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门口的好学校| 宝林三小:老师、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o 如何订阅我们?

o 搜微信号“diyijiaoyu”或公众号“第一教育”

-------------?----------- 

小编的话

家门口的好学校究竟“好”在哪里?怎样的学校最适合孩子?如何对孩子因材施教……继去年之后,上海教育杂志本学期推出“家门口的好学校”——走进“新优质教育”系列报道第二季,带您深入了解上海新优质学校的千姿百态,为您更好地培育孩子解疑释惑。


今天我们介绍的学校是宝山区宝林路第三小学。本文原载于《上海教育》杂志,有删改。

穿行过一幢幢上世纪 80 年代的老公房,规模不大的上海市宝山区宝林路第三小学坐落于此。


走进这所“上海市花园学校”,看到的是大树绿荫、花树飘香、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设备、别具特色的校园环境布置,这所曾经名不见经传,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 75%,一度受困于生源、师资、家长的小学,如今,正在发生着极大的变化。

 

校长严青亲历并见证了宝林三小这喜人的变化。在她看来,学校正是在“办阳光学校,促生命成长”的办学理念指导下,通过“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发展思路,由教师的发展带动学生的发展,同时着力于家校共育,才最终走上“新优质”的路径,成为一所被老百姓称为具有“阳光”特质的学校。


1
快乐学习 幸福评价


从1991年建校至今,宝林三小经历了时代变迁给学校带来的三大困境:


  • 周边的新村里居民的年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本地适龄的小学生越来越少,来沪随迁子女成为主流;

  • 教师年龄层次两极分化,职初教师缺少经验、青年教师拿来主义、成熟教师职业倦怠;

  • 绝大部分家长没有高学历、没有高收入、没有固定的工作,孩子的教育并不是他们生活的重心。

 

身处困局的中心,严青没有退缩,在她的眼里,每一个学生、每一位教师,都是独立的、鲜活的生命体,学校理应给他们以身心的滋养。滋养从校园环境开始。


学校结合学科元素,设计了教学楼层走廊游戏和移动的“迷你书柜”,创设出“儿童化”的用餐环境,定期更换走廊布景,以“看世界”为主题,让学生“周游”纳米比亚、芬兰等国,美丽的环境背后,蕴涵的是有内涵的文化。


如此整洁、漂亮、优雅而富有教育元素的环境,让每一位师生、家长,在迈进校园的一瞬间,都能如沐阳光。

 

走进宝林三小,处处能看到孩子们绽放的笑脸,他们自由地表达想法,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享受校园文化带来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孩子们喜欢学校,家长们信赖学校。2015年1月,上海市教委对全市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而宝林三小的家长问卷数据显示,无论是学校对“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政策的执行情况,还是一年级学生学习状态的分析,学校均超过或平行于市、区的指数分值。


尤其是在“上学愉悦度”的指标上,数据表明,孩子们的上学愉悦度很高,而这正是源于美丽的校园、可亲的教师、可口的饭菜,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快乐的学习方式。

 

如何才能做到快乐地学习?课程是“破解之道”。


宝林三小“就地取材”,结合校园文化环境,编写了校本教材《景观的歌》科学教育读本等。


为何对校园景观“情有独钟”?这源于学校的一项调研,其中一简单的问题,竟然有80%的学生回答“不知道”。


剖析原因,教师们认识到,很多孩子的家庭居住环境不够宽敞,没有空间种花养草;父母们忙于生计、无暇顾及陶冶情操。甚至有孩子回答说“我希望学校里能种桃花”,原因仅仅是课文里描写过的桃花很美。


学生对花朵的感知如此有限,这让教师们感受到了教育的重任。

 

随着校园景观的重新规划,学校围绕“弘扬纸文化,节约创未来”主题,构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科技教育系列课程。比如“纸,放飞我的梦想”“纸浆模型”;


开发了一系列体育活动课程,如“上海弄堂游戏”“奇妙的球类艺术”;


创设了精彩的艺术类拓展课程,如合唱、舞蹈、弹拨乐队、儿童画、摄影、花样跳绳等,聘请了市、区少年宫音乐、舞蹈等专职教师,以及市体育学院的学生,每周到学校指导与培训。


与“快乐学习”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是“幸福评价”。


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和心理负担,宝林三小开始试行学科“能量作业”,由教师结合自己执教相关学科,挖掘教材中含有教育元素的教学内容,每个年级甚至是每个班级都可以拥有不同主题自主申报的“能量作业”。


2
出考卷、留作业,都作为项目来研究


在宝林三小,快乐学习的不仅仅只有学生,在“基于项目运作的绩效管理机制及教师专业自觉养成的实践研究”的课题引领下,全校教师逐渐在课题研究中,激发出自己的工作热情,更学会反思。

 

“承认和尊重教师的个人价值,激发教师的主人翁精神,使教师将自己作为学校一员的‘个人价值’与学校‘团体价值’融合起来。”严青向记者介绍,这就是学校做任何事都以“项目”形式开展的缘由。

 

项目的生成不是一成不变,既有学校布置下去的任务,也有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由学校具体负责的管理部门给出菜单任务,以教师自愿组合、主动报名的方式参与进项目。


严青介绍,这些项目的来源正应和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而每一个项目最后的成功又反过来极大地刺激了下一轮新项目的产生。


以全校教师参与的出卷项目为例,以往,在追求分数的影响下,很多教师怕挂一漏万,宁愿面面俱到。为了追求高数量的练习,有的教师只是拿来,或是粘贴,导致学生习题量大大增加;与之相应,教师的工作量也大大增加,师生们负担很重。

 

由此,学校的“出卷项目组”诞生了,对教师们提出了相应要求:只有仔细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才能精选题目、控制考试次数、提高教学质量;改变固有教学习惯,更多地思考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快更好。

 

于是,教师大叠大叠的批阅状况不复存在,学生们的成绩不降反升。

 

如今,宝林三小已经形成了40多个项目,既有学校日常工作的项目,如校长室出台的项目、教育类项目、教学类项目;也有学校特色项目,如宏观项目、民间项目等。


通过这些大大小小的项目,教师们的专业自觉和主动性明显加强,他们也渐渐找到了“主人翁”的感觉。

 

无论是“优化作业”,还是“我们一起去游学”,抑或是“让我们学会探究”,学校每个项目都有绩效辅导、过程监理、绩效评估、经验推介等步骤,完全按照课题方案来实施。


这些项目不仅没有加重教师们的负担,相反却点燃了教师们参与课题的热情,有了具体项目,他们有了操作依据、行动方案、动力目标、绩效考核,也更善于从课堂中发现问题,并付诸实际行动。


3
“游学式”家访,让孩子完成自我成长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但在宝林三小,家长的资源参差不齐。教师和家长沟通交流也是一件难事。基于现实,宝林三小打破了传统的家访模式,创建出“游学式”新型家访模式。

 

在传统“一对一”家访的基础上,通过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甄选游学主题,并通过“一对几”“几对一”“几对几”新型家访模式,实现家庭间的相互学习,满足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渴望。

 

一位班主任告诉记者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次游学活动招募中,一位家长说:“老师,不好意思,我只是个理发师,没什么特长,有心无力了。”


班主任反复斟酌着这句话,心中有了一个构想——让孩子走进父母的职业之地,了解其艰辛;让家长展示其谋生之道,树立其自信。


在活动当天,班主任带着其他学生和家长,来到了这位家长的发型屋,并主动让孩子们剪自己的头发,孩子们的眼神异常专注,每一剪刀都是慎重的,因为朋友、父母、老师都在期待他的作品。


站在一旁等待的家长个个静静地观察着,他们不再指手画脚,嫌弃孩子这也做不好那也完不成。



游学的成功在于把“教室”搬进社区,把“温馨”带入家庭;在于让孩子完成着自我的成长,让家长目睹着孩子们学习的快乐。


“游学”让原本普通的孩子有了拓展学习的机会和施展个性的平台,让平凡的孩子体会到“原来我也可以很棒”,也让忙碌的外来务工的家长也悟到“虽然咱不是高才生,但一样可以引导孩子积极向上”。

 

新型游学方式,在宝林三小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循序渐进的体系:一年级“创建学习小天地”,二年级“踏上城市幸福地”,三年级“走进家长职业地”,四年级“深入展馆体验地”,五年级“寻访红色印记地”等。

 

在学校的引导下,家长们不再是简单的“家长”身份,他们来到校园成为平安志愿者,走入课堂成为教学的评价者,参加听证会成为学校的管理者,加入工作室成为课程的开发者,投身活动成为成长的同盟者。


这“1 5”的身份转换,渗透着教师、家长、学生三方的合力,而宝林三小“家校共育合作共赢”的文化主旋律也已唱响在校园。


* 小编个人微信号:1662428293,对“第一教育”内容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私信深入交流哦~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街谈巷议:天价海外游学走红,潜藏何种利益链
客机事故背后游学乱象 层层转包成潜规则
1大单元教学:构建多学科融合、大单元整合的“大项目制”学习模式
凭什么孔子就是“至圣先师”?
走出应试与素质教育的两难困境,这所中学只做了一件事 | 头条
音乐游学:行走音乐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