些与生俱来,这不得不说是受父亲影响的结果,尽管如今自己一条腿已经迈进了黄土,另一条腿仍拖着长长的不甘心,至今也没有一本集子用作将来的盖棺,但文学与文字仍是最好的精神伴侣。

做校长时曾经对中国的文字痴迷了几年,读过几本关于甲骨文的书,也讲过此类不太深的辅导课程,逐渐对殷商文化的兴趣浓厚了起来。

   

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对殷商的历史,多是从《史记》、青铜铭文等文字记载中获悉的,直到甲骨文的出土,直接印证了这段历史的丰饶以及《史记》这部中国历史上首个纪传体通史内容的真实可靠。想想司马迁受宫刑而著就的宏大巨制,想想那么多文人志士被帝王一段黄锦流放蛮荒仍不改诗文的心流,你不得不佩服中国文人的倔强与韧性,中国的文化自信绝不是凭空而来的。

商是一个统一的庞大王朝,历31王,越500余年的风雨岁月,也是我们华夏第一个有直接同时期文字记载的王朝。如果说钻木取火标志着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野蛮岁月,那么文字的出现就意味着人类走出了结绳记事的洪荒年代。中国自古就有书画同源之说,最早的文字就是勤劳智慧的先人在生活生产中仰观天象,俯察大地,辨识鸟兽的足迹通过线条刻画出来的。人们早就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陶片上的刻符上发现了文字的雏形,但这些都是简单的符号或单字,并无完整的体系和规律,真正为人共同接受的具有一定的体系并有比较严密的规律的文字,就是埋葬于深深黄土中的这些个甲骨文了。这也是西方学者普遍认定我国文明3000年的来源。但中国的文化文明不仅仅只有3000年,随着洛阳二里头遗址、杭州良渚文明遗址的挖掘与研究,中华5000年文明的历史脉络愈加清晰,只不过还需要更为丰富的印证。因为,任何文化皆需要渊源的扎实支撑。

商汤灭夏,即建都于亳,也就是我们的河南商丘。从文献记载可以知道,商代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国家机构和运行机制,各种官职俱全,常备的还有左中右三师的武装,典章制度、刑律法规清晰呈现。

商朝的畜牧业、农业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发达,甚至除了六畜外,还驯养了大象;农田已经有了比较整齐的规划,黎、粟、稻、麦等农作物普遍种植,也可以使用多种谷类酿造白酒,能够铸造出精美的青铜器和烧制白陶,这在我们的博物馆和研究成果中已经证实。想当年,不敢说商业交融有多发达,但如郭沫若先生在《中国史稿》中所说,用马拉车、以牛驮物的物质交换,肯定还是有的。我想,如果当时也有个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或许只能是第二个王朝繁荣的图画。只不过,这是两个不同时代的画面。

商,尊鬼神,爱占卜。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多是用作占卜的。大如加冕、祭祀、征伐,亦或气候、收成、田猎,小至病患、生育、出门等等,几乎每事必卜,以知吉凶祸福决定行施止顿。占卜成了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甚至朝廷还设置了专门的部门和专业官职。其实仔细想一想,在混沌还未全开的年代,统治者不仅把神看作是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而且利用了人们这种畏惧神灵的思想,将自身神性化,使人们心存敬畏,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直到几千年后的封建社会,这仍是统治阶级的共同爱好,也是维护王权的现实需要。其实,凡物有弊必有利,因为占卜,甲骨文中有很多关于天象、气候的记录,卜辞中祈求雨晴的记载很详细,关于日蚀、月蚀和星辰的准确表达,恐怕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资料吧。甚至产生了相当完备的历法,知道一年分四季十二个月,月有大小,还知道有闰月,即古书上记载“以闰(月)定时四时成岁”的科学表述。而在数学方面,已使用十进位制,这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领先地位;而采用六十进位制的干支记时法,或许是世界上最早的日历。并且甲骨文中,也有关于人体疾病、治疗和药物的相关记载,甚至针刺、火灸、按摩等治病方式也有呈现。你不得不佩服我们华夏民族的思维进化是多么的不可思议。

  

我向来认为中国的汉字是有情感色彩的,而且带有主观的隐含。比如,打仗。殷商其实也时时伴随着战争,但我们终究无法给他们下出正义或非正义的定论。说褒义的,可以表述为开疆扩土,繁荣版图;说贬义的,可以说成是四处征讨,民不聊生。对错难辨。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殷商伴随着青铜冶炼技术的成熟,冷兵器更加坚硬、尖锐,战争的画面更“冷”更残酷,士兵或奴隶的生命会更“轻”更易丧失。殷墟挖掘出的妇好墓,“唤醒”了3000年前才华横溢的女将军,出土的众多的青铜器上都铸有“妇好”二字,两把巨大厚重的铜钺象征着商王朝极高的王权以及她在军事方面至高的权威与横溢的才华。他就是商王武丁的结发妻子,一位习惯南征北战并且战果累累的“皇后娘娘”。在“妇好”墓中,曾出土7000多枚海贝,在商周铜器上也可经常见到“赏贝”、“赐贝”的铭文。海贝是东南亚古国的货币,这说明殷商肯定与古蜀国或东南沿海国家有过贸易交集。这真是没有经济实力做后盾,哪来的连年战争资本?战争也能印证殷商战争背后的繁华。

有权利,必会有纷争。王位的明争暗斗,使早期的商王朝迁都不断,直到第26代君王盘庚定都于殷,并实施系列改革,行将崩盘的商王朝才得以中兴,这一生息,便是270余年。有专家根据殷都各种资料推算出当年都城繁华时足有12万的人口,这一数字,在现代的城市,也不算很少。其实,殷原来并不叫“殷”,甲骨文中是谓“大邑商”,周灭商后,为了表示对商的轻蔑,将占领的商都附近帝王的田猎区殷这个地名直接改称商朝人为“殷”。周王朝建立后,建都洛邑,也不再像商朝那样天天祭祀和占卜,殷都连同及其偏爱的甲骨,一并被深深地叠压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埋葬了一段过往的繁华与印记,也开启了另一段历程的辉煌与发展。

再见,殷墟;你好,周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夏朝历史考(一)--湮灭于历史中的夏王朝
商王室祭器——青铜礼器“酉父癸簋”
商朝对历史的贡献,商朝历史地位?
开播过半口碑爆棚, 《隐秘的细节》带你走进不一样的历史
什么是青铜铭文
商朝之前文字和历史必然存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