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帝之首~黄帝轩辕

黄帝[huáng dì]

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

统一华夏第一人

黄帝,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首。黄帝被尊祀为🌹🌻🍀“人文初祖”。在《山海经》里“黄帝”只是诸帝之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才被定于一尊。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也有说巳姓。名轩辕,一说名轩。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作《黄帝内经》等


黄帝

别名:轩辕氏、有熊氏、帝鸿氏

神话体系:中国神话

形象出处:山海经

人物关系

妻子:嫘祖

儿子:少昊、昌意

母亲:附宝

孙子:颛顼

战友:炎帝

老师:九天玄女

历史渊源

合集打败炎帝,战胜蚩尤,中华帝圣——黄帝人物生平回顾

综述:

周人的古史系统有三次建构,周人逐步将祖先的时代提前,最终以黄帝为祖。研究认为百濮民族有一支进入了青藏高原边缘北上,形成了古羌族,古羌族后来又发展到了甘肃、青海、陕西一带被称为西戎、北狄、义渠等,其中一支进入了青藏高原内部,形成了藏族。另外一支进入了渭河流域,成为华夏族的祖先。[43]

先秦时期

《山海经》记载:“有人衣青,名曰黄帝女妖。”(青魅,旱鬼也。)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冀州,中土。)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从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妖,雨止,遂杀蚩尤;“黄帝妻嫘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幹流,取倬子曰河女,生帝颛顼。”[50]

《山海经·西山经》记载:“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峚山。……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12]

《管子》记载:“黄帝得蚩尤而明乎天道;得太常而察乎地利;得苍龙而辨乎东方;得祝融而辨乎南方;得大封而辨乎西方;得后土而辨乎北方;黄帝得六相而天下治。”;“黄帝钻燧生火以熟荤臊,民食之,无肠胃之病。”

《尸子》记载:子贡曰:"古者黄帝四面,信乎?"孔子曰:"黄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计而耦,不约而成,此之谓四面。"[50]

商代

《归藏》记载:昔黄帝与炎神争斗涿鹿之野,将战,筮於巫咸。巫咸曰:"果哉,而有咎!"[50]

春秋时期

《国语》记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春秋内事》记载:“轩辕氏以土德王天下,始有堂室,高栋深宇,以避风雨。”[50]《国语·晋语》记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7]

《国语·晋语四》记载:“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

战国时期

黄、淮、江、汉一带的部族融汇在一起,形成了华夏民族。融合进这个民族的各个氏族,原本都有各自的祖先。成了一个共同的民族,就把那些有影响的祖先保留下来,将他们编在一个共同的谱系上,承认他们是民族的祖先。这就是《史记·五帝本纪》上的“五帝”谱系。[38]黄帝出现在中国文献记忆中,较可靠的时间大约是在战国时期。在成书于战国至汉初的“先秦文献”中,黄帝逐渐广泛被提及,但起先他只是与伏羲、共工、神农、少皞等古帝王并举,并未有氏族或部族共同祖先之意。战国时代天文学家提出,黄帝名轩辕或为轩辕氏,后被史家接受并写入史书。黄帝传说本起源东方,而后随民族之迁徙而散播于四方。[46]

《列子》记载:黄帝即位十有五年,竭聪明,尽智力,营百姓,焦然肌色皯(古厚切。)黣,(音妹。)昏然五情爽惑,(用聪明未足以致治,祗足以乱神也。)黄帝乃喟然叹曰:朕之过淫矣。(淫当作深。)养一已其患如此,治万物其患如此(惟任而不养,纵而不治,则性命自反,天下自安。)於是放万机,舍宫寝,去直侍,撤悬,减厨膳,退而闲居大庭之馆,斋心服形,(心无欲则形自服矣。)三月不亲政事。昼寝而梦,(将明至理不可以清求,故寄之于梦,圣人无梦也。)游於华胥氏国。华胥氏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必便有此国也。明至理必如此耳。《淮南子》云:正西曰弇州,西北曰合州。)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舟车足力,形之员者耳,神道恍惚,不行而至也。)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师长,其民无嗜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伤;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憎爱;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理无生死,故无所乐恶,理无爱憎,故无所亲疏,理无顺逆,故无所利害也。)都无所爱憎,都无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斫挞无伤痛,(至和者,无物能伤,溺热痛痒,实由畏惧也。)乘空如履实,寝虚若处床。云雾不阂其视,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汨其心,山谷不踬其步,神行而已。黄帝既悟,怡然自得。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而帝登假。(假当为遐。)[50]

《庄子》记载:北门成问於黄帝:"张咸池之乐於洞庭之野,吾始闻之而惧,复闻之而惑。"帝曰:"吾奏之以人,徵之以天,行之以义礼,建之以太清。"(以人奏之,以天征之,天人合德,尔乃知以春为礼,以秋为义,太清乃建。);“黄帝将见大隗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骖乘,张若、隰朋前马,昆阍、滑稽后车。至於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途。适遇牧马童子,问途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吾子之事虽然,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马以过分为害。)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黄帝闻广成子在於崆峒之上,故往见之,曰:"敢问至道之精。"广成子曰:"自而治天下,云气不待簇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又奚足以语至道?"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闲居三月,复往邀之。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从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曰:"闻吾子达於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广成子蹶然而起,曰:"善哉问乎!来,吾语汝,至道之精,窈冥冥;至道之极,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尝衰。"黄帝再拜稽首曰:"广成子之谓天矣!"[50]《庄子·在宥》记载:“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15]《庄子·大宗师》记载:“夫道,有情有性,无为无形,……黄帝得之,以登云天。”[16]《庄子·知北游》记载:“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也。”[17]

《吕氏春秋古乐篇》:“帝颛顼乃令鼍先为乐倡,鼍乃偃寝,以其尾鼓腹,其音英英。 ”[13]

周代

《鬻子》记载:“黄帝年十岁,知神农之非而改其政。”[50]

汉代

《史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诸侯有不顺者,从而征之,未尝宁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02 全注 全译 史记(上册)
从三皇五帝到夏商(转帖连载2)
程献忠: 公孙轩辕黄帝考证
中华民俗信仰——黄帝
齐寿山文化概览
黄帝战胜了炎帝,为什么我们自称炎黄子孙而不是黄炎子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